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时的先生有骨气,那时的先生不容易,那时的先生真牛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渡北归一起看,更加有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们熬过了战乱,挺过了缺医少药,(删20个字)

        标题倒数第二个字我是故意写错的。我实在是不知道平台审核的敏感词究竟有哪些。最初读这本书,其实是因为在一个技术交流群里因为一帮无知的孩子,将考古等同于了盗墓,气不过,就辩论了起来。空口无凭,很难说服那些新一代成长起来,毫无常识的青年。恰逢之前曾经阅读了一下这本书的开头,知道在最初的篇章讲述的就是梁思成先生和李济先生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在殷墟考古的事情,里面环境的险恶,时局的战乱和条件的艰苦,都足矣用来说明,考古对国家文物、文化,以及国际历史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不是那帮稚嫩青年口无遮拦的就是 “国家层面的盗墓” 今天课程学完的早,阅读的时间充裕,遂一口气将本书读完。然而,读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以下删掉 518 个字)不给得到惹麻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南先生的《那时的先生》带我走进了那个动荡却又充满希望的特殊时代。书中描绘了先生们在战火纷飞、艰难困苦中坚守教育与学术的情形令人动容。他们虽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在困境中执着于教育救国,传承文化火种,他们的人格魅力、风骨与担当,成就了超脱名利,坚守本心的真正学者风范。但也让我从另一个特殊时期感受到了人性的恶。好在书中的先生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让我看到历史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一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