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郭建龙的书

    我非常想见见郭建龙这个人。
    表达过同样愿望的,还有万维钢老师。
    郭建龙身为一个作家,高产、题材多样、见识卓越。
    更重要的是 —— 他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真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的人。
    大英帝国早期那批探险家,像斯科特那样的人,足迹遍天下、勤于留下笔记和书信、想方设法把好东西弄回大英博物馆。
    不期这样的人物,也见于今日之中国。

      18
      2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跨越 200 年时空,非洲一路走来,从殖民到独立,伴随着冲突、战争、动乱、仇杀、革命、建设,为赶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他们蹒跚学步般探索前行,在磨难中积蓄着社会进步的力量。今天,发展之门已经打开,他们也是逐梦人,他们已经在路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洲,已经来到发展的大门口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说到非洲,我会想到:饥饿的孩童、动乱不安的社会、落后的部落文明、肯尼亚草原迁徙的动物、艾滋病、索马里海盗、当然还有埃及的金字塔…… 好像除了埃及和摩洛哥,这个亚,那个亚的基本都是贫穷落后的国家。作者郭建龙,曾于 2014 年、2017 年,两次前往非洲游历,考察了 17 个国家 50 多座城市。既经历过突发疟疾,还险遭绑架。最终将所见所闻融入到对非洲各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的解读之中,让我们看到了非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非洲人民一直都在苦难中不断的探索前行。其实这本书的目录编排就是非洲文明的发展轨迹。从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非洲开始,到西方殖民对非洲的利弊影响,更大篇幅还是非洲独立后的自我挣扎。经过第一代梦想主义领导人的初建,第二代领导人为摆脱殖民阴影在各种体制上的实验,现在多数国家第三代领导人已上位。第三代领导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海外留学背景,视野开阔。他们把更多的经历放在本国的经济发展上,目的就是改变贫困混乱的现状,走入现代。非洲已来到了发展的大门口。中国这些年一直积极参与非洲的发展与建设,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越来越融合到这片大陆的发展之中。相信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双赢。都说一个国家对于另一个国家的认知常常滞后十几年。郭建龙在本书中说:“有的人完全以歧视的眼光看待非洲,用脏乱差概括那儿的一切。但事实上,非洲普通人的善良和乐观,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非洲的精英阶层也已经形成,他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比中国人差。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非洲,而非固化了的非洲。” 这正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也是我们读此书的目的。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坦然,不留遗憾,因为我们活着时尽了力

          保持理性,保持好奇,才是人生的本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纷争与和平,穿越非洲历史两百年

            非洲在我们的印象中和美洲一样,始于大航海时代的奴隶贸易,在世界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但往前看,非洲的南方古猿是我们人类早期的祖先,经过几百万年的迁徙,不断分化,形成了如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自 2200 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就步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郭老师在《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详细阐述了帝制以来古代中国的各种经验教训。中国在封建帝制期间长期实践所得出的教科书级别的经验,对现代社会制度仍然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对于理解我们民族本身很有意义。再回头看这两百年的非洲,由欧洲介入,瓜分自然资源和势力范围,强行从部落时代步入了民族国家,中间没有积累,有的只是作为殖民国家惨痛的教训以及被制造出来的民族分裂和仇恨,卢旺达的民族灭绝式屠杀,被杀的图西族人数达到了 80 多万,触目惊心。二战后,由于欧洲在殖民地所获得的收益和统治成本相比几乎没有收获,在民主浪潮下,纷纷放手殖民地独立。非洲进入了独立建国的新时期。但积贫积弱的非洲,在一下子获得了自由之后,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技能,经验,却在逐渐的衰弱。独立并不一定导致繁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不一定就是治国良方,一用就灵;民主政治和独裁统治在非洲大路上轮番上演,但都如昙花一现,在纷争中迷失,国家前途扑朔迷离。一代领导人实现国家的独立,二代领导人维持民族团结和弥合分歧,实行独裁统治,三代领导人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去。非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之后,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进入了和平期,发展经济,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在非洲大路上各个国家轮番上演,非洲大陆就像一块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民族体系的大型实验田,在几十年的历史中,由不同的国家轮番上阵,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革命和努力,丰富的政治生态和经济形势,真的就像快速试错迭代的一个个个体在获得新生之后从蹒跚学步到跌跌撞撞和这个世界碰撞,再到逐渐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长大成人迎接新的挑战。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埃及的军人政府,南非的种族和解,突尼斯的世俗化和宗教化之争,分裂的索马里…… 把这个地区单独提取出来构成一部进化史,人类最近几千年来的活动都能在这里一一印证。即使南非非常贫穷,但当地的白人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南欧的水准。这是一块富饶,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他们的现在就如同我们历史上几千年前在逐渐试错中走过的弯路一样,我们的幸运是用时间慰平了所有人心中的伤痛,而非洲,他们的蜕变和挣扎在这几十年中才刚刚精力,能否化茧成蝶,需要时间去检验。比较好的开端是非洲一体已经在孕育的阶段,非洲的自贸区会是非洲融合的粘合剂。欧洲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走向了联合,非洲能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检验中走出一条新的联合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洲近代政治进程的样板间

              这本书讲的是非洲的各个国家接近 200 年的历史,非洲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混乱而又原始的,若以西方的现代化眼光来看非洲,非洲无疑是落后的,然而如果以人均年龄来看非洲,非洲又是年轻而有活力的,这块大地上的故事传奇而又有魅力,值得一读。讲到非洲大陆的历史就离不开欧洲的殖民地历史,英、法、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在开发和利用非洲的过程中也慢慢唤醒了非洲土地上人民的民族自决精神。同时在民族国家建立的时候,殖民国家由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又往往给殖民地国家遗留下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非洲的政治格局一直有着殖民地残留的影响。非洲大陆也深受宗教文明的影响,伊斯兰教也是非洲各国的主要宗教,而偏偏基督教也在非洲占有一席之地,再加上部落酋长和土著国王,在非洲很多国家,其离心倾向很强,很难形成政治合力。观念和信仰能够凝聚自己人,也能够排外其他人,文明的冲突在非洲时常发生。非洲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往往借助着民族精神的觉醒成为了执政的核心,同时大多秉持着理想主义,但是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同时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也需要整个社会有足够的拥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阶层,这也是非洲国家一开始不具备的。再加上殖民地宗主国、宗教冲突和部落间的冲突,使得非洲国家普遍命运多舛,往往会落入独立、独裁、被推翻、再独裁的反复循环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非洲政治中永远无法解决的的无孔不入的腐败问题,这应该不是非洲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人性之恶在非洲政治进程中随处可见。非洲国家的历史其实是一部非常好的政治历史样本,国家众多,资源禀赋不一,面对的挑战也不一样。而纵观非洲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问题,而经济发展需要政治稳定,反过来政治稳定也需要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一个政治体,从稚嫩到成熟,同样是需要民众政治意识的成熟和经济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勤劳、善良、苦难的人民值得更好的生活

                民主虽好,不能乱用;不被煽动,不走极端;稳定才能发展,凡事留有余地;不能忘记历史,不要带着仇恨。百年非洲史,从部落到国家,从宗教到军阀,从政治到经济,从屠杀到文明,从割裂到和解,每一步脚印都浸染着血泪,西方殖民者带来了文明之光,和光焰之下的厚重阴影。尊重规律,尊重常识,尊重人性,团结一致向前看。勤劳、善良、受尽苦难的人民值得更好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梳理非洲近代史

                  作者的长处是历史数据资料的专题梳理,把传统枯燥的编年历史,用个专题整理出来,本书开头用非虚构纪实文学的笔法,写作者一段亲身经历还是挺精彩的,这本书作为纪实文学作品来读,就只有短短的开头,后续 80% 是对非洲近 200 年历史的描述,好处是语言流畅,当开门书不错,当做非洲概述。非洲人类的发源地古老,但又是最年轻人口,未来的新兴市场,目前中国的商品,印度的药品已经为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大陆带来新生,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基建狂魔更是这片土地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如同印度市场,如果中国人不能虚心放下身段,也还会犯洋人在中国人身上犯的错误。中国政府还是有远见的吸引大量非洲学子,但国内种族主义潮流也要警惕。大部分国人对非洲的印象还是野生动物阶段。帝国的扩张一定要有共同体概念,基督教超越犹太教,就在于跨种族,伊斯兰教帝国时代也是如此,狭窄的民族主义只能一盘散沙,西方恐惧教员,就在于跨种族传播革命,非洲是我国的未来,看新一代的胸怀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带读者神往远方大陆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若身体暂不能远行,那么就让好书带我们见识世界~每当提到非洲大陆,《动物世界》中非洲大陆上猎豹追逐羚羊的画面,《just blue》富有节奏的旋律一并涌入脑海,瞬间将我带入充满狂野气息的非洲大地;非洲大陆距离我们似乎很遥远,那么那里的人们是怎么样的生活状态呢?作者通过自身数次深入非洲大陆的旅历,从宗教的角度切入,介绍了非洲早期历史的发展,然后欧洲各国陆续对非洲大陆展开殖民统治,再到近现代各区域民众独立意识觉醒,各个殖民地陆续独立到国家形态,接着介绍不同阶段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整书书观察的主线脉络是非洲是如何从部落到殖民地再到国家概念的形成;历史进程中有血缘关联的民族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或同一国家内部不同信仰的部落也陆续爆发矛盾导致决裂,这个表象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当政治和信仰,世俗和宗教在现实中激烈碰撞的时候,谁又能说的清对与错呢?最后建议:阅读配合地图观察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以地球仪为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后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释怀。前几天巴以冲突战争画面犹在眼前,巡航导弹,定点清除大楼的画面就像熊孩子推了一把乐高玩具一样,轻而易举。最近美国撤离后的阿富汗同样如同人间地狱。十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但是当自诩文明的欧洲人,再次来到非洲,却带来的只有战争和瘟疫,资源对于非洲终究是饮鸩止渴的毒药,是一种诅咒般的存在。美国在阿富汗花了 1 万亿,反恐反二十年,把阿富汗反的民不聊生,生活不能自理。图四是美国历次打仗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数量,哪一颗导弹下去没有几条人命。“你们为什么要攻打叙利亚?美英法:我们怀疑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什么不攻打朝鲜?美英法:他真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些被列强认为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随时会挨打;那些真的有,并且确实能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效攻击别人的国家都没挨打;那些不但有,而且还有的特别多,质量特别好的国家,不但不会被打,而且还能在各个国际场合高谈阔论。有理不在声高,而在 “东风快递” 的射程之内。随着美军的狼狈撤离,阿富汗马上陷入战争之中,不管哪一方胜利,真正考验的都是治理国家的能力,小国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穿越非洲二〇〇年》

                        对于非洲,世界(包括我们)的认知也是落后的。自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世界首先表现出欢欣鼓舞,甚至幻想它们一夜之间就会走向繁荣。然而事实却是冷冰冰的,非洲的许多国家不仅没有立刻取得发展,反而进入了衰退和混乱。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对于非洲的失望已经到了极点,特别是卢旺达大屠杀和刚果内战之后,许多人充满了悲观的情绪。但事实上,非洲的整体情况却开始出现好转,社会的稳定度也提高了。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克服了最初的混乱,进入了发展时期,只是这时的世界还没有反应过来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确实颠覆了对非洲的印象,感情也变复杂了,妥协是好的?世俗化是好的吗?生活也跟国家一样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有的是妥协与适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历史、现代发展与游历相结合,是区分普通游记书的显著标识。很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穿越非洲两百年》。在世界范围内,如同中国这样自古以来就有统一传统和统一意识的国家只是少数,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是分裂时间远长于统一时间。这一点,在非洲反映得尤其明显。新的合作样本思考,中国也在经营非洲,而是在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非洲的混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领导人的雄心勃勃所带来的问题。当一个新国家建立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首先应该有的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尽量少骚扰民间,让民间经济得以自由发展。但独立之后的领导人往往采取大包大揽的经济政策,插手过多,希望通过政府的控制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于是建立了一系列低效的政府企业,从而造成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第二种是领导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过分地使用了武力,从而超出了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最终出现了脆断的情况。第三种是各地区或者各民族之间,因文化和信仰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分崩离析。当中美贸易战起,中国企业华为成了美国人相中的目标之一,但华为与当年日本企业、法国企业,以及 2018 年的中兴,表现得都不一样。其余的企业大都低头认输,而华为却显得胸有成竹,不肯屈服。华为的底气何在?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对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在十几年前,华为作为后来者,在国际电信市场上受到的歧视并不比现在少,当时的欧美市场大都采取了闭关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企业华为与中兴。中国企业突破欧美歧视的关键,在于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开花。利用价格优势,华为和中兴(特别是华为)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锋,不管是在印度、南美、东南亚,还是在非洲,几乎总是能找到华为的身影。中国产品的进入,使工业品的价格在非洲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也让人们享受了更多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印度廉价医药的进入,也让非洲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在印度之前,西方虽然援助了不少药品给非洲,但非洲药品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成了奢侈品。只有印度的廉价药品以市场的方式进入,才将药价彻底降了下来,普通人也可以买得起药了,这相当于完成了一次非洲版的医药革命。西方殖民体系虽然离开了非洲,却给这儿留下了一个最大的包袱:西方人统治时期任意划分国界,强行把不同的民族拉在一起;到了非洲独立时代,非洲人继承了这种疆界和政治架构,产生了巨大的磨合成本。非洲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无法建立一套稳定的政治秩序,让每一个部落、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巨大的摩擦几乎让非洲所有的国家都陷入了强烈的颠簸。马里曾经是颠簸较少的国家,但在几十年后,随着应力的增大,终于产生了强震。而在其他国家,比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悲剧。非洲人在一次次尝试着将西方人留下的不平衡释放掉,但这释放的过程,却如同一次次超级地震,将无数的生命埋葬。回到非洲” 运动由于利比里亚的存在而留下了成果,甚至成了黑人们向往的地方。它如同一盏明灯,打破了人们所认为的黑人没有能力组建国家的偏见。利比里亚一直有着正规的选举制度,宪法从美国借鉴而来,国名利比里亚 (Liberia) 来自 “Liberal”(自由)这个英文单词,首都蒙罗维亚 (Monrovia) 来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门罗 (James Monroe)。利比里亚参与政治的黑人大都来自美国。这些黑人的祖先来自非洲的四面八方,他们的老家或许在刚果河,或许在遥远的东非。他们都被送到了利比里亚这个地方,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 “非洲合众国”。虽然利比里亚是非洲自由的灯塔之一,但它的建立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苦难。从美国而来的黑人已经适应了新世界的气候,重新回到非洲,来到这个热带的森林地区,必须再次适应。更难的还不是气候原因,而是和当地土著黑人打交道。对于土著黑人来说,美国黑人是比欧洲人更加麻烦的入侵者,欧洲人尚且是实力更强的白人,当地土著黑人已经承认了他们的优势地位,但这些新来的黑人有着和他们同样的黑皮肤,却一口英语,带着白人的格调,这让当地土著黑人更加受不了。双方随即陷入了冲突之中。一个中国小伙子在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开了一家超市。小伙子曾经是通信公司中兴的员工,被外派到坦桑尼亚和布隆迪几年。由于喜欢上了非洲,辞职后他选择在偏僻的布隆迪开了一家叫 “新中国”(New China) 的超市。商品大都从中国进货,从廉价的布料,到便宜的电器,再加上一些从亚洲进口的食品,让这个小超市在物资匮乏的当地显得琳琅满目。然而,机会往往也意味着风险。就在我见到他的前一天,这个小小的超市刚刚遭遇了一场失败的抢劫。劫匪非常大胆,在夜间,几个黑人翻进了超市的院子里,拿着大锤,想打开超市朝向院子的门。所谓超市,实际上是当地一家带院子的小别墅,用来开超市的几间房子在院子靠街的一侧,也是通往街上的通道。院子的正中心则是主人住的两层小楼。中国小伙子租下了整个院子,但小楼里只住了他一个人。一个当地的门房住在超市旁边的一间小屋里。劫匪在院子里敲击超市的铁门时,黑人门房从小屋里出来,拿着砍刀与劫匪对峙。至于中国小伙子,他只能从别墅的窗户里看着这一幕,不敢出去。因为他一出去,反而可能会酿成流血事件。警察局的电话也打不通,在需要时,这里的警察总是找不到。对峙之下,劫匪选择了撤离,超市里的商品保住了。我去时已经是第二天白天,黑人门房认为这个工作危险大,正准备辞职。也就是说,当天晚上,将只有中国小伙子一人看守整个院子。但小伙子仍然显得很冷静。他告诉我,他已经找过警察了,警察已经将新中国超市纳入保护范围。劫匪不敢随便抢劫警察保护的目标,这可能意味着超市暂时获得了安全。但这也意味着,“新中国” 超市必须向警察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在这里,投保险是没有用的,只有警察的保护才有用。非洲的贫穷、落后与战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洲的殖民以及其不负责任的作为造成的。非洲较少有统一的国家,各民族是以部落或者王国的形式存在,彼此从没有生活在一起,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更没有所谓国家的认同。然而,欧洲殖民者为了划分势力范围,强行将这些不相关的民族强行捏合在同一个国家框架之内,在整合尚未完成时,欧洲殖民者即退出,国家匆匆独立。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差异很大的民族如何一起共同生活?政治上的权利如何保证?各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国家与民族、民族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答案,于是国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摩擦、动荡甚至战乱。在动荡和战乱中,人们通过妥协、和解,慢慢找到解决方案,国家重新回到稳定和发展的正规上来。这看起来非常的残酷,但却是非洲国家的真实命运,甚至是必由之路。在非洲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的素质以及性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非洲自独立起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代领导人,第一代领导人,往往是民族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带领国家独立,并试图摆脱宗主国的限制。然而, 非洲第一代领导人往往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经济议题上普遍缺乏必要的技巧,鲜有成就。如果他们活的更久,到了老年,又会被世界过度丑化。随着国家在第一代领导人的治理下出现贫穷、动荡,乃至民族和社会矛盾激化时,第二代领导人随之登上舞台,他们多半是通过政变上台,并通过独裁、极权、打击异己、贿选来维持统治,但他们几乎是文盲,完全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只会使用暴力,国家政治黑暗,经济凋敝,陷入一片混乱。世界所知的非洲独裁者,如阿明、博卡萨、恩圭马、蒙博托就是他们的代表,这些独裁者给世界留下了非洲极其糟糕的印象,甚至影响至今。而第三代领导人,有的是通过内战后上台,有的是民选领袖,他们普遍把经济发展视为第一要务,政治政策上也更为务实,在他们的领导下,大部分非洲国家已步入发展的正轨。纵观非洲的发展史,我们会深深的感到政治的复杂性,远远不是一种口号、路线或者观念可以主导的,必须综合考虑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关系,人民的凝聚力,国家的资源禀赋等等,盲目的套用某一种方案,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在逐渐转移的,首先得到发展的是日本。当日本发展已经定局,世界经济的梯度随即转向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作为下一个梯度接力了最近二十多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接下来,印度也进入了这一梯度,与东南亚一起开始接纳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产能。非洲国家由于自身基础有限,还无法与印度竞争,或许到二十年后,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会更加显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非洲拥有世界的未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行者的姿态

                                  如果不是得到罗胖的推荐,也许就与一个气味相投的优秀作家错过了。作者的三部曲,最后一部现场考察非洲,很完整的阐述了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各个非洲国家 3 代政治家治理后的国家,整体来说虽然过程是混乱血腥的,但是未来可期。自己一南一北是去过的,东西非各通过电影《血钻》和《卢旺达饭店》所了解,像作者这样深入实地的考察,并亲历了如许多的危险,着实佩服。郭建龙不仅能把故事讲得真是生动,分析也很全面深入,种种乱象,经过郭老师的抽丝剥茧,一个真实的非洲大陆就呈现在眼前了。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重估非洲价值的书

                                    本书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亲身游历、观察及研究等方式去解答一些关于非洲历史、现在及未来的问题。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非洲这片经历了殖民,独立,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的土地。在非洲越来越深入参与到国际政治、经济的今天,非洲对世界的影响已经变的越来越大。重新评估非洲的价值,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后续中非关系如何发展,中国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视野之书

                                      这书有点类似游记,历史,政治学的交叉产物,建龙老师见识广博,写作技巧也是引人入胜,很值得推荐你看。特别是如果你对思考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这类的问题有兴趣的话,就更加推荐。我们经常会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以至于心生抱怨。但是郭老师带我们见识了另外一种可能:推开了你不想要的东西,后边的东西是更好的,还是你更加不想要的呢?这永远是个问题。感谢郭老师以身犯险为我们介绍了我们自己很难去体验的经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非洲的近现代史

                                        人类最古老的大陆,经历着最磨难的历史。作者亲身走过非洲大陆,细说两百年间的非洲苦难。震惊于作者对于如此非洲国家历史及人类的挖掘,这部书应该与穿越中东一起看,充分了解宗教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同样的,这部穿越也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在非洲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各种故意或无意的恶行,统一还是分裂?民主还是独裁?对于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答案。答案在人,但缺不了天时地利的配合。看了这本书才更能了解到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多么伟大的政策,穿起中亚与非洲,建立起更大的市场,一百年后的世界,应该变得更好,在所有人的努力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非洲奋斗过的你,会倍感亲切

                                          这是一本让你对非洲产生着立体感官的书。比如你在肯尼亚奋斗,利比亚的战乱对肯尼亚的一些决策造成怎样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的习俗是怎样的历史背景产生的。把我们从一个点,带到一个面,从非洲整体看清它的演变。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