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制度的诞生与演变,其核心动力都源于现实需求;高明的统治智慧在于如何利用人性(如欲望、需求、恐惧)来设计规则,从而汇聚资源,实现国家目标。1. 制度之始,常源于朴素的管理需求;其流变之果,却足以重塑国家的经济根基。好制度一开始可能就是为了省事儿,没想到后来彻底改变了国家。井田制、初税亩等改革,最初目的很单纯,但结果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根基。周朝的井田制和初税亩,一开始可能就是方便天子收点粮食当管理费,结果慢慢演变成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和税收模型。就好比一家小公司刚开始创业,老板看大家吃饭点外卖太乱,就找了个阿姨做饭,规定每人每月交 300 块饭费。本来只是为了让大家吃上口热乎的、省下点外卖的时间(最初的省事目的)。结果没想到,这个食堂越办越红火,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成了公司吸引人才的福利招牌,甚至最后公司干脆成立了个餐饮子公司去对外经营了。2. 经济的链条环环相扣,一方的专营与变法是强盛之基,另一方的买卖与需求却可能成为倾覆之始。国家靠垄断赚钱壮大自己,但疯狂的买卖和需求,也能把别的强国给掏空。盐铁专营、商鞅变法让秦国、汉朝强大,而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丝绸)却可能反过来拖垮了像罗马这样的帝国。汉朝的丝绸对罗马人来说,就是当时最顶级的奢侈品爆款,罗马的贵族们疯狂剁手海淘,就像有些人为了买最新款手机和包包不惜分期借贷一样。结果就是,罗马的金银哗哗地流向了汉朝,可能最终导致了其财政崩溃。总之,无论是分田、征税、专营还是变法,其本质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解决眼前最迫切的问题,而设计出的管理方案。这些方案深深植根于人性,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意外地塑造了国家的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是以往简要带过的形式,讲述了一些经济行为以及在民间产生的反应,不过有趣的是,现在的一些做法看上去更像是遗传性的,人民总是兢兢业业的耕作,承受赋税,承受不了就起义,完了再安居,接着再被剥削,直到王莽的部分,发现有些事件的处理和思考也不能太理想主义了,是一本看完很莫名其妙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透过经济看历史

        1、画风极简 2、强调正史细节,和历史考点。3、大事记梳理历史脉络,备注补充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西汉开始,此后历朝历代,都把对外贸易,特别是对西域的贸易,当成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丝绸之路的发达,开始影响中原王朝的长远发展。所以其实经济,才是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本质因素,对于生产力的管理和有效调动,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立足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充满趣味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最早开始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到现在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经济篇》,透过经济看历史,一不小心看透了历史的规律。从高中开始就特别喜欢历史,也一直看历史书,混子哥的半小时漫画系列是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历史全局观奠定基础的关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漫画能用聊聊数笔就勾勒出事物的特征。本书的内容也做到这点,用很少文字说清了各个朝代的经济特点。有的图画的细,有的图画的潦草,总体有失水准。只写到新朝,照理说应该有下部,不过看样子恐怕要跳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读的经济学

                  有料有趣有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创青楼的经济学家 —— 管仲实行户籍制管理的 CEO—— 商鞅建长城修陵墓的房地产开发商 —— 秦始皇黄老之学的落地执行者 —— 文景爷俩一生为了打匈奴都在搞钱的商人 —— 汉武帝表面外交官实际搞刑侦工作的刑警 —— 张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思路

                      本来以为经济学很难懂,但混子哥让我又觉得自己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有趣的漫画看金融危机,感觉轻松有趣又容易接受。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但是漫画感觉时间短趣味性强,相较于文字我更喜欢漫画的形式。金融危机发生的很多事 这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经济和金融理解更近一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句话,笑死我。轻松幽默,可以放松心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经济篇

                            有趣好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底层的规律讲透,才是真的牛!

                              生活在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代,对各种经济现象和套路似乎习以为常。读这本书,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才理解底层规律的魅力…… 私有制的产权,政府干预 & 市场经济,贸易战,统一市场,这些构建现代商业文明架构的基石,在历史中都是反复试错、摸索得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玩有趣,简单易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大人读儿童读物~就当提前给儿子读的哈哈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