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两世的弘一法师李叔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法师出家后身体力行,凡事专注如一,却又不求闻达,只为出离本心,真乃佛家大德。出家前他是艺术家李叔同,做尽看似荒唐之事,是对名利世俗的探索。他是庶出,大户人家的卑子,曾经被迫修习八股,科举落第、与戏子、妓女甚至男优相交,诸多行径与古人的社会格格不入,让母亲极度失望。他与原配的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与日本女人雪子的婚姻又未能长久,或许是对世事无常的参破,这些不堪往事是他一生都在逃避的事情。他是国内话剧的前驱,对书法、绘画、音乐、篆刻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他一手挖掘并培养了刘质平、丰子恺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出家后他由艺术家逐步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二十多年足迹踏遍全国各地的名刹古寺,他过午不食,简装轻行,是智慧的行脚僧。他惜物如金,身体力行,是律宗的大德。小病从医,大病从死,他数次面临死亡,从容淡定。直之圆寂,他悲欣交集,走向西方极乐。人生是一场大梦,他在梦中五彩缤纷,他是真正的佛子,始终如一,直之圆寂,亦无懈怠。南无阿弥陀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无阿弥陀佛

      再多的语言似乎都是苍白的!好好的在人世间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玲珑小画 配诗几行

        汩汩流淌,寂寂无语平常之美,灵气生动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天涯五友,风吹云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世间

          人世间的事物无常态、不确定、常变化,所以人既需要入世,也需要潜怀;既需要观照,也需要探索。我想人在这个世间总是孤独的,看似交游不乏,而真正相知者甚寥。人生而就是孤独的,你如何去经历、思考、享受这部分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独特经历来填补些生命的空白,向他人分享自己生命的内容,慢慢走着,从黑暗到望见薄雾,看见光亮,发现世界并没有改变,只是内心的沉重稍微轻了一些。人一落地,在世间有了活动的痕迹,开始生命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即修行,对任何人与事,不执着,不纠缠,不贪恋,才能在面对世间万象皆虚空,名利欲望时,彻底破除执见,练就无分别心,无差异心,看穿诸相皆空相,便渐见如来真面。这是人生得道之旅,有挑战、有体验、有成果、有残缺、有喜乐、不一而足。只因为有你这不一样的存在,那是独特又真实地存在这世间的个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足够弘一

            真实的李叔同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怕是李叔同自己也未必确定,不然怎么会有二百多个名字来。那是不同时空的他,只有当时的他能有体会,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作者花了足够的心血让我们感知到,尽可能还原出来的真实、时常处于困境中的普通人,一路行脚到得道高僧的路径。人生如镜湖,弘一法师亦是熠熠生辉的镜子,我们需要避开那闪光,才能照见部分自己,真实吗,亦或都是虚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李叔同:娑婆世界,悲喜交集

              01 得读此书,缘分所致。李叔同,弘一法师,晚晴老人,惜霜先生…… 这样的称呼这些年多多少少有听过,只是不曾想,竟是出自同一个人。而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于外国的近现代史,看到最后不禁想,若是早生个百年左右,我是否可以亲自听一听他的教诲呢?弘一法师,出家之前俗名叫李叔同,原本生于富足之家,后因父亲在他年幼之时便离开人世,故而家道逐渐中落。李先生天资聪颖,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也一直在追求着这世间的很多美好纯粹之物。他爱上了梨园戏子,自己也上台参演,所饰演的人物入木三分。原以为这是灵魂伴侣,却不知佳人也是另有打算。多年之后再回来,原本打算带她离开,却不料,她却早就另攀高枝。或许,明媒正娶的妻子并不是所爱,所以内心失望,加上母亲去世,他远走日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去,李先生一生都想逃离的大概便是自己的俗世身份吧,从他去了日本改名换姓,抛开过去,到后来潜心修佛,每每家中来信他都避开,到发妻去世,他都没有再见一眼。之后最后在听高僧讲道之时,心中的悔疚之意更深,那时候或许才明白,真正的放下其实是诚实地去面对。面对过去的一切,面对内心产生的愧疚,面对想要逃离的自己,当自己可以稳当当得面对过去的自己,其实过去才算过去。不然的话,纵使你逃离一生,它依旧紧追不舍。看着书中所描述的李先生的一生,他甚至到过我们岭南,去过开元寺,出家之后的日子更是抛开所有的爱好,专供书法,认为书法是最纯粹的艺术。他发现律宗的典籍失传,后来的日子里更是耗费毕生的精力,将律宗再次发扬光大。他感慨世道的惨淡,战争的无情,可他却依旧弘扬佛法,他们同样在战争之时深入战场,救治伤员。面对着外界的各种不理解,他不辩不解,依旧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李先生的一生,书中所说,或许与佛家的缘分大概是来自自己父亲去世之前的佛音,所以慌乱的内心总有佛音相伴。李先生的一生踏足很多个地方,不管是出家之前还是之后,都在寻一个带给他安定的地方。只是,出走半生之后,才明白,他的安定来自于在路上。终其一生,有喜有悲,却也是心之所向。人生,从头到尾很多时候都在寻一份坚持,寻一份坚定,寻一份无往而不利。找到了,那是我们的幸运,没找到,大概也是缘分未到吧。02 在李先生的人生的很多选择之中,很多次都来源于心中是否喜欢。若是喜欢,便坚持到底,若是无感,再好也不要。他痴迷于各种艺术,就像作者所说,最终放弃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朝三暮四,而是因为在这方面没办法令他产生热烈的情绪。现实中的很多人,对着很多事情感觉总是做不好,力不从心,甚至诸多将就。追根究底便是你并不是因为喜欢才选择它的,你或许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各种考虑选择了你的选择,以至于后来当你心想事成之后你便再也找不到坚持的理由了,因为它带给你的冲劲已经结束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会出现彻底放飞自我的情况。前面的人生,或许是为了考试,或许是为了成绩,或许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诸多的目的中就少了一个为了自己,他们可以压制心中的其他想法,一头扎在书堆里,内心有多压抑,后面放飞的程度就有多强烈。这也是目前教育里的一个弊端。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便是:“小学老师说,坚持到小升初的考试后就行了,考一个好的初中;初中老师说,坚持到中考后就行了,好一个好的高中;高中的老师说,坚持到高考后就行了,考一个好的大学…….” 然后,大学的老师什么都没说,谁也看不到四年后的场景,仿佛少了这一句咒语,学生仿佛不知道大学后该干嘛了。别人在大学里考试,我也考;别人在大学里参加活动,我也参加;别人忙着投简历,我也跟着投简历。仿佛在所有的选择里,“我” 到底要干嘛很少人会去关注。03 在整本书中,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点,那便是关于 “自律”。特别是李先生出家之后,“过午而不食” 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人生的最后,从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中断。他一直都在修行,他也说过,修行这事不是你剃了度出了家就是在修行,而是在于修佛法,修内心,修戒律。修戒律何用?护心。身在娑婆世界,我们身边充满着各种欲望,心中难免会跑出很多欲念,而这些并不会引领你走向更好,反而会让你为其所困。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为。心不变,世界仍是你想象的世界。看着书,回想着自己的前半生,身边的人事物,耳边曾听过的故事,就如作者所言:“一个人在世间行走,他的作为,举止言行,心念挪转,梵天诸神,昭昭可见。” 座椅人需要自律,自律则是守心。心不乱,则自在。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人们总在为得失计较,总在为名利奔波,为一颗不能安落的虚妄尘心而忙碌。宇宙真相是什么呢?是破无明,破我执,杀贪嗔痴,破烦恼贼,不受浮华外力所驱使,不为旁人干扰所妄动。” 往事已矣,总觉得为何不早点读到此书呢?心中有着诸多不解,曾经困扰我多个年月,却不知,原来一句话道破其中的玄机。可是后来也想想,这也是缘。这世间诸事,若只是一味地从书中读得,有时想想也是无趣,天下之大,有些事终究需要我们自己去身体力行。而像弘一法师最终之大成,想必也是经历了许多旁人不曾经历之事,所以才领悟了更多。只是,就如作者所说,这一生,喜忧参半。我们总是忧乐相随,这是每个人都要去经历的,谁都无法避免。只是,我们需要学习,学习更多的一切,学习看破这世间的虚妄相。若是你有一双慧眼,万事万物看到其里子,所作所为皆出于人的本心,不执著,不偏妄,大概人生会简单得许多。哪怕是到了人生之最后,我们也可以平心看待。娑婆世界,喜忧参半。破虚妄相,求平常心。一切随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富二代李叔同到一代大师弘一

                我们都曾经历过李叔同的迷茫,却未曾走到弘一的清醒。我们都曾想逃离世俗,却有诸多不舍。读此书时一直在想,他就这样出家了,老婆怎么办,孩子怎么教养,会不会恨他?他也曾牵挂过家人吗?六根清净真的很难做到,他的身体不太好,总是担心他就快挂掉了,可他如凤凰一般,涅槃重生,一次次化险为夷。也许就是这一次次濒死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脱俗的认知,对佛法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李叔同是可爱的,弘一法师是可敬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至真至纯的人,至美至善的文,还要多读几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叔同

                      李叔同的一生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史上多才多艺的人,对戏曲、绘画、音乐和诗词歌赋书都有一点贡献。三十九岁之前是官宦子弟吃喝不愁,之后的二十多年是佛门弟子,后成一代大宗,李叔同在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传奇人物。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者写得过于主观,碎碎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弘一法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一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有如镜湖,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浪涌,我们会沉迷于波光粼粼的湖水,随波光起伏而欢喜哀伤…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