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小说文,就是图个爽
中国有句俗语,叫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意思是说,黄金容易携带,又不贬值,在乱世的时候最被重视,值钱。古董就不行了,容易破碎损坏。然而到了太平盛世又不一样了,刚好反过来,古董因为它的稀缺,反而价值昂贵,黄金反而普普通通了。在现在的太平盛世,果然是盛世古董,国外拍卖行拍卖的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价格节节攀升。文物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原来我们研究老祖宗的文物,许多时候都要跑到国外去收集资料,就是因为我们大量的文物在清末民国时期被盗走。所以每次读历史,看到清末民国,我国那么多文物流失海外,都痛心疾首。这这还是不知道有多少爱国志士在背后努力阻拦的结果,不然情况只会更糟。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就是反应这样的一部关于我国爱国人士为了保护我国的古董,与国外和国内的盗贼努力斗争的一部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故事时间轴是在九十年代,香港回归前的前后那几年,主人公是一个叫许愿的年轻人,他是现在中华鉴古研究会,也就是原来的 “明眼梅花” 的五脉之一许家的后人,不过已经被逐出五脉,五脉分别是专攻木器的青门沈氏,专攻瓷器的玄门药氏,专攻字画的红门刘氏,专攻青铜明器的黄氏,还有专攻金石的白门许氏,合成五脉。他的爷爷许一城,是民国时期五脉的掌门人。全套四个故事,第一本讲玉、第二本讲字画、第三本讲盗墓、第四本讲瓷器。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宿命是种轮回“鉴古易,鉴人难” 从这个六个字当中我看到的是些许艰辛和无奈,老一辈人总说人心隔肚皮,这个肚皮的厚薄不是物理厚度,而是 “利”,司马迁史记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故事怎么曲转回肠,牵动人心的并不是花里胡哨的手段而是利益的大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古董的价码高低对应的是商业化拍卖场上那一锤定音,古董这个行业也被商业推向高潮,前些年王刚老爷子主持的天下收藏鉴宝节目,也因失手砸坏真品被人告上法庭,像极了故事中五脉的明眼梅花,为真品长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古到今皆是如此。“食色性也” 人性使然,利益最大化放在商业社会这无可厚非,放在人心当中那就出了大问题,每个人都以利益为最大目标,做事毫无底线,没有良知,换来的绝对是体制和人性双重的崩塌,故事主角许愿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些时候人总是会坚持一些看似愚蠢的东西”,什么愚蠢需要坚持?良知才需要坚持,俗话说良药苦口,良知这个真家伙很多时候在某些人眼里就是毒药。利益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良知终究是开不出价码的,看不见摸不着,可命运总是围绕着这两个东西旋转,就像是围绕一个巨大黑洞旋转的两颗恒星,都在黑洞周围同样又相互作用,生怕被黑洞吞没,命运的齿轮也总会被这两道力拉扯,小说的结尾总是 “邪不胜正”,这可能也是人们的愿望,大圆满都是大家想看到的,可通过故事的细枝末节,我却看到了一帮坚持自我的 “拧头”,要不然,要不是,郑教授,郑教授他老子,方震,三代老朝奉,药慎行,许一城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每个人心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各不一样,表面上是技艺和手段的格斗,深层次却是价值观的碰撞。许愿的四悔斋上写着 “悔人、悔事、悔过、悔心”,这就是人生的抉择和救赎,对于小说本身,马教主的功夫不是盖的,能把价值观的辩论杂糅进人生,瞬间鲜活了起来,不再是理论的争锋相对,而是一个个人生选择。我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对于生存来说是趋利避害,对于基因来说是传承永存,对于人性来说是坚守本心。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鉴古易,鉴人难。" 一口气,花了三天时间,读完四部《古董局中局》。整套下来,个人喜欢男主是 "许一城",男配是仗义的 "付贵" 和爱瓷锔如命的 "老尹"。哈哈哈,不知道有其他到友跟我一样。虽说以 "许一城" 为主角的故事在第三本,但其他三部中也均有提及:他年轻,有着年轻人的狂傲不羁,也有对世事的洞察明晰;他有文化,带着书生的儒雅,却没有书生的腐朽;他生于乱世,不忘保存男儿的侠骨和血气;他也有柔情,妻子的关怀和爱护、对后辈的教导更是尽心尽责…… 所以,当你我在博物馆里、在城市中,看到现存的各种古物、古迹时,多想一想在当年的乱世之中,有多少 "许一城" 为了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道义,只为保存这些历史文化不被毁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读就停不下来这是我读马亲王的第三本书,前面两本是《两京十五日》和《太白金星有点烦》。第一部最好,悬疑探宝一环扣一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读起来就欲罢不能,上班都在摸鱼读。第二部局中局,最后的反转还是不错;第三部是回忆,加入了历史事件,虽然悬疑情节还不够,但是这一部让我了解了两个很重要的历史事实:一是北京改北平的意义,以前我只觉得是改了名字,没有想到是地位的改变,从帝都变成普通城市,当时市民的心态和生活以及经济都有巨大影响,还好解放后又恢复了帝都地位,很快又恢复了过来;第二是清朝皇帝的陵墓原来大多都遭破坏,而且都是自己的人干的,而不是外国侵略者,其破坏不低于八国联军的劫掠;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还偏向于国弱乱世时,如果保不住这些文物,还不如让会保护的外人拿走好了,至少它们还能保存完整,和书里主角的价值观有些不一致;第四部结局有点仓促,铺垫那么多,我以为有什么惊天大秘密,还搭上祖辈的性命,结果是几个柴瓷,大概我不能理解这个东西到底有多珍贵。最终也都报废了,还不如当时让小日本拿回去保护起?就如同很多孤本书籍一样,日本保存得更好,我们历朝动乱反而都毁了,现在还不得不去日本抄书。就这个结局扣一星。总体来说还是强烈推荐的。可以听书,也省了眼力,不然一直看怕是要看成干眼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