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个人史也是近代史
年轻人应该看,如果你对书里列出的人名不知道的达到一半,就一定要读这本书,如果知道 80% 的人物,也就明白我说的道理。很多人对共和国的历史知道的都是军史,各类战争,而这部书讲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风云际会成为全国第四号人物,最有权势的小组长。纵观陈一生,早年也是热血青年,提着脑袋参加革命,后期生活廉洁,把儿子早早送下乡,全书对主人公的描写是全面和立体的,表面平常的记述下,如果设想自己置身其中,风云诡谲,步步惊心,半个世纪的共和国组织内部的故事,可以由这个人的命运兴衰一窥究竟。有志在体制内发展和正在其中的人,更应该研读,20 年前这类书籍很多,对于我这些经历过的人,以为自己都很懂了,今天再看,想想那些已经进入历史的人物,也都是人精,今天的人谁能保证比他们高明呢?不要认为这些故事都过去了,原有的舞台,换了演员相同的剧目还在续演。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叶永烈写的《陈伯达传》非常精彩,基本上把陈伯达一生写的有血有肉,陈伯达也是非常让我引起兴趣的一个人。伯达是笔名,当然他用过的笔名很多,原名是陈建相(老师改的),福建人,有过三次婚姻,先是与诸有仁结婚并育有一子,但后来卧轨自杀。再是余文菲,其子叫陈小农(晓农),陈伯达出狱后由其和媳妇照顾。最后是与刘叔宴结婚。陈伯达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身边的秘书等认为他生活简单、待人和气等,儿子认为父亲是老实精,是文弱的书生。在政活上他曾经位列我党内第四把手,历史看陈伯达与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最初的时候他是毛泽东的秘书,并且推荐了田家英,跟毛泽东一起工作多年,陈伯达号称 “老夫子”、“理论家”,是当时我们党内的一支笔,他写的文章比较多,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写了《人民公敌蒋介石》、《介绍窃国大道袁世凯》等等,解放后他写了《论毛泽东思想》等,参与起草了《共同纲领》,首部宪法、人民公社 60 条以及 “516” 通知和文化大革命的 16 条等等。陈伯达留苏东方大学学习,解放后两次跟随毛泽东主席一起赴苏联访问,分别与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会谈。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伯达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在文革初期,他投靠江青,后来倒向林彪,成为林彪的军师,直至被打倒。陈伯达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在文革中呼风唤雨,利用权力发疯似的批斗所谓的 “刘邓陶” 等人,但最后也是摔的最惨一个,被押上历史舞台审判。掩卷长太息,如何避免 “文革” 悲剧重演,国人毕竟还是易 “左”,否则在《党章》也不会说既要防左也要防右,最主要是防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