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食人间烟火,做世间事。

      5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心理学的通俗读物

      这套书一共四本,除了第一本是陈海贤老师写的外,其他三本的作者我都没听说过,可能是我不了解。如果是想学一些专业性的东西,那么就没必要读,知识密度很低,都是大众化的讲解一下一些熟知的心理学问题,案例会多一些,是个小白阅读。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听的书

        这应该是我第一本完完整整看完或者听完的这么厚的书,贾行家老师的声音一直陪伴着我,从刚开始不喜欢他的声音到只要听书就选择他的声音,好荣幸,这不仅是我的成长也是我鉴证了他的成长🥳不过确实《大望局》很值得听,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此刻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我,我坚持自我

          自我是最陌生的亲人,自我是最亲密的陌生人。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性动物的特点就是把看到的别人当作自己,而渐渐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独立的个体,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样子和感受。自我意识,就是了解自己的特点、个性、价值、伤痛和能量,以及自己的模样和感受。当人能够面对真实的自我,尤其是自己躲避的那部分时,人格就开始了回归现实的过程。从此,我更享受每一天的当下,每天学习,我的计划是:悦己、利他,成长至死。允许一切发生 —— 生命总是在变化,当我们试图阻止它变化时,痛苦就会到来。自爱是这一切的起点。对自己温柔一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关怀自己的需求。如果连自己都不爱、不接纳,就很难建立起真正健康的、能滋养彼此的关系。是的,自爱是一切的起点,接纳自己,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能滋养与他人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的入门读物

            可以更客观的评价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是放弃控制别人的幻想,只做好自己的选择。愿意对别人好,是你自己的事,人家有没有回应,如何回应,是他的事,但你可以基于他的回应,选择如何处理这段关系。比如,感觉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可以停止付出,也可以终止这段关系,而不是因为 “得不到” 给对方施加压力或在内心持续痛苦纠结。二是搞明白关系的本质是靠 “吸引”,而非 “讨好”。你的自我价值决定了关系的质量,在 “以组织利益为先” 的职场上更是如此,有实力才有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得了奇怪的病,西医查不出问题,除了血压低心跳快,血项和检查都是正常的。于是看了中医,被告知是身体太累了需要休息,于是就卸下所有事情真正的休息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时候读到这本书,有点双重打击的意味了,因为在身体很痛苦的时候读这本深刻又直白的剖析关系的书,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可是又忍不住想看,于是一阵阵半看半听的读完了。在读第二部份的时候无数次的落泪,痛苦,撕碎了自己的情绪又一块一块拼回来,然后发现好像好了一点,就在读一遍。以前买过几门陈海贤老师的课,可因为他的口音让我听起来不是很舒服,于是就都是倍速播放,大概过了一遍觉得 “嗯,是这样啊” 也没有特别认真去看,读完这本书需要重温一下他的课了。本书很直白的把各种关系的真相撕开铺在地上让你看,一点不留情面,一点没有缓冲,大的小的都摊开赤裸裸的晒出来,有被一波一波的冲击到。不过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嘛,痛过才知道自己痛在哪里,哪里需要修复弥补,慢慢修补自己,一点点进步就好。会好起来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远爱自己

                  而当你终于找到那个新的自我时,也许你会发现,你认得他!他就是你原来的样子。那个还没有因为受伤而害怕,能够投入做事,也愿意接近他人,还会天真地打量世界,跃跃欲试地想要开始冒险的少年;那个怀着初心,还没有背负那么多别人的目光的自己。原来,寻找自我的终点,就是它的起点。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祝你重新找回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养自己一遍

                    从自己的内心重活一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继续提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重新养自己一遍》,内心像被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一扇紧闭许久的门。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轻声诉说着那些被我们遗忘在岁月角落的自我。书中开篇就直击要害: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拼命迎合外界的期待,却忘了最初的自己。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上学时,为了分数日夜苦读,忽略了对知识真正的热爱;工作后,一心扑在业绩上,在疲惫和压力中渐渐麻木,那些年少时的梦想、对生活的期待,仿佛越来越远。但这本书告诉我,一切都还来得及。它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个实用的方法,引导我重新认识自己,去拥抱那个被遗忘的 “小孩”。就像书中说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弥补曾经缺失的关怀与爱。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会早起去看一场日出,感受那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在那一瞬间,我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其实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我会在闲暇时拿起画笔,尽管画技不精,但那又何妨,那是我与内心对话的方式;我会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享受烹饪的过程,品味每一口食物的滋味。在人际关系上,我也开始学会说 “不”。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再勉强自己参与不喜欢的聚会。我开始珍视那些真正懂我、支持我的朋友,和他们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我发现,当我真正爱自己时,身边的人也会更加尊重我。这本书让我明白,重新养自己,不是简单的自我提升,而是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温柔革命。它让我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原谅曾经的错误和遗憾。过去的我,总是对自己太过苛刻,一点点失误都会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但现在,我学会了对自己宽容,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个不完美都是独特的印记。正如书中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未来,我想我会带着这份对自己的爱,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去追寻那些曾经的梦想,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把自己养得独立又清醒,平静而坚定,丰盈且知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废墟上重建生命的圣殿

                        刚开始与这本书相遇时,被它 700 + 页怵到了,担心自己没耐心读完。所幸的是,书中的内容能让我产生深深的共鸣,于是在 “重新养自己一遍” 的氛围渲染中,我将自己走过的几十年岁月 “重新浏览” 了一遍。这个精神荒芜的数字化时代,这本书像穿越迷雾的灯塔,照见了每个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废墟。几位心理学者精准剖开我们习以为常的心理防御机制,那些被原生家庭铸就的思维钢印、被社会规训塑造的人格面具,在书页间纷纷剥落:真正的成长不是修补残缺,而是摧毁整个认知建筑。作者让我们重新审视 "母亲"" 童年 ""创伤" 这些生命基石时,我们惊觉自己不过是活在他人剧本里的提线木偶。书中提出的几种疗法,不是温柔的修复,而是用思想的雷管炸开固化的心智结构,在瓦砾堆里寻找未被规训的原始生命能量。作者将 "自我养育" 比作西西弗斯式的永恒劳作。每个黎明都要重新浇灌被世俗晒蔫的灵魂幼苗,每个深夜都要擦拭被偏见蒙尘的心灵之镜。我觉得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自我救赎指南,而是写给成年人的精神断奶宣言 —— 当我们停止向童年索要未曾得到的母爱,才能真正获得直立行走的精神脊梁。它恰似一柄双刃剑,既刺痛我们逃避的创口,又为每个破碎的灵魂提供重生的脚手架。启示我们:生命的壮美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带着裂痕依然选择每天重建自我圣殿的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您内观了吗?

                          从开始的舒服、自省,到后边的抓心、急躁,是我的心境发生变化还是不同作者的风格差异太大?在看《重新养自己一遍》时,我可以借助内容去自省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根源是什么。也会去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出于什么想法、什么样的环境影响了他们。最后一本是偏工具类的书,面向的对象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我是个安全感很高的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不强烈。里边讲的三个我的演化过程值得看一看,更值得再找找资料深入了解,对了解他人、他人的家庭会有帮助。学科方面,心理学各个学派的解释力不足 30%,需要我们实践、验证,目前佛洛伊德已经是最好的了。真是不可思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温度的心理教材范点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