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习如果只为了考试,实在是浪费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梦想 “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这位主角的名字就是颜如玉。为了能够给颜如玉构建一个纯粹的人生,我在书中舍弃了序言、后记乃至致谢。打开封面,没有任何的剧透,直接看到的是目录,随后就开启了颜如玉的一生。在她离世之后,这本书戛然而止,如果想要回顾的话,也只能从头开始读起。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脂肪结构→烛台上插着三根蜡烛

      本书从父亲的角度出发,细腻地追踪了女性生命从胎儿阶段直至成为母亲的若干个关键生命节点,并以此为独特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人体息息相关的生理学知识。在众多的育儿科普读物中,多数作品聚焦于如何悉心照料孩子、如何辅助孩子成长,其重点在于传授 “如何做” 的实用技巧,而鲜少深入剖析背后的 “为什么”。与之不同,这本书并未止步于表面的 “知其然”,而是进一步探寻了 “知其所以然” 的深层原因。例如,它解答了新手父母可能存在的疑惑:为何新生儿的胎粪呈现墨绿色?为何排出胎粪对于新生儿而言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解析,读者不仅能够了解生理现象的表面,更能洞悉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尽管书名为《你一生的化学反应》,但实际上,书中涉及化学的部分并不多,也不深入。可以说,这本书的科普内容更倾向于普及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知识,而非专门的化学知识。因此,阅读体验更像是一位科学爱好者在升级成为父亲、拥有女儿之后,带着满腔父爱写下的生理学小知识集锦。这些知识既浅显易懂,又富有启发性,能够利用碎片时间满足新手父母的好奇心和对孩子的深情厚意。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化学反应贯穿一生

        这本书应该是早早的出版,我是因为完成阅读挑战才选的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化学距离我初中学习已经读过 10 多年,没想到还会看这本书,真的是不敢想象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人都该懂得的人体化学通识课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是由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孙亚飞所著的一本科普书籍,主要内容围绕人体的化学反应展开。书中以通俗易懂、有趣有料的方式,介绍了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的。这本书不仅让阅读者感受到化学的神秘魅力,还能帮助人们利用化学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获得关于人体化学反应的丰富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身体和健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如此神奇,好好热爱

            2024—332      这本书是在通勤路上读的,主要在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看。那些遇见的人或事引起的感动都会记录在读书笔记里,读这本书也是解惑的过程,毕竟这类书读得少,总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所以多尝试读不同主题的书,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化学反应无处不在

              化学反应不仅仅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身体中也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化学反应,我们也是一个个行走的化学反应装置。通过孙老师的这本书,可以了解化学,了解发生在我们身体内的化学。让学生时代学过的知识,能真正的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的每一次呼吸,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是否还是空气呢?并不是。从科学的角度评判,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着很大区别。正如前面所说,在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中,氮气和惰性气体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是氧气的浓度却有了明显改变(约从 21% 降到 16% 左右),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占比都很小: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有约 0.04%;水蒸气的变化幅度较大,湿润的地区可以达到 0.5% 左右,干燥的沙漠中几乎为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人生的旅途确实可以视作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奇妙冒险。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迹;而当我们深入微观世界时,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单位 —— 细胞以及构成它们的复杂蛋白质,都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妙结构。这一切,无不在诉说着创造与演变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遵循着物质守恒定律,从无到有的创造,再由有回归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乃至个体生命的必然规律。每一个生命体都经历了从诞生到成长,直至最终消逝的过程,在这个无限循环的链条中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而正是这样的规律性,赋予了生命以意义,使得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经历,并从中获得成长与启示。因此,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视角下观察,我们都应该珍惜并感激这段奇妙的生命之旅,因为它不仅让我们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还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并参与到这个宇宙最为壮观的创造之中。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一直寻找的一本书!

                    真的写的好,一直听孙老师的课,深入浅出,感谢得到请了这么好的老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物理化学视角看这匆匆人生

                      这不过是我们自己赋予它们的意义。我也已经很老了,也许今夜睡去就不会再醒过来,最终的归宿也和你一样,蜷缩在这精致的盒子里。但实际上,那已不再是我,就像现在我所捧着的也不是你,只是对你的哀思罢了。我们都生于尘世,最后又化作浮尘,这是一场化学人生背后的必然规律。或许我们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体现在物质之上,不知道创作我们的作者,又将如何为我们盖棺定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化学视角看待我们的一生

                        这本书就像阅读穿越小说一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看看每个人的一生,从胚胎发育开始到终点,都要经历多少化学反应。作者从类似造物者与其创造的角色对话体的形式,从挺独特的一个视角,从专业的化学角度,融合对话、情节、故事,来窥视人的一生,那些化学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反应、生物进化、遗传繁衍、衰老死亡…… 都变得不那么生涩和冷冰冰,都与我们密切相关,都每时每刻伴随着我们发生。与此相类似的,可以有你一生的疾病历史,你一生的金融活动,你一生的教育历程,你一生的人际关系…… 都是挺有趣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本身。看看化学家眼中的我们自己,是怎样度过这一生的?书中的化学物质,让我回想起上学时候的化学课,自己其实是喜欢化学的,喜欢那些化学反应、分子式、反应方程式,去制作元素周期表,去现实生活中寻找有机物的运用。回想起初中学化学的经历,限于条件仅在纸面和书本上进行演绎和理解,甚至连化学反应的科学视频、图片接触得也很少。为数不多的几次氧气燃烧实验也变成了最难忘的记忆。到了高中,就在无尽的习题和试卷中艰难前行,不是听不懂,不是理解不了,就是不熟练、不擅长,学习方法不对、提升效率不高,填鸭式教育,抵触式反抗,哪怕课后补课加餐,也是缺少主动性和自制力,就像是大脑没有开窍一样,学了跟没学一样。成绩一点点后退,信心一点点消耗,恐惧一步步积累,畏惧一点点加强,逃避一节节攀升,最后化学科目,也变成了我的焦虑、害怕的对象。哎,已经努力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时间、精力、注意力都变成了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直到上了大学,也再没有机会接触过化学科目,进入社会后就更别提了,几乎忘记了一般,无视生活、身体与化学相关的一切,甚至连生病吃药打针,都没能把我唤醒。其实化学真是与我们生活、生命、生存息息相关,每顿餐食、每次呼吸运动、每天代谢,都是无数化学反应累积的结果,也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节律是影响我们生命健康最关键因素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还是需要懂一些化学知识,辨析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线,正确看待保健品、食疗、养生方式、人工添加剂、深加工食品、抗癌药品…… 需要接受科学理性的化学教育。要讲科学,但不是伪科学,或是错误的科学打开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哲学三问”

                          孙老师这本书从化学角度解释了 “哲学三问”。我是谁?“出生之前到离世之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应容器,从环境中汲取二十多种必要的化学元素,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以维持生命 —— 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上找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只是经过了特定的组合,才让人类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 我从哪里来?远了说 “地球上诞生第一个单细胞生物,距今 40 亿年”。近了说 “卵子和精子的顺利结合” 我要到哪里去?“生命就是一座庞大的化学熔炉,你以呼吸而始,又以呼吸而终,原子们可以纵情散去,回到它原本从属的自由宇宙之间翱翔。有一天,它会被另一个生命体俘获,或短暂或长期地成为那个生命体的一部分,如此循环。” 我们都生于尘世,最后又化作浮尘,这是一场化学人生背后的必然规律。是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意思又令人思考的一本化学科普书,且不仅仅是一本化学科普书

                            很值得学习的一本书。作者通过构建一个虚拟人物的一生,把我们从出生前到死亡后的可能遇到的各种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场景都一一娓娓道来,很多对我来说似是而非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明晰,整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画面感十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生化识

                              朴实的文字描述生而为人,一生的生化境况,本书是非常好读的科普文章,其中没有艰深难懂的专业词汇,对于自然科学了解甚少的人,可破除迷信、伪科学蛊惑和健康谣言等,生活迷雾。PS:有些话题并没有展开说,需要了解细节或解决方案时,需要找专业书籍进行解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算不看字,看插画也值回票房了!

                                我是听了老师亲自解读的听书,觉得不过瘾,又来看的书。获得了很多有趣的认知,对插画印象尤其深刻,狼外婆模样的 BPA,扭动着的烛台脂肪,狞笑着的幽门螺杆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家里有娃的也适合共读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地球上,甚至可以说是在人类已知的宇宙中,熵总是在不断增加。或者说,整个宇宙正在变得更加混乱,而且看不到逆转的可能。某种意义上,熵只会单向增长的特性也约束了时间的方向性,比如当我们看到两个杯子,一杯水中的糖还没融化,而另一杯装着的却已是糖水,就不难判断出前者放入糖的时间更晚一些。同样,我们知道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定比蹦蹦跳跳的孩子更早出生,也是因为人类的身体特征,会在熵的左右之下逐步露出老相,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模样。可就是这样一种会不可避免逐渐老去以至亡故的物种,却又坚持在每天的新陈代谢中不断地刷新着自己,和所有生命体一样,对抗着宇宙中最霸道的规律之一。以至于薛定谔这样的物理学家也会为之侧目,惊讶地称呼生命就是一种负熵体系。将无序重新扭转为有序,便是生命与外界不断交换而实现的结果。尽管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宇宙的熵增定律,人类自身却因 “有序” 而受益。我作为一种负熵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压缩着这些文字中的 “熵”,让它们有序地演绎出一段故事 —— 故事讲的是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故事的主角,便是你我。你我都将离去,但我们却又永恒地存在。或许,这正是生命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名改成:人类一生的超级进“化”

                                    挺有趣的,把我们每天活的,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太会在意的东西,一点一点帮我们抠出来,哦。原来人一生要经历那么多化学反应。涨知识了。可能看完后,对自己的身体,食物,环境等等有更多的认知。可能就会改变我们的一些小习惯小行为。这个书名取的不太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数理化感兴趣,一看到化学二字,咋突然就想起了高中,高考。可能我入魔太深。哈哈哈,尽量避免掉化学二字。可以取一些夸张,或者诙谐的词语。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看这本好书。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意思

                                      科普佳作,对于学习生理学也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我了解自己的身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之前并没有对本书有很多预期,但是看完之后却倍感收获,第一次体会到了化学的乐趣,认识了很多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也被本书结尾的文字所深深打动,让我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谢谢作者的分享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