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经济学常识介绍
当前任何学科都细化和精深,经济学也是一样的,所以大学很多课程都是刚开课讲序言时,坐满了人,大家来听故事,到后来就人越来越少。因为是商品社会,经济最重要,各种社交媒体和讲座上 “经济学家” 纷纷指点江山,但学院派办企业和讲产业发展,往往不靠谱,在 AI 时代知识不需要广博需要精深。看本书当个入门提示,不要当结论。比如将到 29 年美国的经济危机,讲原因有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金融结构说”,“货币政策说” 和 “金本位体制说” 属于图书摘抄,用 AI 也能总结,但没有讲西方,不会说的是大英帝国集合英联邦对美国的关税贸易壁垒,让美国这个一战战胜国和当时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国 “产能过剩”,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就无力阻拦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让美国产品占领世界了。也没有说罗斯福新政就是利用国家信誉的干预发钞票,美国经济危机虽然发端于股票市场,但全国只有不到 5% 的人进行股票交易,灾难在于隔年 3 千家私人银行的倒闭才让危机涉及千家万户。而中国民国初年的白银风暴,也是帝国利用金融收割殖民地的故技。全书是典型的中国高校老师课程风格,各种西方名词解释,浅显易懂,对当代经济学是什么?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东西方经济学史分门别类进行了讲解介绍,可以当成经济学入门常识,很多日常行为可以让读者学会用经济学专业词汇阐述,显得高级。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5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表层逻辑,本质属性1. 个人的消费模式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命题,在过去 100 多年里,连续几代经济学家都对此提出系统性的分析。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经典理论,然后结合中国现在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提出一套消费理论。凯恩斯主要是从收入角度来解释消费的,所以他的理论又被称为 “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大致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收入增减,消费也增减。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用于储蓄的比重越来越大。2.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对于穷人的冲击尤其大。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开始研究新冠疫情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很悲观,那就是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3. 疫情期间,社会最需要的其实是直接与人、物打交道的从业者。大家对此一定深有感触。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接触的就是送快递、送外卖的小哥。但是,这些从业者获得的经济报酬很低。我们还看到大量护士、清洁工、驾驶员、食品厂工人、护理人员、仓储工人等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工作、参与抗疫,或照顾病患,或维持基本的经济运转。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是由疫情之前的经济结构决定的。之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并未考虑疫情所导致的风险,所以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偏低的。 4. 富有利他主义色彩的社会规范非常重要。比如,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常见的社会规范。以前我听说,在日本为老年人让座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日本的老年人特别要强,不服老,碰到让座坚决不肯坐。但在中国,情况一般是反过来的。 5. 社会身份认同的实验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仍有大量学术问题有待解决。泰费尔的经典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验室里研究没有实际意义的社会身份。但在现实中,那些有意义的社会身份,包括性别身份、种族身份、宗教身份、户籍身份等各种身份,都与文化、制度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经验出发,我们知道这些社会身份对于个人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但是,如何在真实世界里测量这些社会身份的影响,经济学家还需要发明更多的新方法。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贫困。贫困是个系统性问题。当我们对一个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判断时,不仅要观察他的收入,还要观察他的支出。同时更重要的,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人的资产积累以及负债状况。只有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大致的判断,这个问题本身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个问题,是否需要通过迁移摆脱贫困。迁移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底层人群尤其如此。如果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单纯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下来,则是更大的挑战。一个人是要依赖故乡的社会网络迁移,还是凭借自身能力迁移,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第三个问题,老板与员工之间,是更多互助互利,还是更多勾心斗角。虽然很多人认为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很差,但在实践中,互助互利的情况也并不少。老板也希望与员工建立这种关系,从而能更好地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即使这种关系并非天长地久,但也是越久越好。第四个问题,我们在日常行为中为什么总会后悔。行为经济学就告诉我们,这是由 “时间偏好不一致” 造成的。由于思维偏好,我们往往会根据某一时刻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外部环境条件,做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决定或者方案,但忽视了这两者在未来将发生的潜在变化。第五个问题,一个人往往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就业机会。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弱关系在就业这件事中往往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强关系更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审视自己的社会网络。很多时候,普通朋友会转变成为生命中的贵人。第六个问题,家长在安排孩子择校时,应该更看重孩子的绝对分数还是相对排名。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认为好的学校品牌,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相对排名可能更重要。孩子在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中会强化自信,更有可能导向好的学习结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一本不错的经济学科普读物首先我看很多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贬的意思是,这本书太浅,属于科普书。本书的简介是这么写的:“本书用宏大视角全面展示当代经济学前沿研究,涉及当代经济学的多数研究内容。本书不像传统经济学那样用数学图表建模来呈现经济学,也没有直接讨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架构,而是从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东西方经济学等不同维度针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本书将经济学原理与人类社会有机融合,介绍了 50 个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问题,从金融危机谈到新冠疫情,从股市抄底谈到商业骗局,从育儿养老谈到性别议题。读者可以用一套完整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深刻理解社会运作规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做出决策。” 作者确实紧跟时事,从日常问题入手,视野开阔,引人入胜。求深者,建议看书前,先看简介,读人寻书,责任自担。同时,建议看这本书同时结合看下作者在 24 年 3 月 在做的新书推介会上的演讲,可有很多启发。经济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生活经济学阅读《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是一次启发思考的过程。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们穿越了经济学的丛林,看到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交汇点。这本书不同于那些充斥着公式和图表的传统经济学著作,它以一种亲切、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经济学的原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书中对经济学的讨论不局限于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如气候变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零工经济的兴起、性别议题的探讨等,将经济学的理论与社会现象相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不仅拓宽了我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在书中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介绍,让我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了解如何研究因果关系、测量风险偏好等,我开始认识到,经济学研究并非简单的数据分析,而是一种对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索。书中对于 “人如何幸福生活” 的探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关注心理健康、社会公平等方面,这种全面的视角体现了对人类福祉的深刻关怀。这让我意识到,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经济学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紧跟时代的步伐,每一个答案都充满了智慧。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思的书籍。它不仅适合经济学爱好者,也适合所有希望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人。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读者对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学会了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世界。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表层的真理》真理就像真相,这个词会让人感觉是有那么一个确定的事实在哪里,等着您去发现。可惜,翻遍整个经济学根本没有找到蛛丝马迹,甚至连一切的基础,经济人假说,也只是一个杜造的地基。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比较热门的行为经济学了。经济学是否真的可以指导经济,使我们经济大船驶出浅滩,驶向远方大海,邪恶的想,那就是人类编造的意义之网,相信的人就相信,不信的人还是不信,上帝都死了。稀缺、供求、边际效用、大环境、小环境等等您相信那个呢?信心是战胜经济危机的良药。我们都是缸中大脑,需要的是强刺激还是弱刺激?世界大势,您看明白了没,经济学家的挣钱门道是那些相信经济学家讲的那套理论的人的供养,而创造价值的人却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供求。表象而已,如梦如幻,终似泡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