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投资英雄传
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一个个在投资史上闪耀的名字,各成体系的投资思想,精彩绝伦的投资案例,让我们感觉这些人物也是普通的,有血有肉,有缺点的普通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史,从中领会投资的真谛,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这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在于如何从普通人一步步不断成长,即使读过大部分的投资书籍,你可能还是成不了巴菲特或者芒格,但是你可以成为想象的自己、更富裕的自己。大师们的套利模式(供参考):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S&P500,中国沪深 300,消费,医药,科技等指数基金②确定机会的套利:以格雷厄姆、巴菲特及索普等人为代表③一揽子烟蒂模式:以施洛斯为代表④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以 1972—1999 年的巴菲特为代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彩!用演义的方式写华尔街神话,值得一读!1951 年,巴菲特一边像干透的海绵掉进水里一样饥渴地吸收着证券分析知识,一边积极主动关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持有的股票,尝试去理解和模仿格雷厄姆投资的决策过程。在股市里生存,永远需要记住 “市场先生是疯的,它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在低点如此,低估之后照样可能暴跌;在高点也如此,高估之后照样可能暴涨。格雷厄姆经历过的,只要使用杠杆,就相当于将命运交给了市场上最疯和最蠢的人。出借资金的人以市价为衡量标准,要求追加保证金或要求斩仓,无论这市价是不是由疯子或傻子达成的。注意,与市价无关,仅仅与个人现金流时间跨度有关的借贷,例如消费贷、房贷、企业经营贷款等不在此列。测”。在低点如此,低估之后照样可能暴跌;在高点也如此,高估之后照样可能暴涨。借助保险先收保费后发生赔付的经营特性,公司手中总是可以留存一大笔客户的资金,代价为 0 甚至为负 —— 相当于全体客户作为一个整体,存钱在盖可保险,不收利息甚至倒贴保管费。事实上,未来的伯克希尔集团,吸收资金的成本长期维持在 - 2% 以下。-2% 代表全体客户将资金交给巴菲特免费使用,还要向巴菲特缴纳 2% 以上的保管费。巴菲特和戴维森分别后,马上卖掉一些持股,陆续买入 350 股盖可保险股票,投入资金合计 10282 美元,大约占当时全部身家的三分之二。不过很可惜,那时巴菲特脑海里充斥的还是老师的烟蒂体系,所以第二年就卖掉了。卖掉的原因,一是已经获利近 50%,二是发现一个更大的烟蒂。1969 年 5 月,不满 39 岁的巴菲特准备解散自己的基金。此时道琼斯指数 970 点,距离 3 年前的历史高点 1001.11 点一步之遥。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是个令人郁闷的时刻,他瞪大双眼也难以找到合乎标准的投资对象。账面闲置的大量现金无疑将拖低巴菲特合伙基金 12 年 27 倍(年化超过 31%)的传奇。1969 年开始有合伙人质疑巴菲特的能力,开始根据 “别人的言辞” 来评判巴菲特。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可能危及资金的 “长期” 性质。如果没有资金的长期性质,无论巴菲特如何看待投资对象,他都有可能被迫跟随市场先生的疯癫步伐买入或卖出。格罗斯说,他从《击败庄家》以及赌场实践里,学到了三个最重要的投资原则:第一,赌徒要懂得分散风险。纸牌时好时坏,技术再高明的赌徒也需要忍受烂牌的考验,最重要的是不能在连续烂牌出现时,输光本金。凯利公式是分散风险的重要原则。第二,赌徒要知道风险的存在,并加以量化。索普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利用已出现的牌面,计算未来大小牌出现概率的改变,以及这改变对博弈胜率的影响。第三,赌徒在遇到胜率或赔率有利于自己时,要敢于加大赌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別瞅傻子,瞅地別瞅傻子,瞅地。是书中用买卖农地(拿来种田的土地)举的例子,多读几遍,解答了我很多关于投资的疑惑。①如何选股?就像农地买卖一样,如果农地产出收益高于拥有金钱的收益(比如存银行),那就可以买。②如何应对一般波动?买了农地,隔壁农地涨价或者降价,并不会影响你的农作物收益。价低了不影响。涨价了,不够高就继续持有;足够高就卖出,卖出看下一条。③何时卖出?当农地上涨之后的价格,卖地的钱存银行,利息高于你的农场收益,可以卖出。④收益怎么办?继续评估,存银行利息多少钱 vs 再买农地能增收多少钱,如果买地收益更高,继续买地。这也是企业扩建、扩产的意思。⑤上面,仅仅是这个农地例子的简要版本,有兴趣的建议看本书开头农地部分和最后一回、或者搜索关键词(农场)自己阅读。我是很受启发,上面的银行收益大概想表示无风险收益或者对比标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巴芒演义》这是一部关于价值投资从无到有的演化史。它借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形式,以巴菲特和芒格的价值投资体系成长为线索,将投资领域的大师们一一搬上舞台。通过讲述他们的思想和故事,揭示了价值投资演变的背景和过程,让投资者不再孤立地看待大师的观点,而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道路。本书核心内容:第一,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为什么价值投资会成为股票市场的一面旗帜;第二,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他的观念和做法经历了哪些变化;第三,普通人除了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还有哪些可行的投资道路。这本书以价值投资理念的诞生和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巴菲特、格雷厄姆、施洛斯、芒格等投资大师的思想和故事,通过展示价值投资演变的历程,归纳出四条有借鉴意义的投资道路:一是买入被低估的股票,等待价值回升。它又分两种,一种是像巴菲特、格雷厄姆早期的做法,发现低估买入,不涨就买成控股,然后入主董事会推动价值实现。但随着时代进步,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股东想通过清算和裁员拿走企业资产越来越难。加上它对资金和商业操控能力要求很高,这种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难度很大。相对比较靠谱的,也比较容易学的,是像施洛斯那样,分散买进烟蒂股,然后等价值回归。即便踩坑也认了,以数量换利润。这种模式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有耐心,愿意做大量财务统计和计算就可以。二是挖掘绩优股,陪伴优质企业成长。就像 1972 年~1999 年的巴菲特。相对而言,它对商业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是难度更大的一条道路。不过一旦成功,是最有乐趣、最有成就感的,因为它不仅能获得超额回报,还能让自己越来越懂商业,越来越理解经济运行的趋势,生活永远是充实和满足的。所以作者选择的是这条路。三是通过专业观察和分析,用时间差和价格差套利。这种模式几乎所有投资大师都用过。它要求随时紧盯市场,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也不简单。四是跟随市场脚步,投资指数基金。这种模式既简单又高效,只要记住定期购买低费率的指数基金就够了;如果资金量较大,可以考虑分散投资不同区域的指数基金。巴菲特认为这是对普通人最好的选择。至于每个投资者走哪条路,要由自己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决定,别人无法干预。但作者相信,这四条路都是投资的正道,只要选一条坚定地走下去,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最后要提醒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经验是建立在美国股市基础上的,我们追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随,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和投资环境,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和选择。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投资有风险,入市要谨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标签不能够定义一个人1、米国的投资大师们在唐朝老师的这本《巴芒演义》中竞相出场,每个人的能力包括学识、资本和影响力,他们对当代和后世资本界的影响是真实的,标签是后来者贴给他们的,这个标签他们或有不受,书中马克吐温以及凯恩斯的边角料故事让我别有一番八卦的兴致…2、投资者的目标基本都是一样的,赚钱!杨天南老师总结的到位了:第一赚取绝对收益,第二跑赢大市,第三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于不同层次的人可能不一样)。3、投资的康庄大道有那么几条,于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普通的业余投资者定投指数基金或是好的选择,对于投机套利者资金规模大了套利才有劲儿,泥地里捡钢本儿也得有眼力劲儿,想伴高富帅般的公司成长,这个要求就更高了!4、标签不能够定义一个人,巴菲特投资的一生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巴菲特都是他自己。投资无定式,能力确有高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习心得2021 年读完的第 13 本书《巴芒演义 —— 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感觉读完了全书,副标题用来是引流的,主标题也不是很贴切,毕竟 362 页的书,前面 200 来页就在讲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法,还有分散投资,以及格雷厄姆的学生们和巴菲特的朋友们的故事。关于价值投资,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那个,最简单的投资就是买指数基金,以及持有不超过 6 只你看好的股票。但也没有讲 All in 。总之还是很佩服唐朝老师的知识储备,挺有意思的书。就像我学做的这碗猪肝汤一样,外表不惊人,营养很丰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