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 年的护士生涯,我为此付出许多,但收获更多。我想同你分享这桩非凡事业中的悲伤与喜乐。跟我一起走进病房,历经出生到死亡;穿过儿童特护区,推开双扇门来到内科病房;响应电铃敲击的哔哔声,奔跑过走廊,路过药房和职工餐厅,来到急诊室。我们将探索医院本身,以及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沿途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有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 —— 你可能早已熟悉这些人,因为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我们都受到过他人的照护。我们每个人,都是护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了解护士会经历什么,再多的赞歌也毫无意义

      512 这一天既是汶川地震纪念日,又是国际护士节,每每想到灾难,我们的内心都需要 “护理”。这本存了很久又花了 3 天看完的《护士的故事》,提醒着我,别等到大灾大难,意外疾病,才想起来去爱…… 豆瓣上一位书友松间的书评写得非常棒,借用了 ta 的标题:“不了解护士会经历什么,再多的赞歌也毫无意义。” 这样的心情,在前几天的母亲节已经亲身体验过一回,太近的反而无从说起,那么就说说 “护士” 吧。这本《护士的故事》是英国一位当了 20 年护士的克里斯蒂・沃森书写的,整本书虽然分成了 13 个篇章,但看下来是她在追寻 “护理” 的意义的过程中的一次又一次思考,她也解答了我的很多疑问。1.“护士”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弗洛伦丝・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玛丽・西戈尔(Mary Seacole)和作者,都有过小时候玩给洋娃娃打针吃药的游戏、照顾宠物等等类似的经历。那 “会照顾人” 是特定人群才有的能力吗?或者说,是需要天赋才可能具有的吗?恐怕都不是。作者见过太多的亲生父母根本不会照顾孩子,有的甚至虐待孩子。见过已经成为医生或护士的人,依然不敬畏生命,对患者大呼小叫、粗鲁对待。血缘、身份都不会让一个人天然地 “会照顾人”。而有的人满身纹身、刚开始实习时笨手笨脚甚至剪断过患者的气管内插管,也许反而在护理这条路上坚持的最久。20 年的护理生涯,让作者意识到,“我们都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受到照护。我们每个人,都是护士。”“我并非生来即为护士,是其他人的出生让我成为护士。护士由喜悦和悲怆共同造就。”2.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还是优秀的护士?如果你是一名 “合格” 的护士,你也许在忙着 “保持清洁”:比如清理体液、擦除血迹、更换床单、擦洗仪器,也可能在做 “案头工作”,比如写一份又一份护理方案、记录观察结果和编号、签字以确认检查过的药物准确无误,或者在做 “清点工作”,比如:清点库存状况、药品有效期、设备的设置是否正确、办公用品柜里的用品是否充足,等等。想象一下:“护士们要在患者中奔波穿梭,完成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任务,仿佛在流水线上作业:清洗、给药、翻身、换床铺,给他们送去你都不想给自己家的狗吃的病号饭……“而如果你是一名 “优秀” 的护士,你也许正在违反管理规定把一名早产儿轻轻地抱起来好让他的母亲可以近距离看一眼;也许正在与一位医生据理力争以便阻止他提出的做某个检查的要求;或者只是坐在患者的床头听他讲话、喂一个孩子吃橘子味的酸奶、帮一个要做手术的孩子保管他的游戏机;或者在与家属沟通情况时,面无表情。其实,护理工作没有层次的分别,你要做好 “身体护理”,也要进行 “心灵护理”,你要面对患者本人,也大概率要面对患者的家属。在患者生前要 “护理”,在患者去世后,依然还有待完成的护理工作。“我在想护理是什么。有时候,护理是洗净双手,在手术台前传递手术工具,清点棉签的数量。有时候,护理是整理外科医生手术袍的系带,是在医生开口之前就把需要的工具递给他。而另外一些时候,护理是察觉失落与悲伤,还有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一封不大好写的信。”“护理有时候只是听患者说说话,安慰他们,给他们安全感,直到他们自己安定下来。捕获那些噩梦,直到人们醒来。”“护士无法像肝脏一样排除毒素,但我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带来希望、慰藉和善良,以尽力改变厄运的焦点。”3. 护理会让人失去同理心吗?中国有句古话叫 “久病床前无孝子”,去医院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觉得遇到的护士都来去匆匆、面无表情、不懂通融。是他们每天见惯了疾病生死,麻木了吗?作者提到好几次她自己大哭的经历,实习时第一次到产科病房,看到分娩的场景时崩溃大哭,“陷入对女人、助产士和人性彻头彻尾的惊异中。” 在看到产妇盯着新生儿的画面时哭得更厉害了。第一次给患者做肌肉注射,往外拔针管时手臂剧烈抽搐,竟把针头折断了,紧张得大哭。在自己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后,在病房里看到一位很像父亲的患者时,突然大哭,哭了又哭…… 随着护理工作的日复一日,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一些变化,比如:觉得自己 “对日常难题的同情心在降低”、“情感免疫力也在增强 “。她开始告诉自己:“我有工作要做,哭嚷对我毫无助益。” 她会在为一位火灾中受重伤的女孩清洗被烧焦的头发时,“努力把眼泪挤回去”,因为她知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到后来,她干干的眼中已经哭不出来了。“我深吸一口气。我总是会忘记。现在我年纪大了,这份工作也做了很久,我不再记得那个年轻的自己,也忘记了自己的情感。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感情充沛。除了家人,总有其他人会因为医院里的患者离世而备受打击:医生,护士,每天给患者送茶和饼干、跟他们聊天的志愿者女士,帮患者阅读菜单的保健助理,病房里的理发师,检查药物表格并且停下来聊了会儿天的药物助理。但初级护士总是感受最强烈的;高级护士往往已经找到保持冷若冰霜的方法,可以使她们的心不再受伤。但发展出这层厚甲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我也希望自己能流出泪水,但它们已经被深埋在我的心底。“4. 生命是脆弱的还是反脆弱的?作者去过产科、儿童重症、癌症、外科、临终关怀、急诊科等等科室做护士,生命似乎无比脆弱。有的还没开始就要落幕:“每一千例正常妊娠中,大约会出现八例先天性心脏病。在这些孩子中,有八分之三最终无法存活。” 有的突遇意外进了急诊室:“急诊室让我们明白:即便付出十二万分的小心,我们也无从预知有谁会在人行道上摔一跤,导致大脑严重出血;谁家的屋顶会突然垮塌,导致某人不得不接受创伤性截肢、脖子折断、后背折断,甚至失血致死;或是一对夫妇结婚六十年,最终妻子却由于痴呆症造成丈夫重伤。再或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一个男人被一个小混混刺了一刀,刀子直插心脏;或一个孕妇遭人殴打,被踢中肚腹。” 有的没法被仪器检查出疾病,但护士能一眼看出:“如果一对夫妻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当其中一位撒手人寰,那么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另一位也会随之辞世。我们当然没法在死因一栏里写’死于心碎‘,但我相信事实就是如此。心碎的人不会再费心照料自己。他们不吃东西,不洗澡,不睡觉。他们一个人身处两个世界,因悲恸而全身发冷。” 更别提各种疾病,以及疾病之王,癌症。“我们不需要战争或惨烈的交通事故来提醒我们生活有多可怕。癌症足矣。” 但很多患者又让作者看到了生命强大的能量,比如一位得了败血症的女孩夏洛特:“这样患有重病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生理代偿反应,他们会放弃身体上任何非必需的部分。夏洛特为她的重要器官保留了血液,并从四肢获取她所能得到的一切。她的四肢便会因此坏死。我们用圆珠笔在夏洛特身体的紫黑色线条上做记号,观察死亡是如何迅速蔓延到重要器官的。成人不会出现相同的状态。这样的生存意志 —— 死亡的压倒性优势与身体的顽强抵抗 —— 是我一直喜欢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的原因之一。一种向着生存的狂奔。夏洛特的战斗还在继续,她的身体内部激战正酣,就像我们在外部借助机器继续奋战一样。““夏洛特的求生意志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也值得我们为她拼尽全力。” 夏洛特用她的生命力活了下来,也让作者,让每一个与她一起奋战过的医护人员,感受到自己是真切地活着。5. 当一切办法都没用了,我们还剩什么?作者借由自己父亲患癌症的这段经历,感受到 “癌症会提醒我们,什么才是重要的事。” 在医院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医生及医生能提供的 “治疗方案” 是最重要的。但 “当所有其他疗法 —— 化疗、放疗和药物 —— 都失败了,希望就随着肿瘤专家、放射科专家、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一起离开房间,只有床边的护士能够给他提供一些东西 —— 尊严、安宁,甚至是爱。” 作者于是对 “护理” 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护理不是完成任务,而事关每个护士如何在细节上给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宽慰。能见证人们生命中最脆弱、最重要、最极致的时刻,并努力去爱这些陌生人,是身为护士的荣幸。护理就像诗歌,是跨越隐喻和实际含义边界的所在。心上的残缺就是心上的残缺;护士站在其间,站在外科医生修补实际残缺的技能与患者焦虑且失落的隐喻性残缺之间。护理是 —— 或应该是 —— 一种恣意的关怀、同情与移情行为。它应当提醒我们,我们有能力彼此相爱。如果我们对待最弱势的人的方式是衡量我们社会的尺度,那么护理本身就是衡量我们人性的标杆。然而它又是所有职业当中最被低估的。不过,所有和癌症搏斗过的人都能够理解并重视护理的价值,也许也能够理解,到最后,治愈 —— 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的 —— 并不是最重要的事。”6. 护理如此重要,我们对护士足够重视了吗?薄世宁医生在《医学通识 50 讲》中提到:“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并提出:“护理: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还是医疗流程的监督者”!如果患者得了 “渐冻症” 这样的医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疾病,那么 “护理就成了最好的治疗”。“护士要随时给病人吸痰,定时翻身拍背,帮助病人活动肢体。还要给予精确的营养,监测病人全部的生命数据,随时观测呼吸机运转。同时还要跟病人多说说话,否则,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霍金之所以在确诊后还能活 56 年,就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护理团队。我们来到医院,第一个接触和最后一个接触的人都是护士。“医疗服务流程的主要界面是护士;和病人打交道时间最多的是护士;病人躺在病床上呼叫,第一个应答的也是护士。病人来医院看病,不仅希望治好病,同时,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体贴。这种体验决定了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理性上,也许我们能理解护理的重要性,但我们又是否能做到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并给予护士真正的支持呢?正如作者提出的:“护士们正在承担诊断、治疗、开处方、领导心脏骤停团队工作等任务,同时负责教授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并且充当评估顾问,但她们获得的仍只是作为护士的报酬。” 还有一个最被忽视的,是对护士的心理督导:“所有护士都要接受人身保护方面的培训:如何发现虐待行为,向谁转诊,以及如何沟通转诊。但护士们并不会像社会工作者那样,经常接受心理督导。那些不得不经常默默忍受受害者故事、目睹受虐者身体创伤的护士,得不到什么建议与帮助。随着一次次目睹残忍的案例,护士们的骨头会变得越来越硬,也越来越脆弱,而这样的残忍案例太多太多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政策、制度上的事情我没有办法,那是不是可以从下一次你遇到护士的时候,态度友好一点开始?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去做核酸检测,我们可以自己蹲下来一点或者嘴张大一点,因为我们可以想象护士一早起来穿上闷热的防护服后可能都没法吃东西、喝水,或者为了不上厕所而主动不喝水,重复一个动作成千上万次,手臂可能早已酸痛…… 也许在你看到护士对你躺在病床上的家人匆匆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的时候,先忍住抱怨,你只护理一位家人可能就已经觉得一天好漫长、病房好压抑、等待医生好心焦,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匆匆走过的护士要在每个小时更新所管区域几十张病床的情况、脑子中还记着给 98 号病床拿配好的药、给 43 号病床换点滴、57 号床位空出来了要去清理…… 而且有可能刚才开会没有接到女儿打来的视频电话…… 这本书让我好几次泪目,我也庆幸自己还没有麻木,非常感谢作者用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护士一天天的工作和护士这份工作的前世今生。作为一位母亲,日常对年幼的孩子的照顾,其实也是 “护理”。两边的父母都年纪大了,我们也要注意对老人心理上的 “护理”,让他们有价值感,比如每周带孩子们去看望让爷爷奶奶力所能及地陪伴,即使他们在 PDD 上买的孩子衣服质量不好,但洗洗总是能穿的……“护理意味着去爱。” 与大家共勉。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仅是护士的故事,更是我们人生边缘的那些事

        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大概是一次人生非常情况下的演练。正如罗振宇老师说的:“当我们的人生遇到那个类似的挑战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机缘,我们之前看过的书、电影,那些人在我们没有机会亲历的人生情境下是怎么做的。”
         
        这本书涉及的情景,说特殊也不特殊,因为我们终将亲历。就算我们不会受伤,也会老去;就算我们没有孩子,也有父母。
         
        年轻的人往往想象不到自己会老,婴儿期有人给你喂奶,暮年时也会有人给你端便盆。我们总得经历人生边缘那些堪与不堪,当灾厄来临,希望我们都能有所准备,不再无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致敬全球抗疫一线的护士们

          医院一直都是个满布具体小事但却往往放大人性的地方,人情冷暖,有钱没钱,制度优劣,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一些病人的命运。


          其中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这些地方连接的是人性中的爱,是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及其家属都能感受到的。而这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护士。
          本书通过一位英国护士在从业生涯中遇到过的具体小事映射出好的护士什么样?细心、反馈及时、语言温柔、记录和上报准确可靠等等。也透过这个环节给一些医疗系统及制度的制定者一些启发,怎么样更好地利用资源同时符合人性。值得一读。
          瘟疫一出,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大众所知。既有自己的成长、薪水的收入、关爱的本能,也有对于未知的恐惧、对信念的坚持和未来的希望。
          祝福全球护士们节日快乐
          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是照顾人就是被照护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护士和护理工作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好像不是吧?从出生到长大一直被父母、老师照护着,后来长大了,我们又开始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孩子,这样看来我们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护理。虽然护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可我们真的理解什么是护理吗?真的知道如何正确护理吗?如果你还有困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护理的世界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护士的唯一职责,是帮助患者或健康人完成有助于健康或康复(或安详地去世)的活动。患者拥有足够的力量、意志或知识的情况下,本可以自行完成这些活动。” 护理他人,意味着替他们去做正常情况下他们本可以做、但现在却没有意志去做的事,直到他们再度有意志做这些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提及 “善良” 这个词了,因为 “善良” 是一个郑重、真挚又非常抽象的词,沃森说,护理就是善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刻成为他人的护士,我们每个人也都曾经受到过护士的关照,我们在她们的目光中来到这个世界,未来也会在她们的目光中离开。而在人生的漫长期间,也有很多人护理过我们心灵和肉体,“偶尔治愈,总是帮助,常常安慰。” 我们虽然不总提到谈到善良,但善良一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到了临别之际,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来自医护的过度医疗,而是来自亲朋的临终关怀。相比于延长没有质量的生命,体面的归于尘土兴许更受青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是独一份儿

                    又一本 “不是很少,而是唯一” 的书。女主角出身不高文化不高,但是真的热爱,投入了这个事情深耕的时候。这就是 “我辈中人”,她自然能够不断的自我超越,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除非生命终结,她的人生不会停滞不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护士的故事:善良的语言》         今天是 5.12 护士节,祝所有护士节日快乐。        本书作者是来自英国的克里斯蒂・沃森,曾任职于英国多家医疗机构,在精神科、产科、儿科、重症监护等科室渡过了二十多年的护士生涯。        本书是作者的自传,书中详细的描写了她从一个晕血的女孩,逐步成长为一个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经历。虽然各国的医疗制度不同,但护理的本质是一样的,从这位英国护士的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所有护士的笑与泪。        书中详细记载了她所护理过的几名病人,有呱呱坠地的孩子,有罹患癌症的临终老人,有精神疾病袭击护士的狂躁症患者,有接受截肢手术并对护士心存感激的少年,有无法与外界接触的泡泡男孩,也有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后而喜欢上草莓冰淇淋的男孩。        做了护士才知道,护理工作不止涉及化学、生物学、药物学,其真谛在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和政治。护士兼护理研究者弗吉尼亚・亨德森提出:护士的唯一职责,是帮助患者或健康人完成有助于健康或康复(或安详地去世)的活动。患者拥有足够的力量、意志或知识的情况下,本可以自行完成这些活动。护理他人,意味着替他们去做正常情况下他们本可以做、但现在却没有意志去做的事,直到他们再度有意志做这些事。        那个接受了心脏移植的男孩,给他的捐赠者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当然是在沃森的帮助下,“您儿子喜欢吃草莓冰淇淋吗?” 这是这封信的第一行字,这让人读了忍俊不禁,而接下来的话则让人感到心碎:“您儿子去世了,我因此还能活着,这不公平,我发誓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护理是什么?有时候,护理是洗净双手,在手术台前传递手术工具,清点棉签的数量。有时候,护理是整理外科医生手术袍的系带,是在医生开口之前就把需要的工具递给他。而另外一些时候,护理是察觉失落与悲伤,还有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一封不大好写的信。        护士必须坚强,如果没有坚强的品质,是无法成为一个护士的。在谈起疾病和死亡时,他们非常平静,甚至微笑,那只是因为每个护士,或多或少,都曾经面对过死亡,有时候病人的生命就在自己的手中逝去,有时候,下了夜班休息一天返回岗位,却发现自己负责的病床上已经空荡荡的。护士们永远不会知道,当她们下班回家后,第二天早上还能否再见到自己之前护理的患者,可能他已经痊愈出院,也可能转院了,甚至可能已经去世了。        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最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的人,护士怎么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保持平静,二是不过度承诺。如果护士都露出了难堪的表情,那么患者可能会丧失信心和尊严。有一次,沃森看护的一个宝宝要接受一个简单的心脏手术,她反复跟宝宝的父母说:“他会没事的。” 然而,宝宝死在了手术台上,他的父母几乎要疯掉了。克制但是负责任的话,才是患者真正需要的,既能有效管理患者的预期,又不至于让他们对治疗失去信心。        护士关心的不仅仅是死去的人,还有患者家属未来的人生,因为护理不会在死亡发生时结束。在沃森曾工作过的肿瘤科,护士长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文件是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一定要让患者在弥留时候,还能和家属再见一面,在最后的时刻 “他快不行了” 比 “他去世了” 更能让人觉得宽慰,即使结果已无法挽回,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能让活着的人过得好一些。偶尔治愈,总是帮助,常常安慰。这才是护理在做的事。        正如本书副标题 “善良的语言”,护理就是一种善良的语言。作者沃森已经离开护理岗位成为一名专职作家多年,而今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她放下了笔,重新回到了护理岗位,以一名普通的护士身份参加了抗击疫情的斗争。她的行为,恰恰是 “善良的语言” 最好的注脚。        人人都有生病的时候,终有一天,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我们支持。        本书豆瓣评分:7.9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伊的精神健康也同样会受到威胁。研究发现,女性早产后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是足月生产的两倍。分娩就像灵魂一分为二:这是它产生的痛苦如此剧烈的原因。倘若没法拥抱他,乔伊的另一半灵魂就仍旧处于迷失的状态。在得到母亲的拥抱前,他既不真实,也不完整。对母亲而言同样如此。花了很长时间,我才把伊曼纽尔从一堆管线中解放出来,把他放到乔伊手里。在恒温箱外面,他看起来更小了,但并没有哭。他看着自己的妈妈,久久没有眨眼;她也望着他。短短几秒间,他们就建立起了情感纽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