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随机漫步” 这个术语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字眼,是学术界创造出来并用以高声谩骂那些专业预测分析师的。在逻辑上极而言之,这一术语意味着被蒙住眼睛的猴子向股票列表投掷飞镖,选出的投资组合也能与专家挑选的表现一样好。书中提到的一些投资建议,可能是针对美国投资者的。核心思想是让大家投资指数基金。继续持有赚钱的股票,抛掉赔钱的股票。告诉投资者根本不存在战胜平均指数的希望,就好比告诉一个 6 岁小孩不存在圣诞老人一样,这会剥夺他们的生活趣味。投资的关键不在于某个行业会给社会带来多大影响,甚至也不在于该行业本身会有多大增长,而在于该行业是否能够创造利润并维持盈利。历史告诉我们,所有过度繁荣的市场终将屈服于万有引力定律。书中讲一个中年妇女的故事。她突发心脏病,非常严重,躺在急救室里时,有了一次一只脚踏入了死亡门槛的经历。她来到上帝的面前,“这就死了吗?” 她问道,“我就要死了吗?” 上帝对她保证说她会活下来,而且能再活 30 年。果然,她活了下来,心脏血管中植入支架,疏通了堵塞的动脉,而且感觉从未如此好过。然后,她心里想道:“如果还能活 30 年,那我可要充分利用这 30 年了。” 既然已住在医院里,她便决定来一次整容,我们不妨无恶意地称之为 “全面装饰性外科手术”。现在,她看上去很棒,自我感觉也很棒,轻松愉快地一抬脚,她便蹦蹦跳跳出了医院,结果却被一辆快速驶来的救护车撞倒,立刻就丢了性命。她走到天国之门,又遇见了上帝,“怎么回事呀?” 她问道,“我以为还能活 30 年呢。”“非常抱歉,女士,” 上帝回答说,“我没认出你。” 特币的情形令我想起那个沙丁鱼交易商的经典故事。此人有一个装满了一罐罐沙丁鱼的仓库。有一天,一个饥肠辘辘的工人打开其中一罐,希望美美地吃一顿午餐,却发现罐中满是沙子。面对交易商时,工人被告知这一罐罐沙丁鱼都是用来交易的,而非拿来吃的。看起来,这个故事也适用于比特币。为了绕过政府对交易的监管,数字货币有助于交易的达成;将比特币作为一种价值贮藏手段加以持有,会提供更大的安全性,确保政府更加难以没收持有人的财富。比特币价格的急剧上涨,常常伴随着国际局势更为紧张的情形,而比特币持有人常常居住于法律规则脆弱、财产权薄弱的国度。规则 1:一只股票的股利增长率和盈利增长率越高,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支付越高的价格。由此,我们得出一条重要推论。规则 1 推论:一只股票的超常增长率预期持续时间越长,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支付越高的价格。规则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占其盈利的比例越高,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规则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公司的股票风险越低,理性投资者(以及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应愿意为其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规则 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利率越低,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警示 1:对将来的预期目前无法加以证明警示 2:运用不确定的信息进行估值不可能得到精确值警示 3:对雌鹅来说是增长,对雄鹅来说并非总是增长分析师之所以仍然受到影响,是因为他们生怕对一家公司做出很负面的评价,可能导致其所在公司失去未来的承销业务。要知道,当一位分析师说 “买入” 时,他的意思可能是 “持有”;他说 “持有” 时,可能在委婉地表示 “扔掉这破玩意儿,越快越好”。投资者应该不必学一门解构语义学课程,才能理解这些推荐语言,可是,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多数个人投资者却接受了分析师说的字面意思,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夏普比率 A = 收益率 / 风险人们广泛使用的衰退与萧条两个概念,其区别是由哈里・杜鲁门总统当时说的一句话给出界定的,他说:“你失去工作的时候是衰退,我失去工作的时候才叫萧条。”(1)历史表明,风险与收益相关。(2)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取决于持有期限的长短;投资者持有期限越长,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就会越小。(3)定期等额平均成本投资法虽有争议,但可以作为降低股票和债券投资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方法。(4)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内资产类别的权重可以降低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提高投资收益。(5)必须将你对风险所持有的态度与你承担风险的能力区分开来。你承担得起的风险取决于你的整体财务状况,包括你的收入类型和收入来源,但不包括投资性收入。1929 年股市大崩盘之后,立法机关开始引入法律禁止使用电话传递保证金指令。现在,衍生品和计算机交易常常成了批评对象。但是,并非技术让市场产生变动,技术只是促进了指令的流动。程序交易并不是盲目的计算机驱动技术,不会阻止市场反映基本面价值。程序交易反映的是人类对股票价值所做的决策,这些决策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而更加易于实施。卖出一只股票要有意义,只能发生在这样的时候:这只股票不再满足你的投资需要,并且价格已经下跌。卖出一只已下跌的股票,通常会减少交易成本和税收。决定期权价格的因素。这些因素与期权合约的特征,以及与标的股票和期权市场的特征都有关。主要有以下五个重要因素。1. 行权价行权价越高,期权价值便越低。当然,期权价值永远不可能低于零。2. 股票价格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票价格越高,看涨期权的价格便越高。3. 到期日期权存续期越久,期权价值便越高。4. 股票波动性这是决定股票期权价值的关键因素。期权标的股票的波动性越高,看涨期权的成本便越高。5. 利率看涨期权的价格还要视利率水平而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经典投资入门书籍吴军老师曾在硅谷来信系列多次提到个人投资的最佳策略就是指数基金定投,也推荐了《漫步华尔街》。当然,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好的体会;而只有经历了时间检验的书籍,最终也才能够成为经典!这本书自 1973 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当时,它的观点遭到了众多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股市预测的不准确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在这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人试图驳斥这本书的理论,然而,这些挑战者的基金大多已经消失不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似乎在为这本书的理论提供新的证据。经过五十年的市场检验,所有的市场表现都成为了证实这本书中理论的经典案例。因此,这本书已经再版了 12 次,每一次的再版都进一步巩固了它在投资界的地位。站在 2024 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本书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投资领域中的一座丰碑。尽管技术在进步,市场在变化,但书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和智慧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漫步华尔街(第12版)第 12 版了吖。说实话,这本书真的有种又爱又恨的感觉。《漫步华尔街》一上来就各种打脸,告诉你,你在做的好多各种努力,其实都是无用功。最好还是买指数,做资产配置…… 开始觉得这岂不是所有努力白费了?所以我真是拖了又拖还是没把这本书看完。当然,我早就听过不止一遍解读版,所以对大致内容还是知道的。但最近一直在抄写《道德经》,对无为有了一些更深的认知了,才发现,果然还是自己太年轻了。舍不下曾经那些 “努力”,其实就是把自己困在了过去。而过去技术指标,基本面分析,也都是对过去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去预测未来。特别是基本面分析,其实普通人能拿到的资料真的是过时很久了的。况且还研究不明白,巴菲特的方法虽好,也要看实行的人。这本书开篇来的各种 “泡沫”,先让人清醒清醒。然后才开始才华横溢的理论介绍。可谓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以生动诙谐、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投资的真谛和成功的秘诀 —— 简约直白,买指数和资产配置两大支柱。简单易操作,关键就是要管住自己,准备是事先做好的,事中遵循无为的原则就好。终于发愤图强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分析股票、债券的潜在收益,同时,把资产配置的众多选项 —— 货币市场、房地产、保险、黄金、收藏品等,一一做了潜在收益以及利弊的分析。作为一本如雷贯耳的投资指南,它向广大投资者讲述了琳琅满目的投资策略和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并透过历史事件提出了存在的所有问题和现象,对包括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诸多方法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详细介绍了现代投资组合方法。不仅如此,作者马尔基尔还独辟蹊径地提出:只要普通投资者采取 “购买并持有” 的战略,投资于指数基金,就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的长期回报,并轻而易举地击败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回折腾的费用,看似不多,但是在复利加持下,几乎会占去 70%~80%(忘了在那本书里看到的了。)巴菲特在很多场合也是这么推荐的,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为什么中途放弃过指数基金?这几年行情都不好,跟着银行螺丝钉买的各种指数,基本上都是青青大草原。所以萌生了外国理论分析,在中国市场上水土不服的念头。但是,三年就是就是长期了吗?时不时地,还是需要读读这样的书清醒清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漫步华尔街阅读梗概1. 作者既是金融方面的学者,又是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投资管理者。2. 作者核心观点是市场是随机的,走势难以预测。3. 面对随机市场,作者认为投资市场上流行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是不靠谱的。技术分析的不靠谱主要在于,无法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未来预测。基本面分析的不靠谱主要在于,很难有人能够把变化的基本面分析清楚,并有效运用到未来走势预测中。4. 面对随机市场,作者认为随机漫步投资才是靠谱的,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规避非理性行为、理解市场有效反应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市场随机性,具体方法则有投资指数基金的漫步法、自己配置组合的漫步法、雇佣别人代管的漫步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后感:本书介绍了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美国大萧条、漂亮 50、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等一系列的金融投机事件。回看这些泡沫,无论是个人散户、专业人士、机构、基金,在泡沫生成阶段跑步进场,在泡沫破灭之后绝大多数吹鼓手的财富灰灰湮灭,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行为金融学上所包含羊群效应、损失厌恶心理、过度自信等人性的弱点是所有人很难克服的,所以保持绝对理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身处市场的人们在每天都会受到涨跌起伏、情绪、过载的信息轰炸的情况下,是很难保持绝对的理性的。投资界有 2 种投资流派,技术分析派和基本面分析派。技术分析派好比空中楼阁,各种天花烂坠的技术分析看似神乎其神,实则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基本面分析派看似有坚实的底层逻辑支撑,但是也不能保证天天有效,时时有效。既然投资市场不可预测,那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财富得以保值增值呢?1、入门版:国债和定期存款,但是收益一般低于通货膨胀。2、进阶版:定期定额定投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各种多因子、量化、成长、价值、中小盘、红利等名次是基金进行营销的噱头,在扣除管理费等摩擦成本后主动管理型基金收益率注定会落后于指数基金。3、提升版:提升自己通过阅读财报分析公司的研判能力,找到具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管理的具有竞争优势,能持续创造稳定增长的自由现金流的公司,然后以合理价格入伙,选择 2~3 个行业,3-5 家公司,单个行业仓位占比不超过 60%,单个公司的仓位占比不超过 40%,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公司质地没有变坏,公司估值没有严重高估的情况下,坐等组合市值被公司利润推着往上走。当然,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的资产配置也应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增加股票的仓位,年长者可以增加债券的仓位。金融衍生品好比大规模杀伤武器,我们普通人不要去碰。投资不难,但也不容易,我们唯有尽己所能,阅读一切,提升自己独立分析公司能力,提升自己的洞察力,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心中有了估值之锚,红也逍遥,绿也逍遥。投资是一辈子的事,等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要妄图一夜暴富,慢慢变富才是王道。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定投指数基金是普通人唯一靠谱的投资理财看这本书前就学习了不少投资股市的知识,在自己浅薄的认知里,个人投资者想要从股市获益有且只有一种策略:定投股指基金。看完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后更加笃定了这种策略。 基于 “空中楼阁” 理论的技术分析价值不大。相信技术分析的股民都会认为,股票未来的价格可以从历史的走势中预测出来。无数的现实例证轻松地推翻这个逻辑,而且一种技术一旦被大众所知,它马上就会失效。信奉技术分析的股民的分析逻辑是股票市场只有 10% 可以从逻辑的角度思考,剩下的 90% 应从心理方面分析。所以就有了股价趋势的说法,身边大部分的炒股朋友就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框架进行短期投机,从效果来看,只能说惨不忍睹!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天真地认为,既然技术分析无效甚至看上去有赌博的成分,那么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报表、行业情况、未来增长潜力等方面的基本面指标,会不会就可以科学理性地研究投资标的?然后马尔基尔认为,这种看似比技术分析科学理性的基本面分析可能也不管用,因为公司的经营、增长等关键指标几乎不可预测,更别提预测准确。那如果综合使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是不是就能寻找具有超高成长率的投资标的?基于 “坚实基础理论” 的基本面分析和基于 “空中楼阁理论” 的技术分析,可以作为研究投资标的的定性分析,但是效果因人而异,价值也很有限。 除了不能信奉技术分析,不能迷信基本面分析在,个人投资者还要时刻提防自身的行为错误导致的投资失误。行为金融学认为,个人投资者往往是不理性的,常常会犯一些个人思维局限的错误,还大概率地犯系统性的错误(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过度自信、判断偏差、从众心理、损失厌恶等等。行为金融学更是提醒我们,比起专业的基金经理,个人投资者更容易掉进投资陷阱,更难以战胜市场。 最后,本书自始至终都在提倡的一种投资策略 -- 定投股指基金,主动地选择被动,获取市场的平均盈利是个人投资者战胜专业的华尔街不二法门。从长期来看,主动型管理基金超过 90% 的比例输给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只要个人投资者定期定投股指基金,并长期持有,大概率会收获年均 10% 的收益,这个收益率几乎能吊打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 大道至简,聪明的投资者应该主动地选择被动,简单地搭上指数基金的便车,相对市场里的投资者就可以取得 7 胜,2 平,1 负的投资战绩。但是以自己为时不长的操作经验来看,这需要很强的执行力和自律能力。但是只要选择与时间、常识和概率站在一起,实现满意的投资收益是完全能做到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听起来合理但不实用本书内容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倾向于认同,但现在看来其实都是些听起来合理但实际上无法付诸实施的道理。首先最能从书中结论获益的人恰恰是普通投资者,也确实被动指数投资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问题在于,能看懂并认同的人,需要远超普通人的金融和投资知识,这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其次,对于基金和个股投资的选择,书中认为选基金比选股票容易,这个乍看合理,但实际上选好基金的能力远超选好股票的能力。选基金容易主要是从业绩比股票价格貌似更容易预期的角度。但只是貌似而已,其实不然,选好基金的前提,就是对基金的投资策略中的资产有足够了解,往往比了解个股更难。如果仅从历史业绩看就更有误导。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仅从历史业绩无法预测未来业绩。假设两个投资经理,一个只有过去一年有高于市场回报,一个过去五年都是高于市场回报,哪个是更好的投资?直觉是第二个。但是再好的投资人都不可能一直回报高于市场,如果一个投资人做到连续 10 年高于市场回报就已经很了不起,从投资基金的角度,在第一年末投资他的回报远高于第五年末投资他。所以历史业绩不仅不能确保未来收益,甚至会降低未来收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