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是要相信政府的领导

    本书直接剖开了中国经济的病灶 —— 消费不足。滕泰和张海冰两位学者没绕弯子,上来就摆数据:中国人均 GDP 快到 9 万了,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 43%,美国人是 82%。说白了,钱没到老百姓口袋里,消费怎么起得来?书里用了个挺形象的比喻:中国经济像个人吃撑了但消化不了。生产了全球 35% 的工业品,自己却只消费不到 15%。为啥?钱全砸在钢筋水泥里了。中国的投资率高达 43%,比发达国家多出一倍,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楼盘空置,老百姓手里还是紧巴巴的。作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省下 10 万亿低效投资,转成消费补贴,能撬动 30 万亿需求,相当于给经济换了台发动机。说到政策,书里一点不含糊。财政转型是头等大事 —— 少修路、多补贴民生。比如发消费券,别搞什么 “买家电才打折”,直接发通用的,过期作废,逼着大家花。社保也得跟上,农民低保从 100 块提到 1000 块,谁还不敢花钱?至于货币政策,别老盯着房地产放水,降息降准让钱流到消费和股市,老百姓钱包鼓了,信心自然回来。最戳心的是书中对底层逻辑的拷问:我们发展经济图什么?作者甩出一组对比:中国居民消费占 GDP38%,美国 68%,日本 56%。14 亿人的市场潜力愣是没释放,问题出在观念上 —— 总觉得多盖楼、多建厂才是政绩。可到了工业化后期,消费才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书里举了火锅店的例子,需求大了,连底料都能成产业,这才是良性循环。当然,作者也没光批评。他们看好民营经济的活力,新能源车、手机、电商这些领域全是民企在创新。只要给空间,新供给就能创造新需求,就像乔布斯造出苹果手机前,没人知道自己需要触屏智能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等什么呢?赶紧发钱!大把发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5—206      昨天逛商场看到的景象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自己在银行上班,每天接触的都是公司客户,也会客户闲聊他们的经营情况。经济好起来,身处其中的我们都会受益。有需求有消费,有收入敢消费,活水才能动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决消费繁荣问题的重要时间窗口 2024 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25 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制定 “十五五” 规划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下一个 5~10 年,对于中国经济怎么走,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振消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结尾总结的有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很多的观点都不谋而合的与现在的国家政策相适应,如果这本书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几年前的鼎力之作,那该是多么神级的一本经济书。可惜,作者也说了是应景之作。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说办法比困难多,这句话很对,但是相反的,问题也在塑造答案。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办法的选项问题,都把经济的出口聚焦在了消费上。当然我们也是分析了很多之后得出的结果。想要消费肯定是要解决有源之水的源头问题 -- 收入。多样性的增收,降税、补贴,民营经济,兜底保障,还有就是政府的赤字增加,释放大量的资金。我看到的两个方面,第一,出口退税 1.8 万亿,补贴外国的钱是否可以拿来补贴我们国内市场呢?第二,之前都是补贴 B 端,如果我们直接补贴 C 端呢?钱还是要流动起来才可以使它最大化。这些也不知道是否可以,不过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观点,有实践

                讲的太好了,明白人呀,希望政府的人能采用这些建议。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