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往事并不如烟

    被西方公认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历史小说、小说用逼真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记述一个犹太家庭二战中的遭遇,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纳粹死亡集中营和战时苏联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全景展现给读者,因为书在苏联时期被封禁,自然成为西方文宣的利器。特别是去年有些知识精英声泪俱下的朗诵,把马利乌波尔钢铁厂的抵抗比做为书中的斯大林格勒,到现在更有反思者,把哈马斯的 “大屠杀” 和全世界的反犹游行和二战中的纳粹大屠杀划等号。其实效果正好相反,感谢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虽然脸书,谷歌和西方重要新闻媒体都是犹太人控制,但被马斯克收购的推特和 tiktok 还能让真相传遍世界,让西方道德崩塌。正如埃及 “囧司徒” 对话著名主持人皮尔斯 - 摩根中说,当年小胡子就是因为说犹太人是老鼠才无差别屠杀,现在以色列说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是 “human animal” 不是一样吗?西方媒体和精英开始渲染哈马斯 =“犹太大屠杀”,就是在给对加沙无差别轰炸找借口,而被乌克兰奉为精神领袖的班德拉可正是小说中在波兰和乌克兰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头目。当然读者要明白这部书是在大林死后,玉米帝全面否定前任的反思背景下出现的, “伤痕文学” 杀伤力太大。读西方各种近代史,西方总是把纳粹归结为疯子小胡子个人,同样的丑化大林,而有意避开纳粹反共和反犹是一体的,水晶之夜攻击的就是 CP,资产阶级害怕 CP 才支持小胡子上台。美国拍出《奥本海默》攻击的也是偏执狂坏人而不是体制,本书英国人罗伯特 - 钱德勒的导读就指导读者,小胡子和大林是一体两面都是伟大的领袖,这样西方对集中营屠杀脱罪了,可事实是二战后对纳粹分子收留最多的就是美加,今年在枫叶国议会致敬事件,更是不折不扣的向纳粹致敬。通往著名的 “斯大林格勒陵墓” 的花岗岩墙上刻着一排大字:“一个德国兵问道:‘他们又向我们进攻了,他们能是普通人么?’” 在陵墓的大厅内,一个苏联红军战士的回答用烫金大字刻在了墙上:“是的,我们确实都是普通人,活下来的没有几个,但是为了神圣的俄罗斯母亲,我们都履行了爱国者的责任。” 这些话是从作者格罗斯曼一篇文章上摘录下来的。今年 5 月 21 日结束的乌克兰巴赫穆特战役,血战 224 天双方死亡十万以上,被誉为 “绞肉机”,同样可以想象 200 天血战,伤亡百万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西方不愿承认苏联的胜利在于组织动员的先进,德军横扫欧洲在于德军武器先进,指挥参谋部精细和下层官员的战术素养,但苏联的政委制度和身先士卒及平等让苏军更坚韧不拔,西方歌颂的是巴顿等名将,而 CP 歌颂的是普通士兵,正义才是真正的不可战胜,在朝鲜,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断被证明。章怡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我很喜欢,也看过她所有的作品,很佩服她的文采,可看多了也算看出阶级差别和立场了,在普通人吃不饱饭的困难时期,名媛大腕还在养猴子,自然会被百姓清算,而作者从经常吃北京饭店的公主到阶下囚,当然会刻骨仇恨。《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生活与命运》虽然在苏联都有被查禁,但俄罗斯民族还是真诚的面对并为之骄傲,伟大的作品是全方位多视角展现社会和人性,如《红楼梦》的作者并没有阶级立场只有把社会浓缩。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也是如此,而且体力蓬勃,留下的都是皇皇巨著,适合断网的荒岛或慢慢冬夜阅读,能带读者进入波澜壮阔的世界,体会世态炎凉,人间百态。让普通人思考如何面对冰冷的强大的国家机器,社会越发展个人越渺小,尤其是 AI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记住书中的话:“个人清白 —— 是中世纪残余,是神话。托尔斯泰说,世界上没有有罪的人。我们肃反工作人员却得出最严密的结论:世界上没有无罪的人,没有不能判罪的人。逮捕证写的是谁,谁就有罪。在逮捕证上写谁都可以。每个人都可以上逮捕证,给别人写逮捕证写了一辈子的人也可以。”

      3
      1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风格来说作者的写实能力很强,人物方面非常有代入感,每个人的形象都很突出,对人性的残酷描写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作者对环境和物方面的细节观察入微,很衬托了当下的气氛。比较震撼的描述是对于战时的时间和对索菲亚在集中营时死亡过程的描述。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个译本附有道长在《一千零一夜》中所作解读。就我对比阅读的几个选段而言,此译本相比之下或许有更多的错译(参考英译和法译本)。但是几处错译瑕不掩瑜,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是值得好好阅读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他人,"见"自己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拥有不同的身份,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群体中,构建不同的社会关系,形成一致的共识与认同… 如何认知和处理个人与组织、集体、国家、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关系?如何洞察、警觉、反思强权怎样在影响和扭曲人性?如何评估和审视自我意志与其他意志的尺度,从而做出不违真心的选择?如何认识战争?怎样看待别人和自己曾走过的路和历经的一切苦难?最终认识自己,成长自己?一个时代虽然终结,总有留下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印记,有隐痛的地方正是我们该剖析和疗愈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记不住搞不清人物关系但是记住了悲伤,记住了纠结,记住了惨痛记住了人性,记住了非人这也是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而恐惧,又是那么熟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每个人推荐这本书

                在曲曲折折的命运轨迹上,每个人都要努力生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