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小说更精彩的治史

    田先生对于不同政治势力的分化、对抗、联合、嬗变勾勒得非常清晰,还辅以地缘政治的描绘,加上不同集团及集团内部矛盾冲突的细致描摹,虽是论文集,但对于东晋门阀政治做出了他自己非常好的解释。最为感慨的仍然是作者对于史料搜集、整理、连缀、分析的能力,这是中古史研究者的一大特长,明清治史者尤当学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江左门阀政治——独一无二的历史

      最近订阅了《刘勃的国学课》课程,讲到《世说新语》,为了更好理解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在刘勃老师的推荐下打开了这本书。田余庆教授这本历史名著,论述了从公元 4 世纪初年至 5 世纪初年百余年间(东晋),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从首尾相衔的题目,能看到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东晋的国运与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这五大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历史门外汉,虽然书中的考据和部分论点过于专业,但并不妨碍读者对东晋门阀政治的全面理解,真是开卷有益,受益匪浅!作者在序言就开宗明义: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前此的孙吴不是,后此的南朝也不是。东晋的这几个超级大门阀,比东汉末、曹魏、西晋的门阀大族都强势多了,他们是妥妥的实力派,不但有权有钱还有兵,因此可以决定很多事情,包括皇位的废立,比如:桓温就曾改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他即位后,多受桓温牵制,这么一个有才的 “清谈皇帝” 也仅能 “拱默守道而已”,于是在位仅八个月后忧愤而崩。刘勃老师课程中也讲,要弄明白东晋有三个核心问题:1⃣南与北的对峙;2⃣荆州(长江中游)与扬州(长江下游)的互相制衡;3⃣皇权与门阀士族的对立。这三个方面,本书都有十分详细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各门阀士族对荆扬的争夺贯穿了东晋始终。扬州离政治中心建康最近,控制扬州就可控制朝廷门户以及朝政,但荆州位居长江中游,承担抵御北方胡族入侵的重任,手握重兵,凡掌控荆州的都不太让皇帝和其他士族放心,比如王敦、桓温、桓玄等不是叛乱就是走在叛乱的路上。所以这两个州就成了士族互相制约的 “主战场”,一个士族权势鼎盛,皇权必协助另一门户俟隙而起,制约然后取代它。五大家族就这样在东晋的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也非常专业的书籍(还是第一次看这么专业的书),对理解《世说新语》蛮有帮助,若还对东晋历史感兴趣,这本书就强烈推荐!书中段落现摘录一二:🏓就民族关系而言,前秦苻坚统治时,有三个方面不同于前此的前赵、后赵、前燕。第一,采取民族绥抚政策,不滥杀被征服民族人民,还尽量礼遇优容他们的统治阶层人物;第二,打击氐族守旧豪帅,使吏治相对说来清平一些;第三,使用汉人士族为朝廷官吏和关东诸州刺史,并且崇尚儒学。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前秦统治,统一中国北方,促进氐族社会的进步,甚至对于组织大规模的南进战争,无疑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方面,前秦氐人政权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此匈奴、羯、鲜卑慕容部建立过的政权。🏓从 “五胡乱华” 开始的这一回合的民族融合大体完成了,南北政权间的民族对抗性质也因此更为淡化。等到酝酿出隋灭陈之战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完全成为统一战争,民族入侵性质也完全消失。这次统一战争的成功,主要不是决定于隋朝统治者杨氏个人及其族属,而是决定于北方各民族融合水平的提高和南北政权民族界线的泯灭。到了这时,所谓江东正朔相承的问题,也再没有人道及了。灭陈战争的成功完成于隋,但包含了苻坚、孝文帝、宇文泰所作的贡献,其中宇文泰的贡献更为直接,更易于被观察到。🏓东晋门阀政治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当轴士族换了几家,但门阀政治的格局依旧。看来其原因之一,是士族重视宗族利益而不只是着眼于一个家庭,因而能够从全族中慎择人才以保障门第。🏓世家大族和士族,我们以汉魏之际作为分界线。世家大族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和平安静时期,他们崇尚儒学,沿着察举、征辟道路入仕,罢官则回籍教授。至于士族,则或以乱世经营而得上升,或预易代政争而趋隆盛。他们一般以玄风标榜,沿着九品官人之法出仕。🏓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导致江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丧失了第一个条件,势必诱发司马氏皇权的自我膨胀;丧失了前两个条件,足以促成东晋朝廷易姓而使门阀政治变为新朝的皇权政治;连第三个条件也不存在,江左政权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历史理由,门阀政治就更不用说了。🏓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士族或次等士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它们也统统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从来只会押韵

        一切历史皆是现代史。庆父不死,鲁难未己。上海的小红楼,河南的胡辣汤,潼关的肉夹馍,还有河南那个校长控诉自己换不了食堂,其实背后都有一个阴影 —— 地方门阀。地方门阀的崛起,就是这些事件背后的大背景,过去的几十年,很多地方的政商两界,通过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上司部下、司机秘书、亲信左右、校友同僚,把持了地方的很多资源,形成了黑白两道通吃,部分掌握了基层的政治和经济命脉。我们一定要警惕资本和地方基层的结合,地方门阀发展下去的极致是什么?我们历史上发生过,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不那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被世家的铁桶江山缓慢放血,直到热血流干的时代,是东方中世纪的开始,是真正的黑暗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开启都是因为一个东西,门阀世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皇权不张

          本书自序解题,《东晋门阀政治》“论述从公元 4 世纪初年至 5 世纪初年的百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氏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全书除 “自序” 外有七章,“依次论述各家士族当政时期的历史,藉以显示门阀政治的阶段性”,其中有大量考证,探蹟索隐。最后又有后论,贯通论述东晋门阀政治,又对这种政治形态的内涵外延加以补充说明。在本书中 “门阀”、“门阀制度”、“门阀政治” 有不同的内涵,门阀指的是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门阀,由东汉的世家大族这一形态演化而来,他们在经济上是大土地所有者,封闭山泽,营造庄园,吸纳大量宾客部曲等依附人口耕种,又享有种种经济特权;在政治上世代为官,子弟众多、占据中内机要彼此呼应,把持朝政维持家族势力不衰;在文化上则标榜玄学,竟日清谈。门阀制度是门阀赖以维持其特权地位,区分士庶的种种制度,包括经济上的品级占田荫客、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和门阀之间的彼此婚媾,不与庶人通婚,又以谱牒之学自我标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学严谨的考证

            作者田余庆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研究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查阅众多资料文献,希望给读者还原出东晋时期时间的真实事件。本书学术性强,对于东晋历史不了解的话阅读起来挺困难,如果想读下去,最好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晋的历史。作者通过着重写琅琊王氏,颖川庾氏,高平郗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以及太原王氏几家家族的兴衰,展示了东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与士族,士族之间,士族与流民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东晋一朝,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有了自古以来最强大的一股士族力量,随着门阀政治的解体,东晋最终被刘宋取代了。今南京就有王谢世家的博物馆(当然不是原址),进去的时候可以窥见东晋历史的一部分,结合这本书更能了解这段历史,尤其是东晋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皇权政治的短暂脱轨——“东晋门阀”与“九龙治水”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但稳定的平衡并不容易,所以总有动乱。动乱的根源主要不是像专制皇朝通常出现的那种宦官、外戚、宗室专政,东晋门阀政治期间,动乱的根源却较易来自士族中的权臣。与此同时,其余士族往往以各种方式制约某一权臣(如王敦、桓温)企图取代司马氏的行动,使门阀政治重归稳定。不得不说,东晋一朝,门阀士族,而非司马氏皇族,才是江左社会的重心,也是其稳定因素。按田余庆先生所论,东晋门阀政治是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促成江左门阀政治长达百年的稳定局面:一是存在一个成熟且有实力的社会阶层 —— 士族,二是存在一个丧失权威但又号召力尚存的皇统 —— 司马氏,三是存在一股强大的外部威胁 —— 北方胡族政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门阀政治就会复归于皇权政治,差别只在具体的皇权代表是谁而已。促成门阀政治的三个条件始终处在变化中,也极易被打破。用作者的话说,“门阀政治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南朝百余年的发展,终于与北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皇权政治在这一曲折反复的变化过程中,本身也起着变化。隋唐的皇权政治并不全同于秦汉的皇权政治。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毕竟都是皇权政治。”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不仅是了解从西晋永嘉之乱到刘裕开启刘宋或南朝时代这段百年历史的绝佳历史著作,更是理解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发展脉络的必读书。比起宏大叙事的主线,“变态” 的阶段更值得深思。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中古政治史的一把钥匙

                  东晋的王羲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位大书法家。关于他,我们都知道的是他创作了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序》;也有一些对他了解更多的人,能说出东床快婿和书成换鹅的典故。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背后那个声名显赫的东晋大家族 ——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最早位于西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这个大家族除了王羲之,还出过王导、王献之、王俭等一众名人。但除了这些名人,关于琅琊王氏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曾位居晋代四大盛门 “王谢袁萧” 之首,可以说,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为中国古代顶级的门阀士族。
                  在东晋这个时期,琅琊王氏还和同为门阀士族的谢、袁、萧等几大家族作为主要成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现象 —— 门阀政治。所谓门阀政治,喜欢历史的朋友肯定多少都知道一些,简单来说,就是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它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为形成标志,上面提到的琅琊王氏、谢氏等都是 “门阀政治” 最盛时位于权力中心的士族。
                  一直以来,“门阀政治” 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点,也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史学界,学者们普遍认为 “门阀政治” 是横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直到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的出世,才把 “门阀政治” 存在的时间精确到了东晋存在的大概一百年间,这大大突破了以往对 “门阀政治” 的认识。《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也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的重要著作。
                  《东晋门阀政治》的作者田余庆先生是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研究方面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在学术界拥有重要地位。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他曾发表过很多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东晋门阀政治》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中,作者从 “门阀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和 “门阀政治为什么能够维持百年” 三个方面,对 “门阀政治” 这一政治和历史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作者通过梳理大量史实,提出了很多相比之前的学者更为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 “门阀政治” 形成原因方面给出了更为丰富的阐释,还在书中首次提到了在东晋政治发展过程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史学家少有注意的郗氏家族。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门阀政治” 这一政治和历史现象、三国后期和东晋的政治状况,甚至整个中古政治史的发展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得起它的名气,看完若有所悟,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悟到,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知灼见,洞见深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日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刘禹锡在凭吊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遗迹时,感慨于古今兴亡,于是写了这首诗。诗人在诗中所感慨的对象正是在东晋一朝政治上瞩目的东晋门阀士族。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此书所要探讨是士族兴衰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士族与皇权间既对抗,又妥协的历史。我是真游泳的猫,通过作者的介绍,我对的士族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名阀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可以说,田先生的真知灼见,令人佩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精华都在后记部分

                        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纷争,一浪高过一浪,平息有待时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国衣冠、风流人物而获得历史地位,才有门阀政治及其演化的历史发生。但是不论在北方或在南方出现的这些事情,都不过是历史的表面现象。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士族或次等士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它们也统统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这些才是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而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又要通过历史现象的纷纭变化才能完成,才能显现。实在是适应不了把文言文镶嵌在半文半白语言之中的写法,好在后记部分基本囊括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所有思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学之作,在论述中补习了东晋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门阀政治得失

                            本书侧重点在于东晋门阀政治的几大家族历史兴衰,士族与皇权的博弈。从纷乱的争斗中,容易发现魏晋又是一个 “礼崩乐坏” 的时代。国家经历了频繁的弑君、篡权,皇权旁落,也就是对于国家内部矛盾缺少一种 “止战” 的绝对强大力量,秦汉的帝国时代告一段落。官员的产生不再是秦帝国建立的军功爵制度,凭战功和才能上位,而是凭借固有的家族资源获得权力,只重门第而不重德才。无论是 “王与马共天下” 的一时治世,还是八王之乱的激战,官僚政治逐渐被门阀政治取代。士族能轻易兴风作浪,垄断人才上升的通道,左右国家命运。司马家是依靠士族官僚支持而取得政权,因此建国后的政治经济措施,自然是保护士族地主利益的。虽然皇权旁落,但不意味着皇权成为摆设。这种微妙的政治局面,正是因为皇权有影响力但很微弱,才不至于出现专制统治下的宦官、外戚、宗室,每个士族也不会坐视其他士族独大,是自然的力量在制约权臣。“从王敦、苏峻之乱以后门阀政治格局最终确立算起,东晋七十余年和平环境的获得,与这种种条件很有关系。我们不能不承认,门阀士族是这个时期社会的重心所在,是江左社会的稳定因素。” 虽然纷乱、黑暗,但两晋南北朝并非没有一点进步,而是创造了帝国时代专制统治下难以创造的文化瑰宝。钱穆在《中国经济史》列举了三国到北朝时期屯田制度的连续性,东晋的金属冶炼发展,西晋藤纸通行全国,“文学、艺术、建筑、哲学及宗教,汉代均不及魏晋南北朝”,由全社会集中、丰富的资源所带动,是有价值的历史遗产,这就回到本书最后提到的 “而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又要通过历史现象的纷纭变化才能完成,才能显现”。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晋门阀政治》:一本极像推理小说的学术专著

                              说实话,开始看的时候,由于其中引用原文繁杂,所以看得非常之艰难,以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故每看五六页,我都不得已掩卷深思,复盘一下,不过庆幸的是,由于我如今正在啃史记所打下的古文基础,再加上渐渐的适应了,竟到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本书有点像推理小说的意味了。一次次引用,一遍遍说明,一步步论证… 最后表明自己想要说的,论证出结果,仿佛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使人恍然大悟,一下子便明白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首先,先生从解释东晋初年 “王与马,共天下” 这一句谚语为端,为引子。说明了门阀政治是由于之前很长时间极其复杂的演变,才形成的,是皇权政治的变态。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却又和东晋相始终。它既不存在于之前的东吴,也不延续至之后的南朝,或者说,除了东晋,其他时期都不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门阀政治。而且在这中间,绝大部分时间,政治走向,皆以门阀为主导。然后以北来的流民帅为切入,论证并说明了这群人与门阀、以及司马氏的关系、他们形成并发展的地理因素、对政局的影响等等。之后又以桓温的家世,及他的北伐,说明了门阀与皇权之间的间隙,以及矛盾,两者相爱相杀的过程。同时也认为,那个时期,北伐之所以皆不成功,不是都由于北伐的主导者都是门阀士族,他们则以此名义,来巩固自身及其家族的地位,而是另有原因。即是 “东晋十六国时期以至南北朝时期,在南北相持局面既成以后,在阻碍统一的原因没有消除、促成统一的原因没有出现以前,靠一两次北伐战役以 “克服神州”,完成统一,是完全不可能的。应当看到,十六国东晋与南北朝历史的出现,并不只是一次偶然的民族入侵造成的,而主要是汉魏以来北方边境地区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这种情况,比一次民族入侵造成的后果要复杂得多。” 而相对应的,北方的同样一举消灭不了江左的政权。这一观点,在下一章有所论述。即关于符坚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也绝不是偶然原因造成的,而是同样和当时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正如先生所说 “苻坚统治的二十多年时间,并不足以消除北方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从而也不足以消除南方政权与北方政权之间的民族隔阂。如果说苻坚淝水之战的失败,军事上有某些偶然因素的话,那么苻坚败归洛阳时众犹十余万而不能阻止前秦的瓦解,而且瓦解前秦的正是前秦朝臣所虑的鲜卑人和羌人的武力,这种情况就不能一概视之为偶然了。” 与此同时,淝水之战后,东晋这边,谢安的主动退隐,不仅表现出陈郡谢氏的衰落,更暗含着门阀政治的变化与衰弱,及后继无人之忧。在这之后,皇权在循序渐进的加强,门阀则沦为依附。比如田先生在《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一章里便说到 “太原王氏,总的说来始终是依附于司马氏皇权或相权而发展。这家士族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的地位,远不如前此居位的各家士族重要,因而不甚为史家所注意。其实就东晋居位擅权的各个门阀士族而言,其家世的渊源和门第的显贵,只有琅邪王氏可以和太原王氏相比。这两个王氏家族,一个佐东晋以兴,一个伴东晋而灭;一个开门阀政治之端,一个附门阀政治之尾。” 尽管在这之后,门阀政治有一次回光返照,即是作为次等士族的刘裕扑灭了桓玄叛乱,不过正因如此,刘裕便成为了东晋的掘墓人,彻底结束了门阀政治的局面。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里,尽管一直有世家大族,但绝不是门阀政治。从此,这些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只停留在社会、文化上,而对于政治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可以故作高傲,以此来抬高身价。以上便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而得到的收获,以及简单的做了一下粗略的梳理。其实这本书里关于人物家世、历史背景、政治局面的考究,及论证还有很多,都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其论证之严密,立场之客观,行文之简洁,说明之清晰,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进而对于其背后的那位作者高山仰止!所谓 “观其书,听其言,想其人”,正是如此。下一步《秦汉魏晋史探微​》的阅读,再接再厉!2021 年 8 月 15 日读毕所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东晋门阀政治》出版于 1989 年,深受历史学爱好者的喜爱。这是田余庆先生全面阐述门阀政治始末的重要著作,既是考据充分的历史学学术著作,也是浅显易懂的科普读本。这本书从东晋建国的背景讲起,一直到门阀政治走向衰落,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细致的叙述,但也不乏让人醍醐灌顶的新颖观点。另外,作者的文笔高妙、逻辑严谨,把东晋的门阀政治现象像讲故事一样分析得详细、生动,让读者深陷其中,仿佛自己也跟着作者回到了东晋时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晋门阀政治》是一本关于东晋政治史的专著。作者抽丝剥茧般分析了东晋一朝门阀士族的兴衰更替,结合士族文化、政治力量、军力部署、地理形势、经济基础及民族冲突,揭示了东晋门阀政治的阶段性特征,即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  《东晋门阀政治》遍引史书,考证详尽,剖析入微,不愧为南北朝政治史的大师之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门阀政治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旧时王谢堂前燕

                                      谁曾想一本书的阅读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在刘勃老师第一季国学课讲 “世说新语” 时被种草,心动之余展卷来读,奈何学力有限,读了不到十分之一,便搁下了。好在那之后用了近三个月坚持读完了 “世说新语”,也算是对魏晋风度有了浮光掠影的体认。九月份开始,以温故为名,重新读了 “王阳明・一切心法” 和 “明朝那些事儿”,不经意间重新阅读田余庆老师这部大作,蓦然觉得有所长进,少了些许凝滞,也自然多了不少通透,其文笔之精妙,学识之谨严,令人赞叹不已。一言以蔽之,东晋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变态形式,这便是田老师的确论,掩卷深思,诚如刘勃老师所言,确实是经典之作,值得回味再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纷争,一浪高过一浪,平息有待时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国衣冠、风流人物而获得历史地位,才有门阀政治及其演化的历史发生。但是不论在北方或在南方出现的这些事情,都不过是历史的表面现象。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士族或次等士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它们也统统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这些才是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而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又要通过历史现象的纷纭变化才能完成,才能显现。这就是本书的最终结论。这种结论,仅从东晋百年历史还难看得清楚。只有当沙石澄清,尘埃落定的隋唐时期到来,我们放眼南北,后顾前瞻,才能把握这一历史进程的脉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殚精竭虑的杰作

                                          田余庆先生的名作!相见恨晚,值得一读,名家名作,名不虚传!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