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9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去而不是逃离

    读书感悟:做人,第一,要多读书,要多读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书,打开你的视野,不要把自己锁死在孙悟空用金箍棒划定的地圈里。第二,要多思考,独立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对大到整个世界小到某件具体事件进行评判。第三,要尽可能的走出去看看,小屋子里只有你的主观臆想,唯有在真实世界里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幼稚。第四,要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一分子,爱这个世界,尽可能地为这个世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袖手旁观、一味指责,自绝于这个世界。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施展老师的思考是连续的。

      施展老师的思考始终紧扣时代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他不断推进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的思考。试着简单串一下施展老师这三本书的脉络:1. 在《枢纽》中作者指出,中国凭借其独特的超大规模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之间的枢纽。作者在《枢纽》中预测,在不出现实质性技术变迁的前提下,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使终局性的。2. 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出现后,网上满是中国制造业面临贸易摩擦的严重冲击,大量制造业工厂正在向海外尤其是越南大规模转移的消息。施展老师在 2019 年去越南做了调研后写了《溢出》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事实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近几十年来商人秩序推动的经济空间与国家主导的政治空间日益分离,大胆预测,商人秩序很可能走到了需要重新站到历史前台的时刻。3. 疫情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几乎陷入停摆状态,《溢出》中的假说是否还能成立,在贸易战和疫情的夹击之下,未来可能向何处去?于是就有了这本《破茧》。在大洗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我们事业和格局的限制,否则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无法理解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既有的治理秩序已经难以应对新的现实,一种新的治理秩序(很可能就是商人秩序或者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也正待破茧而出。施展老师一贯的观点之一便是 “历史学就是未来学”。学习历史,了解过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理解何谓中国、中国在世界秩序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等等一系列问题。“记忆不是为了活在过去,它恰恰是为了朝向未来。通过记忆,认清当下的我们是谁、我们的所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才知道在一个波潏云诡、变动不居的时代,如何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通过记忆,一系列的‘此刻’进入了历史,它们也就进入了未来。”

        15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以知无为之有益

        每日一书:《破茧》。在大洗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我们视野和格局的限制;另一方面,既有的治理秩序已经难以应对新的现实,一种新的治理秩序也正待破茧而出。“破茧” 一方面是对现实的诊断与回应,一方面是对未来的畅想与期待。抗战最艰难之际,国运已到谷底,若想能重新站起来,除非这个民族有足够强韧的精神内核。熊十力意识到,精神内核已崩,倘不能重建,此族必亡。如何重建?从我辈重新读经、再造精神内核开始!读经,看似是柔弱无用之事,岂不知,在一个族群危急存亡之际,这恰是最为刚健之事。老子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正如约翰・多恩那首著名的诗里所写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疫情期间发表了一篇题为《疫情与政治秩序》的文章。文中提出,应对疫情的关键能力在于三点:国家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力(state capacity, social trust, and leadership),也就是能胜任的国家机构、受公民信任和倾听的政府,以及具有领导力的政治领导人。就形成了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概念 ——“信息茧房”。推荐机制大大压缩了人们接触到不同信息的机会,人们迅速进入了单向度的信息茧房。人们不断接受着丰富的信息,觉得自己随时随地了解着世界,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因为自己总能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获得了舒适的错觉。信息茧房中看似营养丰富,实际上营养极不均衡:既有的观点不断重复,个人既有的价值取向和认知也在不断被强化,不同茧房之间的壁垒日益变深。渐渐地,人们越来越不习惯于和不同的观点共存,进行建设性的公共讨论的能力迅速下降。西方大规模外包的需求与中国的土地财政这两者的时间耦合才能解释中国经济在 21 世纪如此高速的增长。中国的制造业与西方的创新产业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经贸循环,中国的制造业又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之间形成了另一个经贸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之间,由于产业结构的落差,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和西方国家的创新产业无法直接形成经贸循环,必须以中国的制造业为中介。由此全球经贸就形成了一种 “全球双循环” 的结构,中国处在连接两个经贸循环的中间节点性位置,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成为 “枢纽”。海陆秩序的对抗史,就是海洋秩序不断获胜的历史。海洋秩序每获胜一次,就有可能把失败的陆地霸主拉到自己这一边,此时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陆地霸主,并且搞出一套新的玩法,但海洋秩序还是会获胜,再等待下一个陆地霸主的出现。于是,这个对抗史又可以说是海洋秩序不断扩展的历史。海洋秩序与陆地秩序的对抗史,又可以说是开放秩序与封闭秩序的对抗史,最终是一个开放秩序的国家不断获胜,并把过去的封闭秩序的国家拉入开放秩序,使其不断扩展的过程。宪法之外另有制约机制,制约着宪法中的潜在危险。最重要的制约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强大的社会,一个是人们的常识感和道德本能。所谓 “第一岛链” 困局,是指在西太平洋上,从日本列岛向南,中经琉球群岛、菲律宾,直到南洋群岛,形成了对东亚大陆的岛链围困;中国的海军如果不能冲出 “第一岛链”,便无从维护中国的海权。清教徒的政治抉择是拒绝命运 — 传统的束缚,在与上帝之约的基础上自我立法、自我治理。对他们而言,政治的基础是上帝赋予个体的道德责任,也就是自由意志,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应当自主决断、自我负责,而绝不应顺服什么命运 — 传统预先给定的框架。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我要做”,后者是 “要我做”。前者是不惜代价地自发集体行动起来,捍卫自己最珍视的价值,这是一种集体心流的状态;后者是被组织整合起来,需要精细复杂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很多资源会被消耗在这些方面。这些反体制的行为带来了大量的脑洞,全新的脑洞则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效应。这种效应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系列最伟大的美国公司,比如英特尔、惠普、微软、苹果,都是在那个时代成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托的是蒸汽机技术和工厂化组织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托的是重化工业技术和大财阀组织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的是电子技术和跨国公司组织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依托的是信息技术和分布式组织技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想作茧自缚就得破茧成蝶

          施展老师新书精彩纷呈,用普通法和成文法的本质区别,来论证香港对于中国不可替代的链接作用,设想超主权的商人秩序,来主导下全球数据联盟,源于历史,又脑洞叠出,一路爆点不断。用一句话总结看完的感受,这真是一本脚踏实地的大格局之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严谨的政治逻辑和脑洞齐飞,精彩

            看施展老师的书会特别兴奋,感觉是跟着跳到一个更高的地方来审视这个世界。处于局部时,觉得整个世界动荡不断、黑天鹅频飞,但从更高的维度看,这个世界在往哪里走,或者说这些事件背后是什么在推动,书里都能告诉你。我们在各种国际摩擦中能听到各种极端的言论,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信息茧房。互联网发展后,信息确实爆炸式增长,但对于个人来说反而更愿意被自己喜欢的信息喂食,最后不断被强化进入信息茧房。这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无法跟意见不同者共处和合作,所以你会发现在网上,只要有分歧,就恶语相向、掀桌子。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是真实世界的面对面沟通,是不会意见相左就掀桌子的,人的情绪本能决定了在物理空间面对面不会直接撕破脸。这样的逻辑放到全球经济环境中,我们也要警惕这种战狼式思维的危害,全球经济已经事实上进入相互嵌入、不可分割的一体,中国的供应链基础是竞争力来源,不同国家间是相互需要的,所以动辄就说不喜欢就别用我们的东西、甚至脚踩出口的口罩还拍视频,这损害的是全球对于中国的信任,满足的却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情绪而已。上面说的只是书里的一小部分内容,每一章都很有洞见,会觉得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书里施展老师讲了很多政治概念,包括经济空间、政治空间,大陆法、普通法,海洋逻辑、大陆逻辑,以及战争行为、警察行为等。概念要稍微理解一下,但理解了就发现这是个思考模型,很多问题就清晰了。最后一章开了挺大的脑洞,畅想了未来的政治、经济和互联网逻辑,开脑洞但也很专业,我从中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推荐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破茧而出

              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分析并且思考了 2020 新冠疫情以来的事情。比如华为被封锁被列入实体清单,上有政策,下有上策,经济社会不再是以前单一纬度的了。过度拔高的民族情绪,中国是不是真的就像网络上说的已经完全有实力,不买日货多久就。。。。受伤的仅仅是外国企业吗?因此而被波及的中国企业中国工人,他们的伤害又怎么补偿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学院派要突破灯塔之茧

                作者也应该走出灯塔国编织的茧,典型的学院派论证,开始还可以,后期越写越糟,作者通篇延续西方鼓吹全球化时编造的梦想,在普世价值下,商业文明普照世界,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残酷,作者推崇的普通法系无法抑制资本扩张冒险和贫富差距,在开疆扩土时,描绘的是自由平等,可本质要有雅利安人的等级秩序,等级分工是不能破坏的,否则就脱钩和踢出行会,最好打回农耕时期。我们一直在开放,在推动 “一带一路”,现在是西方在开始逆全球化。本书成书之时,已经面临毛衣战,作者还在幻想委屈求全,还是要破掉心魔,建立秩序和规则需要斗争。书中关于数据安全性的问题,想想现在俄罗斯的处境,写美国力量部分更是有点屈膝了,成书之时没有看到从阿富汗的撤退,什么空天战和警察行为章节更是让人拧鼻子。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中国加入 WTO 并不是给我们的恩赐,资本需要扩张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关键是在网络和金融我们建立了墙,没有让资本肆无忌惮。2. 俄罗斯的精英一代也跪过,结果是不行才试图重新占起来,他们幸亏有广阔的资源。3. 美国的科技领先有资本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精英的涌入(俄印中),30 年前确实是灯塔,现在也开始建墙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著全球格局且大膽猜想未來的好書!

                  通書看下來,更新了腦中很多不正確的觀念。順著施展教授的思路一路通讀下來,非常期待未來的「全球數字治理聯盟」的出現。不知道是誕生於歐洲還是日本。希望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加入信息經濟時代來,未來的普通人很可能不再做任何工作,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生活,體驗生活產生數據就能夠賺到錢。還有超級企業發基本生活費。每個人都不用再把養家餬口的重擔背在身上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真是一本好書,特別適合疫情擴散的此時讀,對於未來至少不再感到越來越悲觀。未來一定會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茧房,建立新世界

                    1. 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家相继失去了电视等传统公共空间,走进了属于各自的信息茧房中。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击穿和破坏了这个这个信息茧房,让大家被迫走出茧房,重新进入同一个事件场域,使得全世界有了重新建立公共空间、重新达成共识的可能性。2. 想要重新获得新的公共区域,人类必须要有新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的前提是人类去除观念的遮蔽。这种遮蔽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政治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遮蔽;二是意识形态问题遮蔽了专业性问题;三是如何看待中国。3. 在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日益分离的趋势下,中国在经济空间的位置愈加重要,但重要性却是结构性的,在制造流程上具有重大的规模性优势,但是在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欠缺引领能力。中国应该学习德国,让世界相信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 政治化 *,通过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制度安排,让中国巨大的规模优势、生产能力 * 去政治化 *,形成保护自己生产能力的机制,发展一个让世界受益的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脑洞超大!

                      施展老师的这本札记非常有趣。前半部分,对于我最近在思考的很多问题,都给予了解释;后半部分,对未来世界秩序展开了脑洞超大的想象,看完竟有点发蒙。“世间有多少好答案,在等待一个好问题。” 问题和解释本身就是相互迭代的,对于复杂现象的解释,也许思考过程和多样性比 “正确” 更重要。对善于思考和一直在自我超越的人,深感敬佩。读完不禁要感叹一句:未来属于 “想象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后疫情时代的先知书

                        如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71 艰难破茧,逐梦蝶变

                          本书是《枢纽》、《溢出》之后的序章,文章内容部分对应于《国际政治学 40 讲》,同时增加了新冠疫情后的一些全新元素。施展老师任教于外交学院,研究历史和政治,本书可以看做是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困局下,作者回到自己研究的主战场里寻找破局的答案。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这个问题,既是全球化的难题,也是人心的死结。回到历史中,站在大国外交的视角上,从力量和人心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看历史中人类是怎么选择。这是施展老师想展现给我们的世界图景。即便疫情肆虐,即便全球化进程受阻,但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依然没有变,双循环的结构依然可以维系,以及来自历史和现实的中国自信,都是本书最终得出的结论 —— 作为枢纽的中国,在各种历史进程的变迁中,仍能保持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有机会和有能力拥抱未来,维持旧秩序,也创造新的秩序。如同书名中所说的:隔离、信任与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枢纽》《溢出》到《破茧》,直面事实,专业、通透,有启发

                            感谢施展老师充满逻辑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大胆展望,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我,的确带来了 “破茧” 的体悟。一方面,让我不得不佩服一位历史学者的深刻洞察和广泛思考,另一方面也让我对施展老师以及背后的 “大观” 同人团队肃然起敬。全书搭建的思维框架和起承转合严谨的逻辑推理,给了我非常多且非常具体的有益的启发。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逃离茧房,大局观察

                              当下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这本书切中了时下流行的 “信息茧房”,指的就是现在线上的公共空间被算法调教成了 “只听我爱” 的调性,没有接入不同观点的渠道和意愿,理性的争辩被情绪宣泄替代,大家都可以在里面说话,却很少有人真的在听。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溢出》那样的调研支撑,但书中依然有大量案头和理论分析内容。方向可能会相对分散,欧洲史、中美关系、大陆法和成文法均有涉及但都较为浅显,其中又为数不多的个人观点要么过于笃定要么言辞闪烁,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历史的眼光看未来

                                作者的新年大作很早就拜读了,其中关于未来数字世界的组织架构的畅想十分精彩。当时做了全书的笔记,偷个懒权当书评了。—————— 分割线 ——————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施展老师对疫情年的一些思考,二是对信息技术时代下人类秩序的一些构想。前言部分,作者引用了熊十力的故事: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有人问熊十力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的回答简单铿锵:“读经”。意义很明显,疫情当下,人类要寻找新的意义和尊严。第一部分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有一个论断: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复杂的运转机理超出了单个个体的理解能力,没有人能清楚地知道它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他的《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中探讨了复杂系统形成的四个原因,分别是:1、吸积;2、交互;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同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多。吸积的术语原本是用来形容行星系由一团尘埃和气体凝聚积累的过程。英美普通法体系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有新的案例加入到现有的法律条文中来,这可以看做为类似的吸积作用。同样,社会也有这样的作用。交互比较好理解,就是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影响。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4、普遍的稀有事物。人类社会越来越像一个生物系统,而不像一个物理系统。阿贝斯曼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一个看待复杂系统的方法:1、拥有复杂性科学的视角;2、进化我们的思维方式;3、成为一个通才。同时,阿贝斯曼在书中告诫我们,在理解复杂系统的时候,保持谦卑。1、不要被问题表象迷惑,要探寻深层次的原因;2、以欣慰感看待不理解的事物,降低我们的 “掌控感”。回到正题。全社会拥有基础共识,是现代风险社会能够有效应对风险的前提。有共识的社会,同样会有争论、冲突,但人们的争论是基于逻辑的,这样的争论是把事情辨明;如果没有共识,人们的争论就只是基于立场,甚至是宣泄情绪,这样的争论会让秩序变得混乱。信息时代带来的影响是,人们逐渐丧失了社会共识。作者在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公共空间的丧失,导致了舆论场中共识的丧失。也就是说,“信息革命” 改造了社会的 “公共空间”。十几年前的电视和报纸就承担着提供一种 “公共空间” 式的共享时空结构的功能。仪式是人们获得共同体仪式的重要途径。所以,这些固定播放的节目让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了共同体意识。从前,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这类 “官媒”,接收到的价值观趋同,我们拥有一个共享的 “公共空间”。而现在,自媒体和个性化定制盛行,即便是最亲密的人,算法给我们每个人推荐的内容也可能完全不一样。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 “公共空间” 不复存在。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推荐算法盛行,我们迅速的进入了 “信息茧房”。信息茧房在某种意义上取消了 “公共领域” 的 “公共性”。社交媒体的出现,把人们的社会交往所依赖的物理空间给击穿了,没有了共享的空间结构,“公共性” 就进一步被消弭掉了。作者引用了学者福山的观点 —— 应对疫情的关键能力在于三点:国家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力。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要成功应对类似疫情的危机,需要公民和政府之间有着基础共识和相互信任,而共识和信任来自亮点:一、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二、危机时期的领导力。 疫情危机,实际上是给社会共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们必须从过去的 “信息茧房” 中走出来,重新达成共识,相互信任。逻辑链条细节太多,总结一下:1、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建立在基础共识之上。2、移动互联网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制造了 “信息茧房”,破坏了基础共识。3、而在疫情危机下,我们需要国家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力,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共识。因此,我们的社会急需 “破茧”。不过,现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作者提成了三个障碍:1、民族主义的笼罩下,政治领域对其他领域的遮蔽。2、意识形态问题遮蔽了专业性问题。3、用极端民族主义,拒绝承认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拒绝承认中国的特殊性。这三个障碍如何跨越,作者没有给出答案。话题的跳跃性稍显突兀。全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在论述当下世界形势的合理性,以及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点,基本上都是以前提到过的。第三部分作者构想了一个未来的人类秩序 —— 由互联网公司主导建立一个中立的 “全球数字治理联盟”。这个构想的基础是:1、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动力是创新。政府擅长集中式组织技术,分布式的天然演化天然更适合民间力量。因此,在创新中政府可能退居幕后,而民间力量成为主导。2、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完全跨越国界,对传统的国际法权秩序带来了深刻挑战。信息技术穿透了国界,民间力量的参与可能演化和产生新的法权原则。书中用华为摆脱美国 “实体清单” 的制裁、以及谷歌绕开欧洲 “反垄断” 的制裁举例说明:政治和法律之间存在这较大的操作空间,并且本质上无法被政治封死。相关公司在面临制裁的时候,会把 “管制” 这个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消除危机。3、国家处于安全性考虑,会强烈阻击国际化的数据公司,华为、字节跳动、谷歌、Facebook 都曾面临类似困境。在面临制裁时,虽然这些公司能够如第 2 点所言绕开制裁,但是仍然要付出高额的额外成本。因此,国际数据大公司需要能够超越主权国家秩序、去国家化,确保其数据能够中立化。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公司位各个国家所信任。4、作者将数据比喻为信息时代的 “原油”,推动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工业时代,重要的产油国最终 “富得流油”,信息时代的新秩序下,可能会让每一个产出数据的人 “富得流油”。个人在其中有自主选择的一面,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农业经济时代,可能是 95% 的人生产,5% 的人消费;工业经济时代,可能是 95% 的人生产,95% 的人消费;而信息经济时代,产品丰富,产能过剩,出现的局面可能是 5% 的人生产,95% 的人消费。我们社会价值的创造未必是劳动了。信息经济时代的个人权利的法律意涵跟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很可能是大不一样的,就像工业经济时代的个人权利和农业经济时代的大不一样。个人权利在信息经济时代究竟会被重新定义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说不清,但它一定需要人们让渡一部分自己过去所认定的隐私,结果是,对隐私的保护会与 “信息炼油设备”(按:互联网公司)的演化效率之间达成某种均衡和兼容状态。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各个国家的 “个人权利” 的法律意涵都是由主权国家规定的;但是在未来,很可能其中相当一部分规定权会在事实上转移到那些大公司手中,国家反倒会在很多领域被动地退居二线。商业公司主导的 “商人秩序” 会开始介入信息时代的 “个人权利” 的法律构成中,这种商人秩序,能够在非国家的秩序中,确保公司和数据的中立性。作者构想中的 “全球数字治理联盟”,就是用来实现这样一种 “商人秩序” 的组织。并且可能会推动人类秩序回归到 “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 的状态。这样一个组织和秩序的意义在于,它能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正义。作者例举了三方面的畅想:1、“杨安泽方案” 成为可能;2、让每一次深蹲都变成你的收入;—— 数据收费。3、新经济伦理:以 “数据分红” 超越 “数字鸿沟” 施展老师层层推演,提出的构想既大胆又缜密。作为 “未来史”,我们且以欣赏、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不断验证。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获得宏大视角的经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破茧】强烈推荐

                                  2020 年 12 月 17 日,施展老师新书《破茧》首发,在当当上下单,2020 年 19 日,《破茧》到手,2020 年 12 月 28 日开启阅读,2021 年 1 月 2 日,阅读完毕。 2020 年年尾,大连、沈阳两地爆发疫情,导致我在大连不能回沈阳,在施展老师的《破茧》的陪伴下,度过了 2021 年的元旦。 2020 年,中国,乃至世界都在这次肆虐的新冠疫情下,不安的,战战兢兢的度过。每次国内的局部疫情起,都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读施展老师的《破茧》更有一番滋味。 作为施展老师的资深粉丝,我在得到上完成了《中国史纲》《国际政治学 40 讲》《中国制造 20 讲》的反复多遍的学习。被施展老师严谨的逻辑推理、大开大阖的宏观叙事、以及脑洞打开,所深深的折服。 《破茧》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这是施展老师用其所学、所思、所想,不断的回应并指引现实世界的诸多问题。 《破茧》首先,要破我们个人自我的信息茧房。不要被现在各种网络公司强大的算法和推送,遮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要打开信息的茧房,通过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通过更多的渠道看到更多的可能;兼听则明,不要被一种声音和认知所遮蔽。 《破茧》其次,要破商业秩序的茧房。通过论述中国、美国的国家性、世界性;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以及封装的民族主义、商业秩序的政治外溢,以及平台思维和产品思维等;来给出未来商业秩序的想象与可能;论述了未来商业世界如何建立起一个超越国家主权的机构 — 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数据监管机构、数据交易中心等。 通过全球数字治理联盟这样商业秩序的建立,使其不断的进化,不断的去政治化,使其可以独立于政治秩序而存在,对政治秩序的补充而不僭越,对政治秩序的完善而不替代;一种完全由商业秩序来主导的社会体系,让政治体系放心,让商业体系得到实惠,让普通社会参与者得到分红。 《破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对社会的大声疾呼,更是为居庙堂之高的管理者的高级参谋;普通读者通过《破茧》可以更加清楚商业秩序的演化逻辑,国家相关的管理者通过《破茧》可以找到治世良方。 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破茧》全球变局与中国思考

                                    施展老师的学术思考始终紧扣时代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他不断推进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的思考,一方面进入更微观的实证观察,一方面进入更宏观的理论架构。这样的写作对这个时代是极有价值的。施展老师新书《破茧》提到,人们不能突破封闭的 “信息茧房” 的禁锢,只能故步自封。《破茧》一书打破旧观念的遮蔽,突破 “信息茧房”,直面事实本身去寻找答案。信息茧房在某种意义上取消了 “公共领域” 的 “公共性”。社交媒体的出现,把人们的社会交往所依赖的物理空间给击穿了,没有了共享的空间结构,“公共性” 就进一步被消弭掉了。中国逻辑与世界运行逻辑,中国经济成长的逻辑。小镇与体系,中国供应链成长的奥秘。全球双循环结构与全球失衡。中国的 “枢纽” 地位,世界经贸秩序的 “全球双循环” 结构。从非洲市场到西方市场,全球必须要有中国的加入,他们之间没有了中国就不能进行对话和交易。中国在全球化的市场承担成最重要的角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信息爆发的时代每天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巨量信息,向往着更加透明的互联网环境,然而在我们渐渐习惯高透明模式带给我们的自由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已经深陷在推荐算法安排好的信息茧房。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施展老师基于其在国际政治、历史、中国制造业、信息产业等领域多年深耕的心得与独特视角,在本书中给了我们答案。面对全球洗牌时代,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才能理解真实的世界,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枢纽一起,组成施展大作

                                        立足当下,分析趋势,做出符合自己的道路和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性主义下的理想主义

                                          在知识城邦,施展老师自我调侃凡尔赛一把,本书对未来全球数字管理联盟的畅想,让人一振。无数的历史学家对未来有各种幻想,这是最现实和可信的一种。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