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都是面向未来

    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提到了大刘的《三体》中的一段对话,跟马斯克对 ChatGPT 的潜在威胁深感忧虑,担忧封闭和盈利导向的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两个故事,一个关于物理与哲学,一个关于技术与未来,都揭示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对于科学家而言,科学论文是现实主义的体现,而科幻小说则是理想主义的舞台。对于企业家来说,GPT 技术的发展是理想主义的追求,而其实际应用则是现实主义的考验。生活在当代中国,我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矛盾。社会正在经历三重转变:从外驱到内驱,从创业到创新,从物质到精神。尤其是年轻一代,“90 后” 和 “00 后” 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内部驱动力正取代外部驱动力成为主要行为动力。而社会的发展也不再是低水平的创业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创新努力。面对这样的变化,是科学重要还是梦想重要?是现实主义重要还是理想主义重要?是有用重要还是好玩重要?作者也认为这些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其中的平衡。其实能感觉到作者有很深的寓意想要表达科幻与战略这两者之间的耦合之处,同样都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是企业的梦想,由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牵引;科幻则是人类的梦想,由人类的好奇心驱动。其实他想表达的,就是无论是战略还是科幻,都需要立足现实,符合逻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总感觉表现力 (或者是说服力) 略显不足,内容的热闹是有,但常常会有种 GET 不到重点的感觉。其实在这个充满变革和可能性的时代,谁都无法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尝试让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碰撞中融合,说不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未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颖有趣

      一本不错的书。开头觉得有点拖沓了,真正读起来发现自己对科幻小说并不了解,为我扩充了一些有趣的知识。另外书里结合的案例是华为的,也是我感兴趣的企业。能有这么一位老师从这个新颖有趣的角度来解读战略,着实有趣。推荐一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幻作品中展现的巨大时间和空间跨度,能够帮助管理者打破思维的局限,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发展和战略。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管理者需要具备全局观、创新意识、坚决的执行力以及合作共赢的态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的增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读完以后有些困惑。一是读完后感觉可以写一篇关于菩萨指引唐僧西天取经的战略思维,毕竟西游记还是发生过。还可以用 AI 来写作,网上资源太多。本书就是如同一般用 AI 生成的读后感,几乎没有对战略提出有新意的想法。这也无妨,毕竟写书是作者的自由。二是作者号称是此书还获得国家资助,“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创新驱动创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基金号:72091310)课题五 “创新驱动的企业国际创业理论与战略研究”(基金号:72091314)和面上项目(基金号:72072003)的支持”。这就与上条冲突,就本书来看,既无创新想法,也无重大理论突破。国家的钱是怎样评审通过的。三是这样将《三体》主要剧情都透露出来,用于自己的书,是否不够厚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评分原则:自娱自乐不推荐。5: 公认经典,不敢妄评;4: 眼前一亮,很受启发;3: 分歧共鸣,不亦快哉;2: 我就看看,作者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分析的有些牵强

              一个假设,引发了一系列的假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确定性+不连续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战略是科学,战略是艺术,战略是手艺。说战略是科学,是指战略有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说战略是艺术,强调的是战略中有 “你看得见,别人看不见;你感受得到,别人感受不到” 的东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说战略是手艺,指的是战略能力需要在情境、实战、经验中积累和打磨,需要在理性中寻找直觉,在平凡中寻求突破,在渐悟中达到顿悟。类似地,也可以说:科幻是科学,科幻是艺术,科幻是手艺。说科幻是科学,不是说科幻中的所有设定都有科学根据,而是说科幻的核心框架要有科学基础。科幻不是玄幻和魔幻,“科” 是核心,“幻” 是外延。说科幻是艺术,是说科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所有艺术必备的要素,即想象力。在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中,科幻是比较有想象力的,而且这种想象力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而是有趣的思想实验。说科幻是手艺,突出的也是科幻人性的一面。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科幻来自科学和现实,又超越科学和现实。如果说科幻小说有哪些不能缺少的要素和维度,那一定是空间和时间。所有科幻小说都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展开的,要么是在空间维度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么是在时间维度上跨越生命的极限。战略也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复盘企业的过去、审视企业的现在、规划企业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科幻小说不是简单的虚构故事,而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战略思维启发,帮助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挑战。2、熵增不是企业无法避免的命运,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自我批判和组织学习来实现熵减,保持竞争力。3、管理思维不应局限于当前,而是要从科幻小说中学习宏观视角和系统思维,提升战略格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幻故事竟然可以深入到如此维度,由平面转为立体的思维解读

                    熵增熵减。里面的科幻故事基本都读过,通过作者的笔触串起来,竟然深入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思维张力。非常开脑洞,花了三个多小时听完这整本书,以华为为基调贯穿这本书的逻辑思维,讲述商战或者生活策略和应对思维。还需要多听几遍。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