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帖漫画《兰亭序》,一卷东晋兴衰史
王羲之出生名门望族,一生历经了家族兴衰和战乱。《兰亭序》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的感慨。他从小研习书法,悟性颇高。十三岁,他随长辈去拜见德高望重的周顗,获周顗亲赠象征尊贵的第一块牛心炙,一宴成名。青年时,遇太尉郗鑒派人上门选婿,别的王家子弟都精心表现,唯独王羲之肚皮半露,躺着东厢床上大嚼胡饼,其放荡不羁的姿态反而被一举相中,🈶了东床快婿的佳话。后与妻子琴瑟和鸣,所生儿子亦俱名扬天下。王羲之一生都不愿为官,一心想离开权力斗争的漩涡,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在写完《兰亭序》不久,他便辞官,或游历江浙山水,或不远千里跑去采药,或与友泛舟江上共饮。他的恣意和才情,引得唐太宗为之折腰,作为他的头号粉丝,把他誉为 “书圣”,赞其作品尽善尽美。据说这位粉丝死后亦抱《兰亭序》入棺,可见是真爱。在历史现实中,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是一个追求内心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时代。与前代相比,魏晋时期的人们冲破了经学的束缚,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肯定人和自然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折射出魏晋的风貌。此书短小精悍,才六十多页,不消十分钟即可看完;此书构思独特,以水划入王羲之的生平,荡开了千年的痕迹,如涟漪遶当年。@乐趣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忙碌之余,别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诗会,茂林修竹,流觞曲水,成就了《兰亭集序》这部无法超越的作品,实乃文学和艺术史上的奇观。如今的郊游,有着太多功利性的目的 —— 拍照,打卡,发送朋友圈,我们很难体会到那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那天,一群青年才俊,沐浴在春风之中,陶醉于杯酒之中,畅谈理想和感悟,是一种怎样的浪漫。心向往之啊。如今的生活物质极大丰富,可我们未必比古人幸福。究其原因,还是不断膨胀的欲望和近于虚妄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注意力被太多刻意营造的东西牵绊住了,以至于没有生活在生活的细节里。幸福的感觉要有充实的体验支撑,所以忙碌之余,抬头看看广阔湛蓝的天空,低头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事物,舒展眼力,开阔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未必需要那些段子和视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兰亭序(绘本版)》【格式引文】吴菲,叶露盈 绘著.《兰亭序(绘本版)》中信出版集团.2020: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EH6oKAA7aAfqxOSC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353 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四十多人在会稽山阴(现浙江绍兴)的兰亭相聚。他们流觞曲水,纵情诗酒,并将聚会中所得的诗辑为《兰亭诗》。《兰亭序》是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它语言清新优美,书法更是被后世形容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又如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距离那次流觞曲水的集会已经过去了一千六百多年,《兰亭序》不但没有淹没在历史的江海之中,反而愈久弥坚,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纵观中华文化史,像《兰亭序》这样文书双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可谓独一无二。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2分钟复习一遍《兰亭集序》 - 015 / 202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被留堂要求背完才能回家的文章。奈何王先生古文词汇量巨大,背下来很是有难度。我承认王羲之的字确实好看,1600 多年前和朋友嗨皮聚会的日子很是轻快,只是到最后笔锋一转,还是感叹人生苦短。这次再读,一是感同身受他的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二是他把这篇当作小日记,记录下参与宴会的 41 人和心情,且预测后人如果看到此文也会有同样的情怀。而此文真的流传了一千多年。果然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高中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就会畅想千年前东晋永和九年那个被载入史册的平凡日子。本书能够从 “水” 的视角出发,用绘本的方式再现《兰亭集序》诞生的那一天和王羲之的人生故事真的令人惊喜,我也很喜欢这种国风的绘本。绘本里的这一段令我印象最深刻:“所有的伤心和愉快的记忆,都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散。在无限的时空里,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是沧浪大河中翻起的小小浪花。天地苍茫而立,悠悠流水从中而过,转眼世上又过千年。” 人生在世,当下一瞬短暂如青丝,转眼间我们都会回归自然,成为人类亿万祖先中的一员。而难得的是,正如《兰亭集序》中写的那样,“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视觉盛宴 美的不要不要的这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的绘本,目标是介绍 “天下第一行书”,并对《兰亭序》这篇文章进行通俗的解释。所以故事的前半段,是对兰亭雅集的场景描述,以对应《兰亭序》文章里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序》文章的后半段,都是抒发对生死的感慨,比较抽象,直白翻译的话小朋友不能理解,所以绘本中加入了王羲之回忆自己看似风光的一生,但仍会在深夜怀念早逝父亲的情节,以对应《兰亭序》文章里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 等句子。因为《兰亭序》整篇文章都透着魏晋浓浓的玄学意味,还有对自然的追求与对生死、时间的感慨,所以整个绘本以 “水” 为第一视角,讲述它虽然拥有无限生命,但仍会为这篇书法动容的故事,来说明人虽然生命有涯,但其实也拥有着抵御时间的力量。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水” 存于天地之间,是奔腾的惊涛骇浪,也是润物无声的绵绵细雨。绘本的第一段,既是在描绘水的各种形态,其实也是在映射王羲之书法的丰富性。而天地万物中,水最是潇洒恣意,也像极了率性自然的魏晋风度。同时,为了表达王羲之书法 “理隐而意厚” 的特点,我也在那段历史中插入了自己的想象,即王羲之在写帖时,其实回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就在他沉浸在回忆中起笔挥毫时,他与造化之灵 “水” 再度相遇,共同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参透了天地间个人的渺小,将自己融进了历史的沧浪大河之中,而水也有感于王羲之的人生,化为水墨,拥有了另一种永恒的生命,实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