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我也变心了

    三十年前读《飘》时,我确实是很欣赏斯嘉丽 (Scarlett O'Hara,当时我读的版本好像是叫郝思嘉) 的个性与魅力,她的聪明倔强、周围男人的追捧,以及她在关键时刻的勇敢与坚韧,都深深吸引着我。尤其是她与瑞德的感情纠葛,更让我觉得她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然而,最近重读这本书,我却被迈乐妮 (Melanie Hamilton,媚兰) 深深吸引。她虽然外表瘦弱,但在庄园聚会、募捐舞会以及亚特兰大沦陷的艰难时刻,她都展现出了坚韧、内敛和勇敢的品质。她默默站在斯嘉丽身后,无论斯嘉丽遭遇多少困境,迈乐妮都始终支持她、保护她。这种伟大的女性形象,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迈乐妮并非只是善良,她更是坚韧和勇敢的代表。她面对生活的困苦与挑战,从未抱怨或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承受,展现出一种传统女性的光辉。相比之下,斯嘉丽虽然充满活力和冲劲,但在感情问题上却显得糊涂而盲目。关于迈乐妮是否真的没有私心,我认为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确实模糊。但我更愿意相信,迈乐妮之所以对斯嘉丽与艾希礼的关系保持沉默,是因为她看穿了一切,明白艾希礼与斯嘉丽之间并无真正的感情。她的放任,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对《飘》中的人物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迈乐妮的坚韧,让我看到了传统女性的光辉;而斯嘉丽的复杂与矛盾,则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多面性。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描写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社会风貌的巨著,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光辉与矛盾的经典之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斯嘉丽这个既精致又粗犷的大种植庄园园主的女儿,依然能让我们为之激动。因为我们似乎再也没有看见过斯嘉丽这种毫不矫情,真实得让人心向往之的女主。虽然她在少女时期虚荣任性、骄傲自满,但在困难面前,她不仅能亲自下地劳作,寻找食物和资源,甚至在必要时还击毙了一个闯入庄园的北方士兵。任何绝境中她从来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一旦决定了就去做。她在寡居期间会不顾他人异样的目光毅然踏上舞池,也会为了三百镑的生活费而毅然改嫁,还能在暴雨中亲自为情敌梅兰妮接生。她就像一枝没有任何困难可以折断的玫瑰,代表着女性价值的真正突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果然是经典

        少年时阅读,其实根本没看懂小说的精彩,只关注喜欢的白瑞德和斯嘉丽,书里的各种细节都被我匆匆略过。再次重读,越读越有趣,尤其是这些细节描写,把南北战争的时代下的美国还原的精彩,直接把人拉进了那个时代。那时的经济、家庭内部男女的状况、黑奴的性格和想法、主仆的关系、种植园和小农场之间的差别,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异,沿海城市和偏内陆的文化差异,爱尔兰移民的情况,女生的服饰,重看才过百页,就已经发现有那么多亮点。这些是我小时候通通没看懂的。人物刻画的生动自然不用说,当年就是这些吸引了我,这次终于能看懂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原由。真是有必要把以前看的经典读物都再好好读一读。我这次重读版本是版本是江苏凤凰文艺磨铁的版本,由梅静重译,我想给个五星。虽然这版本暂时没找到电子版。但是这个版本也少了作者详细介绍和翻译的介绍。在得到上看了看,喜欢这个 24 年 4 月的新出版的,非常多的补充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类型电影中的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通过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等情节线索来构建叙事。这种电影类型专注于展现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爱情已经作为一种永恒有效的电影叙事元素进入到各种电影大片之中,而单一的传统爱情片开始逐渐消亡。

            转发
            评论