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党百年辉煌历史,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让我心潮澎拜、倍感鼓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如今,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要更加努力奋斗,发扬革命先辈的 “红色 " 精神,扬起时代风帆,去乘风破浪,描绘新中国的新蓝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 “双碳” 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 “十一五” 以来的 168 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 “双碳” 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 “十四五” 时期推动实施 “双碳” 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常设栏目:特稿、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论坛、合作与交流、专题报道等。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流畅。需有中、英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及作者简介。文中外国人名和组织机构须依照国家标准译成中文,并注明原文全文。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栏目的文章除上述要求外,还须有 200—300 字的中文摘要、800 词左右的英文长摘要和参考文献(具体要求见 www.bulletin.cas.cn)。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双碳”目标对科技的挑战

          实现 “双碳” 目标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能源生产、工业用能、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支柱的各个领域,面临着降碳幅度大、调整时间短、满足要求的可用技术少等一系列挑战。中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绝对主导地位。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 61%,石油占 22%,天然气占 9%,可再生及核能占 8%;从消费端来看,工业占 65%(工业用能 56%+ 工业原料 9%),建筑占 19%,交通占 16%(图 1)[1]。在相同发热量情况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比例大致为 10 : 8 : 6。由此可以估算出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比例大致为 11 : 3 : 1。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中国要在不到 8 年的时间里,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2060 年实现碳中和,要求我国非化石能源比例由目前的 20% 上升到 80%。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 30 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大幅缩短。这对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家,是一个巨大挑战。科技创新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关键,对 “双碳” 目标实现应起到核心的支撑引领作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