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百年基业的兴盛与坍塌
本书作者从康熙的 “千古一帝” 名号切入,却毫不避讳地揭开他开疆拓土的代价:对准噶尔的战争持续三代人,清军用火器与铁骑踏平西北,换来的是 “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 的荒凉。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版图扩张,背后是瘟疫、迁徙和无数湮灭的游牧部族。这样的笔触让人想起书里反复强调的观点:盛世的光环下,往往在裂缝中藏着黑暗。雍正的部分尤其耐人寻味。作者用 “修补匠” 形容这位皇帝 —— 他推行摊丁入亩、废除贱籍,试图修补康熙留下的财政窟窿,却在整顿吏治时陷入越反越腐的怪圈。书里提到一个细节:乾隆继位时,国库看似充盈,实则依赖严苛的税收与底层民力的透支。这让人联想到嘉庆抄和珅家获 8 亿两白银的荒诞现实 —— 父辈的 “修补”,终究成了儿孙的烂摊子。最精彩的当属乾隆篇章。作者把 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比作 “东西方的错位相遇”:英国使臣带来的地球仪被乾隆当作玩具,热气球驾驶员在行宫外苦等数月,最终带着未拆封的科技礼物悻悻而归。书中特别提到,当乾隆陶醉于 “十全武功” 时,东南沿海的鸦片走私量正以每年千箱的速度激增,白银外流的闸门早已松动。这种盛世与危机并存的叙事,像极了《嘉庆十八年》里描述的 “镀金牢笼”—— 辉煌的表象下,腐烂从根基蔓延。书中还穿插着许多有意思的对照:比如康熙南巡时地方官借钱迎驾的闹剧,与当下某些面子工程的荒唐如出一辙;再比如雍正批阅奏折时写下的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被作者调侃为 “最早的帝王表情包”。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解读,让三百年前的权谋争斗突然有了熟悉的温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