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1.0戏说经济学(演义)
经济学是科学,可以写的浅白如《魔鬼经济学》,可以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说明大道理,但最差的,就是本书这种,用国家级大历史例证经济学原理,演义型戏说,误导读者,因为国家大历史是很复杂的综合体,硬伤有:卢森堡人均 GDP 世界第一,因为该国是 “世界钢铁之都”,钢产量占全球 8%,唐山人不同意。关于新加坡国家的描述完全似是而非,从建国到发展都不确,新加坡国家小,但人口密度比北京小,国家发展有地缘优势,而不是制度优势。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率和土地产出问题,重农抑商是必由之路,爱尔兰和印度的大饥荒都是在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时,出现的大悲剧。用现代经济学讨论中国古代都属于 “关公战秦琼”。亚当斯密提出的 “分工” 和商品交换包括货币,在中国古代都已经出现,而纸币更是开创,但山西票号没有成为现代银行,是没有现代工业化为市场基础,增发的货币变成废纸,是因为没有工业化,特别是信息数据化爆发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不了资本市场和财富增量。哈耶克大战凯恩斯,浪润园之辩都是复杂问题概念化。四十年来,美国 GDP 增加了 8 倍,美元 M2 增加 11 倍,中国 GDP 增加 91 倍,RMB 增加 2015 倍,让读者细细品味,暗藏中国崩溃论?演义戏说可以是说非科学类题目,科学要数字准确,逻辑严谨,非专业人士书籍慎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6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轮回“经济” 一词来源于中国东晋时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文中曰 “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这里的 “经世济俗” 的原意是 “治理天下,救济百姓”,神田孝平灵机一动,将 “经世济俗” 缩写为 “经济”。清朝末年,英文 “economics” 一词传入中国,众人也不知道如何翻译这个全新的词语,翻译家严复将之翻译成 “生计”,孙中山先生认为这个译法不太准确。随后,孙先生经过再三考虑,直接从日本引进翻译成 “经济”,其实在日文中,“经济” 这个词语的写法与汉字繁体字一模一样。“经济” 一词从中国出发到日本,最后又从日本再回到中国,但此时已不是葛洪文章中的 “经世济俗” 之意,而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理解的 “经济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妙趣横生这本书真是有趣又有料,把经济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的准确而且妙趣横生,我要想办法搞成 PDF 打印出来才行,作者用喜剧的手法写就了人类众多沉重的悲剧,让人读起来会自然而然结合历史知识去思考,想想人类战争的深层逻辑都是政治经济矛盾的产物,平日里高深的学问,在作者的笔下表达的风趣而且容易理解,真的是让小白变专家的高人啊,让我一度怀疑作者是不是 AI 机器人,怎么会有如此跳跃的思维和俏皮的风格,而且还兼具如此通透的观察分析能力,感谢分享,让我能读到这么好的一本书,受益匪浅,感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