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处著手

    11 世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原因,活字印刷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主流依旧是雕版印刷。直到 15 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新的变革性的活字印刷术,他在压力机、纸张、墨水、活字等诸多环节中,不断试错,精心打磨,花费了十多年的世间,终于使得每个环节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开创了全新的印刷流程。由于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印刷工坊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遍布欧洲的主要城市,它带来了一场信息大爆炸。在此之后 50 年里印刷书籍的总量,超过了前面 1000 年里手抄书的总量。以前,知识都被垄断在教会和贵族手中,由专门的手抄员抄写书籍,以便于他们巩固和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让信息复制的成本大幅下降,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获取信息的数量大大增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思考,互相辩论,进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发端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借助古登堡的发明开始广泛传播。权贵阶层对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力开始感到担忧,发出了 “我们必须根除印刷,否则印刷就会根除我们” 的警告。一位瑞士学者在为所有已出版的书籍制作目录时,称之为 “大量令人困惑且有害的书籍”。又过了 100 年,人们对这种信息不受控制而引发的担忧并未减弱,一位法国学者在 1685 年发出警告:“我们有理由担心,每天以惊人速度增长的书籍,将使未来的人类陷入野蛮状态。” 所以,印刷革命揭示出一个至今仍适用的规律:新的网络技术在稳定之前,首先会带来剧变。那么,我们如何从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這件事情中,捋出连接未来的方向呢?古登堡发明这一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信息必须被拆分成最小单位,才能与技术成功对接。也就是 "先分解再重组" 这一伟大的创意。这一理念一直被不断创新并延续至今,比如计算机将信息拆分成由 0 和 1 组成的最小单位,互联网将信息拆分成数据包,将它们传输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合,就跟古登堡把一个个活字拼成一整张书一个道理。古登堡的发明将人类带到了今天,也将驱动今天的人们去不断思考和创新,走向未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连接助力进化

      约翰内斯・古登堡将信息打散成最小单位的构想在互联网语言中再现。现在的互联技术和以前的连接都是遵循同样的规律。就是运用最小单元组合,结合连接传输信息实现效率提升带来新火种,一本开悟之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仰和历史

        “满满一屋子的变革推动者在寻求某种真相,以期更好地理解由他们自己推动的变革,这不是很有趣吗?” 作者说。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我们只能向两个领域寻求庇护:信仰和历史。信仰总能让我们认识到 “在我们的生命之外存在更强大的东西”,而历史是和我们一样的前人在面对他们自己(但与我们的惊人相似)的挑战时的集体经历。事实上,我们的信仰与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我们学习古老的文字,是为了体会它们在今天的含义,因为它们讲述的故事,能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人类的普遍处境。作为人类的集体经验,历史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并非史无前例。不论我们怎么强调自己的体验和挑战独一无二,事实上,我们不过是在延续人类的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往所有的网络革命都有一个鲜为人知且很少被人理解的秘密:是网络控制着一切,是它塑造了社会等级,定义了网络活动。而今天的新网络,则头一次将权力交到了用户手中。在新网络效应的背后,我们仍能发现驱动今日变革的技术与早期技术之间的关联。早期的技术突破,为我们的新网络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术突破始于古登堡,他发明的不仅仅是一种把墨水印到纸上的方法。今天,他的远见卓识仍在闪烁光芒:要想让信息自动化和大众化,就要把它们打散成一个个小单位并重新组装。这是一个有关信息与机器交互的突破性发现。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仍是组成互联网这一数字网络的核心 —— 在数字网络中,所有信息在被拆分成数据包后,又得到了传输和重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