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本书其实有点压抑,又忍不住继续读完。

    从上本书《那些安静的日子》中描述本书开始三张照片,简单的三段描述就可以写出悲剧的预感,和凉飕飕的的感觉,于是开始读这本有名的书。整本书很压抑,由序 + 三篇笔记 + 一篇后记五部分构成,三篇笔记以主人公叶藏的视角叙述。叶藏从小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小从画报上学各种各样的段子,聪明的他能装成家人、佣人和同学喜欢的样子,逗大家开心。叶藏总是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他的一生可以拆成三个部分:1. 童年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2. 青年是自欺欺人的浪子 3. 中年是身心奔溃的废人第一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藏父亲选举演讲后,听演讲的大人背地里说坏话,而当父亲的面却大大夸奖,我想这也是影响叶藏内心思想的重要事件。使得从小不敢反驳别人的他更加敏感和隐藏真实的自己,生活在一个这样衣食无忧富裕的大家族里,缺少关爱的他更加敏感和压抑自己。第二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父亲选举落选,家里的经济一落千丈,从小对物质不屑一顾的叶藏,慢慢变成了浪子,参加地下组织只为了找事情做,与妓女常子殉情也仅仅是顺其自然。最后常子死了,自己却被救活,也因此给父亲和家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事情又进一步恶化。第三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藏对于良子善良和简单的向往。因为与常子殉情的负面影响,叶藏又一步步将事情推向糟糕的地步,成为女编辑静子的男妾、给酒吧老板当小白脸、妻子被商人强奸后的懦弱和冷漠、被药店老板娘注射吗啡用肉体换吗啡,最后人间失格。每一个变化是因为叶藏内心与社会无法相融合,他无法自欺欺人或弄虚作假糊弄自己,无法做一个虚伪的自己。只能让自己一步一步的逃避,最后人间失格,将自己一步步推向绝境。与世界无法相融,也许每个人都有过,但后来都进行自己调节。叶藏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使得他从小养成了纠结,逃避的性格,一步步走向绝境。逃避可耻,而且没有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间失格:与魔鬼共舞

      我很好奇这样的一本书,为什么会如此被人推崇?这是怎样的一个作家,传递着怎样的价值观?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阴暗的魔鬼,我们不敢把他放出来,甚至不敢告诉别人他的存在,他每天只能活在黑暗中,因此而变得更加阴暗。
      人间失格,这是怎样的一个男人?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才会为了生活,放弃一切,扮演一个小丑换取他人的笑,怀疑一切,包括爱。
      也许我们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而他们就在身边,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只是没有人愿意承认。
      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天下人的心。
      看完之后,仿佛内心的邪恶出来晒了一次太阳,忧伤得到了温暖。
      很多苦难,如果可以说出来,苦难本身就消解了很多,所以人类发明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否则也许每个人都会变成疯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受一下心魔的爱与恨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小说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本书核心内容:《人间失格》是日本传奇作家太宰治的名作,这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也可以视为绝笔之作。小说以三张照片为线索,描写了富家子弟大庭叶藏一步步堕落,最终人间失格的历程。小说的主体是叶藏本人的三篇手札。叶藏在手札里反复诉说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的痛苦。他在心里认为自己是真诚、善良、热爱生活的人,然而他的行为却是虚伪的表演,且往往伤害到他人,尤其是爱他的几个女人。内心和外部行为的巨大反差,给读者留下了自由解读的空间。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人不可能通过逃避获得平静。”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是用极致的逃避来告诉我们:逃避不仅可耻,而且也没什么用。主人公大庭叶藏的一生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童年:童年的叶藏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第二部分,青年:青年的叶藏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浪子。第三部分,中年:中年的叶藏是一个身心崩溃的废人。最后,“生而为人” 如何避免 “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日本传奇作家太宰治的名作,这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也可以视为绝笔之作。小说以三张照片为线索,描写了富家子弟大庭叶藏一步步堕落,最终人间失格的历程。小说的主体是叶藏本人的三篇手札。叶藏在手札里反复诉说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的痛苦。他在心里认为自己是真诚、善良、热爱生活的人,然而他的行为却是虚伪的表演,且往往伤害到他人,尤其是爱他的几个女人。内心和外部行为的巨大反差,给读者留下了自由解读的空间。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人不可能通过逃避获得平静。” 在我看开,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是用极致的逃避来告诉我们:逃避不仅可耻,而且也没什么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无限无脑愁绪的时候打开了这本书,好像看到了自己,在《人间失格》中看到了有时敏感得像个小丑的自己,在《女生徒》中看到了那个虽无所事事却脑袋每天要爆炸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于太宰治两位名家的描述十分到位,“太宰治的作品分为二个人格,一方面有带着一身经历主人公的挣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着血的事实。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当做上帝的作家,更有一丝人情更能打动读者。—— 高尔基”,更贴切的是 “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 鲁迅”。带着这样的描述读书了这本太宰治的合集作品《人间失格》。不得不说的是译者的水平实要赞誉的,对太宰治的理解十分深刻,十五页的译者序也是在其他类书籍中少见。九篇短文,了解了太宰治,无论他的前世今生,一本书看到了他不朽的影子。(一)《人间失格》“人间失格”?为何?这是翻阅时存在的疑惑。日本文学总是那样充满了压抑、内敛、消极和死亡,无论在村上春树,还是川端康成,读起来,总是感觉很阴郁,可正是因为如此,小说就像 “梁朝伟” 的阴郁一样,被深深吸引,放下书来,总是能在身上找寻影子。一百页的短篇小说,把主人公 “阿叶” 写的很丰满,借用序言中三张照片,埋下了主人公阶段性成长标志,也借着其中阿叶的 “伙伴”,验证其成长与变化。主人公近乎 “病态” 的自我否定和怀疑,描述着 “失格” 的林林种种,用 “罪恶” 来否认自己,在 “不懂拒绝” 的内在理由下,推卸着自己的责任,以香烟和廉价酒麻醉着精神和消磨自己的肉体,这点上可能也是一种为人的 “失格” 吧。这本书完全以第一视角阐述了故事,而且对阿叶青春期的 “我” 的内心描述相当细腻,总是让人找到相同曾经的我。同时,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自传,与他的生平极其相似,所以都说,作家写的就是自己和对生活的理解。死亡不是生的结束。日本近代来的自杀潮,无论是出于对社会的绝望,还是对自己的无望,在《低欲社会》中也详细描述了日本的社会低欲现象,虽然对日本的生活没有亲身体验过,可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对自杀的木讷、麻木甚至轻薄,也透漏出种种社会现象。可是,死亡可以作为生的解脱吗?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很早就对这生死走了解释,生死不过是生命的循环,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起点,虽不能像庄子对亡妻的死鼓盆而歌,但个人认为还是要对生命负责吧,无论是那一端,认真的过,感受和接受生命,可能更是我们不 “失格” 的标准吧。(二)《维庸之妻》维庸,按照小说注解,是法国十五世纪的抒情诗人,其一生是逃亡、入狱、流浪的,诗歌充满了自嘲、悔恨、绝望和祈愿。这就是我根本小说的主题的,透过妻子的视角去表露丈夫的行为,并逐级给读者勾勒出丈夫的模样 —— 维庸。不可回避的是,二战后的日本充满了绝望,迷茫和无助,这也是这篇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一个浪漫诗人,被这个时代所蹂虐,对生命的渴望和意义都产生了绝望和扭曲,这不得不让人唏嘘,一个大时代对一个小人物的无情啊。短短的小说,最后一句话却是意味深长,“管他是不是人面兽心,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维庸” 那四岁的发育不良的孩子,也许正是被彼时社会扭曲的生命吧,但,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三)《Goodbye》作者的前言总是一语点题,“人生足别离”,这个短小的故事讲的是离情,倒是酝酿的够 “足”,岛田从放荡不羁,到有意金盆洗手,由此引发了离情的故事,可采用的手段又是以毒攻毒的 “放荡不羁”,实质上仍是 “当婊子却想立牌坊”,故事的结尾加上 “未完”,倒显得玩味了,是没有写完还是没完没了的结局呢?针对岛田的众多女人们,一个一个的对付,面临的不同的 “问题”,如写完,估计也是如同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了吧,通过一两个女人来铺开故事即可了。岛田,现在今天中国的立场,如何抨击都不也过,而站在日本战后,也就多了很多理解吧,虽是有趣的小故事,估计也是太宰治尝试的一种写法吧,但也感叹,人,是时代的动物,时代造就了符合当下的人,无论扭曲,还是丑陋,人性之中,少不了时代性,常常感慨,如狄更斯所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不过我们身在其中,难见独立的我啊。(四)《灯笼》寥寥数页,就把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思写的细腻入微,被爱情神魂颠倒,不知所终,无论美丑,爱情中的痴男怨女,真是既美丽有纯净。不过,什么是幸福呢?这就不止于爱情了。有人白炽在头,仍觉处处黑暗,有人灯火辉煌,却依旧难明其心。一盏 “灯笼”,微微烛光,却刺眼到用 “拿筷子的手搭在额头上”,幸福,就是 “简朴的电灯,我们一家人就如同绚丽的走马灯一样”。(五)《满愿》更加的随笔和自传体,但难得的轻松与轻快,这个短小的随笔,在整本书中,真是显得格外清新,简单的活着,珍惜拥有,就是幸福。(六)《美男子与香烟》读起来完全是第一人称的自传体,里面也出现了太宰的名字。皮肤白皙的 “美男子”,却横七竖八的躺下下水道里成为流浪汉,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却有钱买烟,就用香烟麻醉自我吧。短文中也隐含着对人性的讽刺,对 “美男子” 流浪汉嗜烟如命的状态,妻子又混淆了丈夫和流浪汉合影照片的身份,是暗示每个人的身份不是恒定不变的吗?中国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作者也对命运难以铭说吧。(七)《皮肤与心》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太宰治对女人内心的描述真的很满意相信男人对女人心思的体味如此之深,自卑,焦虑,嫉妒,躁动,青春的触动,看着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小女人在你身边一直叽叽喳喳的述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安,题目取得很好,皮肤是通过女人心的媒介,心,一颗少女心,一颗需要被呵护的心啊。(八)《蟋蟀》这篇短文写的精彩,想来是妻子写给丈夫的休书吧,写了爱恋的过程,写了生活的艰辛,写了简单的幸福,写了得志后的迷失,这篇短文我看叫做《人间失格》倒不失合适。爱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唯有彼此能看见,也因如此,才能一生走下去。可世俗是一染缸,出淤泥而不染是君子之志,然非常人所能之易事,尤其是在小荷刚露尖尖角的时候,更易迷失本我,忘记了初心,朝着自己讨厌的样子大踏步前进。世俗,是一陷阱。但本篇的短文取名《蟋蟀》实则精彩,在篇尾以一蟋蟀扣题,道出蟋蟀鸣而响亮,然而只是在地板下,那才是它的土壤,走的再远,叫的再响,初心不变,方得善终!(九)《樱桃》这应该是自传短文了。太宰治的行文足够细腻,对女人的心思掌握的十分准确,读起来像是涓涓细流一样,润物无声,但读完后已是含苞待放,思流涌上。大人比孩子重要吗?这是太宰治在给自己找支撑抛出的借口,大樱桃,市场稀缺奢贵,自己嚼蜡般想着妻儿未曾食过,所以那是大人比孩子重要啊,孩子是未来的期望与寄托,从基因的传递而言,也是孩子比大人更重要啊,虽有不甘和约束,可也是希望与未来。每个人也许都有逃避的心理吧。鲁迅先生点评的对,太宰治是个有思考力的独立作家,虽不知方向,但仍旧努力探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