- 给这本书评了5.0有趣的知识又增加了
看之前,书名起的挺无厘头,看之后,比这好玩的故事还有一大堆,《西游记》哪里穿帮了?二郎神和沉香到底啥关系?假美猴王到底是谁?沙僧打碎个杯子为何就被贬?唐僧是个胖子?金吒木吒的弟弟为什叫哪吒?理论上讲,这本书可以有 56 个书名。用八卦之心看明白《西游记》里精深的儒释道文化,看完之后更觉得《西游记》写的妙了。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会赋予新的内涵,不同的故事也可能会糅合成一个新的故事,《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也是这样,它不光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有对人性、对现实的深刻映射。我们熟悉的这些文艺作品本身也经历过多个版本,以后还会有更多新的版本,就像新上映的《哪吒 2》,就赋予了哪吒故事以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这样的新故事应该也会继续流传下去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4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昨天没忍住,看到了凌晨三点昨晚睡前脑抽,喝了杯咖啡,到了十一点还没有困意,想着看看书放松下,没想到看的太入迷,直接看到了凌晨三点,今早起来直接一口气读完 56 个有关西游记的解读,有的跟儒释道相关,有的跟眼下的社会实际相关,旁征博引,随便说几个好玩的话题:人参果树的主人、号称只拜天地的地仙之祖、跟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是老朋友的镇元子,为什么要跟唐僧的徒弟孙悟空拜把子?唐僧在原著里为啥是个胖子?人性还有点问题?沙和尚打碎琉璃盏为啥有难么大的罪过?原因竟然是吓到了玉皇大帝,让他以为沙和尚要造反,这是在 “摔杯为号” 呢?朱紫国国王表面上看是个痴情的君主,但实际上是个段位很高的标准渣男?他的招数现代人还在用?…… 刘勃老师在国学课的发刊词里说,相声演员总要强调听相声长知识,不过讲国学讲名著的人应该反过来,不必跟人强调它有什么用,听着好玩就行了,先有趣再有用,这本书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若心存挂碍,何能悟得五缊皆空看到这本《猪八戒是哪八戒》,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太白金星有点烦》,两者皆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西游故事。马亲王的作品以西游为背景,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揭示了西游记的另一层面,屬於是以西游为背景的二次创作。而本书则是在西游的架构中,深入分析了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以及这三者在文化的融合下如何呈现出我们所知晓的面貌。名不正则言不顺,作者在本书中对于西游记中出现过的各种名词名字的解析,确实也是书中的一大特色。就拿本书主角猪八戒来说,无论是高老庄的猪刚鬣,还是被贬下凡间的天蓬元帅,又或是唐僧所取名的悟能亦或者八戒,还是取得真经后受封的净坛使者,猪八戒可以说是多个昵称加身的人物。巧合的是,作者在书中就提到,在历史上真有位高僧朱八戒,那么到底八戒之名从何谈起呢?原来观音菩萨命猪刚鬣受戒而断 “五荤三厌”,这八条戒律便由此而来。而五种带有气味的蔬菜和三种荤腥肉(大雁、狗和乌鱼或乌龟),则属于道家的规范,区别于佛教的八戒戒条,戒的是不好的行为准则和不健康的日常饮食。唐僧在收编西行的三个徒弟后,分别取名为悟空、悟能和悟净。这背后其实大有来历,涉及到修行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是 “离浊求净”,即不被世俗的繁琐纷乱所羁绊,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立志铭心,守住自己的坚持和信念。第二层是 “修行获能”,即遵守戒律从而获得能力,只有忠于规则本身不逾越,才可能产生智慧和力量。第三层是 “觉悟空性”,即因缘聚合,而非凡事皆空虚无,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人生的通达自在才是该寻的路。通过阅读本书,我得以重新审视西游记的世界观。作者妙趣横生的分析让我对隐藏在其中的儒释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还叫猪刚鬣的时候,在观音菩萨那里受戒,断了五荤三厌。“五荤” 与佛教戒律有关,指五样有刺激性气味的菜,包括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吃了会让人气息变浑浊。佛教制定戒律的目的大多是让人神志清明,不要耽误修行,所以才不让吃。“三厌” 则与道教规矩有关,指的是大雁、狗和乌鱼的肉,据说这三种动物都通晓人类的规矩,吃了它们,天地神明都会不高兴,所以吃不得。唐僧师徒对应的五行分别是什么?《西游记》原著里有很多细节暗合五行,其实唐僧师徒也与五行有对应。以孙悟空为例,孙悟空五行属金,《西游记》里多次用 “金公” 来描述悟空,“金”“公” 合在一起就是 “鈆”,是 “铅” 的古字。炼丹讲 “真铅生庚”,庚(五行属金)是十天干之一,对应的地支是申(五行属金),申对应的生肖就是猴。而且五行说土生金,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金还代表刑杀,孙悟空脾气暴躁,杀伐之气也很重,种科特征都对应了五行中的金。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为什么又在通天河?《西游记》中的第八十一难叫作 “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就是唐僧师徒又回到通天河,遇到当年驮着他们过河的那只老鼋,结果唐僧师徒忘记了此前老鼋的嘱托,老鼋怒而将他们连同经书一起扔进了通天河。观音菩萨要加上这一难,是为了 “九九归真”。九九相叠,达到极致,又回到原点,也就是回归本真,表示一个人的修为到了至纯至净的境界。通天河的老奄代表本元,唐僧功德圆满之前的最后一难,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元、本真,这才算达到了九九归一。翻开本书,读懂《西游记》中精深的儒释道文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搞懂了不少困扰已久的谜团,应该给作者颁个“诺贝尔和平奖”~不愧是听书的专职作者,有脑洞懂生活接地气儿~特别佩服作者发现原著中的诸多细节,应该跟他职业习惯有关吧不懂就问:1. 净坛使者菩萨、八宝金身罗汉菩萨,是不是类似于销售经理 & 副总裁式的混搭 title?罗汉与菩萨,类似于职级上的 m 与 p,会不会是更熟悉道家的原著团队搞错了?2. 白龙马最终成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是不是性价比最高的取经人?如果第一条是主创团队的疏忽,那白龙马的果位,在团队排名第三,细思极恐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更了解西游记本书是罗老师在书店直播,一位初中生小朋友选定的书,他说看这个书名感觉很有意思。电子书正好有,读了之后确实非常有意思。86 版西游记影响如此之深,堪称西游记的极致美化版。等长大了,也看过有人解读暗黑版的黑西游。八戒是哪八戒,估计很多人也讲不上来,看了目录发现每个都让人很有求知欲,很多都和西游记电视剧的惯有印象区别极大,尤其是对我们寒暑假就靠 86 版电视剧续命的八零后。比如朱紫国国王居然是一个甘蔗男、白骨精居然是没有恋爱脑的事业型女性、黄袍怪是一个家暴的控制狂(类似不要和陌生人讲话的男主)… 很有现代的借鉴意义,强烈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儒释道文化视角看西游记一开始被书名《猪八戒是哪八戒》吸引过来,刚开始读也不觉得如何吸引我,还跳读了后面更感兴趣的章节,后来读着读着,多次联想到《太白金星有点烦》,尤其是分析镇元大仙想借人参果 “二桃杀三士” 那里,看到榨果汁不禁笑出声来🤣然后就通读全书~这本书借西游记中一个个故事,深入分析了儒释道思想在文化的融合下如何呈现出我们现在所知晓的面貌。比如二郎神一开始并不叫杨戬(坏太监),也不是沉香的舅舅~作者在本书中对于西游记中出现过的各种名词名字的解析,确实也是书中的一大特色。就拿本书主角猪八戒来说,无论是高老庄的猪刚鬣,还是被贬下凡间的天蓬元帅,又或是唐僧所取名的悟能亦或者八戒,还是取得真经后受封的净坛使者,猪八戒可以说是多个昵称加身的人物。巧合的是,作者在书中就提到,在历史上真有位高僧朱八戒,那么到底八戒之名从何谈起呢?原来观音菩萨命猪刚鬣受戒而断 “五荤三厌”,这八条戒律便由此而来。而五种带有气味的蔬菜和三种荤腥肉(大雁、狗和乌鱼或乌龟),则属于道家的规范,区别于佛教的八戒戒条,戒的是不好的行为准则和不健康的日常饮食。唐僧在收编西行的三个徒弟后,分别取名为悟空、悟能和悟净。这背后其实大有来历,涉及到修行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是 “离浊求净”,即不被世俗的繁琐纷乱所羁绊,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立志铭心,守住自己的坚持和信念。第二层是 “修行获能”,即遵守戒律从而获得能力,只有忠于规则本身不逾越,才可能产生智慧和力量。第三层是 “觉悟空性”,即因缘聚合,而非凡事皆空虚无,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人生的通达自在才是该寻的路。通过阅读本书,得以重新审视西游记的世界观。作者妙趣横生的分析让读者对隐藏在其中的儒释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西游非虚,八戒有真 解惑释厄,笑看红尘这本书从名字开始就让人有阅读的好奇,毕竟《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这些人物这些名字都是我们的童年记忆,是中国文学中最著名的 IP 之一,更蕴含着东方古老的神秘力量和智慧😎。《西游记》这部玄幻巨著不仅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还让我们对那些神仙妖怪的故事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沉浸在唐僧师徒的冒险旅程中时,是否曾想过,我们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又或许我们只是沉浸在 86 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中、流连在网上各种西游记的碎片化故事中,对原著本身,对西游背后的知识知之甚少。借着国产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是时候好好再学习、回顾一下这位齐天大圣的故事了。《猪八戒是哪八戒》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老朋友,带着我们穿越迷雾,探索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奥秘。它不仅是一本解惑之书,更是一本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幽默之作。在这里,作者用 56 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带领我们重新审视《西游记》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色,甚至是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情节。比如你是否好奇孙悟空的原型是谁?是否好奇鲁迅、胡适等大家对孙悟空原型的考据和争论?你知道孙悟空和《山海经》、《罗摩衍那》、印度教有什么联系吗?孙悟空为什么要自称齐天大圣,而不是大神大仙?比如你是否曾好奇,猪八戒的 “八戒” 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只是戒掉八种不良习惯?哦,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 “八戒” 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再比如,孙悟空的恩师菩提祖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他的身份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这本书将为你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带你一探究竟。而且你知道吗,《西游记》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儒释道文化。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这扇文化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在笑声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风趣幽默的文字,引人入胜的叙述,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它不仅让我们对《西游记》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如果你对《西游记》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你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那么《猪八戒是哪八戒》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你在探索中发现乐趣,在乐趣中增长知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魅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话西游中值得一读的作品此书作者曾是得到专职听书解读人,对历史百态有深入研究,后辞职创业。
《西游记》家喻户晓,是经典中的经典,已深入国民血脉之中。话西游作品自古皆有,除古代的批注,近年来也有各种解读,刘勃老师的《小话西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都是代表之作。
小话西游是从人情世故角度看待西游记,重点在人心和社会。大话西游强调 “解构” 西游原著的价值观,和原著的 “理本论” 正好相反,主张 “情本论”,宣扬爱情是唯一主题。这涉及到了古代的 “性、理、情” 之分,是 “性即理” 还是 “性即情”。西游原著当然是 “存天理灭人欲”,最后功德圆满。天理固然有正确性,但过分强调则会压抑人性;人欲也意味着贪嗔痴,也不能无底线满足。而 “情本” 则是二者的中和,就如《红楼梦》所说的 “正邪两赋”。
卞恒沁老师此书则是对西游记正本清源的解读,科普了天上的许多概念,解读了人间的许多法则。印象深刻的是,原著主张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对道佛理念的信手拈手,以及禁欲思想、阶层差异、映射当局等等。就会感叹西游记并不只是神鬼小说,而是处处有依据、处处有用心、处处有妙笔,无愧列于四大名著,读完后有一种 “知其所以然”“逻辑自洽” 的通透和满意之感,大呼过瘾。
推荐这本小书!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猪八戒是那八戒总之,悟净、悟能、悟空,代表修行的三重境界。王国维先生说的人生的三重境界,恰好对应这三个名字。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就是在混乱之中,决心要寻找一条道路。这就叫 “悟净”,代表立志和发心。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是为了自己的志向去坚定持戒,努力付出。这就叫 “悟能”,代表自律和精进。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在努力之后,终于豁然领悟,而且返璞归真,无所牵绊。这就叫 “悟空”。悟净、悟能、悟空,是有志之士都要走过的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