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外挂
老一辈人说高考是敲门砖,当年不以为然,如今觉得太有道理了。1. 它有用,但又硬又硌手,你得忍着;2. 它是带你到起点,而不是带你到终点;3. 能敲开哪扇门,决定权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4. 进门后能走多远,也在自己和家庭,但主要看自己。于是,一个合格的外挂应该是这样的:1. 让玩家去刷适量副本,但不要太多;2. 刷副本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认识的提升,让玩家知道游戏设计者的意图,甚至会设计游戏;3. 告诉玩家 “你当像鸟飞向自己的山”,要有自己的目标;4. 永远告诉玩家还有更大挑战、也更好玩的副本,翻过这座山,还有 “第二座山”;5. 告诉玩家游戏的真相,即成功只是一时,失败极有可能发生,而平庸无可避免;6. 即使玩家一时登顶,也要让他明白,平凡才是最终答案。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相信孩子成长的可能性请比任何人都相信孩子成长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帮助孩子成长,协助孩子应对挑战。这才是父母能为孩子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摆脱刷题僵化的学习法,快速提升孩子学习力的 34 个习惯:一、培养孩子自信的 4 个习惯 1.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 2. 将擅长的优势发挥到底 3. 在家庭中 “决胜负” 4. 让孩子经历失败的痛苦二、帮助孩子自立的 6 个习惯 1. 重视泡澡的时间 2. 说 “我开动了” 之前,让他先做点事情 3. 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 4. 让孩子决定假期的安排 5. 不必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 6. 不为孩子取得的成果或喜或忧三、培养孩子潜能的 6 个习惯 1. 巧妙转换孩子的情绪 2. 不过分表扬孩子 3.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让他一个人旅行 4. 不勉强孩子 100% 理解知识 5. 不勉强孩子改正缺点 6. 父亲应退一步守护孩子四、培养孩子毅力的 4 个习惯 1. 不要在意考试排名或偏差值 2. 不要求孩子写日记 3. 让孩子接触 “真实” 4. 任何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五、提高孩子注意力的 5 个习惯 1.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5 分钟” 2. 重视速度和基础 3. 悠闲地度过周末 4. 创造一个尽情玩游戏的日子 5. 让孩子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内学习六、正确批评孩子的 4 个习惯 1. 让孩子好好解释 2. 成绩不好也不必批评 3. 有时反而需要带着情绪批评 4. 做人方面的错误要彻底批评七、提高孩子成绩的 5 个习惯 1. 珍惜 10 分钟的碎片时间 2. 在家中多做布置 3. 不因孩子成绩的起伏或喜或忧 4. 模拟考试不用复习 5. 从容地面对孩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刷题却有策略的教养方式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1 个多小时就可以刷完,方便快速获取信息。 全文两个关键词就是 “适龄” 与 “驱动力”。 核心思想是,孩子需要在建立自信和被信任的友好环境下,发现学习竞争的乐趣,对成败有比较正向的理解,体会成败之乐趣。 建立自信的方式,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培养,父母并不是旁观者,而且重要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比如小习惯家庭小比拼、旅行计划与执行、孩子思考并做决策…… 家长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可以从孩子学龄阶段的心理建设,即人格的培养着手,毕竟双手扶孩子一辈子或者焦虑、批评、侮辱、打骂,不如帮助孩子先成为一个正向驱动并会解决问题的人,这是策略,更是术,不仅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更加让具备完整人格的孩子面向未来的社会化角色。 最后,家长需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先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再接纳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情绪。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未来的时代孩子需要什么能力呢?应该是不甘于现状,带着强烈的意志挑战目标的能力吧。而这种能力,只有在经历过多次挑战自身极限后才能获得!考试本身是否成功,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挑战的过程!# 34 个习惯习惯 1: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成长快的孩子,父母都擅长表扬;(根据孩子满意的程度进行表扬)习惯 2:将擅长的优势发挥到底,孩子做擅长的事情成绩才会更好;习惯 3:在家庭中 “决胜负”,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与游戏不同的方式制造胜负的机会。比如比赛谁先到车站,谁先整理完,谁先做好外出的准备等等,不论大小的事情都分出胜负,排出顺序;(不回避竞争)习惯 4:让孩子经历失败的痛苦,体验转败为胜的喜悦;(失败后不放弃)习惯 5:重视泡澡的时间,孩子具备目标意识,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己能主动学习进步,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真正的自立,不管周围环境如何改变,都不会失去自立的意识,自立的意识原本就不是依靠强制或者惩罚的措施来培养的,孩子若只是在严格要求的环境中被迫行动起来,那就不是真正自立,让孩子做他这个年龄段理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泡澡的时候就让他尽情地撒娇好了,但同时要求他自己清洗身体,毛巾和肥皂等物品用过之后都放回原位。这样多次重复后,在其他事情上他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习惯 6:说 “我开动了” 之前,让他先做点事情,懂得提前做好准备,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吃饭之前让孩子帮忙准备,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习惯 7: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读书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应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好呢?” 但那些培养出东大学生的父母,来咨询时基本不会问这类问题、扩大孩子选择可能性的地方)习惯 8:让孩子决定假期的安排,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并思考为此需要怎么去做;(拿出不同的玩具让他选择 “想玩哪个呢”?像这样,只要父母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就能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当然也有孩子不得不配合父母的情况,这时也不应强制孩子,而是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需要去,重要的是,要耐心地说明这样做的理由)习惯 9:不必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电视也好,漫画也好,无须一开始就将其视为有害的。在父母和孩子互相约定好的基础上,让孩子再看吧;习惯 10:不为孩子取得的成果或喜或忧,父母应该谨记自己只是配角,巧妙地把握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无论结果好坏,都不要表现出比孩子更大的反应)(在网络上发表孩子成功考上某校的父母,如果父母认为这种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话,孩子也会以同样的价值观成长,“理解他人的痛苦” 也是自立的一部分,如果缺失了这部分的教育,无论考上再好的大学,也不会拥有人格魅力吧)习惯 11:巧妙转换孩子的情绪,成长快的孩子的特征之一是,他们不会让自己受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影响;(不擅长控制情绪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倾向,父母是否擅长与孩子沟通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明快的声音说道:“在这个时候经历最糟糕的情况真是太好啦!”)(最需要使用 “魔法语言” 或行为的时期,是小学高年级到中学初期)(能熟练地控制情绪,并将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习惯 12:不过分表扬孩子,你有好好努力啊,现在做好下次考 90 分的准备了吗?(几乎没有家长一味地赞不绝口地对孩子说:“太好了!恭喜!”、大多数人只是表情严肃地说 “考上东大还不是终点”“期待他未来更努力” 这类的话、从积极的层面来看,给孩子的喜悦泼冷水,这或许是能培养出东大学生的父母才有的特长)习惯 13: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让他一个人旅行,第一种类型是选择逃离危机的孩子。在我看来,这类孩子占 60%〜70%,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这种类型。剩下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察觉不到危机的孩子,大约占 10%。最后的 20%〜30% 就是能挑战危机的孩子。考上东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种类型;(如果希望开启孩子更多的可能性,让他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就必须培养他突破自身上限的意识)(应当是孩子略微突破自身上限就能挑战的水平。如果危机的难度太高,就无法转变为成长的机会)(挑战的事情比目前的实力高出多少,孩子成长的可能性就会有多少)(独自旅行是让孩子发掘自身可能性的最佳途径)(培养能挑战危机的孩子必须做的事情)习惯 14:不勉强孩子 100% 理解知识,老师开始讲解稍微有点难度的应用问题时,成长快的孩子,能判断这道题 “凭自己目前的实力解答不出来”,并果断选择放弃。同时,父母对于孩子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也持非常宽容的态度。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孩子现阶段的能力上限,认为只要他以后能学会就可以;(“请各位同学 100% 掌握今天学习的 60% 的知识。”)(父母一句 “不会也没关系”,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孩子便可以专心学习 “能够掌握的 60% 知识”,稳步提升实力)(必定存在 “学不会的知识点”)(越是难考的学校,越会考查学生对于判断哪些是 “学不会的知识点”,即判断哪些题目可以解答、哪些题目无法解答的能力)习惯 15:不勉强孩子改正缺点,虽然说无须强行要求孩子改正缺点,但如果都不曾发觉缺点,也谈不上制定对策了;(父母要做到直面并接受孩子最真实的一面,不强行要求孩子改正缺点,帮助孩子与缺点和平共处)习惯 16:父亲应退一步守护孩子,母亲主导教育,父亲接送上下学,周末外出一起做运动;习惯 17:不要在意考试排名或偏差值,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关键是不断挑战自己。越早发现这个事实的孩子,越能尽早快速提高成绩;习惯 18:不要求孩子写日记,习惯是不受别人强迫也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一旦被问 “做了吗”,就不能称为习惯,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让他积累坚持下去的成功经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给予孩子一些他能够轻松参与并简单完成的任务,培养不用勉强自己也能坚持的习惯;(请各位父母多尝试,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方法)习惯 19:让孩子接触 “真实”,对于怀抱考上东大梦想的孩子,应该带他们去参观东大的校园,与东大的学生见面;习惯 20:高度自立心:任何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树立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学习(考试)的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避免孩子随波逐流地做决定;(父母只负责给孩子提供信息,不会插手孩子的选择)(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能自己对选择的目标负责)(不管多么小的事情,请各位父母让孩子真正 “自己做决定”)习惯 21: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5 分钟”,至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必勉强延长他的学习时间,应优先提升注意力,这样也能成为他日后成长的动力,考取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孩子,在小时候就开始培养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习惯 22:重视速度和基础,手越能活动起来,越能集中注意力;(快速解决简单的问题)(孩子的成绩即使做再多的难题也不会提高,通过反复做简单的题目,培养孩子高超的处理能力,可以渐渐地他也能解决难题)(比起多做出几道应用问题的扩展难题,培养能应对任何问题的基础能力更为关键)习惯 23:悠闲地度过周末,越是成长快的孩子越需要 “休息”,即使平时生活规律,周末也会让孩子一觉睡到早上 10 点,上午让他悠闲地度过,有很多父母是这样做的;(每周有至少 1 天完全没有安排,可以好好休息)(果断地减少了要学的技能种类。他们询问了孩子能否带着目标意识坚持下去,在和孩子本人商量后决定继续学习哪项技能)(不能只靠 “开心” 这样的理由让孩子继续。如果只因为玩得很开心才去上课,与入场费高的儿童乐园没有区别)习惯 24:创造一个尽情玩游戏的日子,沉迷的经历也对学习有所帮助;(不论是哪种爱好,缺乏沉迷经历的孩子对学习的专注程度也会较低)(孩子自由地玩,每周 1 天就足够了)习惯 25:让孩子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内学习,至少在孩子小学阶段,不应该让他们独自学习,将客厅作为学习的场所;(不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不可思议的是,越是在孩子的房间里放着书桌的家庭,孩子的成绩越呈现出难以提高的倾向)(一个理由是,孩子会感到孤独,在家里孩子有一个独立的房间,所以他一旦开始学习,就会陷入一种远离家人的感觉中)(理想的状态是,比如父亲读书、母亲记账,都在客厅同一张桌子上各自专注做自己的事情。这是培养孩子 “不去打扰正在专注做事的人” 的礼仪的好方法)(客厅学习不太方便,这时有必要为他着想,不要关上他的房门,让他感受到其他家人的存在)(在学习的地方不放钟表,或者将表移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孩子一看到表,就会开始倒计时。这样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时间上,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习惯 26:让孩子好好解释,用父母的威严但不动怒,不要威胁孩子;(争吵并不是用力量去压制,而是彻底地面对孩子)(听完孩子的解释,父母自然有父母的道理,然而孩子也有他的理由)(我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会告诉他,我为什么生气。然后,一定会让孩子解释)习惯 27:成绩不好也不必批评,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绝对不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批评孩子能力不足;(帮助孩子成长的父母,不会毫无缘由地批评孩子)(会和孩子一起思考分数下降的原因,倾听孩子说明理由)(如果是由于 “题目都很难”“时间没来得及” 等等,因明显实力不足而导致考了 60 分的情况,父母也应接受这一事实,父母,能够承认 “失败”,思考,如何从这次结果上吸取经验应用到下一次)(低级错误只要留意就能避免,因此属于努力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严厉批评孩子)(不可以批评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可以批评没有努力的事情)习惯 28:有时反而需要带着情绪批评,即使父母对孩子说了很严厉的话,最后也要开个玩笑,抱抱他、摸摸他的脑袋、拍一拍他的屁股,对他说:“加油。” 注意千万不能一味地责骂)习惯 29:做人方面的错误要彻底批评,他们对于孩子做人方面的错误以及违反社会规则的错误异常严厉,在培育孩子人格方面绝不妥协;(要在第三人在场的非日常空间里批评孩子,就是要让他明白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不论孩子成绩多么优秀,只要他犯了做人的原则性错误,父母就必须负起责任,纠正他的行为,这才是父母应有的态度)习惯 30:珍惜 10 分钟的碎片时间,做不完就不删除的待办清单;(积少成多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学习。而且,正是由于 “少” 的积聚,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习惯 31:在家中多做布置,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似不经意地摆放着与学习有关的物品,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成功布置的窍门;(某位东大学生说,从他小时候开始,家里的冰箱门上每天会换一组成语。或许是受此影响,他一直很擅长成语,这也成了他的得分点)(孩子最讨厌的是 “只有自己在被迫学习” 的状态)习惯 32:不因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或喜或忧,一直都关注孩子的表情,从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习惯 33:模拟考试不用复习,自我评价过高的危险,在距离考试还有半年的时候,即便是模拟考试也必须抱着像正式考试的心态去面对,将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 “模拟考试” 来对待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应对 “正式考试” 的经验;(总会有解答不出的题目,其实模拟考试和正式考试一样,都有不容易解答的题目,勇于放弃,也是一种 “技术”)(与其花时间研究解不出来的难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确实能答出来的题目上,反而有助于取得好成绩)习惯 34:从容地面对孩子,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去接他放学,父母和孩子一边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一边踏上回家的路,这段时间比什么都开心;送孩子去参加模拟考试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笑着说 “好紧张”(不局限于眼前、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成长)中学入学考试只是一个过程,我并不看重他能否考上。考试本身才是关键,考试的经验在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是否去考志愿学校,我想让他自己做决定;最后他选择挑战合格率 30% 的学校,很遗憾没能考上。虽然他考上的是第三志愿学校,但是中考的备考经历给他带来的不是挫折感,而是能够挑战重点学校的骄傲与自信。这份经历使他飞速成长,之后过了 6 年,他竟然成功地考上了东大;父母,也有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人!”,但他们不会强迫孩子理解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强迫孩子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他们总是心平气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改变学习习惯作者站在日本最牛逼的大学 - 东京大学,相当于我们的清华北大的级别。要孩子能改变,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不是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表扬就起来。孩子自己要有 “自己能行”,我为这件事做了什么,努力过了什么,不断去建立阶段的 “小” 目标,要愿意有 “竞争”,同平等(行)的人去竞争,用文明的方式去竞争。让孩子自己做 “决定”,约定好时间,可能开始会有做不到位,没有关系,社会力量和家庭都会约束他。现在的教育总是以正面激励,表扬为主,但要注意不过度表扬,表扬行为,而不是意识,换句话说就是表扬 “实”,不(少)表扬 “虚无”。不要求孩子在学习阶段掌握 100%,要求孩子在上课的 45 分钟能跟上,不要期望课后补习去。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这种注意力可以转移的,能坚持一小时看漫画的功夫也可以一小时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在 10-15 岁,独自一人去旅行,独自旅行孩子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边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 “指导”“念叨”,孩子不定能发现父母不能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的判定和观察。还有一条,我们需要容忍孩子的缺点,作为父母自己一顿毛病,凭啥要要求孩子这,孩子那的,就搞得像个 “圣人” 一样干净纯洁,少说多做,孩子在一些方面就是父母行为在他们身上的投射。要孩子行,自己得行。言传身教,不可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在本书中这样写道。其实,父母也存在这种倾向。当我询问父母们:“您希望让孩子考哪所学校呢?” 明明距离考试还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很多父母却告诉我:“能考上与孩子实力相符的学校就好。” 以和自身实力水平相当的学校为目标,自然考上的可能性较高。不需要勉强孩子,父母也比较放心。但是,我听着却很着急。如今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须以 AI(人工智能)研发为例,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取得进步。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只靠简单的知识或技能恐怕难以生存。而在那样的社会里,即使顶着 “东大毕业” 的光环,也绝对算不上占优势。那么,在未来的时代孩子需要什么能力呢?应该是不甘于现状,带着强烈的意志挑战目标的能力吧。而这种能力,只有在经历过多次挑战自身极限后才能获得。考试本身是否成功,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挑战的过程。说得极端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已经成功了。正因如此,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积极地去竞争,同时也希望父母也能让孩子具有挑战困难的勇气。为此,首先请比任何人都相信孩子成长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帮助孩子成长,协助孩子应对挑战。这才是父母能为孩子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