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躲猫猫

    每日一书:《寂寞的游戏》。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由于步履不稳而看似孤单颤抖的背影,或可能是出于生与死的渴望都过于纠结,他在哭与笑之间徘徊,落得啼笑皆非。 这本《寂寞的游戏》让我又回到了老路上,当然,也遇到了一些 “老问题” 和 “老朋友”;我很高兴自己能有机会多走几步路,如果人真的还有来生,希望下辈子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再次想起 “他们” 的点点滴滴。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每当夕阳的光芒从树枝间漏下时,我一个人坐在大树的臂弯里,心里总会有一股想要加入他们的冲动,可是我没有勇气,我只有看着太阳慢慢落下而已。冬日晴朗的午后,光线清灵如水,可以让人轻易地看见更远的地方,以及更分明的色彩。深褐色的鱼鳞板上浮出细密爬梳的木纹,日式风味的玄关和纱网依旧完好,至少蚊蝇还是不易从这样严谨的桧木门框上找到缝隙飞进去吧?     已经有十年以上了,我不曾再回到这间朴素而幽静的木造房子;站在这样厚实的木片门外,很难让自己相信这是一个索然无味的城市。 《送行》的确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好小说,它的叙事任务根本不在交代一个什么故事,而在人的处境;从而送行二字形成生命的整体象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平淡中益见深刻。死亡就跟对发票一样,早晚会中奖的。不管你是他妈的吸血蝙蝠、九官鸟,还是什么死变态,早晚都会宾果的,奖品就是下地狱的入场券一张和孟婆汤一碗。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浸在未知的世界里,不着痕迹。

      袁哲生曾说过:“我以写作,来融入时光,希望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如同沼泽里的萍藻,或是静室内的浮尘,能够不着痕迹地沉浸在一片未知的世界里。” 所以这部小说里充满宁静和疏离。《寂寞的游戏》里,袁哲生将读者引入岁月深处。他笔下的童年简约、纯净、发光,像水底下的金鱼。而会飞的马、何雅文的歌声、孔兆年的潜水艇、防空洞里的微光,却看不见,摸不着,如梦似幻。《父亲的轮廓》里,他写蒸饺在竹笼里窃窃私语的样子,想到这个世界上快乐的地方在这样温热的角落里。可父亲走后,想死的念头又在少年的心头燃起。《送行》里,他写白蚁啃光了车顶,开始啃食车厢内的乘客,爬了满身白蚁的宪兵惊慌地拔枪朝一群连续射击...... 父亲与儿子的分别,却没有任何离别的言语。“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有一次,这样躺着不动一段时间之后,整个世界开始慢慢融化起来。屋顶上的瓦片开始像沙漏一样变成细小的粉末掉下来,屋梁里的白蚁如割草机一般横扫而过,墙壁像冰块那样冒出水滴和白烟;而我却像一支蜡烛那样融化着,透明的蜡油沿着我的指尖滴到地上。” 全书在优美的语句里总藏有对生命巨大的失落,那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无能感笼罩在我心里。一句话来说感受我想是:漫长生命里的寂寞与孤独,短暂交织里的无奈与艰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主要内容概括这是一个短篇小说集,共七篇。文风幽静落寞,轻灵低徊,既不用力也不克制,读起来像散文。一个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故事,却是作者对自己真实世界的凝望。朋友,师生,父子,夫妻…… 这些亲密的关系也诠释着生活的另一面:疏离、空虚、冷漠。作者擅长用少年的眼光捕捉寂寞的角落,却难掩一颗疲倦迷惘的成年人的心。2. 本书核心与我的触动点 “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 寂寞是本文的文眼,寂寞的游戏玩法不同,归路却是相同。触动我的还有作者的遣词用句。写萤火虫,“在微凉的夏夜,在整个世界都躲进夜幕里的时候,一颗颗青荧荧、忽远忽近的小光点在草丛里荡来荡去,像一艘艘夜巡的小船,船舱里点着一支支迎风摇曳的小蜡烛。” 写清晨的窗边,“天亮之后,早晨柔和干燥的光束从小木窗外透射进来,照亮了无数颗悬浮在半空中的细小尘埃,看着它们无声地像鱼群一般游来游去,令我觉得如释重负。” 写女孩子的歌声,“她的嗓音非常甜美,带有一种清淡的水果香味,从此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清脆,泛着白瓷光泽的歌声了。” 这种表达方式也许是台湾作家才能带给我们读者的独特感受,既有母语的亲切感,又有因距离而产生的新奇感。3. 评价张大春曾言袁哲生是撑起 21 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对他的作品评价颇高。我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给予评价,但这部作品屡屡勾起我脑海中尘封已久的回忆,那些静谧的玄妙的时刻。那种就算时间就此静止不再流动也不会有任何遗憾的时刻。正如书中所言:“在这样的一个平凡时刻里,美好尚未来到,悲伤还没开始……” 总之读这本书带我走过了一段奇妙的精神世界的旅行,花去三个小时我觉得值。4. 本书与我的联系上高中那会儿特别迷《龙族》,有个同学告诉我,之所以大家都爱看,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路明非。我一想可不是,江南把那种孤独感描写的太到位了,自己不就是那个衰仔吗?今天读了《寂寞的游戏》,我发现人与人的寂寞(孤独)是不一样的。袁哲生说自己会 “深陷一种漆黑的幸福无法自拔”,我可以理解,但是可能永远不会有这种感觉。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寂寞。作者毫不避讳毫不掩饰地谈死亡,这也许就是寂寞游戏的归路。袁哲生最终选择自杀也让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独有的色彩。我们不能断定他在作品中预示着什么,也没有必要去深挖他选择的原因。自杀,也许是因为无法与自己和解,也许正是与自己和解的结果。毕竟在临终最后一刻之前,我们对死亡近乎一无所知。我欣赏作者的一点还有,他时而会俯瞰自己,这是另一种认知的角度。或许有一天我死了,身体逐渐冰凉,意识却越发清晰。我看着躺在地上的自己是那么陌生,而且越来越小。傍晚的天空是蓝色与橙色的交织的,一半是薄荷味 一半是橘子味。然后我看到了浓云,看到了地球,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火团,意识还在扩散,当整个宇宙的全景展现在我的眼前时,也就无所谓意识,无所谓我,无所谓宇宙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袁哲生笔下,读懂寂寞的七种语言

          小时候我们大多玩过捉迷藏的游戏,长大之后却少有躲藏的机会。人生始终无法逃避对自身处境的审视,只不过我们不再玩游戏了而已。袁哲生的这本《寂寞的游戏》,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诚恳地写下生而为人必然会面临的心灵处境,以及其中人们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呼吸。
           
          作为被张大春誉为 “撑起 21 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袁哲生甫一出道即在文坛斩获多项大奖,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平淡的文字风格,叙事手法简约节制,字里行间的留白常蕴含深刻意义。他的作品往往通过儿童单纯的眼光去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
           
          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中,都有这本书或明或暗的身影出现。袁哲生用他的文字平缓而持久地影响着他的读者们,通过他笔下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等,我们能够以异常精细的敏感识别与体恤生命的斑驳,回望向灵魂的深处,几乎惊奇地发现无声处的偌大天地。
           
          海明威有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袁哲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阅读之后的时空,我们就开始下潜,随着生活的进行,冰山的原貌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将深处的景观毫无保留地献给读者,这是袁哲生的善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抒情与白描

            《寂寞的游戏》是袁哲生生前出版的第二本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里他延续了早期写作的抒情与白描,也更多的透露出成人世界的灰暗,小说中袁哲生刻画出数个落寞、失意的人物形象:


            《遇见舒伯特》里患阿兹海默症、沉浸在交响乐里的宋老师和工作十余年生活却不见起色的记者;
            《父亲的轮廓》里得到高昂赔偿金后毅然离家、后因车祸身亡的父亲和复燃起想死念头的 “我”;
            《密封罐子》里独居山上、思念已故妻子的中年男子等。
            在这些小说里死亡、失落、疏离成为中年后成人世界的注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孔兆年是他最好的朋友,好玩潜水艇,溺水身亡。他蜷缩在阴暗之中,相信人是从鱼变来的。他相信,在很久很久以前,孔兆年还是一只鱼,后来长出手脚,然后上岸,先是爬行,接着站立起来,慢慢磨掉尾巴,最后才变成现在的样子。他相信,孔兆年早晚会再回到海里去的。父亲和他一直是好友,每当母亲因为成绩兴师问罪,父亲总会在夜里潜进他的房间,趁他假寐之时留下一点零用钱,以及不时会出现错别字的勉励之语。祖父走后留下一大块田地,父亲因此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于是父亲带着这笔财富抽身离开了这个不愉快的家庭,死于不知是否出于蓄意的车祸。拙于言辞的温柔父亲不告而别,但无名英雄的形象依旧活在他的心中,只是不再与他分担新的悲伤。母亲像做错事的小孩掩面啜泣,而他坐在床沿,紧握双拳,心中又燃起了想死的念头。他总渴望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四下优美寂静,连一声叹息都没有。那一弯月牙总是恬静地挂在夜空,吴刚伐木,玉兔捣药,像一场寂寞的游戏,与他相伴。对于他来说,生与死都过于纠结,苦与乐都啼笑皆非,终于,他还是像那个逃家的父亲一样,决定离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容易看进去的一本,看到了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一篇都让我觉得此生难熬。就像是无数个夜晚里关掉电视后的那一分钟。如此敏感,如此准确地表达出敏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寂寞的游戏 复杂沉重以致空白压抑

                    20231107{页数不多,就 110 页,仓促的读完,像是在完成任务一般。但是其语言的力量之强劲,让我来不及一一细看,就想继续往下扫去。他的敏锐与敏感,文字的力量,让我有种灰色的低落或是伤感。又或许是因为其的文字,模糊飘渺,而其所蕴含的思考与人生经验深刻而令人无能为力的无奈,在我恍然大悟感受到时,在发现一切是注定的这一道理,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恍然大悟的冲击,会想其前头的文字,内心充实的压抑而复杂到空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就是一场寂寞的游戏吗?

                      整本书充满了孤独、寂寞、阴郁的基调,深藏着作者的孤独和自厌,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他的绝望,以及对死亡的索求。不难理解他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其短暂而又寂寞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寂寞的游戏

                        晚上睡觉前翻看完了,细细流淌的故事,陪伴着进入了梦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细节的捕捉,寂寞感受的揉捏

                          难过,寂寞的游戏,默默的喘息,让人难以透气;悲凉,无以言表的悲凉,寂寞而悲凉,悲凉而沉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寂寞的游戏,自由的魂灵

                            学生时代的一些迷思,在作者笔下真是可感。每个人心里,又何尝未有过属于自己 “潜水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父亲的轮廓这篇我很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意外惊喜

                                奇谲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最柔软的人物内心和最动人的生活细节。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但阅读时却让人处处动情。作者笔功了得,确实是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表达很特别,文字里很多比方意想不到又恰如其分,传达得氛围笼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关于“内向的一代”

                                    之前听 “文化有限 fm” 一期,讲到《寂寞的游戏》和台湾作家 “内向的一代” 的种种,感觉好奇,便翻开书来看。可以说是太久没看严肃文学小说了,这本书还是要静下心来慢慢读才会更有感觉,甚至有些段落篇章,还要多读几次。开篇写的关于童年时候寂寞的游戏,我看到的是一个渴望被看见,但却被人忽视的小朋友内心的变化,主人公 “我” 玩捉迷藏藏在树上,等到同伴靠近,四目相对,最终同伴却又只是径直走开,“我” 心中感觉和世界隔了一个宇宙的距离,内心的孤独感唰地把整个人围住,这一段值得细细品味。其他印象比较深的是《送行》、《密封的罐子》和《木鱼》。“文化有限 fm” 主播提到,《送行》就像是一个长镜头,把那一天的事情记录下来,但因为其中故事叙述不断变化,让人没有主角之分,最后一句 “谁啊?” 也恰到好处的点出 “我” 在这个故事里也只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真的是越想越容易遁入对世界的空隙中。看完全书的感觉,我最大的感受,自己就像是在某个秋日午后,安静的坐在公园长凳上,环境很宜人,气温很合适,远处偶尔有路过的行人、打闹的孩童,偶尔吹来一阵风,带着一点点淡淡的不知为何的味道,心情十分平静,觉得自己应该站起来做些什么,但又觉得时间就这样流逝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死的魅力是什么?

                                      孤独之力。人生而处于众多关系之中,本不孤独。但总有寂寞之感。或依靠与他人的关系化解之,或献身于宗教神明鄙弃之,或沉陷于某一领域以毕生之力抗衡之…… 终极手段,或许就是以死与之同归于尽。孤独是每个人内心的空洞,无以填满,宿命如此。孤独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尤其在艺术中创造出表现孤独、描绘孤独、甚至超越孤独的伟大作品。文学中的孤独更是一种文脉,也是一种品格。常见的是以孤独引向毁灭,以死明现孤独的沉痛。也有以孤独引向生之困境,但基地是生之肯定,这种写作更加困难,也更加痛苦。本书中的孤独和寂寞,总有一种窃喜,喜的是对死的迷恋,悬着一丝隐隐的不安之感。孱弱之力。孤独的人总会很敏感,因敏感又会生出一种孱弱的力。扭曲的灵魂难以寻到相补贴的一块拼图,所以只能独自前行。而前进的动力,往往就是孤傲的、离群索居的、自得其乐的、游手好闲的、自我安慰的、自欺欺人的、游丝般的存在的一种力,或可称之为孱弱之力。一点点,一丝丝的力而已,但足以支撑起一具孱弱的肉体,一种令旁观者厌嫌的独特行为方式,和一个频频挣扎而疲惫不堪的灵魂。文学的妙处,就是将这种孱弱之力放大给读者观看、审视,随你称赞或鄙视。孱弱之力是芸芸众生最后一丝气力。有关死亡,我们还是了解得太少!本书中,描绘出了 “死亡捕获到时间的那么一瞬间中人的某一种的情境”,难能可贵。但又由于离死亡太近让人心生畏惧。作者主动选择死亡,确实也说明死亡是具有某种魅力的。但究竟是什么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压抑

                                        尤其是看木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