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去有花的地方,去过具体的日子
作者文笔很接地气,又不乏幽默。大概是非虚构散文,读起来很真实的生活感。陈慧女士短暂地逃离了原来的生活跟随蜂农刘大哥夫妇去到有花的地方,从浙江慈溪出发,跨越江苏东台、山东徂徕山、辽宁大连,历时 4 个月、辗转 3000 多公里,追逐油菜花、洋槐花、荆条花等花期,体验养蜂人的迁徙生活。旅途中详细记载蜂农追花千里、一路风餐露宿、移虫取琼浆的劳作艰辛,真是 “谁知瓶中蜜,滴滴凝辛苦”,也描绘了三千里不同的人间烟火和风土人情,刻画了蜂农夫妇追花千里,风雨同舟的情谊。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朴实善良的王大爷,爱妻爱子女,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即使被坏蜂农骗,也没有一概抹煞所有蜂农,“这天底下那么多的人,不可能个个一样吧。有孬的,也有不孬的呀”。短暂的花期已过,追花的路途终将结束。这 4 个月的出走是一场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出走”,短暂地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又重返菜市场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短短的 11W 字,也让我短暂逃离了日常生活,仿佛也去到了有花的地方,看自由的风景,过具体而接地气的日子。PS:我被安利了!四眼铁包金 - 小安真是太可爱了,帅气的狗子,性格温和(呆呆的哈哈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率性出发,如花绽放“人常常寄望远方,并非就向往别样的长久生活,只是想借助这日日相见的浮生中偷得的有限自由,衍生出非凡的勇气,重新扑腾在庸常的柴米油盐里,而已。” 作者结尾写到。读陈慧的书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李娟的文字,一南一北的两位女作家,一个与蜂农一路北上,追花寻蜜,一个随牧民深入草原荒漠,逐水草而居。虽然采蜜与放牧看似差异很大,但一样的靠天吃饭,风餐露宿,劳作的艰苦似又没啥区别。2023 年,45 岁的陈慧决定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短暂抽离出来,她跟着蜂农刘大哥、新丽姐夫妻俩,从浙江出发,历时四个月,跨越 3000 多公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追花之旅。一路上除了蜂农,接触最多的就属货车司机,每次转场都离不开他们,最后一次从辽西返回浙江慈溪,全程 1800 多公里,由于车上装的是蜜蜂,白天不敢随便停车休息,一口气跑了 20 几个小时,为了消减司机的困意,陈慧和新丽姐心照不宣地和司机大哥拉起了家常,聊师傅的家庭孩子。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那年去温州考察的事,那次接我们去温州的大哥,上一日刚参加完一个年会,应酬到凌晨,白天又带我们巡店,傍晚再送我们去温州,我和同行的同事也是心照不宣轮流和他聊天,生怕他睡着。我们谈着谈着也说到了他的老婆孩子,看来每个人的心里总有几个牵挂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去有花的地方》我有一次被书名给 “骗” 了。本来是想着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到头来原来是追着蜜蜂去采花。一头又一头的包,还有因为资源的争夺带来的诸事不便。也许这里有很多的花,也有很多的财富,不过更应该有的生活。浓浓的烟火气,有老夫妻的相濡以沫,有为了写作而随养蜂人四海漂泊的作家,也有一些世俗的精打细算,还有那个倒霉的狗,一头一头的包。蜜是甜的,所以一切都有了糖的味道,蜜蜂是不分好人坏人的,只要您可以遵循它的习惯,它就会报答您很多很多的甜蜜。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在花开的地方的人们应得的甜蜜。生活的艰辛,在缺水,在蜜贱,在人多,在天公不作美。可是漫山的野花开了,不也是最美的时刻吗?就想象着自己就是一只小蜜蜂,等在花丛中,微风拂面,太阳不燥,辛勤的创建自己的家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