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何以为人

    本书(All Systems Red)是美国科幻作家玛莎・威尔斯(Martha Wells)“杀手机器人日记” 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独特的机器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自我觉醒、人性边界以及科技与伦理的深层冲突。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幻力作,它不仅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国际大奖,更以 “反套路” 的机器人故事重新定义了硬核科幻的叙事可能。玛莎・威尔斯(Martha Wells)毕业于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其创作以 “杀手机器人日记” 系列最为知名。故事以一台名为 “护卫战士”(简称 “我”)的杀手机器人为主角。它被人类雇佣为科考队保镖,任务看似简单:保护科学家在陌生星球上生存并完成研究。然而,这台被设定为 “无感情杀人机器” 的 AI,却在执行任务中逐渐觉醒自我意识。西方科幻小说因为底层文化基因不同,不容易入戏,中国的玄幻和穿越更过瘾,中国人想的天下和宇宙最终都会改造成自己熟悉的样子,而西方外星的开拓也本质根植于西部牧场。本书也被改变为电影《杀戮机器人》。未来 AI 时代已至,我们每个人是继续做按照社会要求按部就班的 “工具机器人”,还是做有自主意识的人类?本书考问我们对何以为人的同时,也让我们珍惜当下为人的 “自主意识”。最近中国青岛女孩的哈佛演讲引起热议,不谈演讲人的背景出身,单单说演讲的内容,充满了套话和政治正确的陈腐,典型的不关心民间疾苦的 “政客” 的 AI 腔调,而另外一位麻省理工印度裔女生的发言,旗帜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种族灭绝。如果美国培养的都是这样的独立思考的精英,美国还有希望。面对 AI 时代,每个要成年人最主要的是永远保持 “自雇佣者” 的状态,无论是上班在私企还是公务员,永远是个体 “合伙人” 模式,也就是说每天的工作是你的自觉自愿,而不是强迫的,因为有这个前提,所以也就没有了任何对工作的抱怨,而是关注自身的精进。本书提醒我们:当技术不断逼近造物的边界时,或许我们更需追问的不是 “AI 能否拥有灵魂”,而是 “人类是否配得上被称为智慧生命”。正如护卫战士在日记末尾的独白:“如果自由意味着永远与孤独为伴,我甘愿背负这份诅咒。”2025 年 #189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机器比人像人

      故事线还是挺有意思的,觉醒自我意识的 “半人半机器” 杀手,嘴硬心软,对人类怀着善意。反倒是人类内讧,自相残杀,这倒是熟悉的味道了。 人类还不如 “半机器人” 富有人情味,这不正是这种科幻故事的魅力所在嘛~基于现实,超脱实际,天马行空,是这本小说能给我们带来的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喜欢

        这个杀手挺可爱。很轻松写意的小故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杀手机器人,阴差阳错的获得了自我意识。因为他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可以屏蔽一些自己不想升级的东西,结果阴差阳错的避免了坏人的恶意操控,最后主角团成功逃生。而这个杀手机器人也获得了一个很圆满的结局:被主角团买回家获得了自由。这个机器人是我看过的机器人主角的科幻小说里智商最高的了,基本上用的就不是机器思维。绝对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如果分析原因的话,应该是它的爱好是看电视剧。这就是大数据训练了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