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从推动因素来看,工业革命和人口革命都是自然科学推动的,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客观环境;而幸福革命是由社会科学推动的,关注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政策改善经济和民众生活,设置各类 “社会安全网” 项目,以及把幸福指数作为国民福祉的重要衡量参考,等等。和之前的工业革命、人口革命一样,幸福革命起源于欧洲,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而随着幸福革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起来,人们的感受也逐渐走向聚光灯下,成为政策制定、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维度。从影响范围来看,这场革命的获益者,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幸福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一位年过半百的朋友说:到了这个年龄,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不用再想方设法取悦他人,也不再以世俗的眼光评价自己是否幸福。深以为然,但需慢慢适应、用心体会。读完这本《幸福经济学》,又有了新的感悟:归根到底,人有社会属性,个体的幸福感及其评价标准,事关国家、社会的建设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奋斗目标。因此,系统科学地研究幸福的定义、内涵、外延、判断标准、影响因素、提升思路和措施,就成为社会、经济研究的必修课。只有研究明白了,才可能使大家更幸福。您说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满意程度。除了拼命赚钱以外,我们还有另外的,可以提升幸福的途径,那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爱护自己和呵护家人上。而且,这是一种更确定的,收效更快、更持久的幸福之道。因为人们对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的感受,都更多地取决于自我比较而不是社会比较。近三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三次巨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 18 世纪末,起因是工业革命;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19 世纪末,起因是人口革命;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飞跃,起因是 20 世纪开始的幸福革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经济学视角回答“幸福究竟从何而来”《幸福的经济学》作者:【美】理查德・A. 伊斯特林译者:笪舒扬总结这本书用经济学视角回答 “幸福究竟从何而来”。1. 书中以 “伊斯特林悖论”(幸福 - 收入悖论)为核心,指出财富增加并不必然带来持续的幸福感提升,强调幸福并非简单的 “越富越快乐”。2. 作者讨论了主观幸福调查、生活质量指数等衡量工具,说明幸福可以被量化,但现有指标仍有局限。3. 除了财富,作者还逐一检验了伴侣关系、婚姻、生育、民主、宗教信仰、体育锻炼、性别、年龄、健康、公益、性格等变量对幸福的影响 4. 作者进一步思考:政府是否应将提升国民幸福作为政策目标?经济增长是不是唯一途径?他通过案例表明,社会制度(安全网)、财富分配、公共服务同样关键。印象深刻的点:个人:当财富能满足温饱后,亲密关系、健康和利用好时间(对时间的掌控感)是长期持续影响幸福的变量。政策:福利政策,而不是 GDP 与幸福正相关。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