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寻林奕含的“真相”

    —— 你以血书,我以泪和。


    这几天又在看林奕含的各种视频。
    去年只看了那一期书房里、她离世 8 天前的采访,这一次才发现了更多线索。(锵锵三人行那一期,真的是太粗糙了,窦文涛对她没有丝毫了解,仅凭一些花边新闻就开始拼凑想象。反倒是另一位女嘉宾说了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所以如果只看到事物的片面,真的不如完全不看。不知道这期节目,给观众带来了多少对林奕含的误解!)
    同时看到了一个台湾三立新闻的谈话,某党立委林俊宪很激愤地说 “他(陈国星)就是一个变态!” 我一开始是感到比较新奇,因为很少见政界人士直接在电视节目中用 “变态” 这样直白的词,看到后面,我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激愤。
    原来林奕含的博客未曾公开发布的文章里写道,除了高中时期的诱奸,陈国星后续还有许多变态行为。林奕含的抑郁症,自高中二年级被诱奸后开始。不到 17 岁的她,在诱奸事件发生之后,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她知道父亲的社会地位,也知道这件事情一旦被披露,一家人就要活在花边新闻里了。她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就只好美化这段关系,让已被扭曲的人生维持下去。大学时期重新发病,正是因为陈国星让她见到自己的另外一个 “猎物”,叫 “培培” 的女生,介绍她俩认识,并无耻地提出,让她们两个都 “爱” 自己。这无异于宣告:你只是我玩弄的诸多小女孩之一。
    之前,她一直用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活下去:他虽然做了如此坏事,但终归是爱我的吧,罪无可恕,但情有可原。这次的遇见,把这个谎言和她的伤口,一起狠狠地撕裂开来:她一直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假装自己不是被诱奸,而是老师真的爱她、情不自禁,假装也爱上了老师,自己在师生恋,她甚至把陈国星当做男朋友介绍给了自己的闺蜜,大家一起吃饭出街 —— 直到见到其他猎物,她才知道自己只是老师割下的韭菜之一,等她去上大学了,老师又会从下一拨补习女生里挑选猎物。
    (我记得高岩事件里,也是一件类似的事情给了她严重打击:高岩听沈阳曾对另一个要下手的女生说,你比高岩漂亮多了,我怎么可能看上她?—— 忍不住叹息:单纯的姑娘们啊,专情和唯一,是对爱人而言的,怎么可以跟骗子计较?)
    这次打击之后,林弈含的抑郁症复发,并且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直到她投入学业中,才慢慢稳定下来。可是,正当她在准备大一期末考试之际,却偏偏又目睹陈国星对第三个高中女生下手。这一次,她彻底崩溃了,在抑郁症的基础上又患上了精神分裂。
    陈国星利用她对文学艺术的虔诚与热爱,还有不谙世事的单纯,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向绝境。她 18 岁、19 岁、20 岁曾经三次自杀,都因为发现及时被抢救了过来。
    16 岁的高中生与 50 岁的老师,不知道台媒如何能把一场强奸说成” 发生关系 “,把纯粹的精神控制说成” 畸恋 “?言情小说看多了吗?
    她恨陈国星,但是更恨自己曾投身于那一段扭曲的关系中,她觉得唯有自己消失,才能把这份恶彻底抹除 —— 姑娘,这真的不是你的错啊。
    可是,最终的自杀,她并不是死于自己的脆弱,而恰恰是因为想要反抗,却撞上了坚硬无比的现实之墙。早在 2014 年 5 月 23 日,她就在网络上发文指控 “狼师”,并号召被害人站出来与她联络,无人响应,反而有不少网友出言讥讽她是小三,最后没有结果;林奕含的父母曾与陈国星谈判,但被他 “两人交往过,但已求得妻子的谅解” 推托过去 —— 不知道 “妻子的谅解” 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她与丈夫想起诉陈国星,多次咨询过律师,却得知证据不足,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而因为不了解全部事实真相,我也只能推测:这个 “绝无可能” 是压垮她的稻草之一。多方求告无门,台南就那么点大的地方,而陈国星是教育界的明星教师。有生之年,低头抬头,每天都要忍受补习学校的广告牌上出现施暴者的丑恶嘴脸,这对于受害者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啊。张纯如死于对同胞的痛苦感同身受、无法解脱,而林奕含的心灵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大屠杀,根本上,她死于对深渊的凝视。未曾到过悬崖边的人,没有资格评判她。
    以下摘自澎湃新闻:
    台南地检署 8 月 21 日侦结该案,宣布由于证据不足对陈星不予起诉。
    台南地检署(南检)调查 4 个月,传唤陈星、林奕含家人、闺蜜、医师等证人,并参考双方通联、林奕含病历、心理咨询记录等对此事进行调查。南检 22 日召开记者会称,林奕含家属表示不愿对陈星提告,此案是由多名民众告发,从 “未满 14 岁或 16 岁为性交”“利用权势或机会为性交”“强制性交致被害人羞忿自杀” 3 项罪嫌进行侦办。
    南检称,据林奕含的闺蜜与补习班班主任等人证述,可确认她满 16 岁后才认识陈星,就算两人发生关系,也难认有罪嫌。根据相关证述,检方认为双方最可能于 2009 年 8 月发生关系,那时林奕含已结束补习,与陈星不是师生。另据闺蜜称,林奕含曾将陈星介绍给她们认识,当时两人互动如情侣,林未提到被性侵。陈星强制性交罪名也难成立。
    父母应该是为了让爱女入土为安,清净离去,主动放弃了追诉,要知道,诉讼是非常折磨心灵的事情,女儿的生活细节,感情状态,全部要当作呈堂证供,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这是林奕含不想要的,而且并不是所有失去儿女的父母都能翻检回忆和完成这些讲述而不崩溃;而其他人的公诉因为证据不足也未能成立。每一步都踏在法律的漏洞上,每一项罪名都刚好不能成立,我不知道狡猾如陈国星,是不是早就算计好了一切?
    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在林奕含出书前后,已经确凿知道了另外三位受害女生的姓名。那段时间无数媒体蜂拥而至来采访新书,她只要稍微松口,就可以说出那三个名字,但她没有。直到自杀前的最后一刻,也并没有透露她们的任何信息,这本来是她今生最后一次可以 “扳倒” 陈国星的机会,但为了保护她们的余生不受流言侵扰,她放弃了。
    人可以善良至此。

    她当然不会跟闺蜜说自己被诱奸,因为连她自己都在骗自己
    可以肯定的是,她绝不仅仅是死于个人的脆弱及抑郁症。她并不脆弱,或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脆弱”。“性侵受害者”、“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么多沉重的标签都背负在她一个人身上,这三种其中的任意一种,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一生,而她同时承受了三种病痛 + 随之而来的歧视。
    她与重度抑郁症 + 精神病缠斗多年,仍以极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应阶段的学业;她付出了很大心力关注女性主义,为精神病人正名;在身心俱被摧毁后,仍然勇敢地去爱,并且与自己的知心恋人结婚了。试问我们之中,如果有此遭遇,有几人能够做到?
    她以身探死,以笔为刀,深入痛苦的核心,探到人性阴暗幽微的缝隙里,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密至极的解剖手术。当手术完结,她却似杜鹃啼尽,没有多余力气再爬出深渊了。这是勇士之举。
    道德是否应该是艺术的注脚,这个问题太庞大,无法回答。无意掀起男女之争,可在我的印象中,这个问题真是男女有别的。我知道的许多女作者都是文如其人,在爱情里的勇敢与决绝令人钦佩;而男性作者中,巧言令色者确实不胜枚举,这也许是男权语系里的一大特色吧。嗯哼,为什么爱情就事小、其他就事大了?对于爱着的人来说,爱情就是全世界!
    她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体谅他人,过于照顾别人的感受。林爸爸在出席女儿的葬礼之后,一群记者前来采访,问骨灰打算葬在哪里。神色憔悴、悲痛欲绝的他,第一反应是 “这两天大家都很辛苦”,并且两次向记者鞠躬及膝。我不主张过度谴责父母的性教育缺失,因为她的父母本身就是很单纯的人,从来没有想过世间能险恶至此,女儿已经用生命给他们补上了这一课。
    林奕含的家教,即是遇事先自省,这本来是优点,但在骗子那里反倒成了易于被操纵的弱点。这从她在书店的读者互动就很容易看出来,话筒忽然坏了,组织方有人过来调试,没有任何错误的她,不停地欠身向修理人员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世界如此辜负她,她却在临走前的一刻都觉得愧疚。
    以前看过一些幼年被性侵的女性案例,很多人长大后变得对性关系乃至男女关系比较随便,这是她们减少自身心理伤害的一种自保方式。而林奕含没有,她以最坦诚的心灵直面伤害。(可是我倒宁愿她像那样!)

    我支持多元成家,也支持通奸除罪化。我穿着白纱,白纱象征的是纯洁。可是从什么时候,所谓的纯洁从一种精神状态变成一种身体的状态,变成一片处女膜?
    或者比如说,人人都会说,“啊,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 这句话是多么的父权。他说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不是说你美。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无论你里或外的美都要开始走下坡。意思是,从今以后你要自动自发地把性吸引力收到潘多拉的盒子里。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很可笑。 —— 摘自林奕含婚礼演讲
    看看这段掷地有声的话,每一句都不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都是经过了长久的观察与反思。她已经超脱了 “贞操观”,所以那些说她觉得自己” 不干净 “而自杀的人,真的太狭隘了。顺便提一句,林奕含的公公在听到她的婚礼发言后,感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的丈夫说 “我真的做了好几辈子的好事才能认识她”—— 她真的遇到了很好的一家人,理解她,全身心地接纳了她,爱护她。看她脸书上那些灵动的生活片段,她也曾饱尝生之欢乐。遗憾的是,她的不幸远远比幸运来得早。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本是千百年的祖训,“爱吾女,以及人之女”,却有人终身学不会。陈国星自己有一个跟林奕含年龄相当的漂亮女儿,一直是他的掌上明珠,养尊处优,去年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被退婚,网传其在家割腕自杀未遂。(以林奕含的善良,要是她泉下有知,估计会很内疚,觉得自己连累了无辜的人吧?)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一边将自己的女儿呵护在手心,一边毫无负担地强奸别人家的女儿?这才是真正的精神分裂,不是吗?
    看她的脸书,看她的访谈,能明白这是一个多么聪明通透、心思细腻的女孩。她不施脂粉,气质清新脱俗。从这点上,我总是忍不住想到奶茶妹妹章泽天,林奕含只与她相差两岁,美貌程度不相上下,从小都是如珠如玉,成绩优异(个人认为林比她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但从高中二年级以后,命运让她们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分岔路。16 岁的林奕含被 50 岁的老师诱奸,而章泽天 22 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 40 多岁的富豪,这个富豪最近因涉嫌强奸一名 21 岁女生而丑闻缠身。
    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让人笑不出来的荒诞。
    她也是一个普通的漂亮女孩,跟我们一样爱好文艺,喜欢好看的衣服。她在婚礼发言中说很想怼系主任 “从我的屁眼啦,干!” 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她离我真的很近很近。
    她的遭遇虽然特殊,却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命运选择其样本的时候完全是随机、无序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必然性。
    我想让大家明白,这不是一个文艺女青年爱情梦想破碎之后殉情的故事,不是一个斯德哥尔摩患者清醒后自杀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不堪重病而去世的故事,这是一个 “文以载道” 的严肃文学创作者,对五千年文化之根系的撼动,对人性最深处的叩问:人言为何不能以为信?人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立身之本?世界为什么不能表里如一?
    如果我们向往的终极精神殿堂,都像虚幻的肥皂泡那样一戳击破,如果那些千百年来感人肺腑的泣血之言都是一场表演,如果你内心最为崇敬的艺术家,告诉你他搞艺术创作只是为了睡女粉丝;如果你以之为人生标杆的慈善者,被证明只是以行善之名敛财;如果你从小奉为圭臬的道德准则,成年后身边人以亲身示范告诉你,那些都是个屁 ——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们没有去问个究竟,我们轻而易举地放下了心中的疑问,也放过了自己,成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我们更没有选择去死,但其实,我们都已经死过了,成年的我们亲手杀死了少年时期那个执着求真的自己,选择了泥沙俱下地活下去。日子一久,习惯了沧浪之水的污浊,还会嘲笑那些不愿忍受污浊的人们;更有甚者,还成为了污浊本身。
    而她没有,她的生命中不容有杂质,选择了与自己破碎的信仰共同毁灭,是一腔孤勇的少年之死。虽然直接死因是抑郁症,但她的抑郁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自杀是表象,深层原因即是信仰的破灭。我以为,她的离开,本质上是一场殉道,与王国维,与海子,与茨威格,一脉相承。
    她让无数人重新认识了 “精神病患者”,甚至遗憾没能认识这样的 “患者”。她离世之后至今,我都没有用 “精神病” 骂过人,并且绝不会再用。我也开始重新审视 “抑郁症”—— 如果这个社会失序了,那些始作俑者并不会有良心负担,症状却反映在那些善良的个体身上 —— 难道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们 “太脆弱,命该如此?” 所以,抑郁症是不是一种 “社会病”?
    说了这么多,可是命运如果能重来,我只希望自己完全不知道林奕含,她完全不懂写作,就像任何一个普通而漂亮的女孩子一样,在自己的角落里享受自己的小小快乐,除了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苦恼之外,一生顺遂。
    写完,刚好看到一篇人物报道,被性侵的初中女生家长说:不管他们(性侵犯)判无期还是有期,我们这辈子都是无期了。

      16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摧毁给你看!林奕含小姐借伊纹的口吻救赎怡婷,却放下了对自我的救赎,用鲜活的生命掀开世界的背面,有些小说并非妙笔生花而是啼血梦魇,生来就是为了撼动人的灵魂。李国华弥散着人性的扭曲和变态,肆无忌惮地放纵着野性兽性,以泼天的黑恶涌向娇弱知性的女孩,因一己私欲强拖她人共堕混沌。与房思琪形影不离又镜像对称的刘怡婷;背着蜗牛壳的伊纹姐姐;爱醉游离的钱一维;堕入情网的毛毛;自暴自弃的郭晓奇;深陷泥潭的无辜少女;令人作呕的三两伪师;自私冷漠的邻里邻外…… 他们被编织在欲望炎凉的罪网里此起彼伏。邪恶是如此平庸,而平庸是如此容易,我是多么幸运,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愿我们能被世界温柔以待ღ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试图重生,但丑恶不会忘了我|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整颗心被掰成七零八碎。这种感觉,“愤怒” 二字远远无法概括,“痛” 的背后藏着太多不可说。徘徊了许久,始终不知从哪里开始稳妥。01 欣赏 “美” 最初的心碎,来源于书中那些字句的优美。她这样形容一个好看的人:“有的人戴眼镜,仿佛是用镜片搜集灰尘皮屑,有的人眼镜的银丝框却像勾引人趴上去的栅栏。有的人长得高,只给你一种揠苗助长之感,有的人就是风,是雨林。” 纯粹信仰文学的她,太懂得欣赏 “美”。以至于当李国华初次见她,便知道文学赋予她的自尊心,会自然地封起她的嘴。于是有了无数次从容地诱奸。于是有了被艺术包裹着的,被他轻轻松松撂出来的 “情话”。经历了 “壮丽的高潮,史诗的诱奸” 后的她,只能尝试着,抱着那颗欣赏 “美” 的心,让自己爱上他。痛苦和美,都是真实的。02 艺术的 “巧言令色” 当她说出:“文学是最徒劳的,且是滑稽的徒劳。写这么多,我不能拯救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 会不会,艺术从来都只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我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是不是也对文学与艺术,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施加了太多的美化?这本书突然变成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告诉我文学里隐藏着的糖衣炮弹吧。“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思琪,怡婷,伊纹。在我看来,都是作者林奕含的化身。“有一个人与你镜像对称,只有永远合不起来,才可以永远做伴。” 她们从各自身上能找到自己。热爱文学,向往美好的自己。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变成对方。因为她们要永远做伴,承担不同的痛苦。03 关于性教育我在想,当初思琪在饭桌上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的时候,妈妈回答的不是 “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而是 “发生了什么事情?需不需要妈妈的帮助?” 她会不会免遭丑恶的凌迟?她在不合适的时间,被强行撑开了一个世界。丑恶替代了性教育。试图重生也毫无意义了。所以,她走了。我回想起一个学生的故事。A 是我之前带的一名初一学生。因为知道我离开了那里,毫不避讳地跟我讲起了我认识的初二女学生 B 的事。据学生 A 说,B 在学校可谓是 “臭名昭著”。我当时听到这个形容感到了一些不适:一个初二的孩子,何以至此?A 继续说,B 网暴同学,在学校经常换男朋友,而且拍各种不雅视频。接着给我发了关于 B 网暴和不雅的聊天和视频记录。真凭实据。我只有从头到脚的震惊。我们真的有理由相信,凭现在的网络环境,足以让青春期的孩子轻易地得到他们所好奇的一切。碎片的,扭曲的 “性教育”,不叫性教育。
        死去的林奕含,告诫我们,不可闭口不谈性教育。我们要选择,用最恰当的方式,保护孩子。

          3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因为一个约定 望了一眼深渊

          凌晨,朋友说和我一起共读一本小说。我说可以,让他选一本书。起初他给了这本《房思琪的恋爱乐园》,一看这书名,我还说我这年龄不看这小年轻的书了吧?他说这不是说爱情的,你看下简介吧。接着又说:"要不看《人间失格》?我刚看完《82 年生的金智英》。" 我郁闷极了,有点后悔答应跟他共读。问他:"你怎么老喜欢看这种调调的小说呢?看多了人会压抑吧?" 朋友说:"我想写的小说就是这样悲情类型的,而且这本书里面可以学到好多词汇。" 我想了下,之前也有听过这本书的名字,但印象不深,甚至连里面讲什么的都不太记得。在得到上搜了一下,发现有电子书版本。于是就答应了,一周时间看完,然后交流一下。然后,就有了阅读这本书的经过。挺后悔的,但已经看完了…… 这两天接触的怎么净是各种不公呢~~~ 看完都要压抑了这是一个压抑着悲伤 / 愤怒 / 无奈,又坚强的故事;行文中那些华丽的词藻,仿佛是为了和这个黑暗故事做对比。在整个对性教育无感的社会背景下,被侵害的女生不知所措。也曾试图自救,也曾尝试沉沦,也曾有过无数次的反问和自弃,最终没有答案。此后,"老师" 这两个字是多么的刺眼,这个老师,那个老师,全天猫的都是衣冠禽兽啊!蔡良这个无耻的女人,她怎么敢?李国华这个禽兽,怎么能做的出来?还有另外那几个不同学科的禽兽,一个个顶着 "老师" 这个句号,干着那么龌蹉的事情。越回想越生气,再气愤,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这就是现实中的悲剧…… 这真是一个黑暗的故事,并且它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正在世界上某些角落发生着。纵观这社会上有那么多的黑暗的角落,而这只不过是其中一角。建议心理能量差的人就别看了吧,这本书的作者在她写作的过程中一直都处于痛苦的状态下,每天忍受着那无尽的痛苦,就像拿着一把双刃剑,试图反抗这社会上的不公的同时也把自己不断的刺伤。真的感觉很可惜,她还是敌不过痛苦的摧残,在她写完不久就在家中上吊自杀了,年仅 26 岁呀!正是大好年华之时!选择了弃世而去。她的痛苦来源于她人吗?不,源于她亲身的经历。她在年少时就曾被补习老师诱奸,曾因此自杀三次未遂。文中那些淡淡的 / 快进的暴行,或许就是对她遭受到的强暴中的描述…… 尽管她敢于直面别人给她强加的黑暗深渊,却因凝望深渊太久而被其吞噬了。愿她在天国忘却这一切痛苦,如有来生,愿是美满的一生。(我不相信有轮回的,也不相信有上帝,但仍然希望她能有第二次的美好人生。我相信人只能活一辈子,不管这有多不值!唉~)最后关于她的那一段后记,显得那么真实,又那么苍白无力。她化身为许伊纹对刘怡婷说的那一番话,或许也是她曾经做出过的选择。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放弃和毛毛的幸福,持上了文笔这把刀。她向这个社会的不公刺出了这一击,或许巨大的无力感是促成她最终选择的契机吧?假如你真的看下去了,希望能多关心一下子女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不要让她们在性知识的海洋里裸奔!还是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也是另一种活法。好好享受现在拥有的美好,且行且珍惜。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性侵、家暴,到底是由谁完成的?

            性侵、家暴,这些泯灭人性的行为,仅仅是由施暴者完成的吗?- 造成性暴力的,不仅仅是施暴者,还有这个协助施暴者的社会。如果一个女生被性暴力,甚至总会有 "你穿得太暴露了"" 你勾引有妇之夫 ""你是第三者,破坏人家婚姻" 这种话的出现。就如同李国华用同样虚伪的爱情伎俩,欺骗女孩郭晓琪一样。郭晓琪在网上发文。论坛上,却都是指责她的声音。"所以你拿了多少钱?"" 第三者去死!""可怜的师母!"" 当补习班的老师真爽!"…… 一句句评论就如同刀子一般插入郭晓琪的心。这种不是指责的男性施暴者,而是指责女性受害者的行为,助长了施暴者的胆子,也阻碍了更多受害者的发声。在这些事件中,家庭中的性教育也不容忽视。在思琪家里,是禁止谈论性的。思琪问妈妈什么是性教育。妈妈回答" 我们家不需要性教育,只有需要的才会谈 ",又有一次,思琪用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妈妈说," 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骚。"妈妈的回答更是彻底堵住了思琪向家人求救的心思。最令人痛心的是,施暴者得不到法律的制裁。女孩们想要起诉李国华,律师说没有可能,证据不足… 这些如花一般天真的女孩子们,直到两三年后才知道李国华的行为是奸。更别说留有证据。斯图尔特・凯利曾经在《失落的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些事物并不会因为停止存在而失去内涵和意义。正如那些在生命消失后,依然回荡着,引发着变化,影响着我们思想和感情的人类灵魂。" 作者林奕含用自己的如花一般的生命的陨落来引起我们对类似事件的反思。邻居、父母、同学都算是这场悲剧里的帮凶。我们拥有上帝视角,看见了旁观者的冷漠和怂恿,也听到了受害者的心声。但在真实的世界中,听到、看到媒体的报导,或者身边的人或事,我们却也可能就是那个贴吧里的喷子,是事不关己的观众,是说闲话的邻居,甚至也有可能是帮凶。林奕含写下这本书,来完成自己的救赎。我们对自己的救赎和对自我的修行却一直都在路上……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有只手抓着心脏一样,整部书,不敢有一条笔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刷:《房思琪初恋乐园》

                这本书是我的文学入门读物。要解释清楚,首先要从文学是什么说起。欧丽娟老师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可:“纯文学是用散文写故事”。在此之前,我从不认为文学是美的、文学是需要的、文学是值得存在的。因为纯文学的阅读是有门槛的,没经过训练的人读起来会非常不舒服。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什么样的东西才叫文学。因为我觉得我比较笨,只有直接这样告诉我 “这个就是文学”、“这个表达是极其优美的”,我才能够理解。我觉得文学创作是危险的。一个天才的文学家可以写出字字是血泪的作品,这个创作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也是有极大风险的。在完成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对自己二次伤害以及多次伤害,这在心理学里是一个需要避免的行为。受害者在报警后就会受到多次伤害,这个也是受害者多选择不报警的原因。而作为文学家,为了完成文学创作,必须对自己进行多次伤害。在对自己进行多次伤害的过程中,还要进入人物、使用联想的方式增加自己所经历的强度。所以,本来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又一次次的被提起,这就给作家带来了危险。作者需要完全进入人物。一部好的作品,作者要失去自我,完全把自己放在人物当中。也就是说,在本文中林奕涵把自己化作了三个人,只有一个幸存者。多份的痛苦同时打击之下,她的自杀就变成了一种可预言的事情。启发:使用纳博科夫的卡牌,尽可能多的积累一些剧情和人物,让人物自然发生化学反应。作为作者,我只要完成厨师助手最后的拼盘工作就行了。真正的创作是发生在抽卡与人物之间的 “自在” 矛盾中的。尽可能多的使用想象,不要随意使用自己的阅历进行创作,也不要随便把 “痛苦” 变成创作素材。我大概积累了三个创作素材,最痛苦那个曾经使用过,后果还是挺严重的。在创作之前,要好好把握其中的风险,权衡一下作为作家能承受的最大范围。还要做好规划,大概要写一份创作计划吧!这样才可以使用,最危险的创作工具,“个人经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斯人已逝,悲痛仍在》

                  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的绽放。而这绽放 —— 正是花芯的破碎!林奕含用她的死,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某些人,有多么黑暗和可恶,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看得人毛骨悚然、脊背发凉!这是一本我从来不敢轻易打开的书,也是一本我看了之后就再也无法忘记的书!如果一个社会要用花季少女的生命 为代价才能唤醒更多人沉睡的良知,如果当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且掠夺之人以此为乐,如果犯罪之人逍遥法外,被伤害者反而要承受无穷无尽的折磨,生而为人,我真的很抱歉!~曦月简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惊艳的文字,悲痛的故事,愤怒的现实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今天的许多家庭性教育的缺失依然严重,许多父母旷课了却以为还没开学。作者写这本书时一定极其痛苦,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她们所受到的非人的对待,作为没有经历过的常人的我们是体会不到非人的感受的。在这一刻,让我们一起幸存于这个时空,拥抱那些被社会谋杀了的女人的思绪与感受,牢记这些感受,然后,好好地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性侵幸存者的地狱纪录

                      社会上大多数人畏惧谈性,尤其女性,使得性侵事件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那些侵害发生在我们周围,甚至是我的老师。书中的奕含写出了她人生的故事,作品出版後自杀,离开了世界,而疑似性侵他的陈老师,最终因罪证不足而无罪,社会哗然。这世界或许比我们想的更要黑暗,只能多普及教育,保护身体自主权,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房思琪:诚实的人是没办法幸福的

                        01. 林奕含是谁?林奕含是一位台湾的姑娘,1991 年出生,从小就喜欢读书,她长得很漂亮,很温柔。她写了一本书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听起来像是台湾的言情小说,可是,不是的。看房思琪的时候,一度特别渴望那本书就是一本无脑的口水文,就是一个玛丽苏,或者就是一本毫无意义的东西。可是,不是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让我读完后差不多一周时间还沉浸在里面,那一段时间一直感受到的是无奈,是悲哀。房思琪是那本书的主角,那本书的一开始是一场比较家庭化的场景,那时候的阅读感觉就像是在偷窥一个小女孩的家庭聚会,那场景像是人人鬼鬼都已经登场,就等哐当一下故事开场。房思琪向自己的小伙伴说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她说自己是补习班老师的情人,可她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啊。02. 房思琪的老师
                        房思琪就像是林奕含的投影,房思琪在故事结尾大概称得上是最好的归宿。我看到林奕含写的书籍后记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在那里看得到林奕含和自己搏斗,好像快胜利了。可实际上她最终自杀了,前段时间还在网络上看到了那个补习班老师原型却来大陆开班捞金。故事和现实以残忍的方式连接。在 B 站上听奕含在自己订婚仪式上的讲话,她说自己和男友 B 的种种,将自己的抑郁和痛苦摆出来讲。看得人将要哭出声来。关于她的自杀,有人说她不碰婚姻的话还是可以活下来的;有人说插进去的是拔不出来的;有人说她对不起的只有自己;有人说文学既是解药,又是毒药…… 我什么也不想说,只想让咱们一起看看眼下一件让人恶心的事情。03. 诚实总是败于虚伪
                        有位女性情感导师,一面在女生们身后指点她们去利用自己的美貌让男人为自己买单;一面缩在男人们背后教那些不高不帅的男人们怎么去 “拿下” 女人。Ayawawa 的曝光让 PUA 也暴露在大众面前。PUA,也叫搭讪艺术家,到了中国变味成为一个以猎取女性为趣的人群。他们针对年轻貌美的女性,投其所好,得手然后甩掉,然后折磨他们,将这些作为自己魅力的象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纯粹而高贵的情感和幽深无边际的智慧,而他们不能称之为人。房思琪不会拒绝,会联想,她把诱奸想象成爱情,并且幻想余生。后来她疑惑,爱情不是美好的吗?为什么从一开始,老师带给她的都是痛苦和恐惧呢?再后来,她在现实中遇到了真正的爱,而自己却没办法与过去的回忆和解,她自杀了。“体面” 变成对暗疮的掩饰,“诚实” 令诚实的人终身失去幸福。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阴影处

                          回忆多少次,崩溃多少次,和自己拉扯交谈多少次,才能淬出这样精准、冷静的描述,像一把花纹精美的大马士革钢刀,将平常斩首示众,飞溅起名为天真的血花。普天之下的房思琪都有另一个名字叫受害者,所有的李国华也都叫做杀人犯,他们蒙住她们的双眼,他们不要她们肉体上的死亡,他们要她们灵魂衰败,以此来成就自己 “最高的恭维”。我认为我应该愤怒,并因此浑身发抖。但我没有,她好像在用一种过来人一样的语气在说话,好像在说,你不需要愤怒,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的背面。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谨以此给那些在关系中曾不被温柔对待的未成年,女性,男性

                            “太好了,灵魂要离开身体了,我会忘记现在的屈辱,等我再回来的时候,我又会是完好如初的。    完成了。房妈妈前几天送我的螃蟹也是绑成这样。李国华谦虚地笑了。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这次,房思琪搞错了,她的灵魂离开以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书中房思琪已经痛苦到发生了解离,肉体与灵魂的对立排斥,而这回,她是真的失去灵魂,真的疯掉了。是的,温良恭俭让,这袭承了多少美好画面的词汇也可以被扭曲到如此理直气壮。     大多数人对这本书极简的概括会是" 一个小女孩遭到诱奸、强暴、性虐待的故事 ",但是作者自己却说倒不如看作是" 一个小女孩爱上强奸犯的故事 ",故事中有爱吗?看评论中总是有人在问这个问题。我想即便我排斥,不接受也无法否认,因为房思琪觉得老师是黑暗世界里的火,跟老师第一次通电话又无法自主的害羞,向老师确认过很多次他对她的感情。     “老师,你真的爱我吗?"     “当然,在一万个人之中我也会把你找出来。"你看,李国华他说的话多么深情啊。什么" 我在爱情里,是怀才不遇。"“当然要借口,不借口,我和你这些就活不下去了,不是吗?"     或许他真的很会文学,才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出那么重的话。他是爱吗,某些场景是吧,一旦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他就忘记了,进入到他现实的尘世里。他可以和自己妻子认错声泪俱下承认自己被引诱的失足,或许他做到了把生活和 "文学应用场景" 分开了。    作者的一句反问让我很是共情,说【诗】本是思无邪,说出情话的时候,应该是言有所衷的,而 "像胡兰成,李国华这样学中文的人怎么可以背叛这浩浩汤汤五千年的语境?" 问下千千万万人,是如何做到说最深情的话做最残忍的事?如何做到说最美的话做最粗暴的事?这还如何让人去相信一首诗的深意呢?也或许是我颠倒弄反了,文字才是虚幻,是修饰,是美化;而不是因含情因坚定而发声。我反复念着我爱你,是在劝说让自己坚定也爱你?   也有人说房思琪是斯德哥尔摩症,这么说真的太概要了,真是房思琪心中有柔情,甚至是爱与欲望才使得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她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爱,不知道正常的爱是需要先暧昧,先约会,先表白,对她来说,爱情是喻衣,死亡是喻体。她的灵魂看着肉体哭而跟着哭泣,她在知道什么是大多数的爱,什么是正常的爱之前就已经被摧毁了,所以连着她的爱也是阴暗而细腻的。可是见不得光的爱,是不被神佛所庇佑的。    思琪和闺蜜依婷吵架时候说到 "没有苦,没有语言,只是一切听老师的话",并且放声大哭 "我们才十三岁啊"。这是一种不对等的爱,是被教育,被予取予求,被操控的爱。思琪觉得自己脏,放任自己脏,脏有脏的快乐,想要干净就太痛苦了。她为了使自己不要那么痛苦,强迫自己爱上老师,结果发现爱居然那么容易。""就像在无尽的逃跑,无尽的恐惧,终于失足跌倒,趴在地上竟然有些解脱,终于有个借口不再求生了。耳边是老师的一些话。" 嘘,这是我们的秘密喔 ""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     我想作家写这本书的目的正如他在【复乐园】里章节中所说,不是为了升华,不是为了救赎,不是为了净化,可能也就是因为无法宽容,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该被这样对待;愤怒只是飞鸿踏雪。世界上每个人都该被温柔的对待,像毛毛对伊纹姐那样,希望被家暴到流产的依纹姐可以无邪的生活,为她准备各种精美食品,宁愿自己坠入面团地狱,生生世世擀面皮。"用一辈子擀一张你可以安稳走在上面饿了就挖起来吃的面皮。" 在文章末端写道,「每个人笑的像因为恐怖而尖叫。」后来又说「所有的人都笑了。所有的人都很快乐。」是的,李老师还能好好的活着,在餐桌上说说笑笑,而整个圆桌子的人不知为何能颠倒是非,肆意定性场景,让施害者那么有尊严,让文学倒换颜色,而唾弃着被粗暴对待而认真的人。整个书无论是美丽勇敢坚强的伊纹,还是不太漂亮恍如自己孪生的怡婷,还是房思琪她自己,这三个人都只是一个人的分身而已,至始至终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抵抗而已啊。    所谓结局,通过磨练与精雕,是房思琪在疗养院度余生,但仿佛没有那么高潮至结尾而让人心潮澎湃,愤慨万千,仿佛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最让我无法走出的是我随着文字的推进而痛苦,我随着她的经历而哭泣。    老师对房思琪一步步的扼杀,一步步填埋,房思琪愈加分崩离析的痛苦,她被捅破,被刺杀,两千个夜晚同样的梦的焦灼不敢入睡,这些伤害与破灭在我脑海里不断交织,好像所有的痛都被唤醒,被灼蚀。或许在这个女权觉醒,流速之快的年代很难再有人跟着故事走痛到无语凝噎的吧,她们会愤恨怎么可以那么懦弱,本就柔弱本就柔情,还未定型,便被扼杀。思琪对一个的阴影到看见路上的行人也都是他,要么是穿着老师的西装,要么是穿着老师的裤子,或者是他的包和鞋子。     在文中最后,伊纹安慰怡婷,"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你可以过一个资产阶级和平安逸的日子;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 这段话让我感动而觉得在此结束好像也是温和的。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看过的,最难过最难过的一本书!!!

                              27 岁的女孩用泪、血和生命书写着她短暂的一生,从 16 岁起,就被衣冠禽兽老师毁掉的一生。她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这是目前为止,我看过最难过最难过的一本书!!!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给所有教育者的生命之书

                                一个原本不喑世事的少女,一段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因为周围人错误的引导落入虎口,从此生命永远留在了十三岁。书的内容就算我们未读全书也略知一二:花季少女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生命终是走向了不归路。林奕含用生命告诉全社会,性侵的后果可以多严重。然后呢?我们觉得思琪可怜,李师可恨,社会可悲:怎么可以对女孩们这么不公平?怎么能坏人逍遥法外?学校怎么不知道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放在 “这个社会要进行更多的性教育” 上,其实仍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要反思的是,在明明有能力给女孩们进行性教育的情况下,社会为何选择忽略这部分?换个说法,这个社会一直在以什么期望在教育女孩们?毫无疑问,这个社会在很多方面对女孩们不够宽容,这里说的还不是两性平权的问题,而是那些过分高的期待。就像《82 年生的金智英》里,金智英的小学对女生穿着异常严格,甚至到了不方便的程度,然而对男生那边极其宽松,想穿什么穿什么。作为一个女孩,你要举止大方,修养良好,穿着得体,最好再加上个成绩优异。做到了,人们会夸她们懂事,优秀,没做到,就会说她们 “不成体统”,“没个样子”。这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缓冲空间,女孩们不是被欣赏,就是被鄙弃。为了符合社会的期待,女孩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符合这些标准,变成大人们想看到的样子,这个过程确实对女性成长有一定益处,但当过分追求这些外在标准时,很容易导致她们缺少起码的自我意识,这种缺失甚至到了即使错不再我也要反思自己的程度。正如书里写 “她只是模模糊糊对全世界感到抱歉。” 而李国华准确地抓住女孩们的这种心理,乐此不疲地在法律边界外游走,享受操控少女带来的快感。我太暴露,引诱他勾引我,我不够好,才会让他一次次伤害我。我的错,都是我的错。为何别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还要反思自己?面对不公,为何我们首先想到是自己的错?因为这个社会从来没有告诉过女孩们,你们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侵犯你,并且,你有权反抗,它告诉的,只是作为女孩的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丧失了 “我很重要” 的意识,一个未成熟的少女很容易陷入人为构造的权力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被害者知道对方带来的伤害,也感受得到自己不情愿,但她不会试着去反抗,因为没有人告诉她可以这样做。甚至,她会越来越依赖这个权力系统,通过自欺欺人缓解现实的痛苦,告诉自己,他很好,很爱我,只要一直在他身边,我就会幸福吧?这种对施害者隐秘的期待更加让她不可逃离。于是,伤害你的人成了治愈你的人,贬低你价值的人,成了让你重获价值的人。就像书里那段,读起来是那样让人心痛:你在我身上这样,你要我相信世间还有恋爱?你要我假装不知道世界上有被撕开的女孩,在校园里跟人家手牵手逛操场?你能命令我的脑子不要每天梦到你,直梦到我害怕睡觉?你要一个好男生接受我这样的女生─就连我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你要我在对你的爱之外学会另一种爱?但是思琪从没有说话,她只是含起眼皮,关掉眼睛,等着他的嘴唇袭上来。社会缺的不仅仅是对女孩的性教育,还有对女孩价值的重新定义。她们不是要乖乖坐在课堂听讲,坐下时双腿要并拢,站起来时要昂首挺胸,才会获得公众的认可。她们的每一次微小进步都该被看到,每一次无心之过也都该被包容,这样她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保护着,即使下坠,也一定会有东西稳稳地拖住自己,在面对伤害时,才会勇敢反抗。我们无法体察每一个受害者,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这种改变从来不是学校草草讲述男女身体构造差异这样的性教育,而是要给每个女孩力量,让她们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懂得替自己维权,不必为他人过错道歉。如此,我们才算真的迈开了第一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个社会的另一面

                                  这个社会的另一面,我们无需受到伤害即可了解。可是作者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人间,人间太不值得了。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性侵和家暴,每个女孩和女人最不愿触及的话题被赤裸裸的揭发

                                    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在写完这本书不久便自杀身亡了。几经打开又合上,最后还是忍着痛读完但不愿再次回看的书。因为太痛苦了。2. 选择再次打开本书的触发点是最近热播的台剧《她和她的她》,也是女主角被高中物理老师性侵后,造成了严重创伤性解离症引发的一连串故事。3. 被性侵后的女孩身体太过痛苦,精神只有离开身体后才能得以解脱。4. 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而李国华正是熟知思琪的这个弱点,也深知她不会揭发他的恶行。5. 房思琪被李老师诱奸后曾试探性的求助过父母:咱们家好像缺了点性教育。但父母的回答却浇灭了思琪求助的小火苗: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自此父母在思琪成长的路上便缺席了。6. 李国华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7. 大二学生郭晓奇被李国华抛弃后发现,花了半辈子学会了接受恶魔,竟被恶魔抛弃。她才知道最肮脏的不是肮脏,而是连肮脏都嫌弃她,她被地狱流放了。8. 当她在网上曝光李国华奸污女学生的恶行后,这些恶性对她和那些受害的女学生带来的痛苦平分给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痛到喘不过起来。但这个受害者揭露的事实居然收到了那么多不堪的留言。9. 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10. 思琪对李国华的忍耐并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11. 去性化规训子女的家庭,与 “夺处为快” 的诱奸,看似分庭抗礼,实则一体两面。12. 张太太不愿将女儿嫁给醉酒家暴的一维,却把伊纹介绍给他,她的麻木实际上和帮李老师牵线奸污幼女学生的蔡良,实为一丘之貉。13.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14.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 “社会性” 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谁杀死了房思琪?

                                      这几天,《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台湾火到大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小说题材的残酷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的是一个 13 岁的国中少女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的故事;也在于该书的作者林奕含,一位出生于 1991 年的年轻、美丽、才华横溢的台湾女性,在该书出版不到 3 个月的时间后,于 2017 年 4 月 27 日上吊自杀。林奕含自杀前几日的一个访谈视频在微博点击率突破千万,网友们不愿意相信:这个在视频中平淡、冷静、温柔陈述一切的女作家,最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林奕含父母的声明
                                      直到林奕含去世之后,她的父母才向媒体袒露真相:《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林奕含的 “自述”,她在少女时期曾遭遇补习老师的诱奸。现实生活中的林奕含,是台南名医的女儿,高中学测获得 “满级分”,考入名校医学系之后休学重考进入名校中文系 —— 表现上看,她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可实际上,诱奸事件后她长时间陷入精神疾病之中,并始终未能走出。直到这时,读者才恍然明白林奕含之前接受访谈时所说的一句话的沉痛分量:“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
                                      林奕含遗憾地告别人世,但她所书写的房思琪式的悲剧却不该再重演了。即便林奕含悲观地认为,“那些从集中营出来幸存的人,他们在书写的时候常常有愿望,希望人类历史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在书写的时候,我很确定,不要说世界,台湾,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现在、此刻,也正在发生”,我们却不得不追问:是谁杀死了房思琪?
                                      魔鬼与升学主义
                                      毫无疑问,最首要最关键的罪责,就是房思琪的补课老师李国华。这个世界上是存在恶魔的,他们没有人性,没有感情,他们矫揉造作,谎话连篇。作为一名补课老师,李国华一而再再而三地将魔爪伸向了那些不谙世事的女学生。恶魔可怕,更可怕的是恶魔的 “聪明”,他洞悉了每一个被他侮辱、蹂躏的女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对症下药” 地欺骗、操控以及甩掉她们。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学生掉入老师的魔爪?这让人想起了早前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谈恋爱的话题,反对者的理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其实隐藏着一个不平等的 “权力结构”,教师可能会利用他的身份、权威、职权等令学生 “臣服”;即便这可能会伤害 “真爱”,但却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 “伤害”(何况,如果是真爱,也可以在结束师生关系后开始恋情)。无论是根据台湾真实事件改编的《不能说的夏天》还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师生恋中都存在着这一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台湾补习风气浓厚
                                      但又不仅仅是如此。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作者林奕含更将批判锋芒指向了升学式教育。在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体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笼中的困兽,她们压抑痛苦,同时精神世界高度封闭。整个教育评价体系反复告诉她们:你要考好成绩,你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学生们极易对老师产生一种过度依赖和信任,她们渴望从老师的眼神和话语中得到认可和赞许。这为李国华提供了可乘之机,他将对学生的诱奸转化为对学生的 “考验” 和 “爱护”。
                                      于是,就像林奕含在书中写道的:
                                      他把如此庞大的欲望射进美丽的女孩里面,把整个台式升学主义的惨痛、残酷与不仁射进去,把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的意志乘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乘以一个丑女孩要胜过的十几万人,通通射进美丽女孩的里面。壮丽的高潮,史诗的诱奸。伟大的升学主义。
                                      缺席的教育和社会歧视
                                      李国华代表的魔鬼和权力体系诱奸了房思琪,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可为何悲剧开始之后能够不断持续?“诱” 何以长期存在?房思琪为何没有告诉父母?
                                      整个家庭的功能在这起诱奸事件中,是缺席的。首先是关于教育和性教育。整个社会对女孩子的品行教育是一致的,即女孩子要乖巧、要懂事、要听大人的话、要讨人喜欢,这种刻板式的规训导致一些女孩在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保护,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达到对方的要求而感到抱歉。就像房思琪,当老师第一次侵害了她时,她却在为此道歉。
                                      父母给予子女的性教育更是匮乏。在小说中,房思琪曾试图与母亲谈论性教育的话题,母亲的反应是这样的: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无论是对女孩子的教育还是性教育,其共同指向的是,整个社会体系对女性道德和性的压抑 —— 女孩谈论性是可耻的;女性失贞是可耻的;在一段男女关系中,即便女性是受伤害的一方,该为此负责的依旧是女性 —— 谁叫这女孩贱、淫荡呢。
                                      小说中,房思琪也曾试探性地跟母亲说,学校里有一个女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了。母亲却说,这么小年纪怎么这么骚?更赤裸残酷的案例,来自于小说中另外一个伤害者郭晓奇。她曾被李国华诱奸,在被李国华甩掉了,她自我堕落来自我疗伤,最后选择休学。在父母得知了李国华诱奸她之后,他们的反应是愤怒,但针对的不是李国华,而是自己的女儿:“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得出去?”“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 他们与李国华夫妇和和气气地在饭店里喝了饮料,一边忙着道歉,一边在回家的路上暗自庆幸,“好险没有认真争,大饭店喝个饮料就那么贵”。
                                      事实上,不仅仅是台湾,也包括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每年发生的针对未成年的诱奸或强奸案数量都非常惊人,但最终的报案比例却非常低,甚至不到 10%。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害者的 “无知”,但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舆论对于受害者的不宽容和歧视。在刻板印象中,受害者可能自己也有问题,比如穿着太暴露啦,性格太妩媚了;一旦事件被他人得知,受害者及其家族的 “名誉” 和 “清白” 很可能就毁了。直到今日,抱这一观点的人仍不在少数。
                                      社会中对弱者的隐性歧视,无处不在,除了对女性,也包括精神病患者。书中房思琪最终 “疯了”,父母都将这视为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立即从大楼搬出来,“离开大楼的那天,房妈妈抹了粉的脸就像大楼磨石均匀的脸一样:没有人看得出里面有什么”。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精神疾病的患者,林奕含本人也遭遇了种种误解和歧视,比如她因抑郁症去申请不参加期末考试,却遭到系主任的质疑,“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自杀,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林奕含不无愤怒地想,“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60 天没有洗澡去找他,才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所谓的健康人对于精神病患者真是 “无知到残暴,无心到无情”,这是整个社会仍旧严重缺失的一课。
                                      是文学辜负了她
                                      台湾不少读者曾质疑作者:为何房思琪还要爱上诱奸者?
                                      不得不承认,房思琪爱上了李国华,包括李国华的才华。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少女,房思琪早慧、细腻而敏感,在李国华将魔爪伸向她之前,她对李国华是仰慕的。在遭到李国华的蹂躏后,在她每一次痛苦和动摇之时,李国华的吟诗作赋、伤春悲秋,让他成了一个落寞的文人,“老师现在是把最脆弱的地方交付给我”,而她则是他的知音和拯救者。她与李国华在一起的快乐,是一种享受文学 “美” 的快乐,“文学的生命力就是在一个最惨无人道的语境里挖掘出幽默,也并不向人张扬,只是自己幽幽地、默默地快乐”。
                                      但 “文学就是对着五十岁的妻或十五岁的情人可以背同一首情诗”,在房思琪洞悉了李国华的浮夸和虚伪后,她其实已经发现了文学的虚假和巧言令色,文学的美是虚伪者的包装,是丑陋灵魂的最后遮羞布。即便她明白了这一切,她却不得不继续相信李国华的落寞,继续相信他的温柔和纯情,否则她的屈辱和坚持算什么,否则她将 “自贱” 到自己都无法忍受。可终究房思琪无法说服自己,她走向了精神崩溃。
                                      那么小说之外的林奕含呢,她是如何看待这起事件的?她说,“整个故事最让我痛苦的是,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他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这五千年的语境即诗以言志,“思无邪”。可即便李国华背叛了,他的思想体系、他说出了的话仍旧是 “美” 的,因为文学的语言、修辞和各种各样的譬喻。因此,林奕含说她想借李国华扣问的是,艺术是否有巧言令色的部分?或者艺术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房思琪经受不了这样的叩问,所以她 “疯” 了,故事以外,林奕含最终也没有经受住这一叩问,她选择了自杀。她太热爱文学了,她将心爱的文学视为信仰,最后却发现,文学的美是可以虚构的、诡辩的,李国华就是借此欺骗了房思琪,而房思琪甘愿受骗。甚至包括她自己的书写本身也是如此,书中那所谓的真实的痛苦和真实的美,也是文字建构出来的,这是堕落的、屈辱的、不雅的、变态的书写,可她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她对文学的信仰坍塌了,她成了她所厌恶的那类人。
                                      也许有人会借此指认,房思琪和林奕含的毁灭,固然有种种更直接的凶手,但与她们各自的艺术病也脱不了干系,她们太相信文学所谓的 “真善美”,她们因此受骗,也因此被摧毁。现代人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文字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而那些以文学以信仰之人常常被前者所诱导,以为它才是真实的,结果不知不觉坠入了荒诞中。可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忍心过分苛责房思琪和林奕含,说到底,是文学辜负了她们,是学文学的李国华辜负了她们。林奕含的艺术之问,深刻提醒着我们:如何处理好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文学究竟何为?每一个书写者,又该如何真正为自己笔下的文字负责?
                                      林奕含最终并没能像她书中写的那样,“紧紧拥抱着思琪的痛苦,你可以变成思琪,然后,替她活下去,连思琪的分一起好好活下去”。但我们却必须拥抱着房思琪、林奕含的痛苦,替她们活下去,并记住她们的呐喊,让悲剧不再重演。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部小说让我感到羞愧,生而为人的羞愧。自尊让人区别于动物而高高在上,却又会受到更残酷的伤害 —— 精神的伤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这本书时眼睛进过几次沙子😭,不知道是我太单纯还是社会太复杂😓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