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400万人赞誉的教育方式——《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今年 3 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年版)》第四次修订,发布了 18 个新职业信息,又一次引起围观热议。每次修订,都令人期待,在新的蓝海领域,大家都是新手,拼的不是专业技术,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迅速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破解新问题,快速发展壮大。能力强,比技术专业更有竞争力。这种观点,正在成为成年人世界的共识,也显著体现在世界名校的录用标准上:“学校在选拔学生时,挑的是基本面不错但是有特点、有潜能、有成长性、未来有更大概率取得成功的人,而不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批。” 不局限于目前拥有的知识,不畏惧变化,面向未来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培养孩子的趋势。 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用实际成果,证明了这种培育方式的正确性。通过研究中外名校录取学生的趋势,张华总结出孩子在未来拥有竞争力必备的八大能力,并贴合国内实际情况,创办了少年商学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少年商学院帮助 96.2% 的学员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自驱力,让孩子爱上学习,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超过九成的学员进入了理想的学校,更在国内外科技、商业、辩论、创新等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张华将少年商学院十年来受到 400 万高知用户赞誉的经验凝聚在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里。希望这本书能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不再盲目鸡娃,跟着它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孩子面向未来的竞争力,过上幸福生活。具体如何做?可以从品德、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来入手。一、优秀的品德是立身之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多年说过的这段话,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的确,不论在什么时候,品德好,都是最重要的。善良,是人心所向。 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张华特别强调了善良的重要性:善良不是委屈自己,任人拿捏,而是让孩子懂得边界,不失锋芒,勇于担当。比如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有的家长说,谁打你,你就打回去。可很多善良的孩子,即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也不会打回去,因为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他们牢牢记住了爸爸妈妈说的话,用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有的家长说,告诉老师。老师不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很难立刻处理突发情况。万一真的碰到经常打人的小朋友,老师也很难有很好的办法不让他打人。那要怎么办呢?参考《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提到的 “简化版的四步沟通法” :“一是表达抗议;二是直视对方,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认真的;三是大声说出自己的主张;四是走为上策。” 我们可以这么教孩子:让孩子不要害怕,挺起胸膛,直视对方,大声对他说:你打疼我了,打人是不对的。我很生气,我不喜欢你这样。希望你给我道歉,以后不要再打了,咱们还是好朋友。这种姿态,这几句话,最好在家练习几遍,不演练,真出现情况很多孩子真的做不到。最重要的一条,如果感觉对方仍然有很大的攻击性,那就赶紧跑!特别是经常打人的小朋友,真的是要躲远点。 我们想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也想保护好孩子的品德,可以教孩子使用这种四步沟通法,在保护好安全的前提下,果敢又有锋芒地保持善良。在优秀的品德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来提升竞争力。二、有能力才有竞争力为什么要关注能力而不是成绩?把注意点从成绩转移到能力上,可以更全面地认知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大大减轻教育焦虑。有次陪孩子看电视,插播了一个类似搓泥宝的护肤品广告,大意是用完能去掉一层黑皮,让人变得又白又嫩。电视里播到用完产品搓出一大堆脏兮兮东西的时候,孩子一脸恶心地摸了摸自己的脸蛋,然后用难以置信的口气问我:“妈妈,真的有那么脏吗?” 我思考了一下回答他:“宝贝,想想你的橡皮,在干净的纸上擦会怎样?” 孩子马上接到:“也会有橡皮屑,这个东西和橡皮一样!” 然后兴高采烈地对老公说:“爸爸,我知道了,这个东西是假的!”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个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名的小家伙其实挺棒的!其实父母都能不时感受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是不知道如何顺着这个闪光点好好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何全面提升孩子的各种能力?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介绍了一个好方法:全家参与 “难事挑战实验”。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全家人各自选择一个需要完成的挑战,每天一起互相鼓励,督促,肩并肩前行,直到成功。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跳出学业的局限,用更广的视角观察孩子,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能力不足的地方,有的放矢地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书中提到的阅读与表达、信息技术与数理处理、适应与探索、分析与创造、领导与团队合作、心智习惯等等各种能力。品德好,有能力,这种优秀都像锦衣夜行,所以更多的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学习,轻松获得好成绩?三、学会留白,小时候成绩好,长大更幸福。自从教育部明确规定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后,孩子们变得更忙了。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人家孩子都补习,我们不去补习就跟不上了。于是,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鸡娃似乎成了标准状态。孩子成绩好,又有特长拿得出手,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家长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可孩子呢?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留白空间,会有哪些不良的后果呢?做事情越来越磨蹭,因为反正做完一件还有下一件,没完没了,干脆磨蹭点,少做点。要不就心不在焉,效率低下,坐着发呆,神游天外,让精神脱离身体去放松。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升不上去。孩子天天像个陀螺转个不停,根本没有自我时间。他们没法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更没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于是,考了高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浑浑噩噩大学毕业,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好。最可怕的是即使结婚生子了,还没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还无力改变,只能把无聊不满发泄在鸡娃身上,找不到幸福感。如何让孩子现在成绩好,未来过得幸福?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建议,学会留白。给孩子留点空白时间,让他的大脑休息一下,让他玩一玩,让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作用,让孩子慢慢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通过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就像孩子自己安上了发动机,不需要家长催促学习,上学时成绩不用发愁。长大后,还能朝着自己的乐趣飞速前进,更容易成功。如果用冰山模型来衡量孩子,露出水面的是学业,是知识,紧贴着知识的是能力,它在水面之下,虽然看不到,却决定了知识的体积。让冰山稳定的巨大部分,是品德。张华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让家长的目光从浅显的知识深入下去,看到能力和品德,明白如何全面地培养孩子。书里有理论有例子,既与国际接轨,又十分切合我国国情。如果在养育孩子方面有盲目有焦虑,想提高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和幸福感,都可以试着来书里寻找答案。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广泛阅读经典的孩子更具备核心竞争力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距离自己的高考已经多少年了呢?每一年高考以后,就会出现一批高考状元、学霸出来,而这些学霸,他们都是怎样的呢?还记得北京的一个高考状元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自己出生在中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己从小就是衣食无忧,父母也给他营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这些都是很多外地孩子和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的资源,而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他说的确实是非常有道理,教育资源本就不平衡,城市和农村,本就有很大区别,甚至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都会不一样。但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里,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在不同的地区,只要你家里有网,也能获取到优质的课程。因为现在出现我们有针对培养青少年核心竞争力课程的 APP。那就是少年商学院,里面涵盖的课程领域非常广泛,包含阅读、写作、数学思维、科学、财经经济・・・・・・等等。而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不仅是单纯创办了商学院,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我认为,这本书是非常适合父母和正在做从事教育职业者看的书。里面除了给你举例说明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孩子的优点,同时,还有如何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孩子的方法。我来分享让我有感悟的三个核心竞争力。一。培养孩子广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年少就该广读书”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能力呢?因为广泛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孩子的基础。而 “广读书” 是指孩子需要广泛阅读,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无论是人文地理,武侠小说,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涉猎,因为孩子多进行广泛阅读,能让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才女武亦姝,她就是从小酷爱阅读,除了在唐诗宋词上有着惊人的储备,她高考,还因为自己的通识水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其次就是广泛阅读可以培养到孩子的通识能力,因为在未来更需要的是 “通才” 而不是 “专才”。孩子如果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书籍看得多了,他触类旁通的能力就会比只读教辅书的孩子要高。多读书对孩子那么好,那么要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1. 陪伴阅读很多的父母可能误会,孩子只有在他小的时候才需要培养阅读,因为他那会还不认识字,等他认识字以后,就不需要陪伴了。12 岁以前,其实都可以进行亲子陪伴,或者是是亲子阅读。当然陪伴阅读,也不是单纯孩子在阅读,父母在旁边看电视或者刷手机,这是不可取的。2. 多读经典名著经典书籍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之所以可以永传不朽,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着很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知识与人类智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的礼物。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还有助于孩子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历史。3. 通过输出倒逼孩子输入就是在孩子每日阅读以后,坚持每天输出 100 字,这样的好处,我相信很多的大人都明白,如果我们坚持输出,就会倒逼我们自己输入。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在阅读以后,再输出 100 字的感悟,那么他在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就像书中张华老师的大儿子一样,三年级就能写出一万字的小说,这就是离不开日常的积累。二。培养自律的孩子自律的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当年著名的 “棉花糖实验” 揭示出来的答案。而你家孩子却并不具备自律的能力?让孩子变得自律的首要条件就是父母也要自律,如果,你只是每天告诉孩子,你该早睡早起,你却每次到周末都睡到十点,十一点起床,这样就肯定是不行的。最近有一句说 “你越自律就越自由”,这是大人用的,对于孩子而言,是自由才自律。当我们总是抱怨 “孩子一点儿也不自律,干啥啥不行” 的时候,其实很可能就是家长已经快要把孩子逼疯了,每天哪个时间点做什么,都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最后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和你对着干。而且,就算是孩子迫于你的管教之下,听话的服从,按照时间表照做,那样的自律其实是他律,也是难以持久。培养自律的孩子,可以参考作者在书中总结的一套 “3D 逆向自律法则”,这是他通过 10 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1. 延迟(Delayed):慢就是快励志公式:1 的 365 次方等于 1;1.01 的 365 次方等于 37.8;0.99 的 365 次方等于 0.03,0.98 的 365 次方等于 0.0006.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有很大的收获了,但是,每天只退步一点点,一年下来,也会退到深渊。培养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做事,不要单纯关注他快和慢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孩子做事的感受和过程。在孩子 “慢” 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真正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纳,无论是孩子情绪,还是孩子的进度,同时适当的允许孩子 “拖拉”。2. 危险(Dangerous):危险即安全危险即安全,就是边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都会有很多要求,有很多规矩。都是说 “不要在床上吃零食、不要跷二郎腿、不能没礼貌、不能吃糖果” 等。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准确地告诉孩子 “要做什么”,而不是 “不要做什么”。就像书中案例,英国妈妈,允许孩子在一周内,做任何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晚睡,打游戏,熬夜看电视,把面包屑弄到地毯上,甚至让妈妈倒立。连续一周后,结束了这场实验,而孩子们却开始变得自律起来了。3. 方向(Direction):给方法不如指方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盼,所以在关于对孩子的培养上,就会很用心。甚至有的时候会因为过于急切,就用力过猛,成为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都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就是每天都会做好时间表,让孩子严格按照时间表上去度过每一天。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培养出自律的孩子,需要的是智慧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是高支持,高要求,他们对以退为进,激发孩子找到自己热切想追求的事物,并持续增强其自信。同时还利用孩子热爱的事物帮助孩子构建并完善其他方面相对弱的心智习惯。三。培养真正善良的孩子每个人穷其一生,无非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努力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实现之路;二是找到有关正直、善良、责任感这些品格最正确的代际传承之路。小的时候,父母总说,我要做一个善良老实的孩子,要学会忍让,凡事都要学会退一步,不要和别人起冲突,结果我长成了讨好型人格。看完本书后,我才明白,我爸妈当时对我的善良教育,是错误的。真正 “善良教育” 的 3 大特征是:告别慌张,懂得边界;带点锋芒,不委屈自己;勇于担当,创造力向善。善良不仅是有边界,还需要有点锋芒。不要说因为自己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就不断地忍让。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像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否则等于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的善良,是需要你隐忍,会让你感到委屈,让你感到难过。那你一定要说出来自己的感受和主张,如果对方并没有任何的改观,那么你可以走为上策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也别忘记了要培养孩子要诚实,并且学会提问,敢于质疑。千万不要碍于面子,或者觉得自己要善良,而不敢质疑,不敢提问。现在新式学霸,他们的特征之一,就是善于提问,他们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多问老师,多问为什么,而每一次提问的探索的答案,都会自己再次进行总结,并且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多问为什么,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将来不仅能够获得杰出的成绩,还能真正地学会接纳别人和尊重他人的不同。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了,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善良观。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培养成善良、自律同时还热爱阅读。同时也希望我们作为家长,能够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让孩子的视野更广阔,让孩子找到真正自己热切喜欢的兴趣爱好,学会关注自身的感受,过上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张华老师这本书确实写得挺好,现在教育严重内卷,很多父母追求高分名校,不停的鸡娃,很多孩子心理问题很严重。父母觉得不至于,不就是学习吗?可是你们真的了解孩子吗?真的是为孩子考虑吗?你能看到的分数,放眼到一二十年后的社会,真的有用吗?很多很多值得反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一本书不如刷十套题?游戏是学习的天敌?你的教育理念out了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剧《小舍得》让 “鸡娃” 这个词走进千家万户。何谓 “鸡娃”?简单地说,就是不断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他们去拼搏。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的中国父母,即便不是人人鸡娃,也确实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可是,我们究竟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所谓的 “核心竞争力” 究竟包括什么?一提到这样的 “终极问题”,很多家长还是非常困惑。因为困惑,所以焦虑、迷茫,甚至抱持很多错误的教育理念而不自知。作为一名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以及两岁宝宝的妈妈,我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我读到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的新作《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时,常常忍不住想和作者隔空击掌。张华老师是一位创新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 3 个男孩的父亲。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既体现了他创业 7 年来对教育行业的思考,也是他 10 多年来家庭教育心得的总结。他真诚地道出了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 8 大核心能力,并提供了详尽的分析和实操方法。这 8 大核心能力的关键词是:做有根的 “世界公民”、阅读力与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书中有三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引发了我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思考:一、阅读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近年来,随着 “新教材” 的推行,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 “语文为王” 的时代正在到来。新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对那些平时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已经成为家长们的共识。我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家长对阅读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多刷几套题;有的就算同意孩子阅读,也只允许孩子读学校老师指定的书目,至于其他的书,诸如《哈利波特》、金庸小说,在他们眼中只是 “浪费时间” 的杂书;还有的家长虽然明白广泛的阅读很重要,却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选书,家里的书柜上大都是一些漫画、校园小说、网络小说…… 诚然,“题海战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孩子通过刻意练习掌握解题方法,但是如果为了刷题而放弃阅读,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因为阅读的效果不是一时半会可以体现的,它就像童子功,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开拓视野,学会思考,会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所以北京十一学校总校长李希贵说:“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该如何为孩子选书呢?所谓的 “杂书” 究竟该不该看呢?我的看法与张华老师的观点一致 —— 年少就该广读书。他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提到的莱特兄弟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莱特兄弟的父亲非常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他在家里客厅的玻璃书柜里,放了许多 “杂书”,从小说到诗歌,从名人传记到百科全书,不一而足。就连英国阅读协会也认为,“重要的是阅读本身,而不是阅读的书籍。” 不过,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品质较高的好书,特别是那些历经时间检验的好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经典”。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全部天才创造,不去阅读,就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人类的心智可以达到何等辉煌的程度。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孩子们认知自我、社会与世界的能力;提升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甚至提高他们追求人生终极价值的能力。我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们精读四大名著,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了解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爱上经典。二、游戏化学习势不可当一提到 “游戏”,很多老师和家长就咬牙切齿。在大部分人眼里,游戏和学习,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但身为成人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游戏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无论是因为 “人生已是如此艰难”,还是想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游戏无疑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坊间各种游戏才会如此盛行,密室逃脱、狼人杀、剧本杀…… 都是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综艺节目里,游戏也是备受青睐,《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明星大侦探》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像喜欢游戏那样喜欢学习呢?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个问题,研究如何将游戏化的机制引入我们的学习中。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把信息技术素养的核心归纳为 3 种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游戏化学习能力(Gamification)。何谓 “游戏化学习”?美国学习专家卡尔 M. 卡普在他的《游戏,让学习成瘾》中说到,游戏化的核心是 “游戏思维”。比如背单词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但是通过每日打卡、和同学 PK 等方法,就能让这件事变得不那么乏味。对于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当年入行时,我有幸认识了一位行业高手,一位深受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老师。她很认真地告诉我,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六个字 —— 先有趣再有用。“也许你准备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知识点也非常重要,但如果做不到‘有趣’,小朋友是不会‘买账’的。” 她说的 “有趣”,本质上也是一种 “游戏思维” 的体现。所以每次备课时,我都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课堂内容,一旦发现自己只是在 “灌输” 知识,就要推翻重来。诚如马斯克所言,教育应该 “尽可能的有趣和刺激”。随着 VR/AR 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游戏化学习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青睐。借助游戏的设计与思维,启蒙孩子的各种能力,也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大走向。所以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呼吁:“无论学科学习还是兴趣发展,无论线上学习还是线下拓展,无论孩子自我探索还是父母的亲子陪伴,把‘游戏化学习’当成重要的元素吧。” 三、幽默教养法 —— 每个家庭都不该错过的法宝说到 “幽默”,你会想到什么?搞笑段子、某位谐星的名字,抑或是什么俏皮话?提到 “幽默”,就不得不提我的福建老乡林语堂先生,因为是他最先把 “humor” 这个词翻译为 “幽默” 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与文坛巨匠鲁迅齐名,但与鲁迅凌厉的文风不同,林语堂倡导的文学风格和他的创作,都具有幽默的特点,因此被人们称为 “幽默大师”。在林语堂心中,“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而作为三个男孩的父亲,张华老师把 “幽默” 提炼成一种教养方法,并在新作《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多次提到培养幽默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幽默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能激励孩子不断追求新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能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能促进亲子沟通、升华亲子关系。我非常推崇这个教养方式,因为我本人就是 “幽默教养法” 的受益者。我出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但家庭氛围十分轻松。我的父母让我从小懂得,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由内而外的自信,与外表、财富、出身都没有关系。高二那年,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我壮着胆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主持人大赛。虽然我看起来不够端庄大方,但因为谈吐得体,反应机智,还用自嘲的方式化解了自己身高上的不足,最后居然获得了大赛的第一名。也许你以为 “幽默教养法” 对父母的要求很高,需要父母是比较幽默的人,但张华老师在书中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用幽默感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理念,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有幽默基因,而是因为我们非常喜欢孩子,非常希望孩子能全面认知这个世界,永远乐观自信,永远积极向上。” 在阅读《世界是我们的课堂》的过程中,我如获至宝。我推荐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关心孩子未来的人都来阅读这本书。就像张华老师在书中说的:“如果说有所谓的‘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如何形成所谓的 “格局”?先从读眼前的这本好书开始吧!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双减”来临,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是这8项能力

            最近国家出台了 “双减” 意见,频频登上热搜。 “双减” 意见,是国家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各个部门发出的一项指导意见。 随后各地纷纷出台了各项细则政策相应 “双减” 意见。 主要政策有:培训机构不得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学科培训,学校推出放学后托管服务。 政策一出来,家长们慌了。孩子们要中考、要高考,不上补习班怎么行。 寒暑假周末都没有地方补课了,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的功课怎么办,不补课孩子如何能在将来的升学考试脱颖而出呢? 其实家长不必为没有了补习班而紧张,孩子的未来不是靠学习好,考上好大学就有竞争力的。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告诉我们,科技高速发达,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全球都在进行教育变革,未来的孩子需要做 “有根的全球公民”。 作者张华是少年商学院的创办人,他研究了哈佛的课程体系,也考察了狂人马斯克为自己五个儿子创办的私立学校,总结出未来孩子需要拥有八大能力:全球视野、领导力、决策力、沟通力、适应性、数理能力、思维力、批判性思维。 张华老师带领我们走出补课的焦虑,培养孩子真正的能力,让孩子在未来不只有生存的能力,更有健全的人格,能够赢得幸福,有责任和担当,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双减” 减的是作业,增加的是软实力的培养 双减不是让孩子不学习了,双减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为未来培养 “全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一直以来,为了高考中考,很多孩子的周末和寒暑假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  老师家长们都用 “寒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 这样的话语来激励孩子在寒暑假好好补课学习。 上兴趣班的孩子,选择兴趣班不是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兴趣班,家长首先要看的是能不能在中考高考加分。 为了中考和高考,孩子陷入了无休止的内卷,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文化课上, 双减政策落地,我们是时候好好思考一下,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应对各种挑战,拥有幸福的人生。 将来孩子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仅仅靠学校里考的高分,是远远不能适应的。未来更需要的是具备软实力的人才。 软实力是什么样的能力呢? 软实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部分,子项目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软实力不是看现在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有没有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 软实力不是看你会不会做题,而是看你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软实力不是看你考了几个等级证书,而是看你是否有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软实力不是看你能否 996 或 007 孜孜不倦地工作,而是看你是否有团队合作、与人协调的能力。、软实力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信息,而是看你是否有分辨信息、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 软实力不是看你能否按领导说的照办,而是看你有没有创新力。 软实力包括创新力、表达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同理心和抗挫力等。 双减就是让孩子们从埋头刷题中解放走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融入家庭生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为什么软实力比高考分数更重要 没有健全的人格,高考分数再高,也很难拥有幸福的人生。 最近 “吴谢宇弑母案” 一审宣判死刑的事情一直居于热搜不下。 吴谢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被别人称为学霸,考上了北大。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会成为多少妈妈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榜样。 然而,人人羡慕的学霸却残忍地杀害了他的母亲,并给出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原因。 原因是,他看到他的母亲太思念他死去的父亲而没办法帮妈妈减轻痛苦,最后选择了杀害妈妈。 虽然吴谢宇成绩好考上了北大,但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处理情绪的能力,他亲手毁了自己的家和自己的一生。 人工智能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岗位会被机器人代替。刷题考高分,掌握的是解题套路,应付了高考,应付不了人生的大考。 这个时代,拥有创新力,领导力,团队合作力,抗挫力,才能赢得聊机器人,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软实力如此重要,但是软实力似乎又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该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才能拥让孩子拥有这些软实力呢?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作者从阅读力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力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品格这 8 个方面,给出了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软实力,首先要打破的是传统的观念,其次是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说到教育,人们总以为教育是以学校为主,其实家庭的教育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因素。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都是家里人陪着,就是上幼儿园和小学,一天也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孩子的习惯、性格、心理等都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 小时候,家长多写亲子阅读,带领孩子看故事、讲故事,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 从小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总是让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写作业上,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就会养成索取的性格。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如果能平静对待,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就可以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家长爱看书,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喜欢上读书。 家长做事能坚持,孩子也会养成不轻易放弃的品格。  2. 项目制学习 传统的教育的特点有:1. 以年龄划分年级,无法顾及到个体差异;2. 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兴趣;3. 一个班所有的同学进度一样,只能按照中等进度。4. 教学方式基本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学习效果是考试说了算。 这种教育被狂人马斯克评价为,无用的教学。 项目制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育的这些弊端。 项目制学习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对某一真实存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是挑战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与实践,并思考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或尝试挑战,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 正如本书的书名一样,项目制学习,就是让世界变成孩子们的课堂。项目制学习的关键是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灌输知识。 项目制学习中,孩子们无需严格的按年龄分班,也无需按统一的进度学习,同一项目里的孩子有个共同的目标。 比如,在少年商学院里,有个项目是对银行 ATM 的改造。 为了对 ATM 进行改造,孩子们首先就要主动学习银行、金融、机械、安保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是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有效的学习,学的知识是解决问题需要用的知识。不会像传统的学习那样,考完就忘。 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孩子们的学习更有积极性,更主动。 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孩子们需要现场考察与实践。他们需要实地看看 ATM 机器到底存在什么弊端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有的同学就发现了 ATM 机器 的高度是固定的,特殊人群存取款就会不方便,决定可以将 ATM 改进成高度可调整。 有的同学现,经常有人在 ATM 办完业务,忘记取卡造成损失。他们决定在 ATM 中植入程序,超过一定时间无操作就锁定卡,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才能进入卡。 为了发现问题,孩子们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培养了孩子的同理心,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发展了孩子们观察能力,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孩子们要为解决问题提出办法并实施。在精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小组需要先从所有问题中选出要就哪个问题进行解决,然后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选取问题时既要考虑问题的紧急性,又要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大家意见不一样时还得看看是用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其它办法来统一大家的意见。 项目制学习就是致用学习法,孩子们学习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学习在面临问题时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项目制学习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但培养了孩子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力。 项目制学习法,虽然没有考试,没有评分,孩子们却学的起劲,掌握了硬本领,增强了软实力。 世界是我们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但世界终究会是孩子们的。孩子们最终要面对的是世界,而不是考卷。 我们把世界当成孩子们课堂,才能让孩子们拥有适应未来世界的软实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帮助父母告别教育焦虑,找到培养孩子未来竞争力的方向

              为了让孩子能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能接受更好的优质教育,许多父母砸了很多钱,借贷买学区房,带着孩子奔波各种课外培训班,希望他各科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养育一个孩子要这么高昂的成本,对于没有资产去拼的父母,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因缺乏课外培训,会输在起跑线上。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告诉家长: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的是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的理念。这本书是张华老师创办少年商学院 7 年来的实践分享,还有 3 个孩子父亲在 10 多年来家庭教育的心得,他都全盘托出了。这本书从一定程度上帮助父母了解全球正在进行的教育变革、创新案例及未来趋势:全人教育。它帮助焦虑父母打开心中的结,为家长提供行动指南,指明方向,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 8 大核心竞争力。过去,我们的学习大多在课堂,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在数字化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线上线下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很丰富,获取也便捷。父母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开阔思维,带着孩子跟着张华老师一起踏上 “世界课堂” 的探索之旅。一、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带孩子一起广泛阅读。张华老师指出:当我们谈全人教育、谈孩子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时,阅读亦属于 “根目录之根目录”,它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石。可是我们有多少父母忙于工作,而缺少陪伴孩子;有时陪伴孩子读书,自己却在看手机;大多数父母重视孩子的作业而轻视了陪伴孩子阅读。孩子作业非常多,有时还做不完,根本没时间阅读。怎么办好呢?就是这过多的作业伤害了孩子的成长,让他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父母把陪伴孩子阅读放在首选位置,要知道,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沟通技巧、思维能力,更能影响学业成绩的提升。张华老师希望父母多鼓励孩子阅读,“作业再多,也要每天坚持阅读;越是作业多、学科成绩徘徊不前,越需要挤时间阅读。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力?就是要陪伴孩子广泛阅读、多读经典。“清华才女” 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她强大的文学功底,是很多孩子的学习榜样。我们会觉得她从小肯定是比常人聪明、自律,才更优秀的。其实,武亦姝并不是从小学习就这么好,不是从小就让人羡慕的学霸,在学习方面,曾经的她也让父母感到非常头疼。父母给她安排很多课程学习,她却持敷衍态度,参加培训,学习也没有很大的进步。有一次,她的父母发现好友家的孩子很喜欢读书,是因为他们全家经常会在一起读书,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后来,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班之后,不玩手机也不看电视,陪着孩子广读诗词、各种书籍。学习中相互交流,玩小游戏,寓教于乐,很好地激发她的学习兴趣,造就了现在的 “清华才女武亦姝”。父母为孩子选书,除了经典,科幻、武侠小说、人文地理、科学科技、散文、童话故事、哲学等各种题材的书,都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知识,父母也好多不懂、不知道,因为陪伴孩子,孩子帮助父母开启了第二生命,和孩子一起扩展知识的广度、开阔视野。陪孩子阅读可不是一句一句地读,可以辩论式、头脑风暴、游戏、戏剧性表演、编故事…… 在充满鼓励性互动氛围中阅读,孩子找到了乐趣,更容易爱上阅读。胡适先生主张青少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 “增强自我之心智,了解世界之规律,树立自由之人格”。二、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孩子的领导力孩子又没工作,谈什么领导力?这是我们对领导力的误解,认为是干部职位、老板、总裁、经理等领导人的一种才能。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在和团队成员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洞察力、感染力,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决心,才是领导力。孩子这么小,如何培养他的领导力?就在日常家务活动中,就在生活的细节里。张华老师指出:别小看做家务这件小事,它反映的是责任心、影响力以及 “家庭公民” 的义务。可是有多少父母就是忽略了让孩子做家务这件事,认为孩子就应该以学业为主,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只需专心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 “这苹果削好了,记得拿去吃。” 在这个知识高度竞争的社会,孩子们多半有了一种读书为大、百事不问的地位。辽宁省盘锦市前教育局魏书生局长站出来,呼吁家长让孩子多做家务,他说:“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爱父母,挂在嘴边上说空话,那不是骗人的吗?人一定要学会,用行动去心疼父母。能承担的家庭责任,从小承担。” 他和儿子出门,一个包,儿子背;两个包,儿子一手挎一个;三个包,他想着儿子拿不了了,打算自己背,儿子抢过去,背一个,左右手各挎一个,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显示自己的成熟。而我们的孩子上下学,有很多父母帮着孩子背书包,孩子空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回到家父母帮忙削水果,给他补充营养,希望他快点投入学习。父母对孩子的过多给予,那是剥夺孩子走向成熟的权利,父母的所有付出,换来的是一匹匹白眼狼。一则新闻:一位母亲走在前面,拖着两个行李箱、背着两个包,还提着两个大袋子,身后十多岁的女儿还对她又打又骂的。看得让多少父母心寒,也让每一个父母反思。家务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务必要重视家务活动,让孩子多参与家务活动,孩子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让孩子不断地承担责任、锻炼其领导力。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而让孩子丧失了很多的成长机会,不要用 “忙你的学习去吧” 又把孩子硬生生地塞进了狭小的空间里。三、慢就是快,给孩子多些留白,有自由孩子才自律。有很多焦虑的父母抱怨孩子:起床慢,写字慢,做作业没效率,背书背半天也背不出来,洗澡穿衣服也慢,做什么都要人催,什么都做不好,这孩子没什么希望了。而孩子天天听着父母的唠叨催促声,也很心烦,闹起情绪和父母对着干,所以出现了父母越催孩子越慢的局面。张华老师说:“对大人来说,自律才能自由;对孩子来说,自由才自律。” 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是有名的 “宝藏老头”,他讲课风格幽默,还喜欢和年轻人分享读书、恋爱观点。可是,他儿时最大的噩梦是背乘法口诀表,好多天背了后面忘了前面,记住了前面又忘了后面,越背就越烦,越烦就越难背。性急的父亲只在乎他的学习成绩,毫不在乎他的苦乐悲喜,常常对他又恶骂又毒打,他与父亲的关系像仇敌一样,他没感受到一丝丝父爱的暖意。由于父亲过分严厉的高压,他厌学,中学一二年级还不喜欢读书,到了初三,父亲因被批斗得厉害,对他的学习不再上心了。他偷偷看了一些 “文革” 前的小说,数学学起来也不吃力,从讨厌读书到想读书,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学习进步也极快。高中时,数学老师阮超珍见他喜欢瞎琢磨、求知欲极其旺盛,便暗暗送他《初等代数》、《初等几何》。他对数学的害怕,变成了对数学的热爱,训练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他的数学在班里一直独占鳌头,且在一次数学竞赛,他在一两千名参赛者中夺得第三名。高中是住读,他远离了父亲的 “魔掌”,获得自由,他比在家时更为自律,对自己的学习更用心,慢慢变成主动去读书。教育孩子,宜启迪,不宜管制,父母学习了技巧和方法,放孩子身上不管用,又苛责孩子,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不断的下降,更没有自驱力。孩子的慢不是没有时间观念,而是他更专注于当下,父母不要单关注快和慢的结果,更要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做事的感受和过程。张华老师指出,“没有帮助孩子找到自驱力的自律是他律,难以持久;没有给孩子留白的督促是胁迫,结果将会南辕北辙。”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留白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发养成自律习惯,这过程会比较慢,慢就是快,治标又治本。孩子不是父母的汽车,想向哪开就往哪开,更不是父母的工艺品。纪伯伦在《先知・论孩子》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一位父母学习《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可以告别教育焦虑,找到培养孩子未来竞争力的方向,更好平衡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与孩子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一起肩并肩面对人生的挑战,一起享受人生的幸福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广阅读、善表达且自律的孩子走得更远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每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爱,我们总是为孩子的成长焦虑,一方面,我们怕没有我们的关爱孩子长不大;另一方面,我们又为自己的过度关心而自责,怕离开了我们的保护孩子无法好好的生活下去。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所以,如果爱孩子,那么请放手,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到社会中去。请注意,这里的生活和社会,并不是让孩子辍学去独立生活或到社会中打工,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孩子,比如:带孩子上下楼梯数数,就把数学中的顺数和倒数练习了。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社会事务,并从中学习。比如:周末带孩子一起做义工或者志愿者,从中了解社会的发展。《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 8 大能力与品格,即:阅读力与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做有根的 “全球公民”,并给出了切实可行方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跟随张华的脚步,去看看今天的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在阅读、表达、自律方面,读得进去、说得出来、走得更远,让孩子们成为一颗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栋梁之材。一:阅读,一生的基石。什么是阅读力即:会阅读,根据不同书的类型,合理调整阅读速度与方法。比如:读名著类书籍可以反复读,因为随着年龄、生活环境、经历的变化,所收获的并不一样;读漫画类的书籍,则可以看图编故事;读工具类的书籍,则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读其中章节即可,或者读文章首尾,留意转折词直击重点。为什么要阅读从育儿方面说,胎教,本质也是一种阅读,只是阅读的对象是婴儿,阅读的形式是亲子阅读,也就是母亲为婴儿唱儿歌读绘本等等,这对婴儿的语言发育,以及亲子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学科方面说,阅读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因为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以理解为前提,而理解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词汇量丰富、知识面广的前提。从人生成长方面说,阅读就是输入,就是求知。是最便捷的与智者沟通的方式,也是最省钱的教育,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基石。怎样陪孩子阅读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中张华提出 “青少年 ABCDE 阅读法” 即:陪伴、广泛阅读、混合阅读、多读经典、深度阅读、激励。陪伴:即亲子陪伴阅读在 12 岁前,家长尽量不要缺席和中断陪伴孩子阅读。并且阅读的方式,不要仅限于和孩子一起读,如果可能,请尽量将阅读升级为游戏、表达甚至表演于一体的亲子互动行为。从本质上讲,这样的亲子阅读更容易让知识内化,且记忆时间更久。广泛阅读,混合阅读:即广读书我认为这里的广读书,从两个方面解读。1:书的种类其实生活中的书无处不在,小到每月的水电费单,玩具、电器说明书,教室墙上的标语,小区公告栏的广告,街上传单;大到教科书,工具书,艺术书,小说,名著;等等这些都可称为书。都可进行广泛阅读。2:阅读方式将由传统的纸书阅读改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同时进行。多读经典: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越早越好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她传达了人们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们美好的感情和数千年的智慧。孩子在阅读一部部经典时,就相当于在和一位位智者对话,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共同经历一件事,无形中获得前进的力量。是一条 “没有捷径的捷径”。深度阅读:思维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同样重要。“主题式阅读” 是一种比较有效地引导孩子深度阅读的方法。所谓主题式阅读就是,假如孩子想看科普类的书,那就去找 10 本不同作者,写的科普类的书,来读就好,同一主题的书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比较相似,但又有些不同,而这些不同,有时可能恰恰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能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使得孩子更容易理解。理解就会带来阅读的快乐,减轻阅读的抵触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不用每读完一本书就停下来想,这本书讲了什么,进而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激励: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国际上不少中小学成立百万阅读俱乐部,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至少读 100 万字,然后设立相应的奖品:而在家中,我们可以和孩子设立月度书单,年度书单,每月完成阅读目标,得到什么奖励。达成年度阅读目标得到什么奖励。或者,亲子共读一个故事后,以此为基础再编一会故事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书是良师,淳淳善诱,引导人走向光明;书是益友,相扶相助,患难共度不离弃;书是情人,一生守护,幸福快乐无极限。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了阅读习惯,喝进无数 “墨水”,在大脑中进行学习后,还得把它 “吐” 出来,否则纵使学富五车,无法把知识外显化传递给别人,让人受益,那也是无用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孩子会阅读,也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二:表达即沟通,时时用得到什么是表达所谓表达,就是把你所学所知所想外显化,也就是进行输出,而输出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写和说,也就是写作和演讲。这里的写作包括最简单的记录,小到日常孩子的购物清单,行车路线,大到写日记,文章。而演讲小到日常的说话,大到登上舞台表演。为什么要陪孩子学习表达表达的本质就是讲故事,就是沟通,而沟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沟通不仅节约时间成本,抓住重点,一语中的。让听的人不仅悦耳更悦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工作中,人际关系中会沟通的人都会更受欢迎。怎样陪孩子学会表达表达最简单的方式是写日记,这样可以帮孩子排除掉在众人前说话的恐惧感和挫败感,无论孩子想写什么,请让他写下来,如果孩子太小不会写字,那么让孩子说,父母替孩子写下来,这样持续 3 个月、半年或 1 年后,回过头看,你会发现,孩子的蜕变会超出你的想象,他自己也会非常有成就感。学会了阅读与表达 ,奠定了人生的基础,我们还要加上自律才能走的更久。那么什么是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又如何帮助孩子自律呢?三:自律,让孩子走的更远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意味着不需要他人的认同,期待,赞美,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且我会朝着目标勇往直前。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律自律的内核是自驱力与自信心,也就是说智商水平相同的两个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且孩子内心世界是否积极,是影响他们未来能走多远,以及是否觉得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自驱力和自信心犹如一台发动机,为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创新力乃至其它一切事情提供着强劲的动力。让孩子敢想敢做敢于活自己。怎样帮助孩子走向自律之路书中说,没有帮助孩子找到自驱力的自律是他律,难以持久。到底如何养育自律的孩子呢?经过 10 年的实践,少年商学院张华总结出了一套 “3D 逆向自律法则”。即:延迟(Delayed):慢就是快。首先孩子本是孩子,所以请不要用自己的尺子量孩子。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 10 岁以下的孩子而言,他们更关注当下,也就是说只活在现在或者说此时此刻,他们不会 “悔恨过去”,也不会 “憧憬未来”。所以请将你频繁地催促和责骂改为鼓励和解决问题危险(Dangerous):危险即安全。在确实无法造成重大伤害时,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少一些要求与苛责时,孩子们有能力做出明智的决定,变得自律,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孩子因为好奇,想试试家里的吸尘器,那你就让他动呗。哪个奇妙的感觉,不是因为好奇,主动试验而得来的呢,千万别对孩子说,你还小,看电击呢,别弄了,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等等这样的话。试完后,提醒孩子收回去就好了。方向(Direction):给方法不如指方向。世界脑力大师吉姆・奎克说,成就非凡人生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方式方法、内在动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只要你想做,你自然会思考如何做,怎么做,所以做为父母我们要帮孩子找到他们热切想追求的事物 —— 梦想,并不断为其浇灌自信,胜过唠唠叨叨教孩子怎么做。总结: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在今天这个时代可能不太适用。广阅读会沟通,且自律的孩子将会走的更远且更稳。当然,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还提到了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等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愿我们的孩子将这几样能力全部习得,漫漫人生路将精彩无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新教育的指南针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创新教育理念的父母,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在传统的刷题和应试中慢慢丧失掉自己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但是又不确定自己的理念究竟能够带着孩子到达什么地方,那么,这本书将会给你指出一个方向,让你看到那片名为 “美好未来” 大陆上的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地完成学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上次陪老公去他姐姐家,一进门就发现姐姐和她家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爆发了战争,小家伙闷着头委屈地一边抽泣一边在作业本上擦擦写写。姐姐从厨房走出来,气愤地给我们讲述她家老大的 “种种罪过”,我听完,总结下来,大概就是写作业时各种不认真,摸摸这个摸摸那个,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页作业愣是写了 2 个小时,结果检查发现大部分还都是错误的,字又写得潦草,再加上这次考试在班里倒数几名,姐姐心里那把一直隐忍的怒火终于爆发,一气之下踢了孩子两脚。我老公看孩子那么委屈,忍不住说落姐姐:“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打孩子,分数高低有那么重要吗?” 姐姐不以为然地说:“那是没轮到你头上,你根本无法体会。” 我俩当时一时语塞,毕竟我们女儿才刚 3 岁,幼儿园都还没上。后来,我就一直在思考: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是总让父母监督着?应该怎么培养孩子,才能让她在面对未来的竞争时,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后来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都未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直到最近读了《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们当代父母培养孩子的一本成长指南。这本书是作者集 10 年研究与实践写成的一本 “未来之书”,就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 8 大能力与品格(阅读与表达力、信息技术素养、创造力、适应性与探索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好的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做有根的 “全球公民”),提供了翔实的策略建议与实操路径。而这本书的作者张华,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三个孩子的爸爸。为了孩子转型做教育,致力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国际化学校;所以书中讲到很多作者参与实践的与国内名校和世界名校合作的项目案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我们的孩子所面临的未来世界是与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父母,真的要抱有一颗长期主义的心态,不断地升级自己的认知,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积极的引领者。就如《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书中所说的一句话,如果说有所谓的 “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也没有什么 “终点线”,如果说有,也只是激励我们养成长期主义思维习惯的工具罢了。书中,这几个观点给了我新的认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1: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2:从小培养 “通才” 而非 “专才” 3:抗挫力让孩子走得更远 1: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是的,你没看错,不是 “赢在起跑线”,而是 “赢在终点线”。怎么理解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 这个理念呢?书中把这句话拆解了以下 3 层含义:一是 “终点线”,即以终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当成目标。二是 “赢”,赢谁?赢自己。赢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三是 “让孩子”,即及时牵手,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今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喜剧演员贾玲为了致敬自己意外去世的母亲拍摄的。里面有一个片段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被刷屏,主要讲述:穿越到母亲那个年代的贾小玲和年轻时的母亲说,她将来会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会特别优秀,一个月工资有 8 万。年轻的母亲笑了笑说,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贾小玲瞬间泪目。观众也被这个片段感动地哭得稀里哗啦,我当时看的时候也是泪一直流。为什么会被这句话感动?因为这句话正是广大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期望。同时戳中了痛点与泪点。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把孩子的业余时间一压再压,几乎没有自由时间。家长有时心疼孩子,也想少报班,但又怕自己孩子掉队,孩子压力大, 父母也焦虑。但这样的方式也只是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 “学习机器” 而已,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软实力,才是真正的硬核力。不要被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代入到了 “赢者的诅咒” 里,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的是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的理念。2:从小培养 “通才” 而非 “专才” 比深耕某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学生知识的融汇贯通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作者在书中把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一个字母 “T”。“一” 代表的广度,“I” 代表的是深度。而新 T 型人才有以下 3 个特质:1)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维深度 2)既会跨学科思考,又会解决问题。3)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我们就像 “I” 型少年,在升学的路上摸黑前行,一路走到底。我们一般会认为,掌握了某个特定的技能, 即有了 “一技之长” 对未来的发展会更有用。因为这样可以找到特定的工作岗位。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工作岗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直 “存活”,而是会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状况下,拥有特定技能的人如果不能迅速适应新岗位,那很可能就是被淘汰。我今年加入一个知识星球,发现里面很多人可以同时做多个项目,而这些项目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他们可以把每个项目都做得风生水起,是他们时间管理强吗,是他们知识更丰富吗,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很强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未来世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未知的,但是想要孩子将来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就要从小培养他们最底层的能力,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就如作者所说,培养新 T 型人才,其实就是培养面对未来社会复杂挑战时也永远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幸福指数高的人。对于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新 “T” 型少年,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案,看了之后也许你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培养路线。3:抗挫力让孩子走得更远生活中,为什么同样经历了磨难、痛苦,有的孩子非但没有被打垮,还更进步,而有的孩子,却因此行为退缩,失去自信。答案便是,没被打垮的孩子,抗挫力更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不管是棘手的疾病、繁重的学业,还是竞争和冲突,如果不能保持弹性,就很容易被压力击垮。有了良好的抗挫力,孩子就会把挑战当成机遇,面对挫折不被打倒,像弹簧一样,即使被压下去,也能反弹回来,继续努力向前。 有了良好的抗挫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不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是从挫折中迅速振作,在困境中保持自信,在逆境中也能展翅飞翔。抗挫力强的孩子,未来必定将走得更远。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完整的人”,而抗挫力是健全人格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作者在书中讲到了 3 个层次:一是允许孩子犯错二是帮助孩子复原并复盘三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其中分享了一个案例经验,让我觉得很有普适性。就是全家参与 “难事挑战实验”,是指一家人一起向困难发出挑战。作者说他在家中试用后受益匪浅,且归纳了三个原则:1:全家人每个人都需要选择一件事来挑战,最好在同一时间段。2:这件事由每个人自己选择。3:一旦选择,中途不能放弃。这种小小的家庭仪式感,制造出一家人迎难而上的氛围,不仅孩子在其中锻炼了抗挫力,家长在其中也会受益匪浅,同时让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团结,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作者讲到的培养孩子抗挫力的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个层次都讲到了一些实际的案例与经验分享,值得我们去套用和反思。最后,就如作者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所说:“过去,课堂是我们的世界,现在,是我们的课堂,也是孩子的课堂。而父母身在其中的一堂必修课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勇敢地打开自己的心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永远富有好奇心,并且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我想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孩子有耐心,怎么就那么难?

                      对孩子有耐心,怎么就那么难?北上广的家长都在 “鸡娃”,“放养” 的你慌了吗? 高 - 考刚刚结束了,相信各位或多或少的都会留意高 - 考的热点。因为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高 - 考,因为现在教育压力太大了,让人一听到各 - 类 - 考 - 试就神经敏 - 感。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就彻 - 底带火了 “鸡娃” 这个词。“鸡娃” 指的是北上广深地区中产阶级的家长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给孩子不停的打鸡血”,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从琴棋书画到英法俄德各国语言哪样都不能落后。 别问为什么要学那么多,问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 这样久而久之也让 “佛系” 的家长开始茫然了,看着孩子明显不如别人的成绩,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其实无论是 “鸡娃” 还是 “放养” 都是有利有弊的,对于 “鸡娃” 来说,如果父母 “鸡过头” 了深 - 度参与规划孩子的人生,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失去规划人生的能力,在紧急关头可能因为压力发挥不出实力,临场发挥能力弱,过早地失去了属于孩子的 “灵气”。而过度 “散养” 的孩子,习惯了满地撒欢,没有特长,在进入学校以后和同龄的优 - 秀孩子产生了对比,时间长了可能会产生敏 - 感或自卑的情绪。“玩” 习惯了,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长此以往会引发一系列的学习问题。所以说,教养方法本身没有错,关键要看父母如何实施。 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就旨在教家长学会如何打好辅助,推动孩子前进,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与创新。只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拥有自己的理想,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潜力,形成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竞争力,成为受名校青睐的孩子。 张华创办商学院的契机是他发现,优 - 秀的父母与成功人士对于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与优 - 秀品格。把培养 “T 型人才” 视为培养孩子的方向。 所谓 “T 型少年” 的 “T” 中,“―” 代表的是广度,“|” 代表的是深 - 度。T 型少年的特征有三点 3 点。1. 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维深 - 度。2. 既会跨学科思考,又会解决问题。3. 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张华说 T 型少年是可以在未来社会面对复杂挑战也能冷静解决问题且幸福指数很高的人。《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可以让父母明白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让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到真 - 正的自律。同时为父母们揭开教育焦虑的神秘面纱,让家长可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塑造孩子的核竞争力,帮助孩子激发自己的学习自驱力让孩子离名校更近一步。作者张华在书中提到,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只靠 “管”,对于孩子来说,自由才是自律。只有帮助孩子找到了自驱力的自律才是真的自律。张华经过了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 “3D 逆向自律法则” 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同事打破培养习惯的误区,帮助父母和孩子重构自律常识。这 “3D 逆向自律法则”。总共分为三条延迟(Delayed):慢就是快。危险(Dangerous):危险即安 - 全。方向(Direction):给方法不如指方向。 延迟(Delayed):慢就是快。 我们在各大商场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小孩赖在玩具窗口哭闹不走,很少看的家长会蹲下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和他慢慢讲道理。家长们多是大声斥责甚至威胁把孩子扔掉,或哄骗孩子 “下次来买或是给出你买糖葫芦吃”,目的都是快速带孩子离开。这种方式在最开始可能会有些成效 ,孩子因为 “没见过世面” 被吓住或者是骗住了,乖乖离开,家长就会有 “对付孩子就该这样” 的错觉。然而这种方法后患无穷。先说斥责威胁孩子如果一下子就把孩子吓住了,说明孩子此时对家长产生了害怕的心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们能快速判断出家长在吓唬他们。所以一旦没有吓住孩子,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威信会下降,以后更加难以管教。再来是哄骗孩子大部分情况下父母都不会兑现,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也不会相信父母的话,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就不要怨孩子为什么不相信父母。那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兑现了是不是就没事了?这样更加不好,因为欲望是会增长的,一旦父母和孩子达成 “交易”,孩子的脑中可能就形成 “哭闹 = 好处” 的等式,以后要求就会越来越多,哭闹也会越来越频繁。所以说父母一开始就要耐心的以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他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不随便的敷衍处理。看似费心费力吃力不讨好,但是把时间拉长看,耐心的沟通交流一定是能换来一个情绪稳定容易沟通的孩子的。  危险(Dangerous):危险即安 - 全。 不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也就是让孩子做主,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独 - 立自主的人,就要让他自己做主,同时让他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自己摔过坑了才能慢慢知道那些选择是对是错。当然 带孩子没有绝 - 对的方法,不是指溺爱孩子凡事都顺着孩子,对于 “父母如何让孩子做主”,“孩子可以做多大的主” 以及 “孩子针对什么事情可以做主” 是需要家长自己通过和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判定的。首先分清楚主次,父母自己的事,以父母为主,孩子的事情以孩子的想法为主。谁为主,谁就可以有提出建议及方案的权利。在孩子做主的这段过程中,父母要一直陪伴,一是防止孩子做出伤害自己健康的事情,二是父母的参与可以让孩子更大程度上感受到 “当家作主” 的控制感。 当然,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父母肯定要为很自多做决定,随着孩子渐渐能思考时在逐步放开,作为一个陪伴者给他建议,让他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随着陪伴孩子的过程父母也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育儿理念,总结自己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自控力的人。 方向(Direction):给方法不如指方向 现在社会压力异常的大,各种鸡娃手段层出不穷,竞争也很激烈。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很迫切。导致不经意间因为多度掌控和规划变成了 “专治型的父母” 比如写作业,没作业母慈子孝,做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我一直以为这个段子。直到教了侄子一次作业。唯 - 一感觉,说的太对了。写作业的途中,他削了三次铅笔、上了两次厕所、找了一次橡皮。 而作业内容只有一句话: “玩得很开心。” 但是他写了六遍,六遍!!! No.1 “玩的很开心 ” 我拿起橡皮擦掉:“【的】用错了,应该是【得】。”No.2 “玩很开心 ” 擦掉:“【得】漏了。”No3.“玩得开心 ” 擦,No.4 擦掉,No.5. 擦掉,No.6 玩得很开心。 “你怎么又错了?” 擦掉。侄子不解的抬头与我对视 “哦,你写对了,我顺手了不好意思。” 教导作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个成语:“远交近攻”。因为孩子做作业时,离远一点,还能稍微交流交流,离得近了,我很想揍他・・ 其实这个中间我就犯了 “专制” 的错误。在没有去分析 “为什么会一直出错” 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这个字才学等等,只有找到问题了才能对症下药,不然只能一遍一遍的做着重复运动。父母的思维有时候也会像这样走进误区,认为帮孩子规划好了一切可以让孩子走的更加的顺畅,事实上帮孩子找到未来的方向远比给他一本方法论要重要的多。先要让孩子找到热爱的东西,才能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热情,从而去钻研掌握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就像驾校教练一样,坐在副驾驶掌控着刹车,方向盘还是在学员手里的。除非学员要把车子开进沟里了,否则绝 - 不会随便踩刹车。 我们常用 “格局” 两字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气场强大,遇到困难不放弃我们说此人 “格局大”,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只专注于眼前利益,我们说他 “格局小”。可如果整个少年时期都只盯着眼前父母的目标,完成父母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如何能有 “格局”? 张华的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让家长学会,如何在孩子的理想与家长的愿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在保障孩子独立思考的情况下,稳步成长。让家长学习了解的关于孩子的切实问题,让家长能够学会如何拥有足够的能力与耐心来陪伴孩子稳步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八大能力:1️⃣做有根的 “全球公民”、2️⃣阅读力与表达力、3️⃣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4️⃣适应性与探索力、5️⃣分析与创造力、6️⃣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7️⃣心智习惯、8️⃣善良与诚实。—— 全面系统地提升孩子的这些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力,并奠定他们 “赢在未来” 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去,课堂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大量阅读 * 项目制 = T 型少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优质教育,比如说我的父母就为了我的学习花了很多钱,为了能够让我上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小学和初中,花了不少的学校集资费(我们这边是这样叫的),放学时间也被他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就是希望我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负他们的信任。我大略计算了下,父母在我学习上花的钱少说也有六七十万了,更别说平时的日常开销。面对养育孩子的高昂成本,没有资产去拼的父母,总是会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些焦虑和不安。不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的作者张华老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在他看来,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的理念。张华何许人也?少年商学院创始人,三个孩子的爸爸,由知名财经媒体人转型教育,从中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实践,《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就是这十年的结晶,在书中,张华老师就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 8 大能力与品格(阅读与表达力、信息技术素养、创造力、适应性与探索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好的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做有根的 “全球公民”)提供了翔实的策略建议与实操路径,这就非常有借鉴意义,可以说它就是一本 “未来之书”。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处在数字化时代,学习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线上线下的各类优质学习资源丰富,而且非常方便获取。所以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开拓思维。那就让我们跟随张华老师踏上 “世界课堂” 的旅程吧。01 | 和孩子一起广泛阅读,呵护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书中,张华老师提出阅读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丰富孩子人生阅历的基石。现在很多父母总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就算是陪伴孩子,有时也会因为无聊去玩手机,反正就是没有时间静下心去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而且现在孩子的课业繁重,迫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想要改善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将陪伴孩子阅读放在首要位置,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和思维能力,还可以间接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那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呢?和孩子共读,广泛涉猎,学习经典,就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比如 “清华才女” 武亦姝凭借《中国诗词大会》强大的文学功底走红网络,很多家长就拿她做榜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达到她的水平,而且父母总是自以为这样的人肯定是非常自律的,而且智商很高。但是据她自己的描述,其实她的成绩并非一直这么优秀,曾经也是父母眼里的 “问题小孩”。但她的父母发现好友家里的孩子很喜欢读书,是因为全家经常会在一起读书,有良好的读书氛围,于是他们也这样效仿,下班之后也不再玩手机、看电视,反而陪着孩子广读诗词、各种书籍。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通过小游戏来寓教于乐。正是这样的行为激发她的学习兴趣,造就了 “清华才女” 武亦姝。那么我们该如何选书呢?除了阅读经典之外,科幻、武侠小说、人文地理、科学科技、散文、童话故事、哲学等各类书籍也都是能够作为共读的书目,你会发现在和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父母其实也拓展了知识的的广度,思维和视野也开阔了许多,甚至焕发视野第二春。在一起阅读时,我们不妨使用知识点辩论、头脑风暴,游戏设计,编故事等等,不仅能够和孩子有着亲密的互动,还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02 | 多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孩子的领导力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又没有上班,要什么领导力?其实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它是在和团队成员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洞察力、感染力,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决心,以上就是所谓的领导力。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张华老师老师认为 “家务” 就是不错的选择,他指出家务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它能够反映的孩子的责任心、影响力以及 “家庭公民” 的义务。这些年,父母总是将重点放在了孩子的学业培养上,而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培养。孩子上下学,很多父母帮着孩子背书包,给孩子端牛奶,喂水果等等,生怕孩子累着了,正是因为父母这样无节制的给予,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责任心,还能够锻炼其领导力,所以父母不要总是拿孩子太小做借口,不妨让他自己去摔打,成长。只有孩子不断地实践学习,才会成为优秀的人。当然除此之外,书中作者也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建议和思考,我相信正处于教育孩子焦虑期的父母不妨都去看看,你会发现你真的能够看开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赢在终点,而不是起点

                              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的是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的理念。拆解这句话有以下 3 层含义。» 一是 “终点线”,即以终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当成目标。» 二是 “赢”,赢谁?赢自己。赢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 三是 “让孩子”,即及时牵手、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不错的理念参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完这本书,对小孩的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我还未婚育,但是有一个比自己小的弟弟,所以看到作者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分享的新型教育模式,还是会感受到目前教育的进步,也越来越感受到教育会随着家庭教育和接受的社会资源不同而有分层。虽然这本书介绍的大多数教育资源,作为普通家庭的小孩比较难以实现,需要极大的家庭背景支持。但是作者提到关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以及通过生活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些观点,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刷新认知

                                    全篇布局就像思维导图一样,既独立又链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颇感兴趣,想要实操一下。同时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推自己的少年商学院,感觉像一个加长版推广软文。不过还是欣赏作者投身到教育变革中,并在实实在在做事,希望跟他一样为教育变革尽一点微薄之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父母都值得学习,做到任何一两条都可以改变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新教育的参考书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创办的教育公司,教育理念非常先进,不仅让孩子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有时候还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书中有一个案例印象很是深刻,一个在创新学校上学的孩子,因为妈妈得了重病,国内的医疗水平不够,爸爸带着妈妈去日本治疗,让孩子在国内好好上学,照顾自己。虽然孩子嘴上答应了,但是为了在网络上寻找治疗妈妈重病的最前沿医疗技术,后来自己偷偷辍学了,父母知道这个原因之后很是感动。而且把这件事分享给了创新学校的老师,老师召集全校师生捐款来救助孩子的妈妈,被孩子拒绝了。孩子为家庭勇敢分担责任,又不轻易接受他人救助的这种品质,是值得欣慰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