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0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磨难人最厉害的莫如不知和不定

    每日一书:《傅雷家书》。本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因事而写,有感而发。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傅雷夫妇骨灰安葬家乡上海浦东,墓碑正面镌刻傅雷家书名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墓碑背面镌刻墓主人的生平简介,全文如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浦东人氏。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投身文学翻译,卓然成家。赤子之心,刚正不阿。“文革” 中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悲怆离世。朱梅馥,上海浦东人氏。早年毕业于晏摩氏教会女校。一九三二年与傅雷结为伉俪,相濡以沫三十四载。宽厚仁义,贤良淑德,与傅雷生则相伴,死亦相随。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 “忘恩负义” 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 “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你的批评精神越来越强,没有被人捧得 “忘其所以”,我真快活!你说的脑与心的话,尤其使我安慰。你有这样的了解,才显出你真正的进步。一到波兰,遇到一个如此严格、冷静、着重小节和分析曲体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 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 perfect [完美,十全十美] 的一天,人生也没有 perfect 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赤子孤独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 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 —— 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也正和傅雷的对待其他一切一般,可看出傅雷是怎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与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羡慕这样父子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六大人生启发,让你茅塞顿开

            01 不吝啬对父母的爱傅聪长时间不写信,傅雷便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让他夫妇有种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的感觉。父母对子女的牵挂,远远大于子女对父母所花费的精力。拥有浓烈的父爱母爱时,不知道珍惜。等失去后才骤然醒悟,曾今的自己,都错过了什么。我对妈妈的耐心就不够,因为我说的她听不懂,她又喜欢问,这让我很烦。有时候,我心里是内疚的,她是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呀,我怎么对她不如外人温柔呢?想想几十年后,她真的走了,为我遮风挡雨,为我唠叨的人走了,我心里是无法承受的。我总想着我们还有很久很久,其实,就算她 100 岁,也过了一半多啊,未来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少!想到这里,我的心钝痛了一下。02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关于学习,根基不打好,一切都筑在沙上,永久爬不上去。我自己就有贪多嚼不烂的毛病,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结果样样费钱费心,样样都不精通。我应该再三思量,把自己的方向确定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别想翻筋斗云,否则,你自己会把自己搞翻。03 差者会平均强者的优势安德烈・莫洛阿说过:夫妇之间往往是智力较差,意志较弱的一个把较高较强的一个往下拉,很少较高较强的一个能把较差较弱的对方往上提。因此,夫妻之间,还是在同等水平上的结合会更容易幸福。又或者说,要想一辈子幸福,双方都要同时进步。否则,被落下的,差距越来越大的那个人,会赶不上对方的脚步。即使优秀的对一方想要拉你,也拉不动。04 真挚诚恳的朋友难得傅雷夫妇一生中能交往的朋友,没有一个不是忠诚老实,处处帮助他们的。而现在,密友难得。我自己是一颗热血沸腾的心,经常被人弄得瓦凉瓦凉,凉进骨子里。我现在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理不直气也壮地处事?因此,碰到靠谱的朋友,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好的朋友会对你的一生都有增益。05 想想宇宙,就不那么计较了遇到挫折时,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我们经常拘泥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让自己痛苦不堪,其实,这些真的不算事儿。在宇宙里,地球都不知道排行老几呢!一个人与灰鼠尘土,也没什么两样!些许小事就要死要活、咋咋乎乎、得不偿失。还是要心胸旷阔、大气量、自得其乐。06 做事有回响有交代我与人搭档时,同组的人经常玩失踪,不知道他要做的事做了还是没做,进而导致我的后续工作无法开展,让人头疼不已。自动将事情的进展情况对接给需要知道的人,让大家根据实时变化的节奏调整步伐是最基本的合作态度。而做事顾头不顾尾,缺了胳膊少了腿的事例告诉我们,事事有回响的重要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傅雷夫妇骨灰安葬家乡上海浦东,墓碑正面镌刻傅雷家书名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墓碑背面镌刻墓主人的生平简介,全文如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浦东人氏。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投身文学翻译,卓然成家。赤子之心,刚正不阿。“文革” 中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悲怆离世。朱梅馥,上海浦东人氏。早年毕业于晏摩氏教会女校。一九三二年与傅雷结为伉俪,相濡以沫三十四载,相夫教子。宽厚仁义,贤良淑德,与傅雷生则相伴,死亦相随。母亲俯视父亲给孩子写信(一九六二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书抵万金

                傅雷家书打开了我对于写信的新视野,虽然身处在不同时代,无法感同身受环境困难带来的艰辛,但我依然能够从家书中领略作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并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坦诚,中国式家庭情感关系都是停留在心里,止于言语,几乎没有直面的表达对孩子、对父母或是对亲人的爱和情感,都是靠大家去领悟,而亲人间因不能言说的情感矛盾所引发的冲突更是让人唏嘘。而傅雷在家书中那样真诚直接的表达爱和教导,是非常难得且珍贵。并且,能从书信中看到亲子的沟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用爱去承接了世界、社会已经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苦难,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 “念想”,没有这份念想,人生的意义就稀疏到细不可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枉为人父

                  我说真的,付雷家书我听到几篇就听不下去了,但听说是经典就勉强听完,但随时学习越来越多,琢磨的就越多,现在想想,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塑造成一个好父亲的形象?还好意思写家书!我不管他是多么爱国,有多么大的情怀,说的多么天花乱坠!这都是纸上谈兵,他的家书恰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作为父亲,从来没有与孩子共情过!从未有!他强加在孩子身上的都不是孩子想要的,他只是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执念!家暴妻子与孩子算什么好父亲?更算不上一个好丈夫!家书里的忏悔只不过是为了在文字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知错能改的父亲。但事实上,他做过那么多错事,他就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资格去教育他的孩子!临到最后面对这样的一个父亲谁还愿意回来?能对自己的童年阴影躲多远就躲多远!结果作为父亲就说自己儿子是叛徒?可笑!!哪个孩子愿意一想到这些家书就令我感到恶心,我都无法从我的课程中移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家庭教育的典范丨两代人精神交流实录

                    你好啊,我是大大人生中无意间拿起一本书或许就会改变我们之后的整个人生这是大大在 2021 阅读分享的第 190 本书书名:《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类别:文学本书主要收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间的书信,我们可以通过傅雷书信了解傅雷 “如何做人、如何做艺术家、如何对待生活” 三个方面的艺术思想、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本书的精髓和意义在于,我们能够通过傅雷先生对下一代的人格教育、艺术教育和生活教育中,启迪我们的艺术修养、精神境界和生活智慧,进阶我们的思想和格局。如何做人?1 要保持真诚,拓宽自己的境界和格局,要能放下虚荣,正视自己,了解别人,对艺术真理的追求要永保赤子之心 2 要平静对待人生的挫折和苦闷;分清楚小我和大我的苦闷,从小我的苦闷中解脱出来,平静对待人生的起落浮沉如何做艺术家?傅雷提供了重要的公式:艺术修养 = 艺术鉴赏 + 艺术表现艺术鉴赏:重在一个 “通” 字;不局限、不迂腐,才能培养格局、眼界和心胸。艺术鉴赏处理一个 “领悟力” 的问题,只有悟到了艺术的境界,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艺术表现。艺术表现:重在一个 “化” 字,技巧只是表现手段,重要的是与艺术作品合一。艺术表现处理的是 “艺术性” 的问题,只有达到理性与感情的平衡,艺术作品才能传达人心。概括来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同时具备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鉴赏贵在通,艺术表现贵在化。而蕞好的艺术是既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又能让人体会到理性的节制。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不要秉持恋爱至上的观念,无论爱得多热烈,都不要忘记忠诚于学问、艺术和真理永远在爱情之上。恋爱或者婚姻的双方,不应该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全世界,而是要意识到人格的独立和扩大的世界观。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事业和学识上,这样才能找到彼此共同的乐趣,才能维系长久和稳定的感情关系。终身伴侣蕞重要考察三样内容: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胸襟的开阔;其他方面都可以慢慢培养。婚恋双方的相处,蕞重要的是有共同的理想和看法,正视自己和对方的不足,能够互相包容和忍让。我们只有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才能够更好地去享受人生。本次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读书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修行关注大大,娱乐过后也不忘读点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书必读之一

                      体现出父母子女之间真挚的爱。也只有而立之年能深刻体会到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傅雷家书

                        33. 傅雷家书。想起梁启超家书以及奈保尔家书,三个家族的子女教育,堪称时代楷模。傅雷教子有方,不过傅雷之死,无限惋惜。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如风中草芥,风吹叶落无声无息就没了。
                        如今再次阅读傅雷的家书,不得不佩服傅雷字里行间中的柔情与赤子之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润物细无声

                          看得比较慢的书籍,书中父母对子女拳拳之爱让人动容,对孩子做人、事业、情感、婚姻、生活的教导,亦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追求,话虽平常,甚至老生常谈,但句句都是从生活中磨出的道理,感谢傅雷家书陪伴的一段沉稳平和的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缘起:过年回家陪小妹写作业,被问到,“姐姐,你看过《傅雷家书》吗?是傅雷写给傅聪的,有付敏的吗?” 小妹的话勾起了久远的记忆,十几年前看《傅雷家书》的自己,父母对远在大洋彼岸儿子的殷切期盼和嘱咐,却记不得更多的细节。于是,翻开了《傅雷家书》,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间翻开了很多其他书,终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从扉页到底封,家书这个词承载了太多的深爱。从求学,到事业,延续到结婚后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儿子儿媳的关系。正是傅雷的博学让历时十几年的家书内容包罗万象。最后一封信,写于傅聪儿子凌霄两岁前的三个星期,而后夫妇二人饮恨而终。也许今天,书稿残存,照亮更多的人,才是对逝去生命最大的尊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子之间真挚情感,真是饱满,让人好羡慕,日常的关心,思念的流露,爱国的强调,热爱的一致,事业的督促,身体的嘱咐。对于热爱的事情可以有共同语言去沟通徜徉,这种感觉真美妙,让人神往。中国父母大多不善于情感的流露,尤其是父亲角色,而傅雷有着西方人的浪漫和真切的情感表达,对傅聪除了生活上的琐碎念叨,更有事业上的海上明灯,做人上的是非明辨,价值观上的匡正引导。不得不说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轨迹,起到的作用真是浓重一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年人的难

                                傅雷的名字,我听过太多次,女儿书架上有两本《傅雷家书》,版本和出版社不同,都是按学校要求买给女儿的,很惭愧,我却从没读过,直到前天要跑郑开马拉松,来回坐地铁、大巴要三个多小时,长看手机眼晕,带本书翻,可以打发时间,不至于无聊,就随手拿了一本,放包里,也不重,路上抽空粗略翻了一遍。傅聪被认为是钢琴家,而傅雷,是能跻身文学大师行列的人,傅聪的成就,远超常人,却远比不上他父亲。傅雷、傅聪、傅敏,被认为是教育成功的典范,毕竟,在现实里,两代会都优秀,这已难能可贵,像历史上苏轼一样超过父亲苏洵,毕竟更少。可这只是纸面,对傅雷来说,傅聪从小到大,傅雷倾注过无限心血,傅聪却并不让他省心。离家出走、自负、把父亲重金聘请的钢琴老师气走,甚至在婚后,不听傅雷劝告,加入英国籍,让父母陷入漩涡,被红卫兵抄家、殴打、罚跪,直至不堪凌辱双双自杀。当然,如果傅聪不加入英国籍,以当时的环境,所处的年代,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风暴很漫长,风暴里有无法忍受的折磨与摧残,傅雷还是很难躲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本教子书,如果有子女,成年人必须面对如何养育的难题。养,相对容易,育却难,要机缘,人知道苏洵、苏轼、苏辙,苏轼更是大名鼎鼎,可苏轼的儿子是谁?却少有人知。原因也简单,苏轼比他父亲苏洵成就大,而苏轼的儿子,成就却远不比苏轼,教育难,传承更难,否则不会有 “富不过三代” 的说法。我读完以后,第一个感受是后悔,后悔自己读得太晚,第二个感受是可以拿来教育自己,解决成年人的难题。欲望如火,侵掠不已,不时被欲望折磨,浪费时间又太可惜,总得想办法解决,生活由大大小小的琐碎构成,如何减除一些痛苦与烦恼,这是成年人必须面对的。《傅雷家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工薪族,如何储蓄、如何花费、如何理财、如何平衡?傅雷说得很明白:约制自己的欲望,量入为出,生活有条理,收支相抵而略有剩余。有物质享受而不受物质奴役。解决过温饱,怎么办?这又涉及到做人的根本,要学做人,也要学做事。做人要有品德,做事要有学识。人,活在世间,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被满足,成年人,如何面对欲望?如何摆脱欲望的折磨?傅雷也给出了参考,一个最难也最简单的办法:有追求。问题又来了:追求什么?如何追求?如何在生活的琐碎里,去感悟到美?傅雷更多谈到追求艺术,在艺术上摸索、进展、困难、感受、体验,一点一点修炼,在过程里感悟美,追寻美,提升对对美的感知。音乐、绘画、文学和翻译,这些,都是傅雷擅长的。他有他的认识,他有他的讲解,连同如何穿衣戴帽,如何和妻子相处、职业如何发展,如何花费,信件邮资如何付、如何转交,傅雷都事无巨细毫无保留甚至苦口婆心地讲给儿子,一个老父亲能做到的,他尽其所能。《傅雷家书》可以看作艺术鉴赏指南,也可以看作一个资深保姆的生活技巧大全,有原则,有优雅,有细致,有认真,有琐碎,甚至傅雷离世的方式,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让我想起弘一法师,虽属无奈,却一样将后事交待得明明白白,尽量不给人添麻烦。成年人的难,在于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而《傅雷家书》可以提供的,是一种参考,在难里,活出自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你一个温暖有力的拥抱

                                  它给了不同生命阶段、不同境遇的人们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拥抱。信中的爱国情怀、艺术思想的碰撞以及父母对游子的敦敦教诲都让人敬佩和感动。不光推荐青少年阅读,家长朋友们也值得一读再读,而且随着生命阅历的增加,对书中的内容感触就越深。哪怕是一句鸡毛蒜皮的唠叨就会让人泪流满面。在书中 1954 年 8 月 16 日晚的一封信中,父亲傅雷叮嘱儿子傅聪:“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双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还没看完,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从我小时候记事起,老妈就不厌其烦地在耳边唠叨:腰背挺直,大大方方的... 给王阿姨打招呼,向李叔问好,去张奶奶家串串门...。" 就算是我已经长大成人并工作多年,每次回老家,老妈还是在身边时时叮嘱,不过声音压低了些,还不时捅我的胳膊,给我暗示。我烦了:我都这么大了,知道要问叔叔阿姨好的!以后不用讲了。老妈笑嘻嘻地不好意思,可就是不改,下次还是老样子。养儿方知父母恩。等我有了娃,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讨厌的唠叨我竟然脱口而出,我变成了老妈的样子,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的娃。也更深刻地理解老妈的良苦用心,从此幸福地接受老妈的指令和安排。现在娃的个头已超过她的身高,我也多了皱纹和白发。但只要一回到老妈身边,那重复了几十年的几句话又继续年轮般地滚动着,我依然是老妈懂事讲礼貌的乖孩子,问七大姑八大姨好,问左邻右舍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傅家书信

                                    父母的言行深深的影响了孩子,看了傅老师写的信,我才知道在积贫积弱的祖国存在这样一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存在着在精神上拥抱你的相思之情。无论时间的长河如何流逝,更古不变的父母的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父母乃导师

                                      读《傅雷家书》让我想到当年高三时期每周父亲寄给我的家信中用那及其朴实的文字对我的鼓励和教育。这本书值得所有为人父母的我们好好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傅雷先生用半生时光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这本书放在书架了很久了,一直没有阅读,总是不停的看更 “有用” 的书,当生活的节奏忽然被打乱,心灵深处一种干涸和枯竭感,于是翻开了这本书,在医院的陪护床上静静的读完。上个月父亲被查出阿尔莫兹海默症,五一回家时看着父亲苍老的脸庞,失神的眼珠,竟然想不起来他年轻时的样子,数次隐藏在角落落泪。堂妹们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朴实的语言,生病的父亲总是一不小心红了眼圈,父亲的眼泪很罕见,这些年里只有在母亲提到过世的兄长时,父亲会偷偷的擦擦眼角。前几天妻子查出甲状腺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闻 “癌” 色变吧,从手术室推到病房,岳父眼圈红了不知几次。中国传统式父亲大抵都是如此吧,沉默寡言,无声无息地背着一个家庭走过一生。不知也不会表达情感,尤其是对孩子。内心脆弱敏感的一面深深的压制在某一个角落里,在一个无法抑制的场景里,汹涌而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读完《傅雷家书》内心感慨颇多,傅雷先生与孩子在外人看来就是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而这些书信又让我看到更复杂的一面,这篇读后感不涉及艺术,只谈关系。傅雷先生幼年孤苦,四岁丧父,母亲失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的他身上,对他教育自然极其看重,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这种严苛也自然影响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教育方式。傅聪幼年受到的教育用严苛来形容真是一点不过分,傅聪练琴走神,傅雷一个盘子飞过去,划破了脸,这种教育方式在现在看来就是典型的 “狼爸”。年老之后,傅雷对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甚至到了忏悔的地步。当我们知道结果的时候,归因总是很容易,一个孩子成功了,可以归因于幼年严苛的管教,一个孩子犯罪了,同样可以归因于此。但结果往往是无数因素共同导致的,有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上面这段话并不代表我同意傅雷的教育方法,但如果要培养一流的、顶级的人才,幼年严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你有许多顶级专家朋友,可以在孩子 6 岁时候告诉你,你家孩子的天赋所在。同样得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对孩子的心理辅导能力,才能培养出来傅聪、朗朗这样顶级的音乐家。对傅聪来说,傅雷有多重身份:严苛的父亲、文化课老师、生活教练、知心好友、艺术导师、艺术对手、音乐学生、心理咨询师等等。在多封信中都提醒傅聪注意 “心理卫生”“心理健康” 并且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有五封信中都提到 “镜子” 这个词。“孩子,你说过我们的信对你有如一面镜子,其实你的信对我们也是一面镜子。有些地方你我二人太相像了,有些话就像是我自己说的。” 父子互为镜子,而 “当镜子” 是一个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技术和操作,如实的反应,客观的呈现,不做评判。心理咨询伦理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不能有多重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多重关系会影响客观性、中立性、加入太多的个人情感,不了避免的卷入。傅聪考虑去波兰转往苏联留学时,父亲的做法是列出两种选择的对比,提炼出关键问题让他思考。对于艺术,我是不懂的,但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值得每一个父母学习。《园丁与木匠》讲明白一个道理,好父母要当园丁不要当木匠,而在《傅雷家书》中,有四封信傅先生都自称 “园丁” ——“你那股热情和正义感不知不觉洋溢于字里行间,教我看了安慰、兴奋…… 有些段落好像是我十几年来和你说的话的回声…… 你没有辜负园丁!” 傅先生已实践的教育思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关于育儿方面,有一点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傅聪的女儿出生后,傅雷特意讲了对孙女的教育要求。——“耐得住寂寞是人生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要自幼训练的!疼孩子固然要紧,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两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儿都要痛苦的。” 我想傅先生文中的 “耐得住寂寞” 指的是自控力、忍受孤独的能力。3 岁之前是潜意识的形成期,孩子越开心、越自由,受到的照顾越体贴,安全感就会越强,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自控力的形成期是 2.5 岁 - 4.5 岁之间,男孩略晚一些。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讲的,孩子 3 岁之后要学会克制任性。当然受制于时代以及自己本身的经历,甚至于傅聪的成功让他有了错误的归因。这些都不可避免,但这种科学性的错误确实应该引起读者的重视,否则就像所谓的 “哭声免疫法” 一样变成流行,那就真是罪过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讨论男人辛苦还是女人辛苦这个话题,特别是父亲这个角色受到了许多指责,自媒体动不动就贩卖孩子缺乏父亲的陪伴会怎么样之类的焦虑。诚然社会竞争压力加剧,教育内卷,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承担了更多的。扮演好一个社会角色已属不易,更何况那么多角色要求和期待。经历过时光沉淀的经典书一定要读,更何况市面上教男人怎么做一个好爸爸的书就更少了。推荐每一位父亲都认真读一读《傅雷家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听了傅雷家书感触最深的就是很意外,和以往中国的父子关系不同,不只是长辈与晚辈的理解和尊敬,而是像朋友、知己一样将自己在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孩子,有严厉的教诲,比如在国外不要丢了自己是中国人的骨气,有和蔼的叮嘱,细微到金钱的管理和感情的相处,只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