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书虽字数不多,但却全面具体简述了台湾四百多年的生存史、发展史、斗争史,分析了台湾在经济、政治、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作者对台湾未来的担忧,以及一些改变建议。通过此书的确让我们更深入全面立体的了解了台湾。由于此书写作于 2016 年 ,距离近 10 年了,10 年中台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作者担心的一些社会弊端有些可能解决了,有些可能部分解决了,有些可能仍然存在,有些可能更加恶化了,也可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台独” 势力更加猖狂,“倚外谋独” 出卖台湾,“哈日、媚日” 言行更加肆无忌惮。挑畔中国大陆,视中国大陆为 “敌对势力”,数典忘祖的台湾民进党已将台湾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未来的台湾很危险,台湾人要早日觉醒,坚决反对 “台独”,坚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与大陆同胞一道共同守护好美丽宝岛台湾,共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但悲不见九州同

      看到十三邀的访问,主持人问许先生,您九十三岁,回首过去,还有没有什么遗憾?许先生顿了顿回到:但悲不见九州同!眼含泪花,深深触动我。老一辈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我。想到这首五年级学习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许倬云,很喜欢的一位老者,他写的书也很喜欢

        看过十三邀对许倬云得采访,问:93 岁了,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答(眼里泛起泪花,眼含热泪):但悲不见九州同!!!震聋发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多了解一点台湾

          2012 年有一部讲述台湾历史的电影《赛德克 - 巴莱》风靡中国,很多看过这部说着台湾土语的历史片的人不免一头雾水。记得《看历史》杂志还为此特意推出了一期关于台湾历史的专辑特刊。事实上,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台湾历史的了解甚至不如对美国历史的熟悉程度。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熟悉中国和台湾的当代历史泰斗,许倬云的《台湾四百年》无疑是一本关于台湾历史的最好的普及本。虽然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 “台湾情结”,但这种政治语境下的台湾情结却往往是建立的历史无知的前提下。从这一点来说,了解真正的历史真相,是消除政治愚昧和无知的唯一方法。这本书基本都是根据许老口述进行记录整理的,因此语言比较浅显易懂,编辑为本书下了很大功夫,很多历史图片带给读者极大的信息量。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台湾仍是一个敏感话题,甚至说,连台湾这个名字都存在表达上的困难,常常必须在前面加上 “中国” 二字才可以。因此这本书在中国出版,不仅面临着许多政治审查障碍,也存在不少特殊背景下的技术障碍。对中国来说,不仅存在台湾历史的遮蔽,目前又越来越增加了政治制度的强烈反差。这种现实尴尬自然会牵连到历史层面。反过来,对困境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台湾无疑代表了一个历史可能,或者说是一个方向和希望。没有历史就没有真实,没有历史也就没有当下和未来,台湾既是中国的过去,也是中国的将来。正如许倬云现实在书里的一句话:无论历史怎么发展,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距离并没有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快速了解台湾这些年的发展,以及现代台湾人矛盾的心理。我遇到很多台湾人,深度聊过一两个,普通的台湾人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根本不在乎政治。答案在历史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很短小但精炼,描述了四百年来台湾的挣扎和奋斗史,期间有融合的波折、殖民地苦难、权威统治的阴影、民主进程的曲折、经济发展的腾飞和停滞,更有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期许,老先生还是希望:璧合之前须有珠联,镜圆之后还待金镶,期间必有一个过程,一个秉承善意和理性、彼此相处的过程。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如《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等,还是希望看的是中国人应当也能自己寻找到自己的观念,两岸融合铸造一个新的社会、新的价值体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许倬云老师对台湾的种种非常熟悉,认识极为深刻

                台湾的情况正如大陆一样,在追逐现代化的时候,没有注意到 “现代” 已经在逐渐变质。追逐现代化时,没有追逐到现代的源头,只追逐到现代剩下的残余部分;抓到现代的形式,抓不到现代的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则小矣,意义不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下班后打开手机看到 95 岁的许倬云老师去世,很震惊。最开始认识您是在听书里听您的著作,论中国、许倬云说美国、经纬华夏。后来读完您的书,经常感叹许老师的宏观大视野,跨越 5 千年人类的历史,沿着 “中原 — 南方 — 沿海三大核心区” 的空间框架,重走一遍文明发展的脉络。我们看到,不同群体在你进我退之间相互影响中,彼此仰仗,不断交缠,构建出了世界上最有韧性的文化格局:华夏中国。由衷的感谢!祝您在世界的另一边一路走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许倬云:台湾四百年

                      作者在本书中梳理了台湾从明清期、殖民期、民国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四百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尤为可贵的是许倬云先生一生辗转各地,却又对台湾问题保持超越狭义民族的立场,对所有人民饱含深切的情怀。正如作者的愿望:璧合之前须有珠联,镜圆之后还待金镶,其间必有一个过程,一个秉承善意和理性、彼此相处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这本小册子,对台湾有了初步,特别初步的了解,也是想进一步去了解更深的台湾,下一本应该是《亚细亚的孤儿》,我很想了解这个地区。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甚至是这 70 多年的政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台湾近代400年也是部移民史

                          疏离记录下台湾近代 400 年的人口变迁:1. 宋元以前的大陆移民融入期。大陆移民大概几千到几万人,台湾人口约十几万,原住民占多数。2. 明郑时期(1662 到 1683)。荷兰殖民台湾 38 年后,郑王收复台湾,鼓励移民,人口总数大约二十几万,汉族人口与原住民已经相当。3. 清朝 200 年(1684 到 1895)。纳入清朝规范管理的台湾,迎来了移民潮,彼时人口总数到了二三百万,汉人已经占绝大多数了。4. 日本殖民(1895 到 1945)日本有计划的移民了几十万日本人。5. 光复至今。49 年国民党撤台大约带去了百万人口,而目前台湾大约 2000 多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住坏空

                            现在的台湾人知不知道台湾已经到了空的阶段了?是该醒醒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简明台湾史

                              有启发,有灼见,也有不足,如立场,视角和情绪。可以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台湾四百年》,推荐,作者许倬云,当代著名史学大家。本书源于作者有关台湾历史的系列讲座,从 400 多年前 “美丽岛” 这个名字开始,台湾被拽入世界历史,经历明朝、清朝、日占、国统、两党,直到当今的两岸问题,娓娓道来又简明扼要。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岛,台湾两个字从小听到大,通过本书对 “亚细亚的孤儿” 这个称呼的背后的心酸和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要吸引人的一本关于台湾简介的小书

                                  本书较为精要的介绍了台湾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海盗集团,到郑家占台,清代收复台湾后引入移民,后被日本占领殖民,后 49 年国民党进入台湾,到近现代的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介绍了台湾,并引领读者思考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反省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台湾和大陆发展的忧虑。这是我们了解台湾,了解台湾和大陆关系的一本必要的小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台湾历史

                                    谢谢许老师 让我对台湾发展的 “前世今生” 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梳理。当今时代又进入新的变革时期,希望台湾与大陆世代友好,共同振兴中华文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单地描述了宏大的台湾历史框架,非常受用

                                      我在台湾公司工作这么多年,若不是台湾同事点点滴滴地交流,可能不会有兴趣关注台湾历史这些不同同仁讲述的,断断续续的片段,让我发现自己对于历史的无知台湾进入大陆的视野和欧洲地理大发现是同一时期第一次大建设是郑成功三代搬来了一半的人口,建设了南部优渥的地区清代后中期人口到达了现在的规模清朝对于台湾的定位,想让台湾融入又怕它发展(成一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独立政权)第二次大建设是日占时期,被日本定义为粮仓和劳动力产出地各种新技术 新农业 化肥 工业 ,不管技术成不成熟,都给台湾安排上从而一跃有了现代工业的底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台湾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