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5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明的欲望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每个人,每个国家总想着给这个世界一个答案,指引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想法向前走。而事实上,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每个阶层、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也各有各的方案。方案孰优孰劣?谁也无法预料。一些自以为是很了不起的方案,若干年后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个世界上的纷争,说起来是文明的纷争,不如说是争夺领导权的纷争,争夺资源和利益的纷争,文明的欲望如何才能得到满足?或许永远是个无解题。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化的冲突和西方的危机

      理解西方战略的必读书,文明应该属于全人类。书中所言 “文明” 应该算是广义的 “文化”,回顾这部 30 年前(93-97)的著作,还是要感叹美国学者的危机意识,当时西方力量是顶峰期,作者把世界分为 8 大文明区域,中华文明,伊斯兰,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日本,非洲,拉丁美洲和西方(以西方基督教文明为核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互间潜在冲突危险程度,30 年后我们看实际的发展:1. 预测拉丁美洲和各方都没冲突,尚可。2. 预测非洲主要冲突方为伊斯兰,不对。3. 预测日本和西方有冲突,主要威胁是俄,不对 4. 预测印度主要冲突方是中国和伊斯兰,待观察 5. 预测伊斯兰和俄,非洲,西方,印度都有冲突,实际最主要冲突是西方 6. 预测中国和西方,印度有冲突。7. 最没想到的是俄罗斯,原本预测俄罗斯的冲突方是日本和伊斯兰,实际最大冲突方是西方。本书当年就预测对西方的主要威胁是东亚的高速经济发展和伊斯兰世界的人口增长,构成了对西方经济和人口两方面的威胁,看到了问题,但没有解决之道,西方如同罗马帝国思维,只是想着去征服,对伊斯兰的文化冲突,20 年的持续战争,西方铩羽而归。书中对中华文明的评论还是挺直白的。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文明的角度看世界

        纷繁复杂的无穷现象总让人眼花缭乱,只有通过一些特别的维度,独特的慢变量,才有可能看到世界发展变迁的脉络,当然,这只是局部的真相,但也好像是黑夜里的火炬,有了探索的可能。整本书将世界置于眼前,充满了大视野大格局,书还是得自己读,看完的感觉和原来对这本书的印象不太一样。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中美是敌是友上,亨廷顿的结论并不正确,但他在本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却说出了一段大多数人都同意的话:“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样至关重要。”“因此,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的利益的能力,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为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而这正与本书的结尾相呼应:“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 “文明的冲突” 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标志性的高峰作品

              目前学术界尚未超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的范式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会来

                2021 年看这本书真的觉得这本书更加佩服他的前瞻性。西方与中国,伊斯兰文明与全部,甚至老年化社会带来的影响,都有预测,简直每隔 10 年都觉得这本书神奇。东亚的文明这么多元化,中国要成为核心挺难的,不过疫情又让这种情况有了可能性,如果我们的疫苗的产能提上去,辐射到东南亚国家,应该能加大我们的影响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代世界的优秀解释模型

                  这本成于 25 年前的书现在读来丝毫没有过时的违和感。相反,亨廷顿老先生对 25 年前的世界的描述放到今天也许更为贴切:亚洲基于经济飞速发展的自信和自我伸张,伊斯兰世界基于人口高速增长而对西方发起的挑战,文明间的” 我们 “和” 他们 “,西方对于自身文化和价值观普世性的执念,认为自己有义务把这个体系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然而非西方文明并不买账,成为文明间冲突的根本原因。西方文明进入下降通道,但西方花了四百年时间崛起,衰落周期也不会短。回看过去二三十年历史留下的巨大车辙,亨廷顿老先生描述的世界和文明的冲突似乎都在一一验证。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 文明的冲突 “给如何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和世界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解释模型,不论是大国间的博弈,还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冲突与撕裂,透过这个模型,这个纷扰世界中各种迷惑行为似乎也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多极的相互冲突取代了单一的超级大国冲突。当这些相互冲突涉及不同文明的集团时,往往会扩大和升级。随着冲突的日益加剧,各方都试图获得属于本文明的国家和集团的支持。不论何种形式的支持,官方的或非官方的,公开的或隐蔽的,物质的、人员的、外交的、财政的、象征性的或者军事的支持,总是来自一个或多个亲缘国家或集团。断层线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参与支持、强制和调解角色的亲缘国家就越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关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概念,政治学界有很多不同反驳的声音,这些声音各有各的立场,也各有各的道理。但道理虽多,实用的却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的观点都难以跳出理论的框架,或者说难以摆脱概念的反复论证,以至于沦为个人桌旁的旧纸张。为了打破此种定律,此处的我突破既有的框架,尝试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在调查的情况下得出一些观点。


                      当今社会,人人处处拿着一部手机,背包里背着一台电脑,工作之余还会打开微信,翻翻朋友圈,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天经地义,平静安详。但你是否想过,这一份祥和的背后是否隐藏一个宏大的背景?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吞噬掉我们的肉体与精神?又是否会将我们带到一个混乱的世界?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将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带领着我们展开了对文明演变的反思,此种反思关乎时间,关乎空间,当然还关乎发展。
                      在时间方面,我们都已然习惯了一种线性的时间观,即演化有方向,生命分长短。此种观点应用在个人进步领域当然无可厚非,但倘若放在社会层面则显得差强人意。
                      在演化层面,科学已然证明生物的发展并不存在一种固定方向,与之相对应的是,每一个物种最终均会掉入轮回,由盛转衰。这是历史的必然,当然也是每一种文明的必然,古代社会如此,西方社会亦然。
                      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就是以此种循环的时间观为基础进行组织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再回到技术的层面,既然时间观已经确定,那么在空间层面,西方现代文明是否也有衰落的危险呢?亨廷顿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分别从三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证。
                      第一,出于西方民主化的悖论,人人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以至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民族主义在西方掀起了波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方文明。第二,出于各种文明的特性,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西方文明面临着分裂的风险。第三便是出于上述所说的各种文明所具有的难以摆脱命运。
                      此种情况下,连西方文明都有可能衰落,那么其他文明就更有可能衰落。既然如此,那么世界的秩序何在?世界的未来何在?这一点亨廷顿在他的书中并没有明确地谈及到,但我们从他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有所揣度。
                      书名当中 “文明的冲突” 是亨廷顿的所有论述的出发点,而 “世界秩序的重建” 是他后半部分论述的落脚点。所谓重建秩序,自古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邻为壑,独自壮大;另一种是相互妥协,共同合作。这两种方式逻辑自洽,但仍有高低。
                      据亨廷顿所讲,第一种,各个文明都想自保,以至于展开一种斗争模式,最终落入安全困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第二种,相互妥协虽有伤颜面,但收益比最高,也最划算,因此最后亨廷顿提倡建立文明内的联盟,并主张在文明之间进行核心国家的协商,并在共识基础上建立国际组织。
                      技术发展虽有利弊,但总体而言有利于进步。为了巩固技术的成果,为了对冲循环的时间观带给我们的焦虑,协商、合作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当中当然免不了会有摩擦,但冲突过后迎来的是又一轮理念认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再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 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百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 “文明的冲突”。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在迎合各路傲慢偏见方面,亨廷顿是 Master

                          思考了良久,原来不明白,这么一本充斥着基本事实错误,概念定义前后不一,先定结论,再强凑论据的烂书,甚至遍布如社会学垃圾先贤代表《乌合之众》那样,从一个结论直接跳到另一个结论,完全不顾基本逻辑…… 居然在全球有如此悠久而强大的影响力。现在想通了,这本流行书至少满足了三大类普遍的傲慢与偏见:西方中心主义支持者如川普「严格意义是美帝优先」这类人,本书强行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或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之一,以群己权界「公共事务大家说了算,个人事务自己说了算」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基本价值观,划为西方文明专有。这是多么一望可知的无知与危险,却也是那一拨傲慢西方人的内心共识。土耳其为代表的从相对自由开放转向保守专制的国家权力拥有者,他们正需要为自己的转向寻找西方学者的背书,亨廷顿这个大尾巴狼正好是绝佳之选。那些与人类文明为敌的恐怖组织,一需要蒙蔽治下普通百姓,让他们愚昧无知,二需要树立一个永远存在的强大敌人。这本书与作者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来自假想敌的课本,虽然,这个课本内容需要大量裁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世界格局的一种框架

                            这本书放在书架有几年之久,但直到塔利班再入喀布尔,才马上挑灯夜战连夜读完… 一气呵成之下,首先赞美的是翻译,难得有一本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的翻译;其次是框架,简明扼要,思路清晰;最后是结论,93 年出版的书,让你马上理解 2021 年发生在阿富汗的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收获和观点总的来说,这本书给冷战后的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框架,为我们看懂世界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视角。同时也不必为作者的分类干扰,比如虽然我极不认同日本文明可以单独成列,但这对本书的要点而言并不重要。这本书翻译得好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在 90 年代初就旗帜鲜明的模拟了下一场文明终局 — 中美冲突。其实我更想看看中国学者当下怎么看,那些当时的论战者如今会是什么立场呢?第三是对亨老先生的一点同情,站在他的角度看本书其实还有另一层气氛,就是对西方文明不可逆转的衰退之悲情、无力、绝望… 最后是对比福山的《历史的终结》,我想我更偏向于本书的观点,历史终结论实质是一种普世价值,这种傲慢,随着时间的流逝,让身处另一个文明的我愈是细品,内心就愈发抗拒。怎么理解世界上的冲突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1945-1991),人们一般把全球政治理解为三个部分:一是美国及其盟国,二是苏联及其盟国,三是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而当时世界上的冲突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美苏对抗,所有交战的背后,都有美苏的影子。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走向多极和多文化,世界上的冲突也不能用简单的普世价值与地方价值这种二元论来解释,而 “文明的冲突” 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来理解世界政治。简而言之,在意识形态分类的世界下,马列主义和自由民主之间的世俗的意识形态分歧即使不能解决,至少也可以加以讨论。然而,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关于耶路撒冷的争端,可能看来是一个直接的领土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问题。这些地方对于双方来说,都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感情的意义,而人们对文化问题,往往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文明的分类、力量对比和表现形式 1. 分类。作者认为,世界历史上至少有 12 个主要文明,其中 7 个文明已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5 个仍然存在(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而当代文明主要包括 7-8 个:中华(Sinic)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可能存在的)。宗教和语言是界定文明的主要特征。五个 “世界性宗教” 中,有四个 —— 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儒教与主要的文明结合在一起。而如果一种普遍的文明正在出现,那就应当有出现一种普遍语言和普遍宗教的趋势。2. 对比。作者主要从西方视角,观察了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力量变动和对比。作者认为,西方文明仍将长期支配世界,但已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而这种衰落,首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方力量的上升历时 400 年之久,它的衰退可能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第二,衰落并不是呈直线型的,它极不规则,并带有间歇和反复;第三,西方对大部分重要的实力资源的占有在 20 世纪达到顶峰,然后相对于其他文明开始下降。而非西方文明的复兴,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本土文化的复兴,当一个国家不再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价值尺度时,当西方价值观的负作用逐步显现时,本土文化中通常包含具有种族的、民族主义的和宗教的特征就会立即成为凝聚国家、联结民族的纽带和中心力量。二是上帝的报复,当意识形态消退后,宗教复兴填补了人们精神 “上帝” 的空缺,最明显的是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年青一代愈加保守的宗教信仰(《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有仔细的观察)。3. 形式。作者把当下世界的文明结构,概括成几个圈层:在圈层之间,主要的基本极在西方文明、俄罗斯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圈层内部,包括核心国家、成员国、毗邻国家中文化上相似的少数民族人口,以及较有争议的核心国因安全考虑而希望控制的邻国中其他文化的民族。世界的秩序在于:文明的核心国家是文明内部秩序的源泉,而核心国家之间的谈判则是文明之间秩序的源泉。4. 特殊的国家。空缺者:伊斯兰文明缺少核心国家;孤独者:日本、埃塞俄比亚、海地;穿越者:穿越文明断层线的主要国家有,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斯里兰卡(僧伽罗佛教徒和泰米尔印度教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和马来穆斯林)、中国(汉族、藏传佛教徒、突厥穆斯林)、菲律宾(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和帝汶岛的基督教徒)等;无所适从者: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澳大利亚 — 这是作者 93 年当时情形下的判断,目前来看只剩下土耳其仍在无所适从,墨西哥有什么资格无所适从吗??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已经很明显的回归到各自的阵营中去了。文明冲突的方式 1. 世界政治的图景。作者在 93 年画的图,大体上能延用至今,但是围绕俄罗斯的文明关系有明显误判,特别是其与西方和伊斯兰的关系,明显是相反的。2. 冲突的结构。作者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出现在文明的边界,即断层线冲突。这是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或集团彼此之间的社会群体冲突,再进一步发展成暴力,则走向断层线战争。本节内容非常精彩,推荐详读。三层结构:而在冲突的结构上,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的冲突。第一层冲突在最下,第二层冲突居中,第三层冲突在最上方。在第一层次上,是那些实际上彼此战斗和残杀的各方,它们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地方集团或至多是雏形国家。对第一层次参与者给予最忠诚和最全心全意支持的,通常是在外散居者。他们强烈地认同于自己亲族的事业,常常 “比教皇还要笃信天主教”。第二层次的参与者可能也会参与第一层的冲突,它们通常是与主要参战方直接相关的国家。第三层次国家一般都远离实际战斗,但是与参与者有着文明上的联系,他们往往是该文明的核心国家。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国家的政府利益在其中较为复杂。他们通常也为第一层次参与者提供支持,但他们会试图限制第一层次的参与者,并诱导他们降低自己的目标,并常常试图与断层线另一方处于同样层次的参与者进行谈判,以便阻止区域战争升级为卷入了核心国家的更广泛的战争。主要案例:比如,俄罗斯一直是车臣战争的第一层次参与者,塔吉克斯坦冲突的第二层次参与者,南斯拉夫战争的第三层次参与者。西方主要国家也是南斯拉夫冲突的第三层次参与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巧合的是,2020 年,这两个国家又打了一场大部分人看不懂的仗。书中的分析可以全盘解释这场时隔 17 年的冲突,简而言之,这是一场东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断层线战争。南斯拉夫战争,最复杂的战争,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在 90 年代发生的不仅仅是内战,而是一片土地上的三个文明圈之战:在第一层次上,克罗地亚政府和克族与克罗地亚塞族在克罗地亚交火;在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政府与波斯尼亚塞族和波斯尼亚克族开战,而且后两者还相互开战。在第二层次上,塞尔维亚政府通过帮助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塞族的方式来推行 “大塞尔维亚”;而渴望建立 “大克罗地亚” 的克罗地亚政府则支持波斯尼亚克族。在第三层次上,是各个文明的大集结:德国、奥地利、梵蒂冈、其他欧洲基督教国家和集团。以及后来的美国,站在克罗地亚人一边;俄罗斯、希腊、其他东正教国家和集团,支持塞尔维亚人;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利比亚、伊斯兰国际和伊斯兰国家则普遍支持波斯尼亚穆斯林,后者亦同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文明的未来作者模拟了他认为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的文明战争,简而言之,就是中美对抗。推演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推演的方式也非常精彩,亦值得细品。最后,他提出了多文明的世界的三条和平原则:一是 “避免原则”,即核心国家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是在多文明、多极世界中维持和平的首要条件。二是 “共同调解原则”,即核心国家相互谈判遏制或制止,这些文明的国家间或集团间的断层线战争。三是 “共同性原则”,即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虽说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果然是本神书

                                一本出版于 1996 年的神预测之书,亨廷顿老爷子准确而敏锐地洞察到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书中所预言的俄乌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彼此接近都已经变为现实。如果说全球化是利益至上原则占据上风的成果,文明的冲突则是价值至上的原则发挥主导。要是亨廷顿老爷子还在世的话,不知道对未来的世界格局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各种文明历史解释很详细

                                  看了这本书,想起罗胖 60 秒,有一期说 “扬汤止沸” 和釜底抽薪,很多历史矛盾和问题,只能是扬汤止沸,不可能釜底抽薪,而且扬汤止沸确实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作者在前半部分对各文明阐述上,分析的很透彻,值得看,但在最后部分对西方文明优越性阐述上,也是跟亨廷顿在文中说别人的用自己的眼光看到别人的文明一样的,对西方文明赞赏语气更多一些,对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认为是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算是一部盛名之下的大部头作品,虽然成书已经有了些年月,但看看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这样的全球环境,确实值得再次拿起这本书来再看看。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大逻辑下也有小变数,这其中也许会读出更加不一样的感受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隔三十年再读,多少感慨

                                      作为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亨廷顿在 1993-97 年间写本书的时候,苏联刚刚解体,冷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江泽民时代,市场经济基本确立,日本经济尚处于高涨期,亚洲金融危机尚未发生,美国处于克林顿时代,美国人自信满满,根本想不到会有 911。    在西方世界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作者从文明的角度,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了沙盘推演,指出了西方衰落的趋势,以及未来冲突的来源。如今,除了有关日本的与现实不符外,当年的这些预测均已实现,神准!回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的兰博公司,美国人在世界格局和长期战略研究方面,真的令人吃惊,好在我们也有类似的机构做类似的事情,只是类似的名著少了一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就是经典

                                        中国士人自古以来对亡天下和亡国就是有所区分的,因此中国人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应该更加容易,对作者的核心思想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文明的影响已经超越民族主义,将成为未来左右国际关系的第一因素。尽管作者的预言没有全部正确,但凡是理论必有局限,这是不能求全责备的。本书为观察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十分有价值,知识含量极高,十分拓展视野,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视角宏大,文明的冲突视角来看世界政治格局

                                          从文化角度切入,整本书提示我们文明的冲突可能随时发生。建议这本书可以与施展老师的《枢纽》,《破茧》对比阅读补充中国文明的详细发展;与《李光耀观天下》对比阅读补充站在华人圈的新加坡视角看世界局势;与基辛格的《世界秩序》看美国角度下的政治格局。总结一下,即使不能对其他文化或个人感同身受,也要努力去理解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