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承担情绪劳动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放手,第二步是相信伴侣的学习能力,第三步是与伴侣对话。而被照顾的人,第一步是重视情绪劳动,第二步是主动问自己还有没有该做的,第三步也是对话。通过对话,我们把单方面的网,变成两个人一起把控的系统,不再单方面为别人付出,或者单方面等待别人的指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总说自己是操心的命,原来是情绪劳动太多

      在生活中,我总是不自觉地去承担安排、策化.统筹这类事、,不论是和朋友、家人.恋人.出门、我总是那个负责规划路线、安排活动的人,照顾身边人的感受,身体状况。唯有和我妈在一起的时候我会摆脱这种身份,原因是,她比我更自觉地更周全地考虑好了一切.而我爸、在小时候的我眼里竟然也没有任何错误。现在的我由于不堪重负,终于意识到清诸劳动并不应该只是女性的责任,开始了沟通之路。原来、我也可以逆天改命。不再过度操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一段关系中,双方要怎么分工,每个人的情况不用,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就各有不同,所以有句话叫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这本书的好处是什么呢,像一本武功秘籍,像九阴真经一样,内外兼修方能大成。社会的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等各种因素让我们这一代人变的越来越孤立,我们瞧不上老一辈人,尤其是母亲和祖母们对待爱人和家庭的方式,但是我们也没有新的参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自己的生活中感觉,听别人的故事感受,这样也可以进步,但是不得法,好开篇罗伯把放在更衣室柜子上的箱子拿下来取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管了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他让我瞬间明白了以前自己练的招式不对,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书里这里几个方面,因为我关注俩性关系,所以说说我在这个点上的感受,一段关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见,我们不能直接去带入上一辈的经验,那个已经过时了,我们积极去沟通,聆听彼此的需求,说清楚自己的关注点和希望另一半怎么做,这样的关系会更加健康,更加长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開啟看見另外一個世界的一把鑰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美国作家真的是有本事长篇累牍的废话

            我很赞同女性的 "情绪劳动" 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听完这本书我选择了翻开电子书。然而不如不翻,听书作者 20 分钟的讲解已经打捞出了所有的精华,而剩下的则是无休无止的英语 / 美国作家特有的从句套从句,排比复排比的繁冗描写,比起国产剧更加的 "少看十页(十集)也并不会错过什么"。前言提到,这本书从一篇阅读量大几十万的文章而来,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哦因为要抻长了出书。怪我不长记性了,看了能激发同理心的题目,听了被精心解读过的书就被吸引。从这些年美国畅销书(成功学,管理学,心理学,非学术类)阅读体验来看,看完标题,看完摘要,最多再听个书,足够了。再次感谢得到听书团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个问题促使我含泪据理力争。我想让他了解,为什么当一个家务管理者,不仅要发现问题、分配家务,还得若无其事地要求大家配合是那么累人的事;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承担了所有的居家打理责任,使其他人免于承受心理负担。有事情需要处理时,只有我注意到,而且我的选择很有限,要么得自己完成,不然就得委托别人来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如其名,可以解决夫妻矛盾的一本书!

                这本书解决了我的一个认知缺陷:情绪劳动是我看不见,感受不到,又无法理解的一种劳动,也解释了爱人为什么会间断性的发火的困惑。这两年来一直在找爱人生气的答案,从《爱的五种语言》了解了自己和爱人的接受爱的方式不同,从《沟通的方法》中发现我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待提高,从《男人是火星,女人是金星》中发现男女的大脑构造和思考方法不同,还看过《爱的艺术》《爱需要学习》《沟通的本质》…… 每一本书都有道理,我自己也觉得能力有提升,但夫妻关系经常会亮红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以为就是这样的吧,直到读了这本书,才找到爱人真正生气的原因:我感受不到的情绪劳动太多了,不是她爱唠叨,是受够了!书中有解决之道:对于承担情绪劳动(老婆)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放手,第二步是相信伴侣的学习能力,第三步是与伴侣对话。而被照顾(老公)的人,第一步是重视情绪劳动,第二步是主动问自己还有没有该做的,第三步也是对话。其中开启对话是关键。厘清相互的需求,在对话中,有几件事特别需要注意:哪一部分的情绪劳动真的对我们有益,哪一部分无益?双方要打造自己的系统,建立自己的情感联结,确立自己的轻重缓急,而不是在别人打造的生活中游走。用脱不花的话说我们得有主动沟通的意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单一视角下的书

                  作者就像一头牛,自定义一个树桩叫 “情绪劳动”,然后把自己订死在这个树桩上,不停的挣扎,又在不停的强化。如果生活是一面镜子,那么她的镜子里只有作者她一个人,她不知道的是,她老公也有一面同样的镜子。不但自我毒害,还毒害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情绪劳动应该被看见

                    看到这本书的唯一念头,就是 “终于有人懂我了!”,过程中不断地点头特别感同身受。我想,作为女性,应该大部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面对家里的家务,感到身心俱疲,即使有人帮忙这种心累往往也不会得到缓解。为什么呢?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段子,叫男的洗碗,就真的只是洗碗;而女生所说的洗碗,是洗碗 + 擦灶台 + 清洁油烟机 + 清理饭桌。你看,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别。那可以把这件事说明吗?可以,但是我们花时间去科普家务活的时候,都会觉得还不如我自己把这件事干了。以前不知道这种情绪怎么形容,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原来这就是 “情绪劳动”。回看我自己也的确是这样。自从结婚有了小孩之后,家里的活越来越多,这种多除了显而易见的洗衣做饭等,还包括一些比较隐形的活比如把玩具归位、沙发乱了整理一下、小孩易耗品的补充等等,后面这些才是真的累人的。我的另一半已经是个很好的丈夫和爸爸了,相比起其他人,他会很愿意帮忙干活从不会有怨言,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很容易忽视很多事。就像娃要找个点读笔,就放在桌子上他找半天找不到,我一眼就看到;又比如带娃出门,他收拾好自己就坐在玩手机等着出门,而给娃收拾东西带水带衣服的事,则永远都是我在做……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生气吗?肯定会的。即使他总是说,“你要我做什么你直接说,我又不是不肯做”,可是,我要的就是不需要我说就能看到的主动,然而,这种主动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是这本书所说的,情绪劳动的不公平性。为什么大家好像都默认女性就是天生擅长处理情绪劳动的呢?为什么女性就应该承担绝大多数的情绪劳动呢?除了社会原因,我们自己或许也是 “帮凶” 吧。因为我会挑剔会看不惯,总觉得另一半干活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甚至他带娃出去玩的时候,我都会一直在想他能不能胜任,这种不信任会让我们又把活给包揽过来。久而久之,情绪劳动就是我们的了。怎么办呢?我想,心大一点吧。不是也有人说,“家务往往都属于先看不下去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总是看不惯总是急性子,那家务活怎么都不会轮到那个男人的,因为他们似乎天生就是慢性子就是看不到这些隐形的家务。所以,心宽一点,有时候家务活慢一些做也没事的。另外就是,我们要学会放手。没错,对另一半也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即使不按我们的方式,他们也能把活干好的。自从我学会这一点后,我对我另一半带娃出门玩,对他做家务都无比放心,因为他也总会用他的方式做好,我也乐得轻松。当然啦,看到后面也觉得本书的作者有些许的啰嗦,就 “情绪劳动” 这件事反反复复地说,也没有新的重点。能理解是为了强调这件事,也是为了让我们,更重要的是男性看到情绪劳动的重要性,但也有点偏单调乏味了。重点能 Get 到就好吧,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另一半耐心和理解,如果是男性的话,也请多点关注给身边的她,主动地帮她分担情绪劳动,对于家庭和谐也很有好处的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给,看他不顺眼的她,或者看她不顺眼的他。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庸的,这份正常且顺畅的生活少不了他 / 她的默默付出,也许你习以为常的习惯背后,他 / 她在默默地咬牙切齿。怨恨你的无动于衷,讨厌你的笨手笨脚,承受你的熟视无睹。在你有了想胖揍他 / 她一顿的冲动时,也许你需要一本书冷静一下,没错,的确需要一本书冷静一下,那么这本书你该尝试一口气读完。然后,你为自己的行为发笑,为他 / 她的无理取闹释然。然后,该干嘛干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越是放弃完美主义,我们两人从中受益越多。我终于有时间和心力去享受家庭和工作了,因为我不再执着于掌控一切。罗伯也有足够的空间真正地投入情绪劳动,不必担心我老是在一旁监督和指手画脚。分担情绪劳动有时比我愿意承认的还要困难,我们会互相妨碍,不见得总是意见一致。但是当我们弄清楚我俩之间的平衡是什么样子时,我们也产生了更多的共鸣。我们从不同的理解点出发,但终于朝着同样的方向迈进。罗伯承担更多的情绪劳动时,我变得更快乐,更满意我们的关系,这也让他更容易坚持下去。当我们都很快乐、共同承担生活中的责任时,情绪劳动不再是累赘。事实上,我们都乐在其中,因为一起做情绪劳动让我们感觉跟彼此更合拍,也获得了更多的理解。我们不再回避谈论什么事情行得通,什么事情行不通,因为在情绪劳动方面,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计较谁做得比较多。当我们的目的是找出共同的责任和标准时,我们可以信任彼此都肩负起了本分并互相学习。我们之所以能真正达到双方都觉得舒适的平衡点,是因为我们为了了解彼此而做了必要的工作。我们观察彼此的生活经历时,主动积极地锻炼同理心。我开诚布公地对罗伯描述我的生活经历时,他专心地聆听并不再辩解,而是开始共情和理解,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行动。他给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不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毛巾或干净的料理台(原本我以为这是我想要的),而是变成真正 “看见我” 的伴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全职妈妈/爸爸值得一读的好书

                          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惊叹,原来在另一个时空里,其他国家的家庭也同样上演差不多的戏码。夫妻之间因为分工合作不明伤神忧愁。因为摊牌后互相理解,互相分担,更加理解对方。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到孩子成为父母那一辈时,可以轻松的面对情绪劳动,而不是把它与性别挂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是很多问题的产生点,推荐男同胞们看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主题不错,内容啰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视生活中的“琐碎”原来有如此大的意义

                                生活的琐碎,好像只属于女性;却总有男性批评女性见识和格局不够。被无视价值的人,时间久了也会觉得自己低价值,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权利和兴趣,日复一日变成理所当然。当 “默认” 成为 “真理”,弱势的一方为了自保也只能屈从。“情绪劳动”,勾勒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样貌,带领我们正视女性在生活中独特价值。这本书并不是批评男性,而是给予了双方更多理解,并深入剖析了双方并肩前行的可能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情绪劳动需要被看见,不过这本书需要男士看

                                  书没看完,实在看不下去了,感觉每章都在重复说一样的事举的例子都很好,情绪劳动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一个家里面,有两个都想操心的有,那么大概率会变成另外一种战场,一个管事一个服从,互相打配合不是更好吗?情绪劳动,需要被人看到,被人承认,这是肯定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