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阅读的方法》…中秋阅读月亮的方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竺可桢说,月亮最亮是十一月半,不是中秋。真气人,但人家有道理呀。农历十一月半是冬至前后,那时地球带着月亮离太阳最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尤里・加加林说,上天大家不要怕,太空飞行前,在大巴车的右后轮胎上撒尿,再飞上太空之后,就能活着回来了…… 要尊重传统,尊重那些不科学但很管用的传统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亚里士多德说,中秋的月亮是满月,在满月一般看不到地球的影子。如果满月看到地球的影子,就要月食了,四川的狗又要吠啦…… 清风不识字,明月知几何… 阿利斯塔克先在一个夏至用几何与三角函数测了地球周长,又在一个月全食的满月测出月亮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三分之一。2300 年前竟然与今天所测相差无几。真乃明月不知几何,几何早识明月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思念的情人怨遥夜,八戒思念的嫦娥心里只有后弈,李白思念的月亮可惜了在水中,苏轼思念的苏辙也在思念哥哥…… 今夜月明时分,我欲何所思?… 一手罗胖的新书《阅读的方法》,一手举起酒杯望向那云中明镜,若有所思,为什么只有书可以阅读呢?也许我不妨,不妨想想阅读月亮的方法……(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6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48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阅读的启蒙书罗胖读书还是很牛的,15 岁就能读懂金圣叹。而我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读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大众哲学》,一本讲马哲的科普书,向罗胖学习。那个时候是我第一次去深圳,来到宝安的一座书城,我就把看中了这本书叫我爸给买下来了,同时还买了一本《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不过这本本书我还看不太懂,《大众哲学》就读的很容易,所以我当时是介于这种尴尬状态。当年初二比较喜欢胡思乱想,比如追问一些哲学终极问题,还经常在 QQ 群和群友辩论,所以看懂《大众哲学》已经毫无难度。《阅读的方法》给我的收获很多,我在这里先说一点:阅读本身是有方法可循的,这句话不是废话,而是当你阅读只是为了走马观花,旅途下来你也很难有收获。但如果你带着方法,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去读书,这虽然有点功利主义式阅读,但从结果上自己有提升,也收获了内心的疑问,也不失是个好的阅读体验。结合罗胖和吴军的阅读方法,加上我自己的阅读经历,现在我有几个阅读原则。1、读到不喜欢的书,不管它豆瓣多高分,一律不读,因为学不进去就是在做无用功。比如量子力学,我知道很重要,但我看不懂,不学也罢,浪费时间。2、泛读,经常刷书,看到什么就读什么,不讲究一字一句全部看完,但都略读一遍,拓展知识边界。比如说我最近读的《刘晓梅红楼梦十二讲》,我不是红学家,我只想知道相对权威的评析,这就够了,所以我可以泛泛而读,贾宝玉什么特征,我看看就好,你说他渣男,书上说不是,我了解就行。3、深读,读到非常有启发的书,会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一般都有深度思考,迭代思想认知,改变主观行为。比如说我最近看的《徐小平的识人之道》,《自我觉察 — 领导力提升的起点与终点》,《青瓷》诸如此类,仔细阅读,启发颇大,也迭代了我对很多内容的认识深度(观念),影响我接下来的行为,最终导向的就是事情的结果。当时我读《徐小平的识人之道》,里面毫不忌口的讲性爱(徐小平老师关心那些学员的人生幸福),所以讲到在他那里百无禁忌。后来转念一想,为什么要百无禁忌,因为要包容,如果感觉自己被包容了,自己才会更加 “袒露心声”。显然,这个 “百无禁忌” 看起来是多么的突破人际边界,但却导向了更好的结果。吴军在他的《阅读与写作 50 讲》中提到阅读的方法论,我相信读完以后再有所实践,就能超越 98% 的人的阅读效率。因为我在外面,特别是许多短视频平台或其他人讲述自己的阅读方法或原则,再结合他们本身对一件事的思考深度,我发现他们的水平并不算特别高,只能说达到平均值。但你看到他们的内容,却被被许多人点赞和喜欢,说明有部分人的水平连他们都不如。不过最难的还是坚持阅读,这 2% 的人,大多都是坚持阅读完成这个壁垒。罗胖的《阅读的方法》营销做的很好,但内容也很能匹配,因为罗胖的吞书量实在是太大太多了,他在他的书里讲的那些阅读的视角很多,从精力上看最好是只分三点,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读完他的书却不太记住里面讲了啥的原因。但是你从来不会在一个学科的教科书里看到所谓的 “分三点”,因为三点完全不足以含概所有内容,这就是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了。顺带一提,罗胖的这本书是凝结了他几十年的阅读的沉淀总结出来的经验,一般人效仿不了,不仅仅是没有分三点导致记不住,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定的沉淀知识,你是看不出 xx 阅读视角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他的阅读方法进行反向操作,那么这就是高效学习的方法。既然他已经分了十几种阅读的方法的要义了,并且还列了书单,那么就刻意用某个阅读的视角去看专项书单的书,就可以了。
17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839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书的妙处本书是读书平台上的胖子,不厌其烦的推销书单,如果不是痴迷不会推荐书单,否则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恶趣味,更不要说写出读书心得。可以看出罗胖真喜欢读书,这本书不是 “阅读的方法”,应该是 “我从书中看出的妙处”,诚恳的和读者分享阅读的喜悦。确实,文字的发明让文明可以流传,方块字对我们民族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以至于汉族的定义就是 “使用汉字的民族”,传统的东亚文化圈就是汉字文化圈。日韩越的独立都是从文字改革开始的(书中也讲了土耳其文字的创立),简化字和白话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莎士比亚的地位崇高是因为对英文有校正的作用,民族的消失也是从文字的死亡开始,所以推销书籍,提倡阅读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我是 “得到” 的重度使用者,我曾经 3 个月没出家门也没觉得异样,但看到平台上坚持每天读书打卡的也就万人,还是为这个平台的生存担心,不得已的商业氛围也是应该的,下单支持一下,让更多人体会读书的乐趣。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14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一点小努力,阅读就会很满意枕边书,怀中猫,意中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天一点小努力,阅读就会在长时间尺度上带给咱们无尽的幸福体验和酣畅淋漓,有时候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兴趣不够,其实很多时候咱们都是想太多了,怕什么书太多读不完,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咦,好像真的打通所谓的任督二脉了,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有一种中了福利彩票一等奖的快乐,虽然短暂,但会上瘾的,因此,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能读几页就读几页,读了就会有收获,真的,反正都不打算活着回去,哈哈,那还莫不如试着做点阅读的小努力,时间就能给咱们答案。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13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阅读的24个武器阅读不仅要看书本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也要注重人与外部的连接。我们阅读,是想从普世的智慧中来提高见识和眼界,但如果不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就不能让自己看清当下自己与世界的位置,就不能看到具体的问题及挑战。罗胖这本《阅读的方法》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文字来表述如何去阅读一本书,如果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而是用简单易懂的 24 个名词入手,带我们去深究一本书的精髓之处,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意义和乐趣。1. 推理 —— 让我们修炼自身的逻辑思维,不用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去看待问题,而是可以从细节中抽丝剥茧,探寻真相。2. 转念 —— 摒弃直觉带来的偏见,破除常识带来的束缚,有时你以为的仅仅是你以为,想要察觉真相,就需要站到事件的对里面去。3. 抽象 —— 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具体的事件,还需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知识,“所谓的学习,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对世界进行抽象,而是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还原”。4. 凝结 —— 结合自己具体的感受,与现实的情境与社会运行的道理凝结起来,铸造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某种认知及文化上的共识。5. 俯瞰 —— 我们不能局限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寻找更大的地图找到机会破局点,从书中及过往的经历中寻找破局的灵感,同时关注外界的变化,以此来更好的理解自己。6. 选择 —— 凡选择就必有代价,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曾经的名人面对选择时是怎样的心境与态度,这样便能让我们 “既能帮我们看清选择的后果,也能帮我们看到那些被漠视的选项,更能让我们在当下的窘境中,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7. 风物 —— 书中有大量千人的智慧,当我们阅读书籍里,可以做到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的强大,在我们遭受挫折时能让我们保持冷静,快速应对;在我们收获成长时能产生精神上的幸福;在我们陷入绝境时能让我们坚守信念,保持初心。8. 棋局 —— 人生如棋,虽然充满了限制,但也蕴藏着机会。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我们不能用局外人的眼光去评判局内人的选择,也更不能用局内人的傲慢去忽视局外人的建议。9. 窥视 —— 阅读不止要深入文字,也要注意到背后的人,变换不同的视角,我们就可以看出个人在事件中的选择所蕴含的意义。“回到具体的人,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真实的、复杂的、多维度的世界,这是阅读带来的机缘”。10. 他顾 —— 保持开放,阅读不要仅从自己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而是需要转换视角,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当时他要作出这样的选择?这样便能帮我们去发现更大的、隐藏的世界。11. 意义 —— 阅读的意义在于自我观察和自我觉知。向内观察自我,向外觉知变化,在虚于与实、变与不变中寻求自己真正在意的事物,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获得增值。12. 行动 —— 想和做之间都个鸿沟,凡事只有自己做了,才能知道原来还能这么干。13. 结网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能停留在假想的问题中,也不能束缚在问题表面上的伪装,而是要深入实践。14. 建构 —— 不局限于特定的知识结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系。 15. 怪谈 —— 不要觉得经典著作里文字的荒诞不经,它其实是我们思维的蔓延,让我们重新理解怪异的世界里其实也预示着美好。16. 设定 —— 你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你就会选择走怎样的道路,不要看外界的固定标准,而是给自己一个设定,学会走差异化的路线。 17. 迁移 —— 从书中领域高手成功的逻辑,他们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努力,而是能够将自己的竞争力不断的迁移至别的领域,从而持续赢下去。18. 追光 —— 不要被道理限制了思维,除了能看到是非黑白,也要能看到灰色地带。19. 情感 —— 通过共情的能力,提升人的心性和对自我感知。20. 趣味 —— 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玩出来,读书也是这么样,当我们能够发掘书中的趣味中,便好让爱好成为一种习惯。21. 快意 —— 发掘书中那些让人能快意泯恩仇的时刻,“我们既可以想象它燃烧之前的样子,也可以想象它寂灭之后的归处”。22. 苦痛 —— 世间的痛苦都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能从书中探寻到自己的影子,那说明 “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苦难,还可以考问自己在苦难中的人性,进而可以想见人类从苦难中穿越而出的庄严面貌”。23. 角色 ——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种的角色扮演,个人品质决定了自身的人格特征,而自我价值则决定了个人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适时的在自己心里种下一个角色,并不断的按这个角色去演绎。24. 文心 —— 我们需要回归到书的本来面目,每一个文字都是真诚的表达,每一个意境都是内心的升华,每一本书都是未知世界的探索。阅读是我们一辈子需要持续付出的事业,一个人的能力增长有时候就是在阅读中悄无声息的发生转变,因此我们投资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自身的学习,让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它也更多的是帮助我们与世界重新建立连接的过程,在这个日益焦虑、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从阅读中感受着作品透露出来的共情力与希望,从而坚定自己美好生活的信念与态度。读书拓展认知,帮助我们接触独一无二的世界,读书丰富阅历,帮助我们发现根深蒂固的偏见,读书提升心智,帮助我们解决束手无策的难题,读书连接未来,帮助我们规划前程似锦的蓝图。
8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是方法?是书单?还是其他?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仅搬书上的一段话:我请教过很多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例外,他们都曾经是书籍世界的 “闯入者”。在还没有找到特定学术方向的时候,他们总是抓到什么就读什么,不管它是经典著作还是通俗读物。有兴趣了,就读下去;乏味了,就丢下来。更有趣的是,每一本书,总是会通向很多别的书。它们既是目的,也是道路;既是道路,也是路标。这就像偶然看见一道门,走进去是一个大房间。这个房间里又有很多门,你完全凭着感觉,随意推开其中一扇,又走进下一个有很多门的房间。境境相通,永无尽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我自己的阅读经验,也可以印证这个过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生精读155本书&课就够了|致敬阅读人V10-20220429🦁️一辈子不过 3 万多天,如果按照每天翻开 1 本书 & 课计算,我们可能会翻开超过 2 + 万的书 & 课。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书 & 课是值得反复阅读的,读 1000 遍以上的那种。不仅要读,还要把书 & 课中的内容实践,让它真的产生价值,并且不断的获得新的启发。这样的书,我预估不会超过 155 本,这些就是我所谓的「精读 155」计划的由来。具体而言,155=5+50+100,详情解释如下⬇️❤️5 本生命之书 & 课,值得按照你自己的逻辑去复述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书。❤️50 本专业之书 & 课,在热爱的领域找最好的教材去读,对我来说就是应用心理领域,值得反复诵读 100 遍以上的好书。❤️100 本通识之书 & 课,指的是各领域最精华的那一部分,最好不要限制领域,都要有所涉及。❤️除此之外,按罗胖刷书大法每年刷 1000 本畅销书 & 课,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去翻,有一点启发就算你赚到了。🎉5 本生命之书 & 课📚《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效率提高是职场人的第一要务,常看常新的书《非暴力沟通》|面对矛盾冲突的 4 心沟通法,真的可以让沟通更顺畅《我与地坛》|每个人都是 “残疾人”,只是有些人比较明显而已,这是一本厚重生命之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改变我认知的书,长期主义者的实践记录《明朝那些事儿》|人类从历史学到的道理就是:人类很少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当我的生命放在历史长河中,就是一叶扁舟,想到这里我就释然了,珍惜每一天就好🎉50 本专业之书 & 课 - 应用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是大脑使用攻略,就像很多人从没有看过手机说明书也能打电话、发短信,但是如果能更多懂一点使用攻略,会发现新的、更好的世界《社会心理学(迈尔斯版)》|人、从、众,每一个社会性动物的必修课《行为科学统计精要》|对抗直觉思维的,是概率思维,它能让你活得更明白《爱,需要学习》|爱,不是道德绑架,是习得技能《福格行为模型》|习惯养成没那么难,一个公式搞定:行为地图(B=MAP)《乌合之众 - 大众心理研究》|三个和尚没水喝和心理学原理《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焦虑、迷茫、抑郁者可以看看这本书《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设计思维在职业发展领域的应用《心理学导论(第 3 版)》黄希庭版|和彭聃龄老师的普心教材横向对比着读,会发现 1+1〉3 的阅读快乐《普通心理学(第 5 版)》彭聃龄|和黄希庭老师的心导横向对比着读,会发现 1+1〉3 的阅读快乐👨🏫《超级个体 -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修炼》古典|高效能人士的 52 个关键技能👨🏫《自我发展心理学 - 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陈海贤|每当感到处境艰难的时候,都不要忘了,我们还有自我改变的潜力和方法👩🏫《怎么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 - 让每个人都能从知识中获得力量》脱不花|全方位、系统性的教你学会学习👨🏫《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 - 你能帮到所有人》李松蔚|心理咨询是让人发生改变的技能《设计思维工具手册》付志勇|设计思维的方法论和工具论集合,送你一个解决问题的锤子,拿好了《考试脑科学》|不了解大脑的原理,不会影响到你活着,但是如果了解了大脑的使用攻略,能够让你活的更有效能感和幸福感🎉100 本通识之书 & 课📚《毛泽东选集》|战略思维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多重要?现在的生活就是最生动的注脚《邓小平时代》|领导力的体现,是用行动证明的,不是单纯嘴上说的《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机会就在那里,就不要怨天尤人的说怀才不遇了《故事力》高琳|给了很多模版,即看即用的编故事工具书《沟通的方法》|场景化写作的典型案例,不需要讲大道理,解决具体问题就好《一人企业》|U 盘式人才的自我修养,学习怎么做一个即插即用的高价值手艺人《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商业视角很抽象,这本书给了 9 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商业模式也就成型了,适合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反复阅读《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激励到我的一个老人《阅读的方法》|其他的不说,单纯 “3000 天里每天发一条 60 秒语音” 这件事,就值得我为罗胖鼓掌,期待他持久的成功,给能赚钱、能悦读的读书人打个样🎉1000 本畅销之书 & 课📚这篇文章是一个定期更新的知识库,帮助我从万千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垂直领域,在 “一米宽” 的专业空间内开展 “万米深” 的精进。
1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完《阅读的方法》半年后,我的践行情况看完《阅读的方法》一直没舍得写书评,想给自己的践行留下些时间。因为幸运,当时共读不仅成为这本书最后一任轮值组长,# 做一点阅读的小努力 #话题也给了我,后来罗胖又出了 108 期《阅读的方法》解读视频,发在咱这个话题,我也每天跟着看… 现在分享读完《阅读的方法》这半年,自己的践行和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看书更注重乐趣,不像之前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看完再看下一本,而是可以同时开启七八本。如罗胖说的,我就像是一个闯进了游乐场的孩子,奔跑撒欢,辗转于各个项目之间,单纯享受玩耍带来的快乐。现在盘点一下因为非常感兴趣,这半年正在同时看的书:🌟《人类简史》开启这本书是因为女儿对人的进化感兴趣,问我把我问懵了,人是什么进化来的?虫子?鱼?北京猿人?现代智人?带着这些疑问,我俩一起看了几个短的纪录片,我开启了这本书,能不能看完不知道,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都会看。🌟《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这本书是曾奇峰新书三部曲之一,看完了《适度的防御》我就开启这本书,有时候一天读几页,有时候一周没读一页,曾奇峰的书之前也看过好几本,特喜欢他,又专业又接地气,如邻家大叔。这本书一直放在公司,空了我就看。🌟《冲突背后的冲突》当时学了一部分张天布《中国人的俄狄浦斯三角》课程,才知道课程内容集结成这本一本书,前面有些难理解的看了两遍,目前还差五十页就看完了,但由于很难理解,所以最后的五十页拖着迟迟不想看完,我就继续等想看了再看。🌟《界限: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今年 3 月份封在家出就买了这本新书,过了两三个月才送到,送到迫不及待拆开看发现太爱了,作者有 14 年心理治疗经验,书里很多举例的内容都是我之前犯过的错误。但也因此,我知道自己一些顽固的错误需要时间,我需要时间理解、消化、改变,所以这本书看得很慢,一个月几页,不着急,重在真的对我有影响改变。🌟《小话西游》刘勃的国学课有几讲挺感兴趣,在文刀学友的推荐下,我开启了这本书,发现剖析人性很深刻又幽默,我很喜欢解析人性的书,之前看押沙龙的《读水浒》、六神磊磊解读金庸作品,有很多内容会反复看两三遍。这本书看了五六十页,后来被更感兴趣的书给 "勾走了",所以中断了。🌟《本案告破》这本书是侯颖学友推荐,他是律师,之前是警察,犯罪刑侦剧是我的最爱、这类内容我也看了不少,重案刑警写的、法医写的、侦探写的,虽说是小说、但都是题材与真实事件,只不过模糊了细节。看了三个案子暂停看《人类简史》了,还很感兴趣,还会继续。🌟《思维的利剑》我的好兄弟海鹏买给我的,送我时让我答应一定要放在床头,一定要看。他的品味我知道,这一定是本好书。只是手头太多书同时在看,放在床头一直没拆封。那天手机在客厅,我抓起床头这本书拆开看了一会儿,目前我觉得确实是一本能提升认知、纠正误解、注重逻辑的好书。只是啥时候看完真不好说。🌟《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这本书是跳跳送我的,4 月份做一次直播我还推荐过,它确实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见证了我的蜕变。跳跳送我时让我答应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看,因此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快一年还没看完,是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看的,有些观点对我也有些许改变,比如我们作为个体和祖先的链接。佛法我不懂,但有些内容值得用心体会。🌟还有很多书读了最感兴趣的部分就跑了,比如蒙曼的《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纯是因为看了电视剧《唐朝诡事录》,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所以这本书我只看了开头和结尾最感兴趣的两部分,看了两遍,又看了其他一些视频和书籍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总之,这本书成功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不求从头看到尾,不求很着急赶紧看完一本书,不怕同时开启很多书,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这就是对我的改变。 特别说明,不代表罗胖的方法就都是对的适合自己的,也不代表看完这本书一定要有所改变。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6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放下一味登顶的执着,享受网间跳跃的乐趣。🌀最近,读了罗胖的新作 ——《阅读的方法》,让我想到许久前一期启发俱乐部的部分内容,罗胖讲阅读的意义。你学的那么多知识,你还记得哪个呢?你刚刚读过的那本书,你还记得哪句呢?你是记得结构呢?还是记得什么呢?🌀不要说我 “学富五车”,你什么也不记得。这是真相。最终我们记得的是什么?是理解事物的模型。一个简单的理解这个世界的模型。🌀我们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们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这就好比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我想阅读对我们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只需一个触动点,便会 “蹦跶” 而出。🌀在花姐为此书作的序中就早早为我们点出:“请你不要把这本书读‘完’。” 保持 “随时可读” 的状态,享受与书中灵魂相遇相通的乐趣。因为罗胖想交付与我们的并不是教我们如何把一本书吃干榨尽,而是让我们能够对阅读饱有持续的兴趣,并且愿意在一生中不断回到书籍的身旁去获取力量。🌀如果我就是不爱阅读,有什么办法让我爱上阅读呢?如果你不爱阅读,那就去阅读吧。看似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的表达,其实它就是方法。就像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很多事情亦如此,行动本身就是方法。🌀一个段落不喜欢,就跳过去;一本书不喜欢,就换一本。就像一个闯进游乐场的孩子,奔跑撒欢,辗转于各个项目之间,碰到不感兴趣的,转头就走;遇到喜爱的,就玩个不亦乐乎,单纯享受玩耍带来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护持的,只有心头那一盏灯火:能持续觉察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以及阅读对自我心性的增进。🌀书籍的世界,其实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张网。山,需要费力地攀爬,而网,允许我们愉快地从一个节点跳到另外一个节点;山,有从低到高的次序,而网,处处相通,没有前后高低之分,只要你愿意,任何一条路都可抵达终点;山,只有一个顶点,而网,每一个节点都有变成枢纽的可能。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