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这本书我最深刻的两点:【新闻自由】总统和行政分支的无可匹敌的强大权力,唯一真正能够对这样强大的行政权力有所约束的是经过启蒙的、获得充分信息的公民大众,只有获得充分信息的持批评态度的大众意见,能够保护民主政府的价值体系。所以,警觉的、无所不晓的、自由的新闻界本身,对实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目的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一个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新闻界,才能揭露政府的欺瞒。” 新闻自由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制衡,同时也保障宪法中人民权利得以实现。【未来可期】美国的社会发展、政府能力的提升和制度的完善,都是相对自然缓慢的。美国归根结底是一个自然发展的社会,始终不是靠一个威权在强行操作社会。由人性本身弱点导致的社会问题,美国样样都有,很自然会暴露出来。如果政府的壮大走在制度转型之前,那么社会就失去了一个制度生长、政府生长、民间社会生长,三者同步生长和磨合的过程。由此看来,不管是美国的新闻自由,还是制度转型都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观国内,总有一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总想对中国 “拔苗助长”。好似婴儿一落地就可以自行行走。当然不是说中国的政府治理就没有问题,没有滞后,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个人口 14 亿的大国,不管是科技、医疗、军事、金融、环保、脱贫都取得不错成绩的今天,我是为我的祖国骄傲的。就像这本书最后一段话 “在这里,人们仍然有一种信念,他们相信,他们可能要走一段弯路,可能有一段倒退,可是任何威胁只能阻碍人们追求自由的道路,却不可能堵死它。也许今夜没有星辰,可是,他们相信,在云霭之上,依然有群星在太空闪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好的讲美国的系列我想,读完这四本书,对于美国为什么会成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肯定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美国走到今天显然不是一帆风顺,他也经历过殖民地的统治,经历过独立战争,经历过内战,经历过世纪审判,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的核心也就是宪法的精髓从来都不曾改变。美国的建国先贤们,他们肯定不会想到美国建国后会遇到这么多的挫折,他们只是相信,对自由的渴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和人的生存共存的。而社会管理概念不是从上层权力切入,而是从人的自然权利切入。于是乎,政府不一定就是天使集中的地方,更可能会是人性弱点的集合,所以政府是首先需要被制约。不得不佩服这种思想的伟大,更何况是在 200 年前的今天。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固然有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因素,但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美国的那种民主自由精神。也许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出国去看看总是好的,而且出国最好是去美国。无论他们是冲着美国的国际地位而去,是冲着美国的消费水平娱乐方式而去,还是冲着美国的自由而去,我想他们肯定都能体会什么是美国精神,什么是美国传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彗星划过夜空,但它并没有消逝四本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读完,这套书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而且重点是当中最美好的那部分。整套书印象深刻的是美式民主自由的实现和代价,以及分权制衡的实际操作和经典案例。很多东西在纯理论的角度说起来很轻松,放到实际场景,都是沉重的两难的选择。能够感觉到没有一个字在谈论中国,但其实句句都是在讨论中国。作者对生而为人的自然权利,人性人道的思考令人动容,他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当中,有很多小人物却充满着理想主义的人性光辉。林达讲故事的功力深厚,以平和睿智的口吻娓娓道来,读起来既轻松又深刻,非常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美国是一颗树【6 级,227k】在林达用三本书讲完了美国的宪法、行政(总统)、立法(国会)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最难的,也是最深刻的司法部分。之所以说司法是最难的部分,是因为它是一个 “原则”,是一个 “理想”,它代表了每一代人对立国精神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对 “公共利益” 的理解。因此,这本书注定要作为这套书的最后一本出现,因为没有前三本书的铺垫和例证,你很难明白这本书的精髓。简单来说,这本书解释了《宪法》是怎么来的,以及后人是如何维护和诠释宪法的。1787 年,美国已经打赢独立战争 4 年了,独立战争的功臣们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们回到各自的州,开始改造继承自英国的州政府。这 4 年,就像是对《乌合之众》最好的诠释,多数人暴政、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债违约、州与州之间的利益冲突层出不穷。终于这些曾经大陆会议的参与者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们被迫又坐到一起,希望解决这个新制度的内耗问题。这群立法者、实干家、理想主义者坐在一起,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 —— 我们需要一个比 “邦联” 强大的多的中央组织:联邦。而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 “联邦” 成为一个独裁政府,从而破坏《独立宣言》和独立战争好不容易争取而来的公民自由。美国的国父们带来了各州丰富的 “历史教训”,以古罗马元老院发展至今的民主制度作为雏形,从孟德斯鸠、卢梭的著作中获取灵感,小心翼翼地构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文宪法。制宪会议本身就充满了各种争执、辩论、妥协。这时候的美国无疑是幸运的,这 50 名受过民主教育的绅士们,在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的感召下,始终愿意理性讨论每一个问题,即使争得面红耳赤,也没有放弃通过辩论达成妥协。他们解决了 “三权分立” 的问题,赞同拥有一个总统,构建了国会的两院制,在大小州问题上达成了 “伟大的妥协”,甚至连最基础的 “投票权” 都详细讨论了很久。而这种理性的讨论为后世几百年的民主政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份吵了 4 个月吵出来的宪法自然是不完美的。比如先父们抵制政党,用简单多数来决定总统和副总统,而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选出来的总统和副总统经常代表了相反的利益群体。比如《宪法》第一版只提到了政府的结构,却没有提到公民的权利,这让政府有机会在宪法框架下侵犯公民权。再比如宪法漏洞允许行政分支绕过国会发动战争,直接导致了南北战争。而美国人也不是死脑筋,基于宪法自身的制度设计,他们可以对宪法本身进行改造(宪法修正案)。让整个制度可以缓慢地修补自己的漏洞,缓慢地跟上时代的变化。这本书的后半段讲回了第一本书中最具有争议的第一修正案 —— 言论自由法案。它以 1971 年五角大楼泄密案作为主线,以艾尔斯伯格、《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视角,表现了美国人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言论自由的。这场泄密案其实就是棱镜门事件的翻版,当面对政府关键机密被媒体泄露的时候,司法分支内部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究竟是维护宪法第一修正案给新闻的绝对自由,还是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而面对这种 “理想” 和 “现实” 的冲突,人们利用宪法提供的平台不断地讨论、抗辩、上诉,一点点将迷雾一样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可以解决和讨论的问题。最终在最高法院的 6:3 的比例下,新闻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这个比例很重要,它表明即使是《宪法》权利也不是绝对的,具体如何实现,需要就事论事。这次这种 “历史机密” 的泄密可能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新闻自由可能会获得保护。下次 “核弹文件” 的泄露会不会依然如此,则需要另一次广泛的讨论和另一个判例才可知。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其实是一个很奇葩也很幸运的国家。说它奇葩,是因为它凭借一份《独立宣言》,一套成文宪法,竟然自我进化、茁壮成长了 250 多年。说它幸运,是因为它的出现刚好赶在大航海时代 + 欧洲启蒙运动的时间点上,它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地理上也相对隔绝,先父们可以借鉴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从零打造一个理想国。而这样的机会可能不会再有。回到这套书本身。它描绘的美国就像一棵树,第一本书的《人权法案》其实是这棵树的整体轮廓和剪影,它用明确的线条告诉你美国长成什么样。第二本书的行政分支是这棵树的叶子,它是最表层的东西,是对每一个具体法条的实现。第三本书的立法分支是这棵树的主干,它用一条条法律和判例决定了行政的叶子怎么长。最后的司法分支是这棵树的根,没有《宪法》支撑的法条就像没有根的主干,是活不长久的。而一切的源头来自《独立宣言》这颗种子,它决定了这棵树的品种和高度,但它无法决定这棵树具体长成什么样。这棵树具体长成什么样取决于它的环境,环境的变化(新的社会问题)会先冲击它的叶子(行政),促使它的枝干发生缓慢改变(国会修改法条),而它的营养来源于它的根(宪法)。但纵使它的外貌再改变,它的品种(《独立宣言》)也不会变。这可能是我这一年来最喜欢的一套书了。我会把它推荐给所有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别被书名骗了,这本书可太棒了美国是建立在绅士精神上的民主国家,以前学历史确实有些片面,我们了解美国建国、南北战争、黑奴解放的背景和时间,但是我们不了解的是,在民智还未开启的近现代以前,美国建国靠的是理想主义情怀支撑着的美国国父们,这群精英阶层无论各自具体思想的分歧如何,但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建立一个民主为上,民众有自由投选、表达,负责统治的精英阶层权利必须被制衡,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司其职不得僭越的理想民主国家。或许是当年制定者不参杂个人利益,或许是出发点真正崇高,或许是碰巧总结出了最适用的国家统治方式,总之,美国和美国民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哪怕现代化一路高歌,哪怕民众开智后变得挑剔、千面,哪怕政治主义越来越繁多复杂,民主的灵魂依然坚守。书采用了信的形式,以写信的视角来讲诉一个个历史故事,书的后半部分用了很大篇幅来讲 “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这个案件简单来说就是:越战后期,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首的新闻业,意外获得了五角大楼越战相关秘密文件,决定在没有官方授权的情况下,发表文件内容,让民主知晓政府无谓的战争行为和在越战中的错误选择。这自然是会被国防部联合司法部起诉新闻集团的,于是案子最终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 6: 3 的裁决判新闻业胜诉,引用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的裁决意见书:“没有一个自由的、获得了充分信息的新闻界,就不可能有脱离蒙昧的人民。” 新闻业有权报道民众有权知道的一切信息,哪怕这些信息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可能泄漏国家机密。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首要目的是防止政府压制新闻界,约束信息流通。民众通过新闻业,监督精英阶层及政府,这一点是美国民主的本质。说回来,民主的形式有很多,绝对民主或者是崇尚民主也只是一种政治选择,不一定就是最优解,治病不止一种药,国家问题也不是一种病,是多种综合问题需要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所以只要适合中国,奏效,人民认可,没有明显的政治漏洞,那就是中国特色主义的发展方案。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吧,我还是无知地觉得,信息不能统一化,新闻和传媒不能只是政治工具,它需要回归一点权限到民众这边,一味地正确也不一定就长久正确。当然望中国越来越好,这可是我深爱的国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彗星与夜空看美国的第四本更像是一本历史书,一开始制宪会议还是比较有趣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新兴的政体如何在个人的威望与群体的理性中走出,成长。美国建国初期的精英政治氛围倒令人惊奇,而随着民选进程的推进也出现了诸如政客的职业,美国的历史是我们探讨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很好途径。当然本书后面又回到了美国新闻界与政府的斗争,与之前的氢弹一案也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本书虽然没有前几本感觉那么近,但故事性还是十分不错。最后,美国还记得华盛顿所说的不结盟吗?希望美国的立国精神能在历史中得到铭记与保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