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验过,当你带着一堆问号,等着揭晓的时候,突然戛然而止,而且永远不会知道答案,这种感觉太难受了,克拉克的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怀沙的解读,人类的孩子都被外星人接走了,不知道会去哪里,也不知道会去做什么,而且直到人类灭绝也不会知道答案。听完后看到评论,有个书友说书上有另一种结局,于是迫不及待的看了原著,希望能解开这个迷,但终究还是没有。克拉克的科幻真的太恐怖了,他深知怎样才能击到人类最深的恐惧,那就是没有希望。希望是什么,希望人类有足够的时间能揭晓答案,能实现愿望,所以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不绝,这是在延续希望。写完书评抬起头,看到咖啡店里满满的人,看对面游乐场里孩子在嘻戏,第一次感到这个世界真美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才发现阿瑟克拉克是英国人,难怪他的书中反复出现南非、印度,伦敦。    本写于 1950 年,描绘了一个高阶文明来到地球,给世界带来和平繁荣的同时将人类引向覆灭(也许称之为涅槃更加合适)。故事的结局有些悲哀,但更令我不安的是超主带来的 “美丽新世界” 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如今的 WiFi+5G + 视频监控 + 大数据 + 定位分析就是超主卡列伦,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随时有被曝光、被深挖的危险,这样的世界我不喜欢,任何人都不愿意无时无刻被监视。    即便超主没有带走新人类儿童(具有超能力),它们的强权(遮蔽太阳)+ 规则(绝对和平)+ 全方监控 + 超高科技生产力(不需要工作就能获得必需品)也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真正心智健全却偏好完全闲散生活的人远比通常估计的要少,人们的攀比、爱憎,对名誉、地位的追求不会因此而消亡,相反竞争将更加激烈,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事物莫名其妙成为爆款就是证据,也许新人类的产生正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如今宗教没落,技术昌盛,但科学衰退。口服避孕药、DNA 基因检测、融媒体艺术、沉浸式剧场以及没有艺术只有表演的抖音,都被阿瑟一一言中。是否只有哲学才能拯救我们?我们当代的哲学应该是怎样的?    一本简单的故事书,让我头疼了。金句:    智慧者从来不去怀恨不可避免的事情。    人类过于沉迷于享受新发现的自由,无法透过眼前的乐趣看到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动指挥莫汉・卡利尔站在火山口边,越过凝结的熔岩之海望着喷火口的远端。这等巨大规模的场面让他无法掌控,更不能想象是怎样一种力量让潮水般的熔岩涌来荡去,留下这墙垣和梯台状的地貌,一层层铺展在他面前。不过,从现在起,不出一年,他将要面对的另一座巨大火山能把眼前的一切全装进去 —— 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只能算是火星上奥林帕斯火山的一个小模型,他们所做的全部训练和准备可能都不足以应付现实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感觉很震撼。因为看过的科幻类小说不多,所以对融合的精神生命(姑且这么描述吧)这种存在,呃,因为难以按自己浅薄的科学知识理解,所以有被惊到,讲真突然有点不知道是在看科幻还是玄幻或者是神话什么的了😂(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能感觉到故事中的种种隐喻,有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在作者那个年代应该算很先进的思想吧),另有一些,我可能需要去找解读来看看(捂脸)。小说篇幅不长,作为 “人类”,应该来看看自己 “童年的终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消失,记忆的消失,地球也就消失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开始并没有觉得有多好,老套的外星人降临,揭开超主形象的时候小小惊奇了一下,全算是科学和宗教的碰撞。到后面看得百感交集,好的作品可以情节精彩,也可以在立意上无限拔高,这一本大概属于后者。小说看到最后一页会感觉特别惆怅,像小时候在黑白电视看完一部好看的连续剧,是为 “童年的终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明终极形态的两个猜想

                故事描述了外星人登陆地球后,150 年之间发生的故事。作者披着科幻的外壳,阐述了物质和精神的极限状态。故事开头和结尾都很精彩,中间略次,四分的水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前沿的科幻作品,现在读来还是很震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于一个视先进科技与魔法无异的人来说,超主迟迟不愿现身的样貌、人类灵光乍现的星际 “偷渡”—— 一种神话重述的创意或冲动几乎是意料之中的;同样,对于一种把进化看作阶梯式进步,而把进步终点又当做某种更高存在目的的演化 “歧思” 而言,“人类诞生之时恰似它终结之日” 的时间圆环结构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一再在道金斯、古尔德等人的书籍里,看着他们苦口婆心(常见评论称其为:对一个早已为人熟知的观点的无用论证与废话)反复辩驳着后世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 “误读” 时,我的确不曾预料自己会在像克拉克这种科幻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的想象中看见这种 “误解” 将如何引导出一种诗意、虚无的宿命悲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次飞往发射场之前,海伦娜・莉娅霍芙总是会做一个相同的仪式。不是只有她一个宇航员这么做,只不过谁也不说罢了。离开管理局大楼的时候天色已晚,她穿过松林,走到那座著名的雕像前。天空瓦蓝如洗,满月高悬。海伦娜不禁举目望向雨海,几周前在阿姆斯特朗基地(现在都叫它 “小火星”)训练的事情又浮上脑海。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