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人与处事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长寿之道: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至于不挑食,其心态与上面相似。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第三点最为重要。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绝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绝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绝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读完以后,感觉外公就是这样的人,心态好,每天吃完饭去逛街散饭,从不和人吵架,人员极好,今年 84 岁了走起路来比年轻人都快😁身体健康,每天晚上八点睡觉早上七点半起床,作息规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不易,唯诚以对

      本书的作者是学术大家季羡林。本书是出版社根据季老平生所写文章按照人生智慧这一主题所挑选编纂的合集。

      本书收录的文章长短不一,每一篇文章的侧重都有所不同。而阅读这些不同主题的文章,也让我能够从多维度去了解季老的价值观与理念。

      全书收录文章众多,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季老的一篇长篇自述 “我写我”。这篇是季老在 80 多岁时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与回顾。季老出身贫寒,6 岁时家族决定将其托付给在济南的叔父,幸而开阔了眼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季老也很早展现出学霸本色,一辈子考试从来没失败过,去了清华又出国留学,拒了剑桥的教职回国,35 岁就成了北大的正教授,虽也饱经贫寒,战乱,离别之苦,但也可谓是意气风发。然而后续的运动中由于说了些真话,被抄家批斗,打得头破血流,受了相当的皮肉之苦,价值观被击得粉粹,一度想要跳河自尽。而终究还是隐忍活了下去,等到了动乱结束与改革开放的来临。

      季老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写道 “(如果)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多的是那一份真实。

      “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在一个‘真’字,要做性情中人”。季老的人生经历过大起大落,那份依旧保持诚实面对自己的真挚令人触动。

      本书推荐给对季羡林,散文感兴趣的朋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听大师是怎么谈人生的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绝不能使用的。📕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人是绝无仅有。📕一个 “考” 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绝不致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首先必须 “尽人事”,否则馅儿饼绝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 “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 “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勤奋的98岁老人的日常人生感悟

          季羡林大师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阅人无数的人生楷模。他的父母只活了 40 多岁,他目标是活到五十岁,却不经意间活了 98 岁。在年轻时就经历了磨难的他,将 1967 年之后的日子看作是活一天赚一天。拥有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等诸多荣誉在身的人却常常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人,他说自己算不上天才,只算一个中才。却用一生的勤奋工作为自己带来了许多不俗的成就和身份。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也许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认识的人才能获得非凡的成就。这个勤奋的老人在八、九十岁时还能保持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为有一天荒废了工作而感到自责和虚度,这是一名在人生马拉松里最能坚持的优秀运动员,他的主要工作是阅读、写作和思考。他贯彻了一生的座右铭是陶渊明的四句诗: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终身践行此原则,也自知一直未曾真正做到。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很谦虚的,他对生命敬畏、对名声敬畏的坚持让他拥有了长寿和不弱的成就和名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特别适合自以为是的人学习一下

            比你强一万倍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理由拉西摆带的?珍惜光阴不是一句口号,多看看人家大神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位泰斗的智慧精华

              季羡林(1911 年 8 月 6 日 —2009 年 7 月 11 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 “南饶北季”。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 24 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读这本书,深切的感受到季先生的人生智慧。文学泰斗之作品,平凡贴切间却是字字珠玑。近九十年的人生智慧和领悟,值得我们慢慢品悟。再过若干年,当我们岁至古稀、耄耋时再看,可能能有更好的体悟与共情。人生是个不朽的话题,但怎样度过与面对,需要究竟。顺其自然,辩证看待,泰然中和,报有希望,进取不止。需要我们一路行动去体会方得真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平常的述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岁人生经历大师讲述平凡朴素大道理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所以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 “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爱的老人,自由自在狂放不羁无悔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季羡林谈人生》

                      本书是季羡林晚年的散文随笔代表作。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感悟。本书思想核心:季羡林不是国学大师,而是 20 世纪世界东方学的重镇、印度古学研究的巨擘、梵典翻译的大师、中西交通史的大家。他也想来不追求做 “完人”,一直在坦诚地向世界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和人生。在他的 98 岁人生旁边,开出来了一列什么样的感悟清单。没什么高深道理,只是他奉行的准则:人生的起点肯定不一样,然而多知道一些,就能多自由一些。我们总是要穿过糊涂才能逐渐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完成这一代人该负担的责任。要做事,就要追求彻底的认真和真实。在其中去确立 “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 的关系。与人相处,真情和忍耐之外,要 “反求诸己”,想想换成自己,能不能好到哪里去?季羡林谈古印度语言,我们听不太明白,但他说人生时,我们都懂。然而,这些道理要认真彻底去做才行。在季羡林的 98 岁人生旁边,开出来了一列什么样的感悟清单。确实没什么高深道理,只是他奉行的准则:人生的起点肯定不一样,然而多知道一些,就能多自由一些。我们总是要穿过糊涂才能逐渐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完成这一代人该负担的责任。要做事,就要追求彻底的认真和真实。在其中去确立 “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 的关系。与人相处,真情和忍耐之外,要 “反求诸己”,想想换成自己,能不能好到哪里去?季羡林谈古印度语言,我们听不太明白,但他说人生时,我们都懂。然而,这些道理要认真彻底去做才行。说了这么多,对于该怎么评价他,你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季羡林说,如果真有个人,人人都说他好,此人一定是极端圆滑的人。他拒绝了社会给他的美誉,除了性格朴实、较真,也是种智慧。追逐虚名的人,大概没怎么想过:德不配位,名过其实,实在也是灾难。人的才德和社会地位之间,需要大致平衡。名誉地位太低,容易变得愤世嫉俗,性格乖张。但太高,且不说会成为众矢之的,心理也会逐渐变得既极度自大又极度自卑,越来越不正常。一般来说,社会地位稍低于真才实学,个人欲望低于实际能力,是最适合保持自在平和的。人们觉得谦虚和低调是明智之举,原因就在这里。说起来,又何必追求不了解自己的人来夸自己呢?他们也夸不到点儿上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看完此书,惯例写感。看的时候,常常会有当头棒喝之感,比如我会迷恋现在科学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好处多多,健康多多,却没有意识到,科技发展的背后,工业化的背后,是人与自然的脱离,好像是无意识中被灌注了 “我们要征服自然的事实”,但先贤早就告诉过我们,“天人合一”,和谐共处才是王道!看的时候,还会有无地自容之意,在国外流行的 “国吐”,在生活周边的遍地垃圾,蛮横的插队等等,常常看到类似外国人歧视中国人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你不了解中国,你凭什么说三道四,但没有反思,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别人会有这样的看法,那有些人会说了,我不是这样的,但总有一些这样的,每个国家都一样,可是我们能为这个丢失的谦让、文明的行为做些什么,哪怕很微小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做个好的榜样,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前几天有个新闻,一妇女带着老人小孩插队去做核酸,被看不下去的排队的人指责,还有一个人被打,旁边有很多负责维持秩序的人在事态发展后都没有要维持秩序的意思,还是让人插了队,我看评论,有的人说志愿者都是免费的,以钱论道,太可怕了,只有两个排队的人做出了反抗,我看大家都害怕老人突然晕倒受牵连吧,多么冷漠啊,如果季老看到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可悲,可叹!作为年轻人,既没有做到季老所说的对国家文化的了解认同与传播,也没有珍惜光阴,积极努力,也的确应该羞愧,我们活的太混沌了,以至于无法明辨是非,起来反抗了,试想如果你在当时插队现场,是否会想 “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人多了!” 我还觉得还要谦逊一些,我们力量很大,但做的很少,所以要低调,要尽全力做一些好事,哪怕事情很小。驻足于这片土地,真想深深的亲吻,并且感受他的需要,被各种乱象迷乱了双眼的日子太久,看不清自己的路,糊里糊涂,走出去吧,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抬头看看前方,低头看看脚下的路,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写给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季羡林谈人生

                          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吃饭,还不如不活为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一段旅程,不负时光

                            很庆幸,在青年时就阅读到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和季老一起体会到关于年老和死亡的诸多思考。就好像已经有人引领者你感受了一番生命将结束前的情景,不至于自己老的时候,惶惶无助。文字十分朴实,很多观点可能不会有振聋发聩之感,以至于读者看来可能觉得没有力量。但在季老娓娓道来的一些感悟中,每每能感受到人在暮年时时可死的坦然平静和处处求生的对生活、国家、人类命运的关心热情。另外,季老的博学让我不得不多次搜索,也为我的知识点补了几个漏洞,以下列举几点:觳觫不安歌德诗歌中的你也将安息米寿九斤老太猗欤休哉夫大块载我以形,老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八九十岁话人生

                              人之暮年仍然努力工作、学习对于往前的人生,向死而生已走过的人生,给读者场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多听上了年纪的大家谈谈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四星

                                  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简单明了,但也值得深思。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易懂。五个小时,直接拿下了。性价比还是蛮好的。一本小书,推荐给大家。我这里吧,书评不爆料,也不评论,哈哈。只说自己觉得值与不值,当然也是主观,这是无法改变的哦。读什么,怎么读,悉听尊便。把想象空间留给爱书之人自己玩吧。感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