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7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相在哪里?

    关于中共与苏共关系、中苏关系,确实有些事情让人读不懂,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历史真相又到底是什么?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真相” 很多时候可能是永远无从得知的。期待着尘封中的历史档案能早日解密,让历史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一代的中苏关系

      难得 “得到” 上这本独家讲演集,沈教授北京人,很能说故事,是个侃爷。演讲声情并茂很精彩,坐大狱的时候就是狱中著名的段子手,他本身的经历也是一段传奇,夫人李丹慧也是苏联研究专家。50 后都对那个年代的中苏关系和朝鲜战争充满好奇,沈先生有史学家的严谨,他的书我都读了,因为是严肃史学充满考据有些啰嗦,本书是演讲集就浓缩精彩,只是因不同场合的主题演讲,有不少重复。回看往事,地缘政治复杂,现在国家已经走出意识形态,更多的是国家利益。本书主讲上世纪中苏关系的一些秘闻和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强烈推荐《无奈的选择》,大国政治的复杂和无奈,都是成长过程,国家真正独立不容易。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际关系的根本是利益

        历史的真相总是出乎那么意料,但仔细想想又符合逻辑,因为波橘云诡的大国间博弈,核心无外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沈志华的书即使有删减也太值得读!

          翻了下有朝鲜战争缘起那一章(能搜到那个视频)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既要读与学,也要独立思考

            开篇明义的讲,我推荐您读《沈志华演讲录》的原因有二: 一是《演讲录》思考角度独立、严谨,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层、更战略的角度,系统思考重大历史事件目的与意义。 二是我对《演讲录》部分观点持反对意见。因此,您读了我的书评,思考 “是沈老师对,还是你对” 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 一 沈志华老师主要研究冷战史、苏联史,加之 “抗美援朝” 是《演讲录》着重分析内容,我下面就以 “抗美援朝” 为例,讲讲推荐的第一个原因。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引用《中国共产党简史》原文,是 “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 “何为站稳脚跟” 或 “谁不让我们站稳脚跟” 的理解,却是不那么清晰、完整。更直白的说,仅仅停留在公开表述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 “抗美” 上。 阅读《演讲录》我们可以得出这场战争背后第二个重大意义,即: “抗苏强己,完整主权”。 理解抗美援朝的意义,要从东北主权问题的历史背景说起。 简言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让中国最屈辱、受伤最深、损失最惨重、解决起来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东北主权的逐步丧失。 1904 年,日俄战争爆发,其结果却是日本获得东北的控制权,这又为 “九一八事变” 和日本全面侵华埋下伏笔。1945 年,美英苏达成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国民党政府与苏联达成《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将中国东北主权让渡、外蒙古独立变成了现实。 简直是前有狼,后有虎。 东北,作为中国头部、紧邻华北平原,旅顺港扼守渤海湾门户,与北京近在咫尺。被苏联占领,相当于整个中国的脑袋和脖子都卡在苏联手里。 说个题外话,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部驻扎的日本横须贺港,扼守东京湾 —— 离东京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美驻日空军的横田机场,里东京日本天皇居所也不过 40 公里路。 东北若失,难以想象。 二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2012 年 11 月 29 日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这句话当时看客观,而后看沉重,在今时今日国内外大背景、大环境下,再看是深刻。 回到 1949 年,在如此艰难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通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把苏联已经获得的中国东北主权全部收回,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成就。 因此,在苏联支持下金日成发动的朝鲜战争,基本上就是一个阳谋了:朝鲜在苏联支持下统一,则能获得朝鲜境内不冻港;朝鲜顶不住,美军兵锋直指鸭绿江边,面对美军巨大压力,中国只能求助苏军驻军东北来抗衡。 中国在谈判中争取来的主权利益就全部丢了。 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只是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害处极大。” 我们分析分析。 先说打输。中国出兵,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 “老大哥”,可能什么都不管吗?退一万步讲,如果中国打输苏联驻军东北,和什么都不做乞求苏军来东北,是不一样的。 打平,打平美国就是我们赢了。 为什么今天我要衷心感谢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指战员们,因为他们在最差、最可能打输的情况下出战,但获得了接近最佳的结果。 三 关于推荐本书的第二点,即我反对沈志华老师《演讲录》部分观点方面,先具体说下我为什么持反对意见。 比如,关于 “西安事变” 本书写到: “中共支持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本来的主张是要公审嘛,…… 结果《真理报》大篇文章的讲张学良是大汉奸,中共怎么能跟大汉奸合作,破坏统一战线嘛,最后弄得没办法,只能跟蒋介石谈判,后来张学良也给软禁了。” 再比如,关于 “皖南事变”,是这样写的 “皖南事变也是…… 毛泽东听说以后非常愤怒,召集政治局会议,说一定要大举反攻,不惜跟顽固派撕破脸……。政治局做了决定以后,苏联驻中国大使彼得罗夫紧急召见周恩来和叶剑英,…… 说不能这样,这个不合适,回去要改。毛泽东不得不又开会,说同志们,咱们这个决议错了,咱得改。为什么?苏联不同意。” 或者,对于美国的态度: “毛泽东曾对美国寄予极大希望,认为美国是学习的榜样……”“而且毛泽东还讲,说美国不但经济发达,政治也很先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来能够帮助中国的只有美国……” 类似描述很难不然人觉得,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幼稚、轻率的,而当时毛泽东主席仿佛是意气用事、见风使舵的。 事实上呢?以 “皖南事变” 为例,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轻易动武的鲜明立场,得到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何香凝,以及爱国华侨陈嘉庚大力支持。迫于巨大舆论压力,1941 年 3 月,蒋介石公开 “保证” 决不再有 “剿共” 军事行动。 让一个 “元首” 公开做如此表态,这难道不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吗? 同时,党中央在军事上做了必要部署,使得胡宗南大规模像陕甘宁边区进攻被制止了。敌强我弱态势下,这难道不是军事上巨大胜利吗? 既不在突发事件前惊慌失措、一味让步妥协,也不采取冒险行动,给破坏团结抗日的势力以借口,那时候的党,已经有能驾驭复杂局面的成熟领导集体了。 四 再说我党对美国的态度,毛泽东主席在《论新民主主义》“驳资产阶级专政” 已由很明确表述: “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清楚,中国走资本主义至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国际上不可能让你独立、自主还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同样,中国发展水平在高,也不能退回资本主义,只能退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 2022 年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相信更容易理解毛泽东主席的远见卓识。 再如对苏联的态度,我们也没有避讳: “中国要独立,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这就是说,不能离开苏联的援助…… 拒绝苏联的援助,革命就要失败,一九二七年以后反苏运动的教训,不是异常明显的吗?” 但是,正如《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以及《两个中国的命运》“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 所说,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同时积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是不变的。 所以,我认为,沈志华老师可以写,苏联在革命中给与中国共产党予以指导,但长征后中国共产党已成熟独立,能够妥善处理与共产国际复杂关系,但不要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苏联 “圣旨” 一到我党就要跪扣听宣。 沈志华老师可以写,国民党蒋介石对我解放区 “围剿”“反共” 等引起我方极大愤慨,但不要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我们被 “逼上梁山” 了,只有武装盲动、奋起一击才是出路。 沈志华老师可以写,苏联等国际支援给与我们巨大帮助,但不要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苏联的支持、美国的军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占据了举足轻重、了不起的重要性,似乎我中国人民对他们负了债,强调独立自主是忘恩负义,必须用大的代价来伺候他们。  参考书目:沈志华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汪 涛 《抗美援朝目的与战略深度解析》宁南山 《国家的心态:对美国和朝鲜的一些想法》《从三张图看日本现在的处境,以及一些联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纯历史研究者眼中的中苏关系

              当历史被淹没在故纸堆里,消散于人们记忆当中,我们庆幸还有一帮人秉持着尊重和挖掘历史真相的人,与我们同行,为我们还原模糊的,错位的历史记忆。苏联模式为什么走不通。沈志华教授带我们,从来之不易的苏俄档案文献中,抽丝剥茧,让我们认清了一个庞然大物如何轰然倒塌,在看似令人惊愕的历史片羽中,看到了他的必然之处。反观中国,我们庆幸有一帮伟大的领袖。在种种历史偶然中,与陷阱擦肩而过,终于走出我们自己的路。但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第三者叙述,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种情绪。一种略带戏谑的情绪,不断冲击着我们心目中伟人的样子。这或许是任何一个纯粹历史研究者是无法避免的。不论怎样。我们总算看到了大部分的样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是中国人中冷战史第一人不过分,准备去翻作者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有沈教授的书了

                  不知道对现场演讲的内容有没有删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史知史,提高认识分辨力。

                    对当年历史的许多模糊认识,有了清晰的认知,也增强了对那段历史的独立分辨能力,不会再被各种各样的愤青干扰判断思考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外交、战争、联盟的博弈

                      回归历史的现实面向,还原政治、外交、战争、与联盟的博弈过程,历史丰满起来了,人物鲜活起来了,好看、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磕档案、深挖史实、平和地道出真相!这种做学问的方法、态度就让人肃然起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天佑中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此书虽是作者的讲演集,但讲演中涉及到史实均来自第一手资料。要了解新中国政府 1950—1970 年代的对外关系史(主要是与苏联交往的历史),理解中国政府当时在国内做的事情,这本都值得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撒旦贷款了五百年阳寿看这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补中国1945-1964之间的故事

                                  这是我在整理书架时不知道演讲录内容,打开一看是说冷战,想起最近看的《为什么毛泽东》写到 1949 年结束了,对于后面的发展尚未启蒙;随机挑选了一页读了文章两页是我喜欢的故事风格,又是演讲的文字版绘声绘色的语言甚是喜欢。花了七天畅快的读完。书本收入了作者 2008 到 2013 年的十次演讲。基本是 1945 年的解放战争、1949 年新中国成立、1950 年朝鲜战争,同步苏联领导人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其 1964 年下台。从国际形势里看中美苏三国的关系,每一场战斗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互相之间的博弈,当时世界各地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思想的博弈,也是两个代表国家之间的斗争,当时弱小的中国身处其中战斗着同时也是博弈中的一枚棋子。作者的人生也是一段传奇。从校府走上商界的多,从商界成功后又回到校府少之又少,作者就是其一。作者从俄罗斯、美国、中国等解密资料中互相校对,加入自己的逻辑推导,为我们推开了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一扇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了解中苏关系的 “必读书”,读完令人眼界大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钩沉伟人的宏观视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必备的工具书

                                        读沈老师讲史既是钩陈填白,也是读史明志,丰富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俗易懂,就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件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