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5 读完的第一本书,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听着外面时断时续的鞭炮声,感受愈加浓郁的年味,跟随作者追花逐蜜,一路颠沛流离,最终回到平凡的日常。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游历,一次次紧张疲惫的转场,借由作者的笔下真切感受到了各种惊、喜、愁、怅;看到游牧般的蜂农如何在野外跟随蜜蜂生存,酿造彼此辛苦又甜蜜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养蜂人的背后

      原来职业养蜂人是这样的,是追着花的走的,长见识了(25.9.8)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去有花的地方,去过具体的日子

        作者文笔很接地气,又不乏幽默。大概是非虚构散文,读起来很真实的生活感。陈慧女士短暂地逃离了原来的生活跟随蜂农刘大哥夫妇去到有花的地方,从浙江慈溪出发,跨越江苏东台、山东徂徕山、辽宁大连,历时 4 个月、辗转 3000 多公里,追逐油菜花、洋槐花、荆条花等花期,体验养蜂人的迁徙生活。旅途中详细记载蜂农追花千里、一路风餐露宿、移虫取琼浆的劳作艰辛,真是 “谁知瓶中蜜,滴滴凝辛苦”,也描绘了三千里不同的人间烟火和风土人情,刻画了蜂农夫妇追花千里,风雨同舟的情谊。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朴实善良的王大爷,爱妻爱子女,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即使被坏蜂农骗,也没有一概抹煞所有蜂农,​“这天底下那么多的人,不可能个个一样吧。有孬的,也有不孬的呀”。短暂的花期已过,追花的路途终将结束。这 4 个月的出走是一场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出走”,短暂地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又重返菜市场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短短的 11W 字,也让我短暂逃离了日常生活,仿佛也去到了有花的地方,看自由的风景,过具体而接地气的日子。PS:我被安利了!四眼铁包金 - 小安真是太可爱了,帅气的狗子,性格温和(呆呆的哈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艰辛追花路

          以前只知道养蜂人是不断迁徙的,真不知道他们养蜂过程中要吃这么多苦,陈慧和新疆的李颖一样,是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率性出发,如花绽放

            “人常常寄望远方,并非就向往别样的长久生活,只是想借助这日日相见的浮生中偷得的有限自由,衍生出非凡的勇气,重新扑腾在庸常的柴米油盐里,而已。” 作者结尾写到。读陈慧的书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李娟的文字,一南一北的两位女作家,一个与蜂农一路北上,追花寻蜜,一个随牧民深入草原荒漠,逐水草而居。虽然采蜜与放牧看似差异很大,但一样的靠天吃饭,风餐露宿,劳作的艰苦似又没啥区别。2023 年,45 岁的陈慧决定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短暂抽离出来,她跟着蜂农刘大哥、新丽姐夫妻俩,从浙江出发,历时四个月,跨越 3000 多公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追花之旅。一路上除了蜂农,接触最多的就属货车司机,每次转场都离不开他们,最后一次从辽西返回浙江慈溪,全程 1800 多公里,由于车上装的是蜜蜂,白天不敢随便停车休息,一口气跑了 20 几个小时,为了消减司机的困意,陈慧和新丽姐心照不宣地和司机大哥拉起了家常,聊师傅的家庭孩子。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那年去温州考察的事,那次接我们去温州的大哥,上一日刚参加完一个年会,应酬到凌晨,白天又带我们巡店,傍晚再送我们去温州,我和同行的同事也是心照不宣轮流和他聊天,生怕他睡着。我们谈着谈着也说到了他的老婆孩子,看来每个人的心里总有几个牵挂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养蜂人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阅读初始,我脑海中便不自觉把这本书和李娟的《冬牧场》联系到了一起,因为他们是那么的相似,陈慧追花,李娟追草。陈慧跟随蜂群,李娟跟随羊群。无论是蜂农还是哈萨克的游牧民族,都要经历颠沛流离的转场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蜂群和羊群的生命延续。生活不易,生活也有甜蜜。无论追花或是追草,我想最终都是为了追幸福,而这幸福,追过的人自有评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哇,用中午和晚自习回来的间隙看完了,朴实的记录,给平凡生活增添一点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部关于养蜂人颠沛生活的书,虽然又苦又累,条件简陋,环境恶劣,但是一想到他们是追花人,带着小蜜蜂去有花的地方,就倍感浪漫! 常常是最回归自然的地方最能治愈人!纵是物质条件异常艰苦,可精神上从来没有过这样放松!人这一辈子总要远行一次,就想把所有的不如意扔在远方,再到大自然中冲一次电,回来继续苟且的生活!在限制自由的浮生中,可能我们真的没有机会去远行,那就看看这本书,就当自己走过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有趣 ,有温情,朴实的文字蕴含着一些人生的道理,很有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流浪双蛛

                        李娟的阿勒泰,陈慧的菜场蜂场,一北一南两个女单身。一个帐篷极寒,一个帐篷极热。跟着她们去流浪,每晚睡前的小开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去有花的地方》我有一次被书名给 “骗” 了。本来是想着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到头来原来是追着蜜蜂去采花。一头又一头的包,还有因为资源的争夺带来的诸事不便。也许这里有很多的花,也有很多的财富,不过更应该有的生活。浓浓的烟火气,有老夫妻的相濡以沫,有为了写作而随养蜂人四海漂泊的作家,也有一些世俗的精打细算,还有那个倒霉的狗,一头一头的包。蜜是甜的,所以一切都有了糖的味道,蜜蜂是不分好人坏人的,只要您可以遵循它的习惯,它就会报答您很多很多的甜蜜。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在花开的地方的人们应得的甜蜜。生活的艰辛,在缺水,在蜜贱,在人多,在天公不作美。可是漫山的野花开了,不也是最美的时刻吗?就想象着自己就是一只小蜜蜂,等在花丛中,微风拂面,太阳不燥,辛勤的创建自己的家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略显平淡,但也见识到了蜂农的日常,辛苦和无常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