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战争终究是由国力决定胜负
这部书看完很久了,“太平洋战争三部曲”,这部结尾之作尤其精彩,军迷或喜欢历史的必读之作,面对浩瀚史料如何取舍组织,真是见功力,特别厉害的还写的非常细,大量镜头感的细节,对话,如何取舍和组织,让读者如亲临其境,体验战争残酷无情,特别是终结时的原子弹浩劫,也详细记录了 “密苏里号” 上的仪式。 1941 年之前,日本在西方帝国主义面向全亚洲的鲸吞蚕食面前守住了自己的独立和政治自主权。而选择对美开战时,日本人却押上了这最宝贵的财富 —— 独立和自主 —— 去赌那可疑的未来收益,即征服和统治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日本在 “黑船事件” 92 年后,输掉了 “独立和自主”。过去看到日本人的切腹,认为是勇敢,现在看只是逃避现实的怯懦。因为,在距今 86 年前,一个普通日本士兵的失踪,他们都会悍然发动战争,而现在一个师团长直升机坠海,他们急忙宣称是 “事故”。书评纪念。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太平洋战争三部曲这本书的副题是 “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也是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和前两部相比,这部的时间跨度更集中,却更厚,也更精彩。对各类史料的融汇,加上作者叙事(讲故事)的天才,卓越的文笔,洞悉全局的视野,更有堪称圆润的翻译,共同烘托出一个以太平洋为中心的巨大战争 “黑洞”。在这个 “黑洞” 汹涌的漩涡里,人类文明的一切构成命题和要素,包括民族主义、大国政治、战争和平、民主制衡、经济民生、军国集权、文明野蛮、国家社会、中心边缘、江湖庙堂、时间空间、族群人种、必然偶然、报应循环、异域他者、生存毁灭、光荣梦想、孤注绝望、人性光辉、意识幽暗,全部被战争机器裹挟直下,最终沉入时空之海。史册几个姓名,邙山无数荒丘,这就是战争的本质,这才是战争的归宿,好战者能不诫乎!我特别认同书里的一句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治失败的结果。一个看不清历史大势的民族,一个被少数狂人裹挟前进的国家,无论如何团结,如何努力,最终都是南辕北辙,难逃惨淡收场的命运。精神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除了用生民百姓的血肉作伥献祭,别无他法。在政治家的心里,战争就是一本本数字,但在底层的百姓,那是血和泪。另外,本书主打 “细节动人”,密集的战争细节折射出的,既是对 “事在人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肯定和鼓励,但更有对 “成事在天”(精细化管理的局限性)这一历史逻辑的戒惧。贯穿战争全程的 “偶然性”,直接决定了无数人、许多国的命运。如果硬要谈谈不足,有以下两点:首先是作者专意于描摹 “战争画卷”,对战争的结构性成因以及对全球政治和国家社会诸层面的冲击重塑,虽略有涉及,然着笔不够深刻。其次是对民族性,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民族性的描述,多因袭陈说,没有进一步讨论,同时,作者在叙事时时时流露出的美国中心主义,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美国之外其他相关国家、地区的主体性认识。不过总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套堪称伟大的二战太平洋战争之著作。强烈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诸神的黄昏》:历史的轮回2022 年第 6 本书《诸神的黄昏》读完。本书的作者伊恩・托尔,美国历史作家、海军历史学者。他先后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和哈佛大学,曾短暂进入政界,之后又投身金融行业,在多家银行担任分析师。但他一直对从事历史研究的梦想念念不忘,2002 年开始专心从事写作。2006 年,托尔以一部《六舰》一鸣惊人,赢得广泛赞誉,次年荣获海军史领域的重磅奖项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奖和威廉・科尔比奖,还入选《纽约时报》编辑选择奖。此后他又撰写了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即《燃烧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诸神的黄昏》,本书为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第三部。1944 年 6 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 “光荣赴死”。在 “七生报国” 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万岁冲锋”。无论是以 “神风” 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前所未有的海上巨无霸 “武藏号” 和 “大和号”,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 “大和魂”,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 “一亿玉碎”。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云已在广岛与长崎上空腾起,依然有人试图以武装叛变阻止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在全日本播出。然而,日方代表最终还是登上 “密苏里号”,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太平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我们今日熟知的亚太格局也开始形成。作为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的最后一卷,《诸神的黄昏》延续了前两卷的特色,逼真还原了战争末段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带领读者走进华盛顿和东京的决策地,品鉴各方领袖在战略和外交层面的重大决议。它不仅给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更将军事史写作推向了新的巅峰。二次大战的硝烟早已远去,而战争的阴云重未消散。所幸的是核威慑使得大国之间陷入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也享受了相对的和平时光。在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的当下,读战史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更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了解到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及客观规律。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历史,战争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值得花时间阅读的军事巨著大年三十把这本大部头看完了,65 万字的大部头,看了十二天,作为太平洋三部曲最后一本书,翻译的依然很有水准,很有看头。细节,细节,细节,三部曲三本书,细节记录的最详细,看着不枯燥,恰恰比看电影还有意思,随着书里写的,慢慢去探究后面的内容。对于太平洋战争,是基于海洋,陆地,岛屿链接的战争。从记录人物,军舰,飞机,各种舰炮,体现的都是细节。对于描写岛屿作战,大量的细节,战场的 “残酷”,天气和温度,都是对军士生理和精神极限的挑战,生生的战争修罗场。残酷的战争,怎么描写,咱们都无法体会方年的那种残酷感,岛屿作战是做让人崩溃的,温度,潮湿,生成大量的病毒,最主要的就是卫生问题,想了解就把书读起来除了战争,这本书还有对于经济,金融,政治的记录,非常详细,读着过瘾最后的篇幅,记录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细节记录,对于原子弹轰炸的记录也很详细,让我们知道这背后的故事总之,这个系列的书是年度最值得推荐最值得花时间来阅读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三部曲圆满的收尾1. 太平洋战争 III:诸神的黄昏 三部曲圆满的收尾我印象最深的 3 场战役:a 佩里硫岛战役(太多文章、电影记录了硫磺岛,不提了),这是日军第一次避免万岁冲锋而通过坑道作业给美军以巨大杀伤,而且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不是一场非打不可的战役,美军完全可以像对付拉保尔那样跳过没什么威胁的小岛,只需要不定期轰炸一下没有飞机的跑道就能消除佩里硫岛的威胁。但是尼米兹还是决定要打,一方面是因为预测难度不大,打了也就打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打佩里硫岛,太平洋战区就没有仗打,就要把兵力、舰船和资源调给麦克阿瑟,这是尼米兹不愿意的。为了这个政治原因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让后面的硫磺岛更难打。b 莱特湾战役(哈尔西指挥不当的事情也是有太多记录了,还有麦克阿瑟的高调和招摇,不提了),日寇在马尼拉最后时刻的泯灭人性的残暴震撼到我,禽兽!c 冲绳战役,美军第一次攻击日本本土(严格讲还只是外岛,而且居民还主要是冲绳人而不是大和人),惨烈的山地作战,“美军坦克确实抵消了山洞给日军防御带来的一些优势,但是它们在首里防线上最坚固的堡垒前也一筹莫展,美军所能依靠的只有勇敢、主动、不屈不挠的步兵部队,他们甘愿迎着猛烈炮火冲锋,在肉搏距离上和敌人决一死战。” 勇敢、主动、不屈不挠!美军正是靠这些真正的战士的品质才打赢的二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