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88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值得品读!💪🌼

    人的挫败感并不取决于境遇本身,而取决于境遇和自我期待之间的落差。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诗意地栖居者

      “人,诗意地栖居” 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被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引用,论述一切艺术作品本质上都是 “诗”,存在主义的 “存在” 是专属讨论 “人”,哲学自古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拥有语言,而语言又和理性联系在一起,所以 “人是理性的动物” 和说 “人是语言的动物” 一回事。海德格尔甚至主张,人不是语言的主人;相反,语言是人的主人,而伟大的诗人把 “存在” 带入澄明,人类各个文明的源头是诗歌。所以对唐诗的书,没有多余的话,去读去背诵就对了,从唐诗中体会诗人建造的世界。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技进步很快,人性进步很慢

        手捧此书,有幸与熊师共同领略唐诗之美。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现代人给自己压力越发之大,仿佛困在枷锁牢笼一般,人性不但进步缓慢,甚至于伴随物欲慢慢退化去,长此下去,与机器并无二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羡陶渊明先生生活之美,时至今日,越发遥远,不可想象。人间至味,沏壶茶,品首诗。诗歌最主要作用二,一是表达,二为感受。懂得表达美,欣赏美,此不是人生一大幸事?细品唐诗之美好,愿吾尽拾得人性之真善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会意江湖 有诗而美

          🌸山高路远行路难但古人却有登高的情怀,让我们一路向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也喜欢思慕篇章中那些相爱,却有种种限制不能自由去爱的书写。🌸 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千年后,我们仍然可以和古人遥遥相对,彼此意会。我懂你的忧愁和愤怒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延续至今。🌸 我们也有登高的豪迈也有思慕的心绪,更有退隐江湖的心情所有的诗歌,都随着熊逸老师的讲解慢慢灵动起来。🌸 诗歌背后的故事总是让人感叹,无论是待价而沽的仕途之路,或是不被理解的忧愤生活最后我们向往的,都是田园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

            【格式引文】熊逸著。跟熊逸一起读唐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EcToDlU7CaTAhLdL【唐诗为什么值得你花时间】我猜想,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大概率上,你小时候会被父母逼迫在众人面前背唐诗,比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之类;然后上小学、中学时会再学几首;如果念大学没进中文系,你跟唐诗的缘分基本就止步于此了。这样的人生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这么过的,不读更多的唐诗,既不影响职位的晋升,也不妨碍财富的积累。毕竟我们这个时代离唐朝已经一千多年了,为应付眼前迅速变化的社会,要学的新东西铺天盖地,压力和诱惑太多,而时间和闲趣太少,那古老的唐诗还值得花工夫去学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唐诗太容易碰触我们生命中最柔软的地方

              今天是第二次读熊逸老师的这本书。


              好像只有当我们特别高兴或者特别悲伤的时候,才更容易想起唐诗。用唐诗来抒发胸臆,用唐诗来鼓舞自己,穿越上千年的时空,我们与古代的那些文人骚客用文字的方式实现了连接。
              熊逸老师说:“我们会在某个时间特别钟爱某一首诗,也许不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那首诗发生的场景和千年之后的某个场景重合在一起,诗人用我们无力做出的表达唤起了我们深刻的共鸣。”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读唐诗,不必刻意等待快乐或者悲伤的巅峰情绪,哪怕日常翻一翻,都会洗涤情绪,让人短暂地忘却现实的困扰。
              这一本书,不要错过。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神不是我。

                今天想写的书评本不是这本,突然改了个主意,看到小朋友居然在车上背上了唐诗宋词。想起来,小时候记忆力杠杠的我,《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等自然都挨个背诵完啦,可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背的第一本书课外书就是《唐诗三百首》。可我还是不会写诗,也没成为传说中的诗童。时间没过多久,我又在放飞自我了。小时候,心中只有一个疑问 (像被门夹了),《唐诗三百首》到底是不是 300 首诗?《全是误会》 今天太阳可真大啊我举起手 太阳热情地转了一圈又一圈连声说你好可我举手只觉得这太阳太过刺眼试图将太阳光给挡住《全是你啊》 今天太阳可真大啊我举起手还没来得及放在眼前太阳以为我在和它打招呼更加热情了转了一圈又一圈我也忍不住举起手跟着挥舞趁着太阳眨眼不注意我急忙转身用纸巾抚摸那早已忍不住滴落的汗珠小手一握,收!唐诗宋词读过,但熊逸老师中间有一段深深戳我:最好的审美距离不但要 “远”,还要 “高”。即便没有出门旅行,只要登上你所在城市的制高点 —— 也许是一座山,也许是一栋高楼,你就和现实生活拉开了审美距离。在俯瞰的视角下,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得陌生了。我自然是不喜欢走回头路,也不喜欢走重复的路,可后来我发觉自己的逻辑错了,因为我还是平视这个世界,这条路,如果我换个摄像头的角度,去观察这条路,或许又有了不同的感觉。每位诗人都有他们的风格,我们学不来一样,加上熊逸老师给他们特别的爱,特别的描述,真心喜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唉😓柴米油盐酱醋与我真是无缘,但剩下的都是我心向往之的生活🤓尤爱诗酒花茶琴棋书是我向往的但还没有掌握的、精通的技能其余的任何一项都是人生之乐趣,生活之真谛诗词接触的最早文艺女青年,诚不我欺红白啤酒,我之最爱从小的熏陶,酒量还行芬芳的花儿,犹如岁月茶香四溢,是近两年的爱好喝茶这种事儿,我觉得得有时间和年龄的积淀,但品诗不用尤其是赏唐诗宋词失意有失意的意境得意有得意的张狂顺遂有顺遂的平和挫折有挫折的吐槽反正,每一种心境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共鸣或许,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吧!尤其是熊逸老师的文笔更增添了许多文化的气息很好很好好像看了读了就是我的了放置心中,时时惦念你懂的👉喝了点儿红酒的呓语这本书很好👍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熊逸领略别样的诗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基本脱胎于《得到》的课程《熊逸唐诗 50 讲》,如果你听课很认真,没必要再看一遍书了,不过我这个资深熊党代表还是买了纸书。 “独恨无人作郑笺”。白话文时代到来后,像熊逸这样品评唐诗的高手不多,既能入木三分,又能生动活泼,要是中学以上学历的人让我推荐唐诗读物,我首推《跟熊逸一起读唐诗》。 美中不足,熊老师虽然谙熟近体诗规则,但没具体介绍格律套路,后来的进阶课也没有,格律是唐诗音乐之美的源泉,不容忽视。大家可以找来《诗词格律》一起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熊师对诗歌深刻的个人见解,把我引入诗歌之后的诗人世界里,让我非常遗憾自己错过了诗歌这么多年。熊师写出了一个道理,让我最是震动,好像打破了我对诗歌认知的古老枷锁。这个道理是:诗歌中的意象和需要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地方,其实是让诗歌和我们产生了美的距离。如果诗歌太过口语化和浅显化,这种和现实生活产生差异的美感就不复存在了。最后,这本书当然是要再阅读一遍的,只读一遍感觉还没有尝到真正的滋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87 如果把唐诗比作秦岭

                        如果把唐诗比做秦岭,那么太白为主峰实至名归,与诗仙齐名的诗圣杜甫,当为西岳华山!终南七十二峪各有险峰,可以分给那些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们,白居易、王维、小李杜…… 秦岭是 “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唐诗之后再无盛唐,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道 “分水岭”。唐诗像浓香馥郁的高度酒,简洁的文字里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而后的文字,从宋词到元曲,从小说到白话文,文化一再下沉,诗意一再稀释,全盛的唐诗,已成为永远的丰碑。熊逸版的唐诗解读,可能是这个诗意寡淡的年代里,最可读的通俗版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里有风景,诗里有意境;诗里有故事,诗里有哲理;诗里有欢聚,诗里有离别;……,正如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样,一首诗,一千个人也可以有一千种解读,人不同,处境不同,心情不同,诗意不同,好好品读每一首诗,不辜负每一首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一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唐诗的读法。跟着熊逸读,能领略意会的极致,更有一种独特体验。 古人和今人,哪怕相隔几千年,情感却是相通的,发达了会狂喜、失意了会落寞、朋友相逢有美酒高歌、亲人离世一样痛不欲生。 我们觉得文言文隔阂,觉得唐诗的意境很难领略,既有文字上的不通,也有典故上的生疏,却绝无情感上的不懂。 在熊逸的书里,有生僻处的详尽讲解,有背景资料的娓娓道来,有古今相交的融会贯通,让我们细细体悟古人在相同情境和际遇下的情感抒发,哪还能不懂?哪还能不爱?哪还能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哪还能不多一些情感宣泄的方式和出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读两遍!

                                值得读两遍,细细品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与生活

                                  强者的隐居,无论小隐、大隐还是中隐,永远都为复出做着准备,否则再优越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一座黄金铸就的监牢。本书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从今人跟古人相通的生活场景和情绪开始,逐渐带着你进入一个斑斓迷人的文学世界。希望你能在诗歌中找到安慰,也找到自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唐诗的时代背景

                                    唐诗,是盛唐气象下众多诗人创造的精神瑰宝。诗人精神富足,背后也是盛世的滋养。人充满自信和进取,坚韧的心也是不惧怕挫折磨难的。并且国运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这是大时代赋予的创作灵感。学唐诗,既是读唐诗背后的故事和时代背景,也是体会鉴赏韵律和用词的美感。我看到了登高诗的意境辽阔,体会到旅行的轻松舒适,多少真情实感凝炼成一首诗,以诗言志。真正的美感,不是如实呈现的累砌,而是抓住了众多意象里的 “樱桃”,引起共鸣。开元盛世时杜甫还年轻,胸中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科考失利仍然满怀壮志。但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是四处漂泊,穷困潦倒,看到的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恐惧和悲哀。截然相反的情感基调,背后是一波三折的人生和急转直下的国运。说到咏史诗,多半是诗人失意或是针砭时弊。读历史的奇妙在于,让人在宏大的视角里定位当下的短暂一刻,与现实当中无法企及的璀璨群星为友,产生微妙的永恒体验。唐诗怀古,与失意的古人产生共鸣,把贾谊、昭君这些文化符号变成了失意的代名词,浇心中块垒。汉武帝虽然打出了大汉雄风,但是在诗里变成一个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反面形象。虽然不免偏见,但是借以批评时政,说明诗人心系天下,关心国家兴衰。盛唐气象伴随尚武精神,从军报国志向远大,边塞诗篇风景辽阔。但是,好的艺术作品不一定来自亲身经历,失落情绪下的强烈渴望也能形成语言张力。在杨炯的笔下,战争是浪漫的,并不残酷和苍凉,虽与现实不符,但也说明这份职业受到足够尊崇,突出尚武精神。唐诗不单调,诗人个性凸显,情感纯粹,感情自然流露,是各种人生场景的最佳表达方案。唐诗之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熊逸出品,必然精品

                                      之前写的竟然失手删了…… 非常愉快的读书体验,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5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7)熊逸《跟熊逸一起读唐诗》大家好!今天阅读熊逸老师的第四本作品《跟熊逸一起读唐诗》,这是一本唐诗赏析读本。作者选取唐诗中的部分篇目,分成登高、怀古、羁旅、壮心、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等十个情绪和场景单元进行全新讲解,既勾勒唐诗世界的全景,也从社会风俗、典章制度、修辞艺术、文字音韵等角度,带你去看在通常的注本和赏析本里看不到的妙处,激发你对美的感悟,彻底爱上唐诗。2、阅读难度:2 颗星这本书是熊逸特色的唐诗解读本,我一直以为自己读过,结果看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熊逸的书籍都带有极强的个人属性,相当多的观点是来自于他本身的文学视角以及现代思辨。这本唐诗解读,站的角度恰恰不是传统的角度,而是站在让拿得走、用得上的立场,把唐诗分成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等十个情绪和场景单元,然后勾选作者心目中最合适的唐诗,帮读者在绝大多数无言以对的词穷时刻,信手拈出一句唐诗,一时间茅塞顿开、酣畅淋漓。3、精彩段落:①现代人为什么还要读唐诗?第一,唐诗能给你语言匮乏的人生场景提供最佳表达方案。科技进步很快,但幸好人性进化很慢 —— 你经历的登高、羁旅、欢聚、别离,你体验过的欣喜、惶恐、悲伤、豪迈,唐人也有。不一样的是,他们还有诗…… 唐人的诗句,可以浇你胸中的块垒;自己说不出来的,让唐诗替你说。第二,唐诗能提升你对美的感受力。美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不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但一个人对它到底是视而不见,还是会敏锐捕捉,是只能过平庸的、惯性的生活,还是能够过上超卓的、审美的生活,则取决于他对美的感受力。唐诗里岁月柔软,风物沛然。诗里有明月关山,有大漠孤烟。诗里还有寒来暑往 —— 春日东风解冻,桃花灼灼;夏日雷雨阵阵,梅子金黄;秋日寒蝉鸣,白露降;冬日温淡酒,待归人…… 山川四季浩浩汤汤,足以激活现代人被工具理性、疯狂节奏折腾得麻木的神经。更重要的是,你也许会因此而发现生活中更多也更深刻的美。第三,诗的趣味可以让你显得更高级。所谓高级感,无论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总会站在实用性的反面。所以不难预见,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就像万维钢老师说过的,名包和名表的光环褪色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奢侈品更贵的时代。②从杜甫《登高》读旅行的意义杜甫的选择跟我们一样,一路喂马劈柴,周游齐赵大地(今天的河北、山东一带)。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至少有两点。第一点是摆脱旧环境带来的负面联想,因为在你受过伤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有可能让你触绪伤怀。第二点是帮你摆脱工具意识,因为在熟悉的场景里,你看到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工具化。比如当你站在十字路口,随便看看或者哪怕不看,你都知道这一条路是通往公司的,要在什么时间坐车才能避开早晚高峰;另一条路是美食街,下班的时候可以来这里放松一下,填饱肚子。那里即便也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没有任何优美的风景,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的快感,因为陌生的环境总会拉开人和生活间的审美距离。当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你并不知道每一条路通往何方,也并不急着赶路。这就意味着,这个路口对你来说并不是通往某个目标的工具。这样的话,就算走错了路你也不会生气,只会用悠然的心态欣赏街景。步子快一点或慢一点都无妨,因为没有了目标,就不需要执行力;而不需要执行力,当然就不需要苛刻的时间表。今天的很多人之所以把旅行搞得很疲倦,也不觉得有任何审美体验,就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让自己和环境保持足够的审美距离。最好的审美距离不但要 “远”,还要 “高”。即便没有出门旅行,只要登上你所在城市的制高点 —— 也许是一座山,也许是一栋高楼,你就和现实生活拉开了审美距离。在俯瞰的视角下,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得陌生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虽然所有的街道和房子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的改变,但原有的空间关系突然消失了,你的新视角赋予了它们全新的空间关系。以登高为主题的诗为我们拉开了双重的审美距离。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既不登高甚至从不旅行,也缺乏对诗歌的感受力,那么他的嘴脸就容易显得俗气。从美学角度定义俗气,就是人和现实生活拉不开距离,一切所想所做都是工具化的。③贾谊是怀才不遇的文化符号贾谊的遭遇远比普通的怀才不遇让人心酸。是他的才华不够高吗?当然不是,如果汉文帝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就不会发生七国之乱。是他遇到了乱世,没法施展才华吗?也不是,他生活在文景之治时期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大盛世之一。是他遇到了昏君和奸臣吗?更不是,汉文帝是打造文景之治的有道明君,排挤贾谊的那些老臣没有一个是秦桧、魏忠贤那样的人,反而尽是开国功臣、国家栋梁。那么,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又赶上了好的时代和赏识自己的明君,竟然还会怀才不遇,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在古人眼里这大概就只能埋怨命运了。贾谊很快成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被命运捉弄的怀才不遇者。那些在美好的、明君在上的时代里遭遇挫折的才子,经常会借着哀悼贾谊来哀悼自己的不幸。唐朝诗人刘长卿就是其中一个。很多怀古诗都是这样,表面上怀的是古,实际上说的是今;表面上为古人鸣不平,实际上为自己鸣不平。最能引起诗人们共鸣的古人,除了贾谊,再没有第二位了。贾谊被贬长沙,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这就是 “三年谪宦此栖迟” 的意思。长沙属于古代的楚地,诗句以 “楚客” 代指贾谊。贾谊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千秋万代一切怀才不遇的人共有的悲剧,所以才会不断有人惋惜他的遭遇,这就是 “万古惟留楚客悲” 的意思。毕竟人生多艰,挫折总是难免。一个人跌落到人生的谷底,总需要找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那么,让宣泄出来的负能量在诗歌的语言里升华,用诗歌的美感而不是既廉价又荒唐的心灵鸡汤来舒缓情绪,难道不是所有无可奈何的办法当中最高贵的一种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林语堂相信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4、春幸启发:语言和思维是高度同步的,我们用怎样的语言说话,就会用怎样的语言思考。越是常用的、古老的汉字,意义越是含混多变,可以说古汉语是一门相当不精确的语言,正是这种模糊性使它可以传达丰富的言外之意。它不会精准地指向一个点,而是会框出一个范围。点的意义非此即彼,范围的意义却可以或此或彼。前者是算法的语言,泾渭分明,秩序井然;后者是意会的语言,大音希声,心有灵犀,常人往往顾此失彼。现代人学习唐诗,你可以仔细观察 “平衡” 当中的妙趣。唐诗这种看上去没用的东西,也许会成为新的奢侈品。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无声地告诉别人,我还有点闲情逸致。读点别人不那么熟悉的唐诗,对于你来说,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接受范围更广,也更高级的 “炫耀性消费”。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我们读唐诗时,我们读些什么?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看完了。全书分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这十个篇章,精选了 19 位诗人的 48 首作品,带你进入浩大的唐诗读本徜徉。此本书在手,确是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唐诗是一座辉煌灿烂的高峰,为我们所自豪与景仰。当我们翻开唐诗文本时,常常惊叹不已。这些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们的天才、沉郁、雄浑、精巧等让我们叹服。当然,更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双子星。李白是葆有赤子之心的天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是古体诗和格律诗的集大成者,而杜甫则以仁爱之心一颗,把格律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诗歌的发展,至五四后,传统诗词与新诗成为两条平行线。两者之间,传承了不同的源头,各自有不同的创作走向、规律和特质。而中国传统诗词,以唐为界。唐之前,称古体,其对押韵、平仄、对仗等并未有体系化的严格的要求,而唐,则呈现了格律诗词的第一个高峰,唐完善的格律诗词称旧体诗,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我们现在看唐诗,觉得押韵、平仄、对仗似乎没有规律,那是因为唐音与我们现代汉语发音的差异。现在公认的能反映唐人诗词用韵的书,是由佩文韵府而来的平水韵。因此,读唐诗时,用现代汉语的读音有时会少了一些感觉。但写律诗、绝句、词等近体诗词时,却需注重格律,当然,在当代的语境下,格律有两种方向,一种是用古韵,即诗循平水韵,词循词林正韵。一种是用新韵,如中华新韵、中华通韵。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我们品读唐诗宋词,往往既流连于音韵和谐之美,又沉醉于意蕴想像之美,有时还会以自己的经历与古人产生共鸣促成情绪交融之美。当然,在品读中,文本背后的故事也是我们关注的,了解得越多越深,越能更好体会诗词从形式到内容到神蕴的妙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