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从这套书里可以看到战略组织和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
刚开始看这套书是出于对宋史浓厚的兴趣,看了一阵后的感觉就像是一个 200 斤的没有运动习惯的胖子挑战马拉松的感受,被体量吓傻了,中间几度有想放弃的冲动,但作者的功力和文笔给我的感受就像是赫本女神在侧,我是无法假装看不到的,始终被内容所吸引,感触比较大的部分有太祖赵匡胤在开创一个帝国的同时解决了宗室,行政、军队、财政、审查、监管、制衡等一系列的完善的制度框架,为整个北宋时期国内的政治军事安定和经济发展以及皇权更替建立了稳定的基础原则,使得整个北宋内部几乎没有爆发内乱,外部军事抵御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军事失误,相比南宋高宗治国理政的战略格局二者云泥之别,高宗战略和格局的不足间接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后世 150 多年间华夏文明差点儿覆灭,持续性的战争消耗人民惨遭屠戮,由此可见一个国家领导人战略格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所以北宋将帅之才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北宋名将相比南宋要少,不过言论自由,政治清明,文化名人集中爆发,名相辈出,而南宋战火一直没断,加之权臣较多,将帅权利更大,南宋名将更多,皇帝羸弱,权臣多出,政治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国家是一个超大组织,战略格局确定了大致的发展方向,人才流动也受其制约,由于分工的不同不同阶段不同的人发展机会完全不一样,其次组织架构基本上确定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上升机制,好的组织架构能够源源不断的给国家发现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最后是个人能力,人最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方向和好的组织架构提供机会,人才是难以被发现和培养起来的,二者的差距在书中作者写的很清楚,北宋中后期始终缺乏优秀的统兵将帅,很多名将都是文官出身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南宋则不同,虽然国弱但名将辈出,这是组织结构的问题,本书中描写的很多事件表明战争的胜败不一定取决于绝对实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战斗意志,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们做事情,只要自己不认输不放弃意志不灭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概率,在相信自己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分析和安排自己已有的资源,然后全力以赴,不受私心杂念的影响很多对手就已经被我们抛到身后了,目光放远,满是希望;最后读一部大部头是非常挑战一个人的耐心的,中途也多次想要放弃,毕竟总觉得进度很慢,影响其他的计划,但是这真的像是跑长跑,收获是读短文没法比拟的,中间穿插 319 年历史,你见证了太多人的一生的重大事件,对你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划都有很大影响,你更清楚了短暂的一生哪些事情更重要,因为读这本书也对我的事业规划产生了影响,在读这本书期间我也下定决心去省会城市寻求更大的发展,那个环境机会更多,优秀的人才也更多,所以你觉得读一部优秀的大部头会是种什么感受呢?推荐给你。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宋史 全五册 高天流云宋史中五代十国和南宋部分看的头大,每次👀之前都要做做心理建设 北宋的大臣也没什让人喜欢的 司马光 王安石 范仲淹南宋也没什么像样的大臣,除了岳飞以前以为岳飞名气大是因为听故事听的 其实他在历史上可以排到前三名的军事天才,道德楷模 文学水平也高 那满江红写的 直接看哭,而且出身草根,写到这里就想说 赵构去死,秦桧去死。岳家军比陈桥兵变的实力强大太多了,岳飞如果拉山头 一呼万应,岳家军最多的时候三十万 ,手下四大战将各个能打 军队纪律严明 求泼不进,像八路军,如果历史重来 岳大帅 反不反?宋朝仁宗时的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司马光晏殊…… 文曲星下凡赶着一波来唯一印象深刻的是苏轼, 其实是逆旅成就了苏轼的才情,如果一直呆在蜀地,还是何不食肉糜的主儿,第一次被贬,写出了悼念亡妻的 江城子 直接把人看哭了, 第二次被贬到湖北湖北黄冈写出了: 大江东去…… 啧啧啧 不说了,宋朝败亡 都是石敬瑭埋下的祸根 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蓟县河北一带) 宋史就一直在说一件事 北伐 北伐 北伐。李煜和赵佶都也很悲惨 干错了职业 尤其是李煜最让人一声叹息的是柴荣, 最让人意难平的是岳云 死时年仅 23 岁 南宋奸臣特别多 看的头疼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