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1.0
实在看不下去了… 霍乱人心,不值得阅读,除非你想相信。巫术思维就是这样,只会对相信巫术的人起作用。中医是巫术,所以同理。安慰剂效应亦同理:“只要你信我,喝了我手中的圣水,就能推动你体内的太极器官运转,治愈你上丹田的脚气!”。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就学的中医,各种文献也多有阅读。读的多了,就会发现这玩意就是一套自圆其说,疗效多靠安慰剂效应,不行就用故事来顶的学问。如果治不好,可能是辨证论治不对;辨证论治对了,可能药材配伍不对;配伍对了,有可能是药材产地不对;产地对了,有可能药引没用对;药引用对了?你配针灸和拔罐了么?是不是违反十八反和十九畏了?反正一句话:“都是你们的错,所以我大中医理论绝对没问题!” 中医历史久远,多以道家文化为底蕴,它的理论没大问题。我也算是在武当山修习了几年道家文化,不敢说得道,倒也是能做到 “秉持着心斋的坐忘,恪守着觉知的涅槃”。我也略懂道医,基本上区别不大。但治疗,尤其是药这块,不能说都不好使,像青蒿素、麻黄碱这样的,经过科学验证,疗效可复现的,没问题。经历了五千年以上的发展,说不好听的,也不能全靠骗不是么?多少也会有几个做学问的,找到点真正有效的药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和家人从不吃中药,基本都靠自愈,自愈不了的话,我就会去寻求西医解决方案。也没身体不健康的情况,炁运行也很通畅,大小周天也能通畅运行。别听书里的这人胡说八道,你没看他连名字都不敢写么?顺便一提,现在收韭菜最高效的方法,多跟巫术思维有关。脆弱的心灵总是需要从外界汲取养分,韭菜的核心素养便是如此。从一门整本、整本书都是公理目录的学科中寻求治愈,就像在向车库中的龙寻求庇佑一样可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内证观察笔记》读后感当我翻开《内证观察笔记》,满心期待着能借此书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开启一段深入中医精髓的探索之旅。然而,合上书的那一刻,心中满是失望,就仿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却只摸到了一层冰冷的墙壁。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本书就像一片树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有优点也有缺点,先说优点,全书的结构和章节,是符合中医的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核心理论有包括了 80% 分别是: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再到经络。其中最触动我的一点就是气血,首先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不吹不黑,作者走偏可能是情有可原,不必惊讶。气就像软件,身体功能动力是否充足,推动血液循环、调控体温、新陈代谢,气不足则乏力懒动,说话费劲,WIFI 信号弱,身体功能出现卡顿;血就是硬件,可以承载氧气、储藏营养,直接滋养器官和皮肤,血足表现为面色红润,若是血虚人就会死机,头晕眼花、指甲苍白、手脚冰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软件指挥硬件,硬件支撑软件。怎样保持好气血呢?一言以蔽之:睡好吃好动好心宽,气血自然足。凡是把握一个度,人参好,用好是仙草,用错是毒药。早睡不熬夜,健脾不贪凉,适度运动少焦虑。接下来,说缺点。首先全书理论和论据充满了个人臆想代替客观验证。说明作者确实只读了点《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都没看完。什么天眼、太极器官、宇宙能量,完全是小孩子过家家,自建规则,胜负自定。打的游戏还是自定义,人机都不能算。其次,不可证伪,拒绝科学检验,书中的矛盾点在于,既声称是 “科学观察”,又拒绝科学检验标准。体现为失败归因个体化,若读者无法复现内证体验,则归咎于道德不够或修行不够,有点邪教的意味。最后是内容浅薄,强行拼接传统和科学,用 “量子” 和 “宇宙能量” 术语包装传统理论,星辰影响脏腑完全没有天体物理学依据,就是在用科学外衣讲玄学故事。核心理论空洞化,大量引用《黄帝内经》,但对如何操作内证和排除误差避而不谈,重神秘轻实质,意淫罢了。自洽不等于可信。作者一边怕这个怕那个,这个读不懂那个没读过,还要打圆场,就是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只能说这种油腻见多了,一笑了之。自家的后院修的再美,就是不准别人看,有什么用呢?权当吹壳子。中医像一套封闭的哲学游戏:核心理论完全基于《黄帝内经》等古籍建构,对现代科学发现的矛盾,通过重新定义概念自圆其说。用阴阳五行构建了内部逻辑闭环,能解释经验范围内的现象,但拒绝与现代科学对话,导致解释力停滞在农耕文明层级。其价值在慢病调理与整体观,但局限在于用 “自洽” 回避进步。而西医有点专科封神的感觉,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想钉子,器官坏了换零件而忽视身体的系统关联性,高血压只给降压药,不解决情绪压力等根源问题。过度依赖机器数据,忽视 CT、肠镜对人体的损伤、抗药性。利益驱动则在中西医都有体现。中医和西医本身是互补的,能治病的就是好医。西医救急,中医养根,互黑不如互助,身体不吃信仰,只认结果。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人通过镜子观察到灿烂和美好的万物,而太阳本身不会执着我在发光。镜子天然能照,镜子始终澄澈。别把注意力放在被照的东西上(杂念),要认清那个 "能照" 的功能本身。正如《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医疗是帮 "正气"(生命力)打工的。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失望后的思索,继续在中医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我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一定能够找到真正能够帮助我加深对中医理解的途径和方法,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是我一个中医朋友推荐的,从第一次打开到现在大概读了四个月哈哈哈哈,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有点读不下去,可能是因为内容太复杂了,断断续续看了好几次勉强读完了,今天在飞机上忘记下书了,于是又打开了这本,发现前半部分已经可以很明了的读懂了。当时朋友推荐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得到上会有这种书,第一次打开的时候更觉得这本书玄的很离谱,怎么人还能汲取星星的力量?这不是修仙小说么?但是在读过一些哲学宗教的书籍之后,时隔四个月再重读,好像又觉得有那么点道理吧,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读懂书里的内容。同时也有点理解了道德经里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的含义了,现在我就是个若存若亡的状态。不过后记里的一个观点我现在是深有体会的,就是修行是一个舍弃的过程而不是索取。一个东西只有在你觉得有的情况下,才能轻松得到,如果自己内心都不坚定,不确定有没有,但又非常想要,以至于从一些不好的出发点来索取,就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好东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