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
一开始,这个小组取消了 48 小时日程内所有常设小型会议(那些不超过 5 人参加的会议)。在这 48 小时中,他们会思考所有取消会议的价值,然后将那些看似依然有价值的会议回填到日程中。对组织的领导工作而言,成效最差的是 “机会主义者” 和 “外交家”,最有成效的是 “战略家” 和 “炼金术士”。—》这个比例只有 5%。。了解自己的行动逻辑可能是培养更有效的领导风格的第一步。比如,如果你看出自己是 “个体主义者”,你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措施,努力发展 “战略家” 的优势和特点。有潜力候选人具备的四种特质:好奇心:渴望获得新体验、新知识以及别人反馈,以开放心态学习和改进。洞见:收集并准确理解新信息的能力。参与:善于运用感情和逻辑进行沟通,能够说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决心:面临挑战或在逆境中受挫时,依旧能为目标不懈努力。抗拒无济于事,因为这种感受是你的身体产生的。如果你接受自己的感受,它们会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出现,赋予我们力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为人生制定战略战略的定义和执行,主要观点是公司战略取决于管理者选择的运营方案。如果一家公司的资源分配流程未能得到妥善管理,结果很可能会偏离管理者的初衷。由于公司的决策机制都是投资立竿见影的项目,在事关长期战略的项目上公司就会投资不足。有人观察了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同学聚会上有越来越多人变得不快乐、离了婚或与孩子疏远。这肯定不是他们毕业时的计划,然而很多人还是遇到了这样的事。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华和精力时,并没有将人生目标放在首位。哈佛商学院每年会从全球精英中招收 900 个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几乎没思考过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实在令人震惊。在哈佛商学院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有机会深入思考这一问题。要是他们以为将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压力会越来越大:你要还贷款,每周工作 70 个小时,还要结婚生子。对一个人来说,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但想清楚这件事让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罗德奖学金后,我参加的课程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我在牛津的正常学习时间内额外完成一年的学习量。我决定每晚花一小时阅读、思考,向上帝祷告。坚持这件事颇具挑战,因为我每花一小时,就意味着少一小时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我是否真的该从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对此我十分矛盾,但这最终让我找到了人生目标。要是我当初将每天那一小时用于学习专业中的某些最新技术,比如掌握回归分析法中自相关方面的问题,那就是糟糕地浪费了人生。我一年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的次数并不多,但对人生目标的理解我天天都在体验。这是我学过的最有用的东西。我向学生保证,如果他们能花些时间厘清人生目标,多年后回首往事时,会将此视为在哈佛商学院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找不到人生目标,他们的人生会变成无舵的航行,还会在艰难旅途中遭遇重创。弄清人生目标比掌握作业成本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核心竞争力、颠覆性创新、4P 营销理论以及竞争五力模型等知识更有意义。我的人生目标源于我的宗教信仰,但信仰并不是帮助人们做出决定的唯一来源。例如我之前的一个学生认定人生目标是将诚信和经济繁荣引入自己的国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像他一样有能力担此重任,并与他人彼此守信。他的人生目标是关爱家庭和他人,这点和我一样。选择追求一份职业并取得成功,仅仅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然而若是没有目标,人生就会变得空洞无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