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菱神话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制造力成长的企业发展史。它采用一种直线时间轴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地方车企如何不断进化,向死而生,最终成长为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故事。而这背后,则始终浮现和跳动着一个宏大的中国工业发展的轮廓,这些轮廓还原了中国汽车发展六十多年的惊心动魄的经历。这是一个关于持续成长的故事,展示了本土力量与国际化力量如何相互融合、相互借力。而企业家的奋斗、制造系统的进化和中国制造的时代发展趋势,则是三条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主线,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画卷。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走出自己的路

      原来以为只是一本汽车介绍,结果又是一本好书。将五菱一路走来,所有的高光与黑暗、虚胖浮夸与扎实练功,在面对亏损、外资入股投资、从刻意模仿到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详细的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对于五菱目前的处境与展望,也有很精彩的总结。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五菱工程师的造车技艺,在这样的一种亏损累累,资金、人力、质量皆捉襟见肘的环境下,一步步与之取得平衡,逐渐建立起来。而车间里满手油腻的 “黑手工程师”,正是驱动制造向上进化的力量。然而不公平的是,这也是中国制造崛起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力量。全球很多学者都习惯性地将中国制造的大发展,看成是低廉劳动力红利的天生果子。少有人把镜头对准这里。这里的创新,既不是基础创新,也没有专利,就像深山里的钻石一样无人相信。但正是骨子里不服气和强烈的求知欲,“黑手创新” 成为工厂最重要的支柱。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林老师讲述了民族品牌五菱的崛起,35 年的奋斗史,跌宕起伏看得让人热血沸腾。林老师的文笔很细腻,拟人比喻用得如火纯青,常常让我要多读两遍句子,然后感叹一声,太妙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菱造车史,中国造车史

          通过五菱神车了解了中国的造车史,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对了解汽车行业非常有帮助,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车”之路

            这是拜读林老师的第二本书,前面是得到上架的《质量简史》,上次看完了记录了几句,没想到还得到了林老师的回复,受宠若惊,感谢感谢!    这本书放书架上其实也有一段时间,中间出差各种原因导致没有看完,周末集中时间完成作业。     书中从五菱的前世今生说起,很完整,其实前半部分就是中国的微车发展史,在 90 年代以前确实很混乱,英雄不问出处,在那个 “狂飙” 的时代各显身手。对我本人来说 2004 年大学毕业,进入汽车行业,恰巧刚好一直工作在柳州,对那以后的五菱由于同城原因大致了解或听闻。五菱强大之处个人认为三点:一、强大的制造能力,满足基本质量要求前提下的低成本模式。质量水平在行业里面不算优秀,但是他的用户群体对于只要可靠性就可以(其实这一点也导致了后面乘用化步入泥潭的主要原因之一,泥潭可能用的不合适,但从现在来看宝骏品牌乘用车的萎缩是很恐怖)。二、和通用的合资加快了管理的转型和规范化,这一点我认为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开发流程,制造管理,质量管理等全方面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和现代化转型,同时开拓了各级管理层的视野和激发了学习对标的欲望。三、对优势市场精准的洞察和极快的反应速度,相应速度其实是中国很多企业的优势,但是这种对优势市场的洞察带来高效的、持续的发展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无论是宏光 min ev 还是做口罩带来巨大的流量。但是随着汽车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五菱也面临着问题。其一:新宝骏没有成功,在消费升级上怎么跟得住行业,还没有找到答案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带来了巨大流量,但导致品牌的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二、持续的低成本是倒逼供应商,导致本地供应商无以为继,以冲焊件为例,原材料上涨,零部件价格不上涨,导致供应商苦不堪言。最后供货越多,亏的越多,只能退出,并没有在本地形成强大的供应链,所以现在提出 "125" 规划。其三:柳州地理位置决定高端人才的匮乏,如何面对新的智能化,没有高端人才在一定程度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沈阳和姚都面临退休,后续的人能否顶得住都拭目以待。讲多了,希望五菱能够越来越好!!也希望林老师写出越来越多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五菱汽车真正解释了这 8 个字的含义,64 年的企业,正年轻,正当时,是真正为数不多的中国自主品牌。相信企业在秉持创业精神的基础上,在未来的国际浪潮中一定能勇立潮头,披荆斩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菱之光,一部企业史,一部造车史。

                1,1958 年,柳州动力机械厂成立,在新中国艰难的计划工业环境中寻找生存,通过仿制、CKD 组装跨越式生长,字里行间是企业家的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2,1999 年国企改革,面临危局,“减组织,换能人,竟上岗”,变革从中高层渗透,到上海通用脱产学习,脱胎换骨,正是掌舵者的远见。3,2001-2002 合资风云,面对国际化分工的红利,虽有限制,但是通过上汽引入通用合作,“中中外” 合资方式,不求拥有,但求所在,是沈阳和广西政府的格局。“一锅中药”,以合资利益为重将三方文化差异拧成一股绳,“战术上学习通用汽车,战略上坚持国情” 是五菱管理层的坚持。4,2003-2008,神车时代,青岛基地产线成立,“要想让基地成功,必须有新产品为他撑腰”,这是掌舵者的胆识。上汽通用五菱开启了中外合资的第四种模式:合资在外,双自主在内。这也让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保留自主品牌、自主开发权的合资汽车厂家。五菱之光,胜在结构;五菱荣光,胜在空间,市场保有量突破 140w5,2009-2010,百万山岗,沈阳和姚佐平亲自邀请高效教授、日韩专家参与项目,产品再次突破后,逐步开启销售网络拓展,透明商务政策,奖惩优秀与落后两头管,赏罚分明,4S 店模式全国铺开。再次与上汽交换 10% 股份,引入乘用车品牌和生产,“不求拥有,但求所在”,只为推动本地产业链发展。6,2011-2019,乘用化碟。自主乘用品牌宝骏、五菱宏光 S、宝骏 730,宝骏 510 等借船出海,汽车下乡,15 年破 200 万,16 年破千亿,带动带动 “五虎上将” 融入国际供应链。7,2020,极简主义。疫情来袭,8 个小时救活机器,6 小时完成 1 台手工样机试制,从立项到第一台全自动化 “五菱牌” 口罩机下线仅用 7 天,一个月日产能突破 200W 只,老牌工业企业的能力,让我叹服!“好玩、好看、好用” 的三好模式,让本地用户试驾反馈,把空间留给用户,“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是底气,更是接地气。8,2021,为国征战。面对海外东南亚市场,日本的供应链绞杀,五菱印尼建厂,抱团出海,从当地用户的超高速驾驶习惯等系列问题改进,到 PANTONE 合作主打女性用户,中国制造逐步走向高端价值链。9,2022,未来之路。电动车扑面而来,全面 2C,从漏斗到沙漏模型(交付车辆的一刹那,正是沙漏中间的节点,此后的售后服务就像时间沙漏的下方空间一样,才刚刚开始。在汽车交付之后,用户的个性化和功能化的需求将会得到快速反馈,促使厂家满足更多场景,从而产生 “使用黏性”,创造新的现金流价值,而不仅是口碑和品牌忠诚度。)神车终老,神思常在,文中还有很多项目名质量 “9000 岁”,“950” 等,都引人兴致,非常值得一读,这是中国汽车业的波澜壮阔。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此对柳州五菱刮目相看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背后要有卓越的企业家带领,远见卓识的政府主导,借势而为,不仅吸收国外的资金支持,关键还有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这是一部系统工程,还有上下游的产业链支持,还有员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让我对柳州这座城市肃然起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车终老,神思常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车终老,神思常在。

                      本以为是本比较乏味的企业介绍书,没想到被五菱一路走来的历程深深吸引:国企改革、微车突破、寻求合资、冲突与合作、神车系列、电神车创新、出海融合;每一个故事都精彩万分,每一个挑战都九死一生。为五菱点赞,为中国车企点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丰富,但写法没同感

                        国产五菱汽车代表了中国制造的野蛮生长,从什么都没有,抄都抄不好,到自主设计,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能力向国外输出。书中细节丰富,内容完整,读完对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史和产业链有了一定了解,也坚定汽车行业是个苦行业的认知,投资上还是远离。书里有大量的感性话语,有点像高中作文,不喜欢这样的写作风格,当然也有好处,看到这样的段落直接跳过,阅读速度大大提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车背后,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运气好,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吃苦耐劳,一切的努力都要乘着巨浪的浪头前进。这是一个好故事,我觉得再装入一个爱情故事进去,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柳州,影响中还有螺蛳粉和柳工机械,是个很有中国味道的地方。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制造业从业人员,我们应该给企业里中层以上的干部每人发一本此书。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五菱的故事,一部造车史,更是从 50 年代到当今的柳汽人的奋斗史。藏在字里行间的不仅有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一股战天斗地的精气神。因为有目标,憋着一股劲儿,与街头巷尾的用户深入的打交道,在具体的场景中了解了用户的所需,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方式,与时俱,打造了一辆又一辆的神车,在柳江之畔创造了造车人的神话。从思想到方法都是制造业者的楷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是有一帮人的努力

                              五菱神车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运气之作,任何奇迹背后都是一帮人的坚守,都是抓住时代红利的产物。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值得欣赏的故事,这需要如作者一样的人去深入了解去讲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车之路

                                让我对国产汽车发展历史有了深的认识,也对一个民族企业的崛起历程感慨万千。作者妙笔生花,文采飞扬,让人读起来好不畅快!强烈推荐!最后想说,支持国货,从我做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起之前读的那本,书名好像是广汽三十年,多读这类书,对于我们刚入职汽车行业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经常往返于城市和农村。自己没有车的那些年头里,回家的路上总有一段属于五菱之光。重新认识了五菱,谢谢五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代神车

                                      五菱的造车史,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接地气,知需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