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支持国家发展,缩小盲唯空间,继续大步向前

    提到航空和航天,首先跳入头脑里的就是我国现在发展真好,宇航员现在都可以在自建的太空站生活一段时间了。再回想下开始知道也就是当年神舟五号杨利伟上天,感觉是国之骄傲。后来学习物理知道有国际空间站在天上,感觉还要继续努力。而专门研究的就是航空航天大学和相关专业研究了,在这些航空航天大学里,闪亮的点就是巨大的火箭和飞机的模型。虽然我们可能不是这个专业的,具体的理论知识不必了解,对历史发展了解即可。这本书把这些基本知识说清楚了,其中提到最近一百多年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这个迅猛的速度有时真的令我很惊讶,尤其是二战后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其中有一段发展迅猛,背景就是美苏要争夺太空的主权,这其中有很多悲惨的事件发生,,虽然感觉很可惜,但仔细想想客观上确实让人类航空航天的科技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也因此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 nasa 从太空搬到现实中的因特网对我们现在影响最大。其实回想很多方面发展都是在竞争中实现的,包括科学研究、城市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是因为看到差距,想要缩小差距后进者就要进步,而前行者为了保持地位同样进步。就在这样的博弈竞中才发展到现在,当然想要后面发展更好,还是要注意差距的度,就需要理性观察思考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飞行器的科普书

      第一次读飞行器的科普书,章节结构清晰,讲述了飞行器的发展历史,中间有些段落挺多专业术语的,如果少一点会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流畅、可爱的航空航天科普书

        一开始读没细看作者信息,以为是外国人写的译成了中文(毕竟他叫 “卢西” 啊,听着像洋名),读了一会儿发现不对劲,语言太过接地气了,生动可爱到看不出翻译感,这才发现是母语作品。我是文科生,对航空航天没什么了解,为了写东西才来读本书。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比我想象的更低,作者慷慨地为每个晦涩的概念作出了解释,并动用了诸多比喻和细致的说明。比起某些高傲的炫技之作,这本书似乎是真的想教会我,并且真的教会了我很多。感谢作者写出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简史的作用,就是把一些知识碎片串联起来。

          连着两天读的都是简史类书籍,不禁开始问自己,为啥这么喜欢读简史。如果是放在以前,这其实是效率最高的装逼手段。那时候读书慢,读的也少,读一本要有一本的进益。那么读简史是效率最高的方式,首先,简史嘛,提炼出来的人物、时间、事件是那个领域最主要的内容。其次是知识框架的搭建。拿我们国家的历史来说,为啥小学的学生都要求背诵朝代歌,就是想在学生脑中构建起框架。之后无论你再读谁写的,哪个时代,哪个领域的书籍,都可以像拼图或者收纳一样,分门别类的把内容 “插入” 到你的知识 “书柜” 里。然而,最近读简史我却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今天这本《人类航空航天简史》,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认知,就是,简史是将你碎片化学习时获得的知识,串联起来的最快的方法。从 2018 年开始,成体系的学习得到的课程,我已经进行了近六年,像吴军、卓克、万维刚、薛兆丰等老师的课程,与我而言都是反复学习的。成年人的学习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反复接触,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自己脑中。有了这些积累,今天读的这个专题的内容,每个章节我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比如在吴军老师的课里,就知道了鸟飞派和动力派之间的差异,学习罗胖的【罗辑思维】知道了莱特兄弟为了飞机维权的故事,在卓克老师的科技参考里学习到了齐柏林飞艇在德国销售和军用的故事,再往后无论是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工程师思维,解决了很多战斗机飞行的问题,也了解到了美苏在科技上的差距问题。而再往后,卓克老师用了一个完整的篇章,讲解了从美苏争霸第一次卫星上天,到登月,再到建立空间站,再到后面吴军老师分析亿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和火箭发射的研究历程等等。果然知识都是碎片化的。这些其实潜移默化的我全都了解了。但是把他们串起来,形成一个主题,形成一套体系,还是要靠阅读简史类的书籍。而且,在这样成体系的书里面,还会发现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细节。比如土星五号,这个土星是啥意思,是怎么来的。其实是前苏联的一个航空航天计划,叫土星计划。这个土星五号火箭是哪个计划的第五代火箭。再比如说美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其实是二战时期的德国科学家。当时美苏都有机会获得他,但是他听说苏联虐待战俘,才决定投奔美国。按我们的设想,在美国他必将及其受重用吧,其实并不是如此。毕竟是德国科学家,是不是真的为美国卖命,睡也拿不准,而且,当时军方的需求是要为美苏争霸备战,但冯布劳恩自己却是想要碳素宇宙,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这些细节的小知识,就如他给你我们学习生字一样,是在你掌握了大量文字和词汇后,随着阅读的增加,一点点积累下来的。所以,无论是哪本简史。无论你有没有之前碎片化的知识积累,我都推荐阅读。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谈资匮乏有想要社交的朋友,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