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9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阳光刺破我内心的荒凉, 它却化作另一种荒凉

    沉重、催泪,好像是一个自然人的浓缩。从窘迫的童年飞速成长到青壮年,再急速萎缩。这期间遇到的人形形色色,你爱的和爱你的,同情你却也嫉妒你,帮助你却也憎恨你,生养你却也仇视你,冷漠的亲缘关系,温暖的抚养关系。当你无知时似乎失去一切却也拥有一切,当你拥有聪慧却发现人性的媚俗和恶劣。而你自始至终不过想要确认一件事,你是一个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些人,这些人各自代表着我们灵魂的某些属性。那本书的主人公查理,一定在我心里有不动产。


      这是我最想为你解读的书之一,但最终觉得,什么解读都不如你直接去看书更合适。
      整本小说都查理・高登的进步报告。通过他的日记,读者看到了一个智商只有 68 的人如何在通过接受科学家实验后,变成了一个智商 185 的天才。这种飞跃式的智商提高让他回忆起了过去很多让自己困惑不已、模糊不清的记忆。
      所以当你阅读本书时,首先要适应的是查理满篇的错字和幼稚的思维逻辑。不过,随着查理智商的升级,随之而来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让读者陷入思索。
      全新的认知系统对查理・高登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理解和感受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世界。
      在不同智力阶段,查理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感受也随之改变,他开始读得懂多国语言、懂得欣赏音乐和研究哲学。他开始意识到别人细微的情感反应,理解了人性、道德和宽容。他发现自己曾经奉为神明的科学家们也只是普通的人类,有人的虚伪和狂妄,他也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姑娘,他们的智商只对等了很短的时间,就再次被远远拉大。
      全书在主题选择和表述方式上都体现出了过人之处。
      从主体选择上来说,智力障碍者作为主角的作品非常少见,且是一般作者或者读者都比较少关注到的群体,即使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智力障碍者也往往只是路人的角色。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深处,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的作品极少。也正因如此,充满人性关怀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才更加难得。
      从表述方式上来看,第一人称日记体的绝妙之处在于对主人公心理成长的详细记述。文字能力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理成长,随着文字的流畅和内容的逐步深入,直白的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了真实感。
      智慧和智商是两回事。一个人的智慧飞速增长了,但他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儿阶段,这就像一个小孩子突然拥有了核武器。其中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查理和他断绝了多年联系的父母的两次见面(我就先不透剧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蒙昧无知。这是我们刚刚出生时的幼年时代。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没有美德也并不邪恶,我们的言行遵从于初始的本能。随着成长,我们逐渐被世界装载了大量规则和程式,不过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可能又会开始逐渐遗忘掉这些后天加注在我们身上的东西,重新回到纯然无知的世界中,那时的我们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会因为无法再欣赏世界的光明和美好而遗憾,还是会因为不再理解世界的黑暗和险恶而轻松。
      “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 所以一个人不能太笨,也不能太聪明;不能一无所知,也不能无所不知。因为这会使之与群体抽离,在不同的维度之间被刻下清晰的分界。他无法融入同类,只会被戏弄或者被恐惧。不被同类接纳的人如果不能从其他地方找到生存的意义,则必然痛苦无依。
      如果非要选择,或许傻子才更快乐,因为不懂,也就感觉不到痛苦。我们都曾路过蒙昧无知,最后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可是即使如此,即使会很痛苦,我想我还是会选择努力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智商和智慧相匹配,明白残忍也感受得到快乐的人。
      “你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向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我不恐惧生命,或死亡,或虚无,而是害怕虚掷光阴。" 为此,我会一直读书,一直学习。然后有一天,可能我还是会再变成一个傻子。
      到那时候,希望我还是会在日记里写 “我要便匆明”!

        9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实残酷的一面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像是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从什么都不会不懂的婴儿,慢慢变成有学识的成年人,又像是得了老年痴呆,慢慢退化到什么都忘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我真的要哭死了……

          主人公查理・高登接受了一次大脑手术实验,从弱智变成了天才。但因为手术的种种局限性,智力重新下降。全书以第一人称展开,记录了查理接受实验的全过程以及思想意识的变化。前面读得很慢很吃力。每篇 “近步报告” 里都有大量错别字,标点符号不会用,停顿也不准确。要边看边猜意思。但他一直在说:“我要便匆名。” 随着实验的推进,不知不觉中阅读开始变得流畅起来。查理的意识开始觉醒,他的智商开始全速起飞。他开始研究很多很多领域,他学会十几种语言,还进行古文研究,他不停地读书学习。他突然意识到,那些教授医生,都不是他以为的 “神”,那些善意的微笑原来只是对他智商的嘲讽。“面包店里的人变了,不仅仅是忽视我而已,我还能感觉到敌意。”“我觉得我生病了。不是需要看医生那种,但我感到胸中一片空虚,像是被打了一拳又兼感到心痛一样。” 他过去以为的一切都被震碎。变聪明的他依然觉得孤独。他带上和他一样接受智力干预的小白鼠 —— 阿尔吉侬逃离了所有人的视线。因为实验的不稳定性,有一天阿尔吉侬开始变得反常…… 然后死了。之后,智力飞速提升的他,也正清晰可感地失去这一切:他开始看不懂自己的实验报告,很多字需要去查字典,又回到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的状态…… 尽管他很努力地在保持学习,努力使自己变聪明,也依然无法阻止知识从指尖流走。“我只是站在那里,感觉眼中的漩涡。我是怎么啦?为何老是孤零零地活在世界上。” 看到这里,我真的难过得要死。感觉这本书有很强的悲剧宿命感。这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生?我们从母体来到这个光明的世界,在某一个时间点,如同查理做了大脑手术实验一样,突然成长,明白了小时候不明白的事情;又在某段时间里变得狂妄,唯我独尊;然后在某一刻幡然醒悟。最后,我们任凭时间拿走我的获得的一切,直到呼吸化为空气。上帝给查理开了一个小小的门缝,让他瞥了一眼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接着又马上关上了。如果是你,会接受这个实验吗?查理不后悔。“无论如何我感说我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科学找出一些重要花现的笨蛋。我做了一些事但我不记得是什么。” 我为查理感到欣慰。呜呜呜呜……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星火微茫,人生虚妄

            有木有想过当我们比现在更匆名或者更鱼顿生活会是什么羊的?32 岁知商 62 的查理最大的西往就是要便匆名这样就会有狠多人会开心,查理也会开心。但知商提高后查理没有迎来一个根美好的世界而是一系列更参库的现实。查理的便匆名被身边的人视为一种背判,这是一种他不李姐他们也不李姐的棵学,这是一个他不李姐没人可以李姐的世界。当知商从 68 变到 168 以后过去的回忆就慢慢张开了。童年的梦掩父母的严客,母亲的愤怒家人的恐巨令人疲惫令人心碎。小查理在 32 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关爱,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不正厂知力低下是个本蛋。没有人关心他想要什么所有人关心的都是自己想要什么,连他的妈妈都是想要他便正厂便匆名。便匆名成了查理一生最北微的课往因为这样就会有人爱他就不会再有人气负他。活着就能够轻松一点。高登变聪明了,变得非常聪明。面包店曾经欺负他的人开始害怕他,然后将他驱逐。帮他做实验的教授们在他看来也是一群追名逐利、目光短浅的人。他也恋爱了,但是童年的梦魇和折磨让他的感情变得扭曲、破碎和绝望。父母已经不认识他了,他也不再有家庭,不再有朋友,就像个鬼魂,孤独地在街头游荡。然而更不幸的事发生了,与高登一起变聪明的小白鼠,阿尔吉侬,在日复一日的焦躁、狂乱、不安之后,死去了。高登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也终将如此。查理虽然真扎着不愿一忘,但还是见见失去了知识、能力和知商。他不再匆名,回归原点。但整个世界已无法回去,他也不再匆满西往。查理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他就是每一个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和暮年。他就是过去的我们他就是现在的我们他就是未来的我们他就是生命中每一个不曾起舞也不曾拥有过幸福的我们在我们自以为是的间隙中,是否可以问问自己,温情的白痴和痛苦的天才,真实的悲哀和虚幻的幸福,哪一个才是我们要逃离或者面对的世界?查理的人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但他却被这种生活不断伤害和压迫。没人愿意过这种生活,没人愿意成为有缺陷的,也没人有资格去伤害这些人。那些 “近步抱告”,笨拙却充满希望,是星火,还是微光?“P.P.S. Please if you get a chanse put some flowrs on Algernons grave in the bak yard …” 泫然欲泣,无言可依这束花献给阿尔吉侬,献给查理高登,也献给每一个简单又柔软的灵魂愿查理不再孤单愿高登不再孤独愿我们不再心安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一种残忍,叫拥有一切而后失去

              目前读过最令我心痛的小说。一个三十岁的大龄智力低能者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脑改造后,经历了生命中短暂的高光时刻,而后继续陷入生命的深渊。手术失败,主人公的生命恢复常态,却再也无法回到原点。    冷漠的伙伴,对自己避之不及的母亲,早已忘记自己模样的父亲...... 他们随着查理记忆的恢复变得清晰,也变得残忍。到最后,唯一能给予慰藉的竟然是一只和自己同病相怜的老鼠。阿尔吉侬与查理的惺惺相惜,也是全书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我无法评判查理的经历是否是幸福的另一种诠释 —— 先体验了生命的种种,而后忘记。智力的高峰赋予了查理找回自我的可能,它的衰退又剥夺了查理保留回忆的权利。这未尝不是科学带给个体的另一种伤害。让我们明白,拥有一切而后失去,远比一开始就一无所有来得残忍。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束花,献给了我们

                之前好几次听说过这本书,却一直被书名和前几章的错别字所困扰,没有认真地读下去。最近被一位新朋友再次推荐,有些 “硬着头皮” 地读完了几章之后,便像被卷进一个漩涡中,沉湎于情节的魅力。直到遇见最后一个句号,才缓过了神来。不愧是各平台都推荐的神作!《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借由故事,对人生的思考:如果一个低能儿在手术后,成为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那他会变得名利双收、会因此走上人生巅峰吗?随着故事的展开,我读到主角查理因为智力上升逐渐找到尊严,又因为过分聪明却不明白人情事故,被很多人孤立 …… 是的,他名利双收了,可是社会上的认可,却更凸显了他的格格不入和爱的缺失,也让他因此沉湎酒精和欲望 —— 那,这样的人生轨迹,又算什么巅峰呢?从写作手法的角度上看,除了书中严谨逻辑下的草蛇灰线,我更爱作者两个细微的小心思:当主角还是低能儿的时候,实验笔记里有很多错别字;考虑到主角在后期会失去理性、没法写实验笔记,就拿了小白鼠阿尔吉侬的一生,来暗示主角的生命轨迹。这不仅让小说更有了真实性,也呼应了书的标题:献给阿尔吉侬的花,其实是感谢和缅怀主角查理的。让我深有感触的,还有 “两个查理” 的矛盾:童年经历和天资塑造的旧查理,是我们生命的独特性和个性的展开;手术后的新查理,是我们被社会影响、被欲望裹挟的样子。普通人的一生,正如实验中旧查理 - 新查理 - 回到旧查理的旅途一般;主角在书中的渴望、茫然、急切,也不过是我们生长、变化和回归的过程。看到书中的这个部分,正身处于迷茫期的我,不免陷入一个沉思:已经感受过把旧查理关在窗户外面、疑惑锁在地下室的痛苦的我,能不能学会,如何让我身体中的新查理,把旧查理拥入怀中呢?也许,这不那么容易;但是,也会少了很多迷惘的痛苦,以及未来的遗憾吧。这么一想,作者的这个花束,是献给阿尔吉侬的,是献给两个查理的,也献给了这芸芸众生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恩赐之一,只是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对爱的追寻往往就被搁在一旁。这是我自己最近发现的结论。我可以把这个假设提供你参考:没有能力给予和接受爱情的智慧,会促成心智与道德上的崩溃,形成神经官能症,甚至精神病。而且我还要说,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与痛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牙牙学语到忘记一切【剧透预警】

                    如果说《24 比利》是在一个人身上,还原一个社会的全貌,那《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用一个幻想故事里的一个凝练而浓缩的时间切片,还原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生。这本书是我近十年唯一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就像偶然进入了一个尘封的书房,发现了一本陈旧的笔记本,翻开那本你已经有些遗忘,但却记得一些框架的自己的日记。你从学龄前读起,读到开始接受教育,你认字缓慢,你逐渐提高认知。然后你加速学习,进入了一个飞速成长的时期,你可以快速掌握一个学科,可以过目不忘。终于你抵达了一个高处,你进入了无人之境,没有老师可以指导,于是你自己在突破这个世界有关知识的边界。然后你开始慢慢衰退,你希望自己不要忘记一切,不要忘记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不要忘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你曾经爱过,也被爱过。然后你也知道,在那些纯真的年代,你对世界的认知很少,你看到的都是善意的眼光,纯真的人,所以你也愿意投付相同的善意,更多的纯真。后来你发现世界和人性的复杂,你发现他们尔虞我诈,你发现他们是在嘲笑而非真笑,你发现他们是同情而非关爱,你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是童话故事里的梦幻国度。最后你褪去了聪明,一切又重归寂静和美好,你的度量衡的精度变得粗粝,于是你的容纳度也开始变得很好。最后的最后,那些人在笑,他们不必知道你的岁月经历了什么,你也不必去思考他们的笑容背后,是否藏着一把锋利的刀。一个幻想故事,一个弱智的天才之旅,一个思想实验,却又是我们如此真实的一生。忘记吧,如果迟早。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商和情商,该如何选择?

                      如果,高智商和高情商只能拥有一个,你会如何选择?我想先分享书中的一个片段,那就是查理高登在获得高智商后,他的朋友对他说的一段话:如果你读圣经的话,查理,你就会了解,人不可以比上帝要他知道的懂得更多,人不可以吃禁忌之树的果实。亚当与夏娃偷吃知识之树的禁果时,那是邪恶的。高智商在某些人眼中,是令人恐惧的,甚至是邪恶的,就像是亚当夏娃当年偷吃知识之树的禁果。而高情商的人,他们懂得示弱,懂得与人相处时,如何让对方感到舒适。他们反而更招人喜欢。所以,高智商和高情商只能拥有一个,至少在读完此书后,我倾向于后者。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有机会,请帮我给阿尔吉侬献上一束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得到的往往是失去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温情的小说。这是一种轻科幻,用一个可能的科学技术来描绘一种可能。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智力上有缺陷的人,经过了手术,突然获得了超出一般的智力,在短时间获得,又因为技术的不可能短时间的丧失,又变成了那个曾经低智的人。但书里面讲得并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而是所谓智力这件事,对人来说到底是礼物还是潘多拉的磨合。我以为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并不是主人公,而是主人公身边的那些人。主人公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不太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情况的人,他每天都要写自己的进步报告。刚开始的时候满篇的错别字,搞得我以为买了一本盗版书。主人公最初想变聪明是因为想让大家喜欢他,他知道因为自己的智力问题,他的父母并不喜欢他。在他的智力刚开始有所提升的时候,他开始能够感知,能够明白别人的眼中自己的模样,也同时看到了一些从理性上看并不正常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本来以为自己变聪明了,大家就会喜欢他,但是他发现的是,大家并没有更喜欢他,而是更怕他了。尤其是他喜欢的那个女孩,无法接受那种被远远抛在后面的感觉,她说她受不了每天都在听着她听不懂的东西,又要表现出很在乎的样子。反倒是当主人公的智力开始下降,下降到和她差不多的样子,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在一起。只是,再往后又变成了主人公无法忍受越来越差的自己,成为了他们关系破裂的根源。我们知道智力很重要,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的是智力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才是重要的。认识一种社会动物,绝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人,而在这样的群体里,智力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如何能够融入一个群体或许是获得安全感更重要的事情。但一个人的智力已经成为其区别他人的本质性特征的时候,这样的人就会给人造成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或许不是他的本意,但是这种人本身的、可以说成是物理上的差距,就是任何人之间不能抹平的隔阂。从这里我们能够讨论一下到底什么平等和自由。人生而平等吗?当然不,不论是家庭还基因,人们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生出来就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这种特质在古代体现在身高力量上的差距,而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了智力水平上。智力水平的差距,就意味着能够利用信息能力和效率,而这也就会体现出一种天然的不平等。在这样的不平等上,如果再加上没有限制的自由,那最后体现出来的就是物质占有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成为了显性以后,就会使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倾向。而这正是我们为什么总归需要一个有限制的自由。推动这个人的世界进步的是智力,但是维护这个人的世界的,是情感。智力和情感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理性能力越强,情感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而情感能力足够强的时候,理性有发挥不出更大的能力?至少从我们的感官上看是这样的。或许就像书里说的 “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恩赐之一,只是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对爱的追寻往往就被搁在一旁。”“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与痛苦。” 到底是要自己,还是这个世界?或许得到了自己,就失去了世界,又或许,失去了自己,才能得到这个世界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献给没有被爱包围的人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作者:【美】丹尼尔・凯斯查理高登,是个低智能成人,三十二岁。参与一次实验手术后,智商从 68 变成 168,以高登的 "近步抱告" 的形式,第一人称讲述生活的变化。[朋友] 从嘲笑变成害怕,[亲人] 从有爱变的狰狞,第一次接触 [爱情] 与 [性]…… 像过山车一样,突然拔地升高,又九十度垂直降落。查理不懂什么叫嘲笑,只是看着大家笑的时候,也跟着一起笑,讨好的笑。仿佛大家笑就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连同自己也笑自己。查理很努力学习、阅读,因为想要 [便匆名],他想 [便匆名] 之后,所有人都会喜欢他,他的母亲也会高兴。智商的攀升,带来的是回忆的找回。小巷子里被小朋友拳打脚踢,母亲尖叫着让他不要碰妹妹,他被送到沃伦之家。实验的成功,让他像阿吉尔侬一样,被展览,观摩,如同动物园的动物一般,原来过去的他,在别人眼里算不得一个人。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不过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他从来不曾有过平等的对待。电影《触不可及》里富翁菲利普面试黑人德希斯的时候,德希斯被录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德希斯把他当成了普通人一样,没有把他看做是个残疾人,这份平等,在他们眼里无比难得。查理和阿吉尔侬出逃了,直到阿吉尔侬开始反常,查理意识到,这不是永久性的改变 ,自己也即将迎来九十度的坠落。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比求而不得更让人难过的是,得到又失去,见证过美好又回归原点的落差,更难以接受。明知道要失去,又无力改变什么。眼睁睁看着不断流失,昨日还能看懂的书,今天就犹如天书。学习时是惊人的,退步时也是骇人的。最后的最后,她的称呼从最开始的纪尼安小姐,变成艾丽斯・纪尼安,变成艾丽斯,最后又变成了纪尼安小姐。️关于伤害查理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妹妹撒谎说查理伤害她,害的他被抽得差点死去。当三十三岁的查理再次见到妹妹的时候,妹妹完全不知道他还活着,妈妈告诉妹妹,哥哥已经死了。对于小时候的事情,她很愧疚,因为哥哥的低智,她也受到了很多恶意的伤害,因此发泄自己的情绪,说了慌。有时候情景所致,导致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也有意无意伤害了别人。被伤害的人,创伤被记得清清楚楚,施暴者反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多大的事情,带来了多少伤害。️关于成长低智的查理就像小朋友,不懂大人为什么笑,所以跟着笑。他们区分不了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实。通过不断学习,智商逐渐成长,开始对生命曾经发生的事情产生怀疑。青年时的我们叛逆,想要质疑,开始逐渐学习,形成自我的判断。当智商达到 168 的查理,看懂了所有的语言背后的讥讽,明白了很多科学原理,却前所未有的孤独。面对智力的退化,暴躁、不安、发脾气,这是开始衰老的我们,面对力不从心,很无奈。最后回到原点的查理就像老年的我们,反而不在纠结,恢复了最初的快乐。时光老人说,[他就是生命中每一个不曾起舞,也不曾拥有过幸福的我们]️我想说,前进的同时,与其看到哪些不曾拥有过的,不如看看曾经有过的东西。过去不可变,守着已失去的,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改变失去的事实。不如看看曾经拥有的,怀揣着这种幸福感前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继续活着…这算是慰籍

                              我们无法理解另外一个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感同身受和相互理解,无法穷尽原因,但这是我都这本书的过程中主人公智商变化的过程中所思所想体现出来的,智商的高低和幸福感和快乐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人性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如:真诚、宽容、和善、踏实却能让我们拥有好朋友,获得幸福感。关于爱情,很脆弱,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智慧的发展,能力的强弱发生变化,精神层面和智慧的增加如果能同步感情也就会更稳定,要是两个人成长不同步爱也会消失,成长的路上没有朋友,人生而孤独,希望对他人少些期待,对自己多些宽容,珍惜时光,过好自己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可以有很多的解读角度,但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以下三点:1、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教授认为工具理性就是一切;而查理则坚持认为,如果没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的大厦其实就是海市蜃楼。2、理解比真相更加残酷。查理获得了智慧,理解了之前的那些朋友们的嘲笑并不是真的喜欢,于是,他无法再融入之前的社会。3、知识并不会天然地增加你的力量感,相反,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和他人之间的疏离感。情商,领导力,才可能增加你的力量感。一个人必须学会妥协,才可以办成自己想干的事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看完后隔了几天来写书评,想要沉淀下感受,看自己是否有新的理解。很遗憾,我没有得到额外触动,大概是我不够匆明罢,再不写连剧情都要忘了~读书报告 1 这本书用了 “进展报告” 作为叙述形式,以第一人称讲述。考虑到本书 60 年代出版,这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创意。读书报告 2 慧极必伤。患有智力障碍的查理。高登,手术后变成高智商天才,但一切并未好转,而且承受了更大的孤独与痛苦,取代问题的只能是新的问题。读书报告 3 这个故事呈现了一个人在两种极致的境遇下的不同思考。最大的 bug 是,查理有了智慧之后不再是自己了,变成凭空降临的高登。(作为区分,低智力是查理,高智商是高登)读书报告 4 “idiot 也会有 ID”(傻子也会有自我),被这句话打动,查理当然有自我,高登也很强调查理是需要被尊重的人,但能意识到自我的却只能是高登。当报告中再次出现错字时,为他心痛,那个纯真的查理要回来了,但我们都知道他不是真正的快乐。读书报告 5 如果一只表坏掉,那在一天中有两次它是正确的。故事里一切变化都来得太快,高登和查理之间,没有均值地带。我一直期待在故事最后能有所反转,比如高登凭借高智商在回归查理之前把一切处理妥当,比如他认识到了某种局限,自己选择做回查理,比如最后一段的错别字消失… 读书报告 6 其实只要经历更多、时间够长,你就可能作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选择, 那个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你,是一直留在自我里,还是被封闭在昨天呢。读书报告 7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更愿意理解为,纪念短暂存在过的高登先生。这是查理人生的觉醒,能有机会把与家人、过去的心结打开是一种幸运,尽管会遗忘,还是很值得。读书报告 8 我们不是查理,也没有高智力,但我们依然接受孤独、感受痛苦、活得拧巴。如果你愿意相信,大可以让自己在某个时刻觉醒,如果你曾见过太阳,还是选择欢喜于黑夜,愿你是真的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残忍的不过是得到后再逐渐失去

                                    第一次读到如此新颖的写作手法,描写智障的人,就用他本身在说的话,哪怕都是错字,哪怕没有标点,但这才是真实的样子。得不到的想得到,这个过程很多人都有。但得到后你又准确的知道一定会失去,并且正在快速失去。这种感觉不会有人有。读完后心里很复杂,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五星推荐。5.19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窗那边的自己——记《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第一次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它的同名话剧。剧照里面展现最多的场景是实验室铺满屏幕的白,几名主演站在布景中,仿佛都是试验品。这样仿佛带着消毒水味的画面让我想起《美丽新世界》中的一个个培养容器,生命在这片白中诞生,却没有丝毫带有血肉气息的喜悦,只剩下冰冷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带着这样的偏见,我打开了这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查理 —— 一个先天智障的大男孩,接受了一场提升智力的手术实验,他用第一视角记录下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而这份完整冗长的记录报告也随着他心智状态的变化不断转换呈现形式:从宛如幼童涂鸦般的凌乱记录到逐渐构建出逻辑、语言精密犀利,最终,又回归到最初的懵懂状态。没有什么比小白鼠这一实验对象的自述更加贴近真实的存在了,这就是《先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精妙之处。查理自记下进步报告以来,写下最多的便是关于自我身份认知的渴望与迷茫,他自童年起便渴望从争吵不断的父母处获得亲情,渴望 “变聪明” 然后和面包店的伙计们成为更好的朋友。他仰慕崇拜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女老师,用最羞怯却也纯良的眼睛看着他不懂的一切。当手术的效果逐渐显现,查理清晰回忆了起那些被当做累赘和笑料时的窘迫,他产生了愤怒。然而在短暂的拉扯过后,查理又在智力获得进一步提升时,说服着自己敞开心扉去触碰那些痛苦的回忆,他在不断深入研究学术知识的同时去突破自我寻找着关于亲情、爱情和自我价值的真相。我曾以为阿尔吉侬的衰败和死亡会令查理陷入狂躁的恐慌,然而查理却在烦躁的浮浅行为的干扰下,用智慧使自己保持尽可能的理智,用善良的天性让 “小查理” 温和地迎接了聪明的 “大查理”。在心智与身体状况的极速转换中,查理始终保有对智慧的追求和对心底善良的守护。尽管如此,我并不想去歌颂主人公的纯洁,查理也像任何一个经历过成长期的人那样,曾困扰于虚荣、蜕变和性。我感动于查理的努力,不管是作为愚钝的 “小查理” 还是直面死亡和失忆的 “大查理”,他在每个阶段都努力抓着可以留住的东西,幸运兔脚、马蹄铁、字典、外语著作…… 以至于最后的最后,他几乎忘却了一切,却依然乐观地抱着幸运兔脚和马蹄铁,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让自己变聪明的魔粉。我在查理的进步报告中看到了他的非凡经历,也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一生。或许未必如查理这般浓墨重彩,但其中的纠葛、迷茫、感悟与和解,也曾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痕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付出最终让生命变得有意思

                                        查理。高登 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在弱智的时候 被众人嘲笑,在变聪明后,则需要在智识增长的作用用下经历内心的挣扎,曾经被抛弃,被嫌弃,被愚弄,被误会的羞耻感一拥而上,将他吞没,而在智慧增长到顶峰,又要直面另一个自己的 “死亡”,而且总计证明的自己的死亡。但是,依然,看到这样的结尾我只是被感动,而不是悲伤。被生命的伟大而感动。查理虽然在智力上面是一个低能儿,但是拥有着纯净的心,因为妈妈让他与人为善,所以,在他眼里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他眼里的世界是美好的,而他自己身上的这种善良,纯洁的特质,也让他是美好的。在他变聪明之后,一开始他只有智慧的增长,缺乏对人本身存在的理解,他开始憎恨,开始愤怒,开始傲慢,但他内心依然存留着善良,于是他除了去开启自己知识上的广阔天地,同时也还是不断的直面自己的过去,去思考人的意义。最终,智慧和爱的指引下,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安排自己变回傻子之后的生活,去直面。这种直面没有怨恨,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带着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多么伟大的灵魂,勇敢,善良,纯净。他体现了人的灵魂能如此的伟大。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并不顺利,都会遭受挫折,都会遭遇不公。但是勇敢的直面现实,并怀揣着爱意去体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这也许本身就是人活着的意义。智慧很重要,但是没有爱的智慧是空洞而乏味的。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依然会让人感到空虚。与他相比,我们可能本身就是更幸运的,而我们又常常忽视自己的幸运,而抱怨生活的不公。这无法拯救我们的灵魂,之后突破对自我的执着,对自我的关注,领悟到只有付出并宽容的对待这个世界,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拯救。所谓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存在的,而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在这种所谓的不公中活出自己的纯洁灵魂。很好的一本书,通俗易懂,也很温暖。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

                                          挺像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一看是 1950 年代的书,也已经翻拍成了电视剧,电影,也有日本版本。如果用中国的版本来讲也挺像黄粱一梦,当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天下,最终又变成一无所有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不一样的成长吧。故事并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去到了远方。。。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