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道德经》导读
《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成书于公元前 5 世纪春秋晚期,到隋唐魏晋之后,被称为《道德经》。全篇 81 章,分《道经》37 章,《德经》44 章,约五千余言,被誉为 “万经之王”。虽然只有短短 5 千言,但千百年来多少学者皓首穷经,研究一生,不能用简单的几句笼统概括,应该认真通读,本书作者科学性系统研究多年,当成导读可研读。《道德经》应该是中年男人必读书,马未都讲艺术品三阶段是 “艳俗 - 含蓄 - 病态”,开始阶段万物生发,土豪们追求的是 “海天盛筵” 和川普式 “金马桶”,进入成熟期真正的大佬开始内敛,榜样如雷布斯,亲民谦虚,千亿身价还如同劳模在苦干,再看江浙新一代富豪,梁文锋和王兴兴对外都是低调内敛,同样对比理工男的红衣大叔,60 后无论如何还是难逃油腻(忍不住炫耀),更需要读《道德经》。刚学习完 “赵昱鲲 - 积极心理学”,讲到「人生没有意义,但人需要意义感」,在西方有宗教信仰时,人生意义由宗教指引,如果失去宗教信仰会陷入尼采的 “上帝已死” 的虚无,单纯的物欲徒增焦虑,当下进入现代社会的国人,学习了科学,但并传统西方的宗教信仰(见懂王第一次内阁会议前的集体祷告仪式),如果找不到人生意义,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坑,当下的国人更应该补上中国传统哲学这一课,将 “天人合一”,融入日常生活中,而《道德经》是基础。正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道德经》当然有各种解读,不同的境遇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对于经典,适合反复研读,常读常新。老子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所以老子讲 “功遂身退,天之道”,同样的道理,不仅老子强调,佛家和儒家也大讲特讲。佛家讲,物质不应该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因为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不是你的,财富再多终归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与其为财富而烦恼、为名誉所累,不如放下一切,回归生命的本源,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自然平安喜乐。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的 “仁”,我们可以理解为接近老子说的 “道”。孔子是说,君子当然也想发达,但如果富贵不是通过符合 “道” 的手段得来的,我宁愿不要。总结而言,《道德经》以简练语言探讨宇宙规律与人生智慧,其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为全球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2025 年 #145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百讲学道这本书有作者三十年的研究《道德经》的功底,对我来说的确像一部 “天书”。我尽力去看,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一点学识看懂其中的一些奥义,很显然,我并没有获得太多。曾经,在同龄人中,我以兴趣爱学而自豪,自觉比常人多对知识有一份崇敬,故而自认比旁人多了解一下。可是这段时间,在学佛修道的路上,南怀瑾大师一语惊醒梦中人。除了本书,我在学习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等书中,我发觉自己知识匮乏,尤其是不通古文。南大师安慰了我们这些学子,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这样的训练,曾经他们从小就要学的《说文解字》,我们这后代人几乎是碰也不碰。难怪说到了今天,其实绝大数人都是另类的 “文盲”。由于缺乏这样的字词训练,古文积累,我们对许多古籍都有 “望文生义” 和西方二元化的思维模式等问题。其实许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有一些我们早已忽略的 “中庸之道”。如今的我,即将满二十四岁,但是却感觉好像一切才开始一样,这固然让我惭愧于过往,但也相当于焕发了我青春的第二次活力。还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我怎会就此老去?用屈原的话说,就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太多知识等着我去挖掘。如今我对于《道德经》这样充满智慧的千古奇书确实难以言说,不是它不够伟大,而是我自身太过渺小。最近有一桩公案被揭开,就是苏轼写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实本来应该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就目前而言,我只是一粟,但是我这颗种子,还有茁壮成长的机会,愿岁月给我以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